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30 2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大家翹首以待的《螢火蟲之戀》大電影正式開機了!綠會作為聯合出品方派代表葉梓出席了開機儀式並發表講話。希望借《螢火蟲之戀》這部電影,進一步傳遞環保精神、宣傳環保理念,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升全民的環保素質。
以下是發言內容,現與大家分享。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很榮幸代表中國綠髮會周晉峰秘書長祝賀《螢火蟲之戀》大電影正式開機,並藉此機會向大家分享我們的故事。
就在前不久,有綠會志願者向我們反映,說山西臨汾當地的海洋樂園在辦螢火蟲展。志願者和我們都很吃驚,一開始還不太敢相信,畢竟這幾年環保人士已經反覆多次地公開要求取締各種形式的螢火蟲展覽了,沒想到其相關機構依然來到臨汾海洋樂園舉辦這樣的展覽。這也讓我們意識到,野生動物保護之路,依然還很漫長。
《螢火蟲之戀》的電影的拍攝,恰逢其時。通過這種物種保護題材的電影製作,通過藝術的薰陶和感染,進一步傳遞環保精神,宣傳環保理念,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提升全民環保素質。我們有很多的志願者,也有專門的推進螢火蟲保護的團隊,他們遍布世界各地,通過調研、暗訪、巡護等,開展保護工作,他們有非常豐富的一線調研材料。打造生態文明時代的影視文化,我想,我們可以走在前列。
習總書記說過,「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如果說農業文明是「黃色文明」,工業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態文明就是「綠色文明」。
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義。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復活節島的故事。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上著名的島嶼,島上有約600座以上的石像,沿海岸分布。據考古表明,復活節島在玻里尼西亞文明期間曾是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但隨著人口增長對自然的過度索取和破壞,島上生態環境遭受不可挽回的破壞。到15世紀時,復活節島上的森林已經全部消失;動物類群發生了觸目驚心的變化;所有的陸地鳥類和半數以上的海鳥種類全部滅絕。最後,人類文明也消亡了。
如果我們繼續像工業文明時代那樣一味索取,就像我們對待螢火蟲一樣,不僅野外捕捉進行商業化利用,還通過破壞性的開發,破壞它們的棲息地,最終導致其種群的大量死亡。中國綠髮會自1985年成立至今,始終在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事業,遇到過很多類似「復活節島」這樣的反面案例,我們迫切需要做出更多的改變。
《螢火蟲之戀》是一部從物種角度講述綠水青山的電影。綠水青山連接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現在,我們的生態文明在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和我們一起,為了保護物種在努力。比如重現天津的極危物種低斑蜻,是一種蜻蜓,在志願者、綠會的共同推動下,當地政府採取行動,已經把低斑蜻的棲息地保護了起來。人們正在不斷的覺醒,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自然、對生態的影響,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和機構,在我們不斷的吶喊下,主動加入到我們中來。這部電影也是一樣,它將喚醒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守護螢火蟲、守護美麗生命、守護生物多樣性!
最後,我代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和奔波在全國各地一線的綠會志願者,預祝電影《螢火蟲之戀》開機大吉,拍攝順利!謝謝大家。
整理/Vicky 審/Tammy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