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鞋服多品牌集合店成顧客青睞的實體店模式?

2020-12-12 贏商網

  當關店潮波濤洶湧,侵蝕了中國鞋服品牌的利潤之時;當專賣單品牌實體店精疲力盡,很難重現舊日輝煌之時;當百貨公司承租能力不斷削弱,聚集人流能力不斷下降,大眾關注度越來越低之時,鞋服多品牌集合店閃亮著走進了我們的視野,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一種時尚、一種店鋪的現代競爭力、一種顧客所青睞的實體店模式。

  顧名思義,所謂的鞋服多品牌集合店是集合了多種鞋服品牌的商店,其性質是統一經營,統一管理。

  早在1929年,法國設計師LucienLelong就創立了第一家買手店,相當於品牌集合店的雛形。到了上世紀50年代,類似的買手店開始在世界範圍內流行起來。90年代,以精品為主的集合店開始衍生出多元化的主題類型,比如主打女性百貨的美國Anthropologie,集合了服裝、家居、飾品、鞋包、護膚品等,定位小眾但充滿創意。後來,還延伸出主題性的潮牌集合店,例如香港的I.T、倫敦Good Hood、韓國的衣戀(需求面積:80-150平方米)集團、美國Opening Geremony等。

  現狀:鞋服多品牌集合店大行其道

  據統計,2015-2016年,中國有上萬家鞋服品牌門店關閉,其中有我們熟悉的品牌:波司登、紅蜻蜓、百麗、達芙妮、安踏、九牧王、李寧、七匹狼等;但是,國際和國內鞋服品牌集合店加速了擴張或集合店模式轉型,並取得了持續的逆勢銷售增長。

  1.ZARA被認為是歐洲最具研究價值的品牌之一,其母公司Inditex:2016年銷售收入銷售額同比增長12%,達到人民幣1705.05億元);營業利潤同比上漲9.4%,達到292.71億元;淨利潤234.17億元,同比上漲10%;可比門店銷售額同比增長10%,增幅為過去14年來最高。

  2.韓國衣戀集團在全世界6個國家擁有15個子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來,中國衣戀發展迅速。除ELAND品牌之外,其先後引進SCOFIELD、TEENIE、WEENIE、EBLIN、ROE、SCAT、PRICH、BODY POPS、PAW IN PAW、SO BASIC、COCORITA、TERESIA、HUNT等品牌。2013年9月28日,在上海五角場萬達廣場店的多品牌集合店Folder開張,開業當天銷售額超過90萬。

  3.成立於1988年的I.T是香港最具規模的時裝品牌零售店之一,是眾多明星必到的潮流聖地。I.T是最具代表性的多品牌集合店形態!店內往往集合了多個服裝品牌,上海的I.T旗艦店位於新天地南裡廣場,擁有上下兩層共約2000㎡空間,2016年內毛利率從40%改善至61.4%。

  4.寧波太平鳥時尚服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平鳥」)在年報中透露,2017年計劃新開門店約600家,並推動設立核心城市的品牌集合店。4月29日,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PEACEBIRD品牌集合店在武漢開業,集結了太平鳥服飾旗下的PEACEBIRD WOMEN、PEACEBIRD MEN及Mini Peace三大品牌:。太平鳥在2016年報告期內,品牌集合店也已開至18家。此次開在武漢的集合店,融合了旗下多個品牌,並較為注重年輕化和個性化的展示空間和用戶體驗,以吸引當下消費主力的目光和需求。太平鳥根據最新的2017第一季度財報,太平鳥新開直營店38家,加盟店67家,聯營店5家;目前,太平鳥的線下門店數量為4145家,較上年同期數增長9.05%。

  5.中國連卡佛百貨式精品集合店,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專門店,面向大中華地區銷售品類繁多的設計師品牌,LaneCrawford商品雲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女裝、男裝、鞋類及配飾、內衣、珠寶、化妝品以及家居時尚用品,彰顯獨特品味。

