豆瓣8.7分的日本治癒系動畫《河童之夏》裡的河童到底是什麼?

2020-12-14 無二君

原惠一導演的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很治癒很暖心同時也很催淚。

相比大家對電影中這個長得瘦小形象怪異但卻很暖心的河童萌到了吧?河童高約60公分至1米,重約45公斤,身上有臭味和黏液,難於捕捉。據說某些地方的河童全身長毛。河童頭部中央有個凹陷部位,呈碟狀,有水時充滿活力,一旦沒水則會全身乏力。

在日本稻河神社附近都有一個小湖,名救身湖,湖中常有河童出現,由於河童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的,所以有很多的說法,比較常見的是: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在《百鬼夜行》《百物志》《萬鬼錄》《妖怪物語》……常常見的民俗書籍中都有記載。

其實關於河童的傳說,最早起源自中國黃河流域的上遊,古時候叫做「水虎」又名「河伯」。戰國時代初期,在魏國鄴縣這個地方。每年雨季一到,河水暴漲氾濫成災,常常奪去許多人的生命和財產,當地的巫女以「河伯娶妻」為藉口串通官員大肆斂財,並且必須犧牲掉年輕女子取悅河伯。直到鄴縣來了一位名叫西門豹的新縣令,才將「河伯娶妻」的迷信破除,後來提到「河伯娶妻」自然讓人聯想到以智取來抵抗暴政的故事典型。

「河伯」傳到了日本之後,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河童」。據說有一位名叫九千坊的頭目,帶領著河童一族從中國輾轉來到九州的球磨川雲仙溫泉一帶的地方住了下來。他經常率領著部下出現在村莊裡,惹出許多麻煩,由於他擁有能夠將馬拉到河邊的怪力,所以村裡的人都敵不過他。知道此事極為震怒的熊本城主加藤清正,利用河童最討厭的猿將為害百姓的河童好好地教訓了一番,從此以後河童只好乖乖地住在熊本縣筑後川。後來成為水天宮的使者,其分社位在江戶之赤羽河岸有馬氏的宅邸,(久留米殿下)後來移到日本橋附近。

其實,無二君認為,河童和河伯可能只是兩種文化下的不同產物,並不存在起源的傳播關係,就像九尾狐,很多人認為是從山海經開始,逐漸傳播到印度、韓國、日本的,但也完全有可能是各自起源。至於《河童之夏》本身還是很值得看的,當然,提醒一句,這也是一部環保片或者也可以叫《人與自然番外篇》。

