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齊國自齊桓公之後就一蹶不振了呢?

2020-12-18 百家號

為什麼齊國自齊桓公之後就一蹶不振了呢?

齊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國,自太公呂望被封在齊國到一躍成為其春秋時期的霸主國家,先後國君兢兢業業,後來齊桓公又任管仲為相推行軍事化改革,把政府部門和軍隊部門合成一個部門,老百姓邊又是農民又是軍人戰時打仗閒時耕種,成為了春秋的第一代霸主,但是其後齊國的霸業卻一蹶不振,令人匪夷所思。

齊桓公晚年不聽管仲勸告,寵信廚子易牙,衛公子開方,閹人豎刀這3個小人。齊桓公死後,這三人鼓動齊桓公兒子爭奪國君之位,結果齊桓公屍體停放10個月沒人料理,屍蟲滿屋。更厲害的是,齊桓公五子爭位,相繼都做了國君,可想齊國內亂多麼嚴重,一直到齊惠公繼位,爭鬥才結束,這個時候齊國的國力已經大衰,再往後就去過各個階層士大夫之間開始輪流執政,相互攻擊,甚至都開始廢立國君。

雖然這個時候也有晏嬰的賢相,但是國力衰微不可避免,再有一個,齊國一直是一個沒有統一的國策,只知道富國。今天出一個政策,明天出一個政策,老百姓都不知道該聽誰的?該執行哪一項?再次就是齊國多喜歡空談,尚武精神缺失就算其實齊桓公之時,也多是經濟上和外交上壓制群力上的壓制,稍稍與之相比就有些不足,馬陵之戰,孫臏就以建造,繼而又獲龐涓,就是利用了齊國人不敢打的心理,以晉國的兵力輕視於齊國。

越富裕越有錢的地方,人爭鬥性越強,有句話說得好,財富是保證社會正常運行的也能補充人的良心,齊國人佔有先天的優勢條件,本來就能吃足喝飽,誰還沒事想著老打仗呢 面對晉國的崛起,楚國的崛起,眼睜睜看著兩個國家做強做大,也無能為力,從此中原大地上爭霸過程中都是除了幾個以外的國家在打鬧。

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君可以信服,還有人才的缺失,缺少一個具有高度格局,高度視野的國際性人才去為國家掌舵,國家發展後勁不足,走向自然就是一塌糊塗。