  6.日本綜合品牌集合店——FLAXUS TOKYO中國一號店進駐蘇州吳中區永旺夢樂城,匯集來自東京的休閒風尚和多樣化服裝,為顧客打造便捷的大型綜合類生活方式商店。

  7.PUNK1016南京基隆廣場店開業。作為專業代理、銷售國際知名品牌的配飾綜合店,1016代理品牌以現今大熱的中性朋克風為主要元素,產品囊括了品牌設計大師的經典之作。從歐美地區引進正統的朋克文化,引領個性時尚,是1016品牌集合店的首要使命。

  8.5月19日,去年營收淨利雙降的星期六,召開股東年度大會。會上,董秘何建鋒稱,星期六在2017年將繼續加大品牌集合店的開店投入,預計年底將達150家。已逐步引入鞋、包、服裝、配飾、美妝護膚等時尚品類產品,並按照風格、客戶需求等進行組合陳列。

  9.去年10月1日,奧康國際AOK-MART集合店在福建福清萬達廣場開業。這是奧康國際繼溫州五馬街、金華萬達之後,在全國開出的第三家AOK-MART,單店營業面積達1200平方米,是名符其實的「大店」。AOK-MART匯集的品牌有三類:一是奧康國際旗下的奧康、康龍、美麗佳人等自有品牌;二是奧康國際代理的美國斯凱奇、義大利萬利威德;三是耐克、阿迪達斯、亞瑟士等國際運動休閒品牌。

  10.中國鞋業女皇百麗在2011年嘗試推出了鞋類品牌集合店map,店內不僅雲集了集團旗下的BeLLE、STACCATO、joy&peace、millies、GEOX、bata等十幾個品牌,更引進Crocs、havaianas、Betula等其他公司的品牌。

  其實,鞋服多品牌集合店還有很多,如361°集合店、可愛100日韓兒童用品時尚生活館、NOVO、WISEMI、C.P.U、SF FASHION、SPIGE、P-PLUS、Blocco5等,這些鞋服品牌集合店是高貴豪華與完美設計的集中體現。

  優勢:多品牌集合店具八大優勢。

  近年來,多品牌集成店漸露鋒芒,優勢漸漸顯現。

  即便如此,鞋服多品牌集合店在中國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但卻代表著鞋服市場的一種發展趨勢。那麼,鞋服多品牌集合店的優勢到底在哪裡?

  筆者認為,多品牌集合店是鞋服業應對電商衝擊以及店租成本上漲的產物,近年來這一模式發展迅速,具有八大優勢。

  優勢一:多元互補,能夠滿足顧客更多的消費需求

  與單一品牌的實體專賣店相比,鞋服多品牌集合店模式具有品牌集合、多元互補、為顧客提供多層次多風格多場合多角色的綜合選擇等特點,能夠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以及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不同需求。在一家多品牌集合店,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品牌,挑選不同品類的商品,因為多品牌集合店裡商品是多元互補的。

  優勢二:商品系統化,關聯搭配更有吸引力

  多品牌集合店是商品極大豐富的有機組合,是商品的系統化呈現,商品與商品之間有著極強的關聯與搭配,一家統一名字的集合店內,匯集多個品牌的產品,商品類型可涵蓋服裝、鞋、包、首飾、手錶等多個品類。雖然每個品牌的風格與設計理念不盡相同,但商品卻實現了系統化、互相融合、優勢互補。

  優勢三:消費主題明確,節省了顧客選貨時間

  現在年輕消費群體是零售市場的主力客群,這些客群追求時尚潮流的鞋服品牌,具有很強的品牌意識,卻沒有太多逛街時間,而鞋服多品牌集合店便能幫助顧客解決在最短時間挑選到最多值得購買鞋服商品的難題。

  多品牌集合店在一家統一的店鋪中匯集多個品牌的當季新品,消費主題明確,都是品牌鞋服產品,在鞋服品類放大了其選擇性,並能形成多個亮點,顧客能夠在同一家集合店裡挑選符合自己風格的鞋服商品,恰如當今的流行語:「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優勢四:產品線豐富,延長顧客逗留時間