相關焦點

  • 淺析《河童之夏》:這部豆瓣8.7的高分動畫你看懂了嗎?
    河童,蛙蹼猴身,鳥喙龜殼。興於日本河川,載於民間志怪。力大,懼猿,傳說將人拖入河底,亦被稱為河靈受人敬仰。2007年7月,《河童之夏》上映,口碑極佳,為難耐的酷暑帶來一份清涼。13年後的今天,重看這部作品,天氣沒有當年的炎熱,人沒有了當年的浮躁,情節宛若汩汩泉水流入心間。
  • 《河童之夏》:取名河童,實則談人
    正是河童所具備的獨特魅力,許多創作者也樂於將其寫入筆下,像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便曾經寫過一篇短篇小說《河童》,以人類在河童王國的所見所聞,寓意諷刺當時社會現狀和人性的醜惡。而本文所要介紹的動畫電影《河童之夏》也與之有著相似之處,以人類少年與河童之間共度夏日的奇幻故事描繪出人之百態,雖取名為河童,卻藉以圍繞河童展開充滿童話趣味性的故事,來談「人」這一種複雜的生物。
  • 河童之夏:河童出現的夏天,是成長的歷程
    河童之夏,由日本的導演原惠一執導的一部動漫電影。於2007年7月28日在國內上映,並在2008年獲得「日本電影學院獎」動畫部門優秀作品獎。人生有無數個季節,無數個夏天,在夏天這個炎熱異常的季節,都會遇到什麼呢?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
    正逢初夏,自然是要向大家推薦一部適合大家啃著西瓜吹著風扇觀看的治癒系動畫電影。《河童之夏》用細膩的畫風溫情的故事為我們展現了一隻河童的冒險之旅。一隻古老的河童如何在如此「現實」的社會之中生存,迎接的它的命運會是一帆風順,還是殘酷的現實。《河童之夏》:這個夏天,我很慶幸自己能夠遇到你。
  • 《河童之夏》:這個夏天,何其有幸,遇見的是你
    ——《河童之夏》天氣越來越熱,夏天的感覺也隨之回來了。動漫電影裡的夏天,總是滿目的綠色和清爽的微風,你記憶中的夏天,是宮崎駿作品中的西瓜和電扇,還是《夏日大作戰》中夏希和一群人聯手對抗世界混亂危機的場景,亦或是河童小咕為你帶來的清爽夏天?
  • 蠟筆小新和河童之夏的導演,這次讓人失望了
    以前一直都是以知名度來評判,但最新又發現一種評判方式那就是看百度詞條你見過冷門到連專門的百度詞條都沒有的動漫嗎,明明是今年四月份才在日本上映這部電影就是《生日樂園》他真正意義上的首部動畫電影《河童之夏》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豆瓣評分達到8.7分但今年四月份上映的《生日樂園》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僅有5.7的豆瓣評分,故事究竟如何下面一起來看看生日的前一天
  • 日本「河童」和中國「河伯」,在動畫創作上,日本應該更勝一籌
    河童是日本民間傳說中最著名的妖怪之一,它最早即為祈雨的河神。近代以來對河童的研究增多,柳田國男在其《山島民譚集》中探討了「河童駒引」的傳說,探明河童傳承的本質。受柳田國男研究的影響,日本學者在後續研究中認為水虎、河伯本是古代日本人信仰中的水神,沒落後變成了河童。小野蘭山的《本草綱目啟蒙》認為河伯、河童、水虎廣泛意義上是一樣的,只是同一種生物的不同叫法。
  • 奇葩動漫:河童之夏,河童也拍的那麼萌,看完真想去河裡找找看
    給河童之夏給這個夏天——河童之夏人人心裡都曾有過一個結識精靈的夢吧。所以有英國人寫下彼得潘,而日本人人講出了河童的故事。河童不好看:鳥頭人身著有龜殼,頭頂有一碗狀的凹鏡,內有滿水,如其生命,水無則死,雙手相通可伸縮,能以屁的力量飛天。但是河童比人類更有情有義。
  • 日漫中的河童到底是什麼來歷,沙僧到底是不是河童!
    這種妖怪好作惡,經常將人類或陸地上的動物拖到水裡淹死。據說它們喜歡吃人的尻子玉。尻子玉是日本人幻想出來的一種長在肛門附近形狀如球的肉塊,實際上並不存在。由於溺死在河中的人肛門會鬆弛,看上去仿佛被挖了什麼東西一樣,故而日本人想像出這種東西。另外一種說法則稱:河童會將手伸進溺水者的肛門中,掏出其內臟來吃。
  • 消暑必備,日本神話傳說改編《河童之夏》:人的妖性、妖的人性
    ——《河童之夏》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哪部影片會讓你一秒淚崩?在下面看到了《河童之夏》這個回答,原因是:《河童之夏》的原名應該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時光」,聽上去它應該是滿懷童趣,平易近人。而在日本,河童是善良的,日本人對妖的態度,傳統上更為開放和變換,出於島國居民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神秘主義的文化傳統在日本民間津津樂道。
  • 日本神話故事河童