到了最後,各氏族大夫相互博弈勾心鬥角廢立國君 ,國君手中無兵無權成為了一個擺設,沒辦法,田氏代齊的歷史悲劇就發生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齊國在齊桓公之後就無緣霸業了,齊國比晉楚兩國到底差在哪
    為什麼齊國在齊桓公之後就無緣霸業了,齊國比晉楚兩國到底差在哪?齊桓公晚年,管仲先死、齊桓公力竭,齊國已力不從心、明顯地走下坡路外,主要是因為齊桓公後繼無人,齊桓公晚年,寧戚、王子成父、賓須無、管仲、隰朋等一大批老一輩的功臣良將,皆先後離世,齊國人才匱乏,尤其是隰朋去世之後,齊國更是沒有可用的人才,導致齊國自齊桓公死後,齊國便一蹶不振。
  • 齊桓公的悽涼晚年,是什麼導致齊國霸業迅速崩潰的呢?
    這段話是說在齊桓公去世之後,所有的公子之間互相爭奪,最後以致於齊桓公的屍首都沒有人去管理。最後齊桓公躺在床上長達六十七天,連蟲子都已經出現了。直到後來齊國新君繼位,才正式讓齊桓公入土為安。那麼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齊國的崩潰呢?難道管仲真的對齊國來說重要到了立國之本的地步嗎?
  • 齊國在列國之中地位「最高」,為什麼卻在齊桓公之後走向了衰落?
    齊國史上有很長的歷史,武王伐紂之後,姬發將他的師弟呂尚分封到齊國(今臨淄)。由於呂尚的特殊身份,西周早期齊國在列國中佔有相當高的地位。齊國在周成王時期獲得「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徵之」的特權,成為西周第一個擁有征伐權力的諸侯國。
  • 齊國有兩位「齊桓公」:第一個婦孺皆知,第二個卻鮮為人知!
    齊桓公(前725年~前643年9月12日),姜姓,呂氏 ,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春秋五霸之一,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時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在齊桓公即位之前,齊國曾發生內內亂。在此背景下,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爭位,成功後即國君位,是為齊桓公。成為齊國君主之後,齊桓公任管仲為相,在齊國上下推行變革,這讓齊國逐漸走向強盛。
  • 齊國怪事多,廚師殺子獻糜,齊桓公被活活餓死!
    這人就是齊國的易牙。易牙本身善於烹飪,做作的食物味道獨特,是第一個將調和之道運用到烹飪的庖廚。也是這位小小的廚子,做了一件事,令人髮指。齊桓公在位時寵信三個人,分別是公子開方,豎刁,易牙。他們三個每天陪齊桓公吃喝玩樂,得到了齊桓公的寵愛。公子開方人並不是齊國人,他本是衛國的公子,他放棄了衛國公子的地位來服侍齊桓公。
  • 齊桓公收留一位公子,結果數百年後,此人的後代篡奪了齊國江山!
    在齊國歷史上,齊桓公是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齊桓公,本名呂小白(?-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呂氏,春秋五霸之首,與晉文公並稱「齊桓晉文」,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變法,這使齊國在春秋初期逐漸強盛。
  • 霸主春秋之齊桓公與管仲那點不得不說的故事
    當時齊國連續經歷齊襄公諸兒、齊前廢公公孫無知的兩次弒君之亂後,國力一蹶不振,原本鞏固的齊、宋、蔡、衛聯盟也星飛雲散,大傢伙對齊國態度便由原先的敬畏變得不大看得起。 看不起會怎麼辦?那就意味著有人將會有事沒事找找麻煩,逼著你割地、求和、賠款,弱小的國家哪裡會有和平呢。
  • 國學茶館|齊桓公的膝蓋(上)
    齊 桓 公齊國的齊桓公,那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一方面,他憑藉著能臣猛士,把曾經面臨著分離危機的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連當時獨霸江漢地區的楚國人也要敬而遠之,不敢與之爭鋒;另一方面齊桓公大炒「概念」,在信仰幾乎崩塌的春秋之時,齊桓公四處宣揚「尊王攘夷」,收穫了一大波好評。在硬實力與軟實力雙重作用下,齊國制霸天下。
  • 2020年高考作文:歷史上的齊桓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今天讓我們一起從人物角度深度分析,看看歷史上的齊桓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一、齊桓公是誰? 史書記載,齊桓公,姜氏,呂姓,名小白。那麼問題就來了,齊桓公到底是叫姜小白,呂小白,還是齊小白呢?先秦姓氏的複雜已讓人研究得頭大。