  多品牌集合店擁有不同品牌的鞋服商品集合銷售模式。其多樣化的產品,能有效提升貨品的豐富度,延長顧客停留時間,顧客選擇的餘地大了,停留的時間自然就長了。同樣是1000平方米的店鋪,如果是單品牌,儘管是商品品類不同,款式多樣,但是單品的鞋服風格相對穩定,顧客到店購貨直截了當,停留的時間較短。但是,多品牌就不同了,一家店往往能進駐幾十個品牌,為顧客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並且各品牌的鞋服商品風格各異,顧客需要仔細挑選才能選到符合自己個性的鞋服商品。品牌集合店能多留客人,也就有了更多的成交機會,效益也會有所改善。

  優勢五:經營成本下降,單店利潤提高

  在房地產漲價的大趨勢下,店鋪租金也將上升,如果僅讓單品牌獨家承受,一般情況下很難掙到錢,這就是包括百麗、達芙妮在內的許多鞋服品牌大量關店的原因。多品牌集合店品類不僅更具針對性,將同類產品歸集一處,為顧客提供更方便的一站式購物,而且多品牌集合店平均客流通常為單品牌店鋪的兩倍,甚至更多。有人算過一筆帳,採用集合店模式能夠使店內每平方米的租金壓力、人員成本減少,估計比單品牌店下降15%,銷售額也有大幅增長。

  優勢六:有「一站式」的購物體驗,能搶奪線上顧客

  根據《2015淘寶大數據分析報告》對2015年淘寶全網顧客分析數據,80%的顧客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支付寶數據顯示中國25-30歲顧客偏愛的購物品類以鞋服為主。中國80後人數達到了4.15億,佔比中國總人口的31%,其中59%生活在城市,2015年他們對總體消費市場的貢獻達到30%以上,並將持續增高。

  面對中國現代這樣「自我且多元」的主力消費人群,除了滿足他們對於商品本身的需求,更需要滿足他們「一站式」的購物體驗需求,這在線上是完全做不到的,在鞋服單品牌專賣店也是做不到的,只有在多品牌集合店才能做到。多品牌集合店恰恰能給顧客「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富具購物真實性,比線上銷售更上一層,自然也能抵禦電商衝擊。

  優勢七:共享客流,又突出品牌個性化

  百貨業品牌重複率高,單品牌實體店承租能力差、聚集人流能力下降。但是當代顧客越來越注重個性化、時尚化、特色化,單品牌很難以大眾化、無特色的商品抓住顧客的心,也很難在稀少客流量的實體店裡獲得大利潤。

  多品牌集合店中的多品牌鞋服可以共享客流,相互促進,共同提升集合店的品牌影響力。同時,有比較才有鑑別,多品牌在一起,有了比較,能突出集合店中各品牌的個性。顧客也可以在多品牌集合店中選擇到符合自己個性的鞋服商品。

  優勢八:集中售賣,將多數顧客「一店」收進

  鞋服多品牌集合店最大的優勢是多品牌集中售賣,其中的每個單品牌存在壓力,有壓力才有動力,單個品牌會根據市場競爭採取改進措施。比如商品低價位競爭,比如產品創新,比如在比較中找到差距而改進。鞋服多品牌集合店給予店內的多個品牌同樣的機會,當顧客有的放矢進入這個集合店後,買賣成功與否就看各個品牌自己的修行。

  對內有競爭,對外形成合力。這就是多品牌集合店的優勢。有人說,集合店是抱團取暖,顯然有一定道理,集合店的維護費、公關費、店員勞務費、租金都會因為多品牌的平攤而降低。同時,各品牌的品牌效應疊加,使集合店的品牌效益大增,也將吸引大量的顧客前來消費。