    應該有很多朋友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崇尚自然的國家。日本人相信萬物皆有靈,所以這個國家有著各式各樣的妖怪形象。這些妖怪的形象也經常會出現在他們的動漫以及其他影視作品中,例如動漫《河童之夏》,裡面主人翁便是河童,最具有妖怪作品代表性的動漫《夏目友人帳》裡也有河童的存在。
  • 《河童之夏》:可怕的並不是牛鬼蛇神,而是泯滅的人性
    文|三斤談娛樂一提起河童,不管是日本人還是中國人,觀影者更多的印象是恐怖,邪惡,神秘或者是厭惡。但<<河童之夏>>讓我改變了對於河童的看法,我看到了一隻善良可愛的河童。看似醜陋長相奇特的河童父子倆,即使是一隻小小的螢火蟲,也不忍心傷害,他們沒有什麼財富,出眾的能力,卻還願意送給人類自己捕來的大魚。反觀那兩個儀表堂堂,道貌岸然的武士,內心卻是衣冠禽獸,河童父子什麼都沒做錯,也沒想過加害誰,只是為了請求一寸生存淨土,武士便為了一己私慾殘忍的殺害了小河童的父親。
  • 《河童之夏》給每個人一塊淨土
    比如後來看到青綠色西瓜皮總會想到初一那年看的電影《河童之夏》。這部電影基本每逢春夏之交,我都會再看一遍,算是我對夏天的問候,春天的道別。電影講的是一位人類少年幫助一隻被石封多年的河童苦尋同伴的故事。故事的開頭小酷的父親被管理農田的武士所殺,就在官員即將斬殺小酷的一剎那,頓時天崩地裂,小酷被塌陷的石頭包裹沉陷於地底。
  • 探訪「河童」的故事流傳之地
    大家印象裡的河童是什麼樣子的?河童是日本最有特色的神話生物之一,在日本到處都有和河童相關的傳說故事,其中之一就是巖手縣的田園小鎮遠野。今天使館君就帶著大家一起走一趟充滿了田園風情的「鄉村之旅」吧~在出發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河童是什麼。
  • 《河童之夏》:我們祈求著能與命運和解,恰如那隻離開了水的河童
    電影中導演對於真實人性的解讀,矛盾、複雜且不完美《河童之夏》中導演刻意地將河童小酷描繪成一個單純、善良且誠實的「完美」形象,它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人類殘忍的殺害,但是小酷沒有因此而怨恨人類。在地下被「封印」了幾百年之久的小酷,面對將它救起康一和收留它的康一一家人展現出來的是善良和感恩。小酷有太多太多的理由來仇視人類了,作為河童的它也有能力對傷害它的人類復仇,但是它沒有選擇這樣做,導演刻意地描繪了一個善良的生靈與醜惡的人性做出對比。
  • 日本北海道的河童與一般的河童有什麼不一樣嗎?
    日本妖怪裡的明次奇,其實指的就是北海道的河童,又叫「明次奇神」「明次奇大人」等。它的頭髮與普通的河童一樣,但頭頂上是沒有液體的,其中還有一些是禿頭。明次奇的模樣也像小孩一樣,皮膚呈紫色或赤色,腳的形狀像鳥類或呈鐮刀形。
  • 芥川龍之介小說裡河童的世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1927年,芥川龍之介發表短篇小說《河童》,同年7月,因為健康以及情緒上的原因,服用安眠藥自殺,永久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年僅35歲。可以說,《河童》是他的一篇遺世之作。這自然也是一篇思想深刻的作品,那麼,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個光怪陸離的河童世界裡,看看這裡面,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 河童有害,卻被人們喜愛
    為什麼河童有害,卻被人們喜愛?原來金魚來自中國,錦鯉產於日本?《源氏物語》作者、日本平安時代女作家紫式部,最愛吃沙丁魚這種平民食物?……無論影視還是文學,四周環海的日本島似乎總在講述浪漫純真的水之物語。《花鳥風月日本史》或許更幫助你我了解「水」之於他們的意義,也站在自然與人文的交界,探尋「日本人如何與大海相處」之答案。
  • 《河童之夏》:一場為離別而生的相遇,演繹三位少年的自我成長
    直到我發現《河童之夏》這部寶藏作品。如果說龍貓因為外在形象讓人治癒,那麼河童"小咕"就是在外形和心靈的強烈衝擊下實現治癒。小咕是一名來自日本傳說的河童,他長著鳥的喙、青蛙的四肢、猴子的身體及烏龜的殼,如同多種動物的綜合體。他頭頂有個碟形的盤子,只要盤子裡裝的水流盡,他就會精力盡失。
  • 3位中學生被變成河童,然後就開始了我們的故事
    咱們國內雖然各種神奇的神話傳說、鄉間野史啥的非常多,但是其實我小時候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一種名為「河童」的生物的,倒是喜歡上動漫之後,在不少的動畫、漫畫裡看到了河童這種生物的影子。傳說,這是一種綠色、尖嘴的生物,生活在水邊,會奪走人類的「尻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