  • 稱霸沒有速成班:齊桓公在北杏之盟前後的感悟
    這的確是一個秀肌肉並樹立威望的良機,但路途遙遠的齊國還是慢了一拍,陳國已經替宋人搞定了自投羅網的元兇,頗有威望的公子御說順利繼位。這意味著,沒別人什麼事了。姜小白很不爽,怎麼就不能等等我呢?思來想去之後他還是決定召集諸侯們來齊國會盟,並提前一步取得了周天子的授權。
  • 「名人歷史百科」五霸之首——齊桓公
    齊桓公聽他說生活得很幸福,心裡挺高興,便問:「老人家高壽哇?」老翁伸出右手的大拇指二拇指說:「八十有三了。」「哎喲,如此高齡,還這麼壯實,難得,難得!」齊桓公的一個隨從看天中午了,想催他去吃飯,無意間說漏了嘴,叫了聲「主公」,齊桓公呢,也無意間應了一聲。
  • 從齊桓公把妃子送回娘家說起
    試想,如果換成蔡國號召諸侯一起攻打齊國,會不會有人來響應蔡國呢?肯定沒有,為什麼?因為蔡國太弱小,影響力是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上。齊國經過管仲變法以後變得十分強大,不過光齊國自己認為強大不行,得看它的對外軍事行動是否取得好的效果。
  • 春秋霸主齊桓公餓死宮中無人收屍,他究竟做了什麼落得如此下場?
    話說武王姬髮帶領眾將士南徵北討,東徵西誅,得了天下,大封諸侯之時,把尚父姜子牙封到了東海之濱的營丘(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在此之後,姜子牙便在此處建立了齊國。鬥轉星移,400年後的齊國出了一位姜小白,在與其兄公子糾的王位之爭中勝出,號桓公。
  • 冷箭與「納諫」,齊桓公的包容與智慧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
  • 齊桓公,生前政績顯赫,死後無人料理後事
    燕國向齊國求救。齊桓公親率大軍北徵,一直打到孤竹(今河北盧龍縣)才收兵,渤海沿岸小國紛紛服從齊國的統治。燕莊公為感激救助之恩,親送桓公回國,難捨難分,竟一直送到齊國境內。齊桓公覺察後,根據周禮有關於諸侯送諸侯不能出自己國境的規定,就地劃了一道溝,把溝北土地送給燕國,又勸燕莊公要像祖先召公那樣行仁政,按時向周王朝貢,保衛好北疆。此後,燕國也尊齊國為盟主。各國諸侯聞聽此事,更加信服齊桓公。
  • 她本是齊桓公小妾,因改嫁引發了一系列戰爭,留下成語廣為流傳
    而引起戰爭的主人公就是齊桓公的小妾蔡姬。為巴結齊桓公,蔡侯把蔡姬嫁給齊桓公在春秋時期,中原大地上林立著大大小小几十個由周王分封的國君。蔡國就是諸多諸侯國之一。由於齊國在齊桓公時期經過管仲的變法後第一個崛起,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成為了中原地區的霸主。
  •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是什麼「神仙組合」?
    有雄厚國力作後盾,齊桓公開始逐夢。先拿哪只小蝦米試鋒刃呢?齊桓公想了想,憶起當年路過郯國,郯國國君無禮地對待自己。藉口有了!齊軍三下五除二就滅了郯國。接下來,齊軍這把出鞘的利劍,該指向誰了?齊桓公再次想了想,憶起當年在魯國長勺吃過敗仗,是時候雪恥了!齊軍浩浩蕩蕩地殺奔魯國。
  • 管仲、鮑叔牙、齊桓公三人是什麼關係?為何會成為高考作文?
    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廣東地區的高考作文題目,如下: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說一個頑皮的小美女,可以測試出齊桓公的實力
    其實,面對這個問題,齊國是有足夠的理由去打楚國的,但是齊國沒有動手。齊國的軍隊在管仲的治下,基本保持了一個態度,那就是儘量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換句話說,齊國雖然擁有著在當時足夠震懾力的三萬人的部隊,但是他們很少和其他諸侯國爆發過什麼重要的戰爭,特別是面對像楚國這種強橫的大國時,齊國更是主要靠外交手段,而非武力解決,因此很難評價齊桓公稱霸春秋時期,齊國有多強大的戰鬥力,甚至可以說,齊國有些欺軟怕硬。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滅譚國《桓公逃亡時經過了譚國,但譚國待桓公不好,所以齊桓公二年(前684年)出兵滅掉譚國,譚國君主逃向莒國 。》 滅遂國《齊桓公五年(前681年),齊、宋、陳、蔡、邾五國國君在齊國舉行「北杏會盟」,旨在協力平息宋國內部爭奪君位的變亂,齊國首開以諸侯身份主持天下會盟的記錄,齊桓公的威望在諸侯中開始不斷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