  據悉,奧康國際推出AOK-MART集合店,旨在通過「擴、並、改、開」,加速庫存流轉,解決了原有模式營業面積、庫存結構、抗風險能力等綜合性問題,將多數顧客「一店」收進。

  趨勢:強化定位,積極探索實體店的運營模式

  鞋服多品牌集合店的發展雖然是一種趨勢,但對於國內市場而言,並不成熟。譚儒預測,未來鞋服多品牌集合店將呈現以下三個趨勢:

  趨勢一:強化定位,集合店功能將一目了然

  鞋服多品牌集合店不是一個大筐,什麼都往裡裝,需要精準定位和商品的有機組合。未來多品牌集合店的創建首先需要明確該集合店服務哪一類顧客,滿足顧客的何種訴求,和其他業態的差異性優勢在哪裡。然後,根據定位進行品牌選擇,商品組合,總之,店內的品牌鞋服的個性、風格喜好都要服從於集合店的定位。

  趨勢二:強化融合,集合店須選擇內力強的品牌

  顧客到集合店購買商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集合店能夠提供一站式滿足需求的商品。未來,鞋服業有志之士將會探索出一條集合店的品牌資源開發選擇和時尚商品組合的發展之路,如果集合店中沒有內力深厚的鞋服品牌,就無法產生內生動力,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話。未來,集合店選擇的品牌顧客認知成熟度、細分領域都很重要,集合店中的多品牌不僅要有自己的個性和美譽度,也要相互融合、優勢互補。

  趨勢三:強化服務,滿足顧客的社交需求

  多品牌集合店大約可以劃分為五大類:多業態多品牌集合店、買手制精品集合店、生活方式類集合店、百貨式多品牌集合店、專業單一業態式的多品牌集合店。一些多品牌集合店的服務漸漸趨於多元化,可以供人們休息和就餐。

  未來,多品牌集合店的功能不僅僅在於出售商品本身,而是為顧客提供購物體驗服務,傳達與品牌主張相契合的生活理念,豐富現代人放鬆、休閒的社交方式,然後探索出實體零售業的一種主要運營模式。

  譚儒認為,雖然中國鞋服多品牌集合店還在探索階段,但它猶如一輪噴薄欲出的朝陽正冉冉升起,必將迸濺出中國鞋服業的希望之光。

本文轉載來自:品牌聯盟網,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商品品類多元化吸引消費者 品牌集合店成業界黑馬
    近年來,品牌集合店愈發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如今品牌集合店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時尚,據統計,2015-2016年,我國有上萬家鞋服品牌門店關閉,但是,國內外鞋服品牌集合店正在加速模式擴張與轉型,並取得了持續的銷售業績的逆勢增長。
  • 合肥服裝集合店裝修設計,服裝+咖啡,混搭風新型實體店裝修
    喝著咖啡買衣服、嚼著零食挑家具、吃完正餐順便在店裡買兩套餐具……這樣的生活方式現在已經不再是天馬行空的故事橋段,這已經出現在了實體店中。在電商的重壓之下,我們的實體店也不會被淘汰,創造個性化的服務、引進全新品牌、提供「想不到」的消費體驗,實體店+的新模式在時裝店的運營中也展開來。在合肥,已經有人開始選擇時裝店加咖啡廳的跨界實體店運營模式。那這樣一個「混搭風」店面要如何裝修呢?
  • 購物中心提高坪效的「法寶」,抱團取暖的品牌集合店能撐多久?
    相比較傳統零售店,集合店的承租能力、品牌聚合力及顧客完整體驗感都大大增強,因此正在逐漸成為購物中心的主流。當下購物中心集合店分為5類:多品牌集合店、買手制精品集合店、生活方式類集合店、百貨式多品牌集合店、專業單一業態式的多品牌集合店。還有一些組合跨界的集合店,比如在服裝店引入咖啡、美發等項目等等。
  • 美妝集合店行業,為何歐芭莎品牌能長久發展
    日化資深營銷專家馮教授表示,缺乏特色、消費者被分流是化妝品集合店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上述的品牌需要更加特色化小眾化,譬如學習歐芭莎美膚護膚品集合店的經營模式,才是它們的出路!  問題:越大眾化越不受寵  近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家化妝品集合店發現,無論屈臣氏還是卓悅,其經營模式均循規蹈矩,特色不足。卓悅化妝品連鎖店一名前高層人士曾告訴記者,卓悅在廣州僅剩的一家門店。  不過記者走訪時了解到,除了天河一家外,番禺還有一家。兩家店都是用「秒殺」、「買一送一」、「特價」等字樣吸引消費者,頗為雜亂,人流量也不多。
  • I.T、C&J等品牌集合店和購物中心關係解析
    近幾年,「品牌集合店」被國內時尚界頻繁提及,這個早在歐美零售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零售模式為什麼在中國才剛剛起步?究竟什麼樣的產品組合才能構成品牌集合店?買手制和集合店有怎樣的關係?集合店的引進又會給購物中心帶來什麼好處?
  • 2017大預測|新實體店模式會是什麼樣?
    佔地1200㎡,劃分為顧客體驗區、場景展示區和商品精選區3大區域,入駐來自線上的高人氣家居生活品牌。 這家作為「未來實體店」打造的全國首家家居行業全自助式購物門店,囊括家居設計、咖啡吧、音樂party等跨界體驗,併入駐了攝影類商家Catch。且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款、同時、同價。
  • 傳統零售業走「轉型化」發展模式 品牌集合店成業界黑馬
    從2012年到2017年馬雲和王健林兩個人的賭注似乎也加速了兩個商業形式之間的比拼,五年間,中國電商經濟從一枝獨秀的B2C發展出了B2B、C2B、O2O等多種電子商務模式,行業競爭也呈現出百花齊放之姿。
  • 10+本土美妝集合店橫空出世:誰在模仿,誰又在創新?
    隨著美妝集合店入局者越來越多,競爭也日趨激烈,後來者能否虎口爭食,抓住這個歷史的窗口期?疫情後空置率走高的購物中心,美妝集合店業態成了「香餑餑」。但正如大家所能看到的,新入局的集合店品牌,從色彩運用到外觀設計幾乎都大同小異,即目標客群和品牌定位同質化嚴重。1、形象雷同,選品重合這些新式美妝集合店通常選址在核心商圈客流最多的商場一樓。
  • I.T、C&J等品牌集合店在國內受商業地產開發商熱捧
    近幾年,「品牌集合店」被國內時尚界頻繁提及,這個早在歐美零售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零售模式為什麼在中國才剛剛起步?究竟什麼樣的產品組合才能構成品牌集合店?買手制和集合店有怎樣的關係?集合店的引進又會給購物中心帶來什麼好處?
  • 5000㎡的百貨集合店,打開了零售的「新世界」
    03 創意品牌集合店大爆發在IGFD的兩家品牌集合店推出之前,中國已漸漸發展出一批連鎖化的品牌集合店,並且集合店已成為購物中心的主流模式。品牌集合店常以單一品類為主,例如美妝、鞋服、家居、珠寶等,集合店擁有豐富的熱銷品牌,常以消費者最喜愛的爆款、新款、網紅款、潮款為主。 這類門店,對於自身的「臉面」也格外重視,通常有自己的風格特色,不僅顏值高,識別度也高。加上與餐飲、咖啡等融合,消費場景更為豐富。
  • KK集團做起了潮玩生意 推出潮玩集合店品牌X11
    圖源/X11官微及大眾點評 聯商快訊:盲盒熱賣,讓KK集團也打起了潮玩集合店的主意。 繼KK館、KKV、THE COLORIST調色師之後,KK集團最近推出了潮玩集合店品牌X11。 目前X11已在上海環球港、上海南翔印象城、廣州悅匯城開設三家實體店。
  • 名創優品推出WOW COLOR彩妝集合店,已與130多個品牌達成合作
    名創優品推出WOW COLOR彩妝集合店,已與130多個品牌達成合作 CBO首頁 | 作者:楊雪玲 | 來源:化妝品財經在線  2019
  • 小眾品牌、國貨之光……美妝集合店來了!
    其實,「美妝集合店」並不算新鮮事物,絕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絲芙蘭、屈臣氏、萬寧等。這一業態的優勢在於:無論是品牌、產品品類,還是價格區間,都有豐富的選擇,消費者得以一次性買齊自己所需要的產品,而無需輾轉於各個品牌的專櫃;能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美妝試用體驗,這是線上渠道無法獲得的。
  • IGFD再開自營型百貨集合店,匯集潮牌、餐飲...
    LE TEMPLER ON THE BUND是義大利時尚集團IGFD在中國開設的品牌集合店,門店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意向打造為一站式的自營型百貨商店。   不規則的科技感空間   義大利IGFD於2009年在米蘭成立,與阿瑪尼、芬迪等奢侈品公司比鄰而居。
  • 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計劃再增加約20個品牌集合店
    隨著快時尚的流行,「品牌集合店」也正在被國內的零售商和品牌商們所青睞。這個早在歐美零售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零售模式是否適合中國零售市場?怎樣才能算是品牌集合店?品牌集合店能為購物中心帶來高人氣和高收益嗎?
  • 服裝實體店新玩法 看各家如何轉型升級?
    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徹底把傳統零售給顛覆了,近幾年電商與實體店的競爭一直沒有停過,2015年服裝行業實體店關店潮仍餘波未了。2016年,供給側改革、網際網路+、匠心精神的出現,我們也看到很多實體店或淘品牌大有回歸購物體驗的浪潮,結合科技,紛紛玩出新玩法,且看看各家如何轉型升級?
  • POOLAN鉑嵐電子菸力挺集合店並提供補貼,推出全新商業模式
    這似乎在影射一些行業品牌,但鉑嵐這思路不還是傳統代理商模式嗎? 郭明潤說,鉑嵐的產品在終端表現非常好,我們對產品很有自信。所以我們敢推品牌集合店,也從不擔心鉑嵐和別的品牌擺在一起沒有競爭力,就目前鉑嵐品牌集合店統計來看,10個用戶來購買電子菸產品,當中有一半以上的用戶會選擇鉑嵐。
  • 指紋鎖「網際網路+」模式促進線下實體店銷售
    指紋鎖在電影電視劇中的進一步推廣和普及,給觀眾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指紋鎖智能安全的特性給用戶代理越來越多的方便,受其影響不少消費者在新房裝修的時候選擇安裝指紋鎖的比例越來越高。指紋鎖數據報告顯示,近幾年國內指紋鎖的滲透率、銷量均保持高歌猛進的增長態勢。
  • 當地攤主開始加顧客微信,實體店要警惕了!
    而此階段,實體店被營收、房租、人工成本已經壓得喘不過來氣來,街邊到處可見關門退鋪的告示。「地攤經濟」回歸而為了經濟恢復,3月中下旬,國辦、多部委就提出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允許合理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預留自由市場、攤點群等經營網店的意見。就此,消失十多年的地攤、路邊攤,終於要回來了。
  • 國內第一個彩妝集合店品牌,紅海中開創全新藍海業態,瞄準百萬億市場
    「THE COLORIST調色師」是國內首個彩妝集合店品牌,與傳統的單品牌美妝店鋪、或是主要側重在護膚的美妝集合店不同COLORIST調色師展現了非常持續穩定的人氣及業績表現,諸如廣州、深圳、北京、長沙、瀋陽、青島等多地多店開業後均成為同業態的人氣及銷量冠軍,並強勢拉動了相應商圈的整體人氣,以瀋陽益田假日世界購物中心披露的數據為例,THE COLORIST調色師開業10天拉動其客流超100000餘人次,成為購物中心客流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