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了能不能佛道雙修,道家和道教有什麼不同?

2021-01-20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作者:陳全林

博友問:

陳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始終縈繞心頭:作為一個佛教皈依弟子,我學道家功夫,是否有失皈依體?對佛道不生分別心是否意味著佛家和道家在最高見地上是一樣?陳兵教授認為「道教修煉 難以超出三界生死、不及佛法的原因,在於其理論之不究竟」,這應該判定了道教修煉 不能出生死輪迴。嗯,還有道家和道教這兩個概念應該是有所不同,是否可以說原始道家是究竟的,而後世道教反而不究竟?問得多了,抱歉。

我說:

第一,宗教皈依和修證大道還有不同,一般的宗教形式和大乘見地不同。作為宗教信仰,你皈依佛教,就不要再皈依道教。不皈依道教,不等於不可以學習道教道家的法門。

大乘菩薩的精神是「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法門無量,自然包括道教道家,一切善法,皆是佛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都是佛菩薩的化身。這是大乘見地。

所以,在這個境界上,不存在不可學習道教道家文化的問題。至於究竟與否,的確,道教的理論沒有佛教的究竟,而原始道家非常究竟,道教是宗教形態,道家是哲學流派,道教汲取了道家的精華,也奉道家創始人老子、集大成者莊子為真人。

但道教很多觀點、修法,不及老莊高深精妙。作為宗教的修煉 體系,丹道自唐宋以來,學習了佛教特別是禪宗的義理、見地和修持法,也很究竟、很完善了,相對而言,比佛教的修持法,注意,我談的是修持法,要嚴密、細緻、系統、實用,佛禪其實自宋代,衰落了,反而是道教一些修道者在實修上成就很高。

真修學,見地要學佛教的,修證次第和法門、養生,一定要參同道教道家的,古來很多宗師就是這樣成就的。

相關焦點

  • 講述什麼是佛道雙修
    ,能佛道雙修的人,是「一」也!從某種方面來說,佛道雙修的人比儒釋道三修的人境界境界要高,因為修儒學的人,凡心太重,很容易被塵世間的俗見所困擾、迷惑,從而道心不穩。而能佛道雙修的人,不修儒學而儒學的精華自有!不守道德而道德自有!並不是說不講道德,而是世人為了體現道德所設下的諸多規矩無法束縛一個真正的修行之人!
  • 真的能佛道雙修嗎?
    其實到底能不能佛道雙修這個問題,也很簡單。比方舉個例子說明一下:「一個人能不能分身?一個人想去北京,他能不能同時既坐高鐵又坐飛機?答案當然是不能!他只能選坐高鐵或者只能選坐飛機。只有二選一才能到達目的地北京。至於你選哪條路,那要看你自身所在環境。離高鐵近就坐高鐵,離機場近就坐飛機。看哪個更適合自己。如果腳踏兩隻船,哪個都想坐。那只能是在出發點原地踏步,哪個也坐不了,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 為什麼不能佛道雙修!
    條條大路皆可成道,為何不能佛道兼修呢?
  • 佛道雙修可以嗎
    佛道雙修含義:既修佛也修道,以佛入道、以道入佛。佛道雙休是被認可的。
  • 魏晉南北朝的佛道雙修現象
    佛、道雙修的產生最早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歷史上佛、道雙修的形式和內容各不相同,有宗教思想、宗教儀式和宗教修行方法層面上的各種「佛道雙修」。之所以能夠形成這樣一種現象,因素有很多,有佛教早期傳入中土時依附黃老道教的歷史因素,還有道教改造時期吸收佛教思想禮儀的因素等等,本文主要是從宗教與科學這樣一個新的視角對方法論層面的佛、道雙修進行專題分析。
  • 追求「佛道雙修」,寒冬修行十幾載,被叫做「長命老人」
    目前,我們國家最出名的兩個宗教,就是道教,還有佛教。現在還有很多人把這兩個宗教作為信仰,就像是有時候我們在外出旅遊的時候,其實還可以看到寺廟或者是道觀。在歷史上,其實道教和佛教還有著非常多的傳奇故事。今天其實小編想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個佛道雙修的大師,他在寒洞中修煉了數十年,也被人稱為「長命老人」。
  • 道家「性命雙修」暨 性命之說
    道家的「性命雙修」暨性命之說「性命雙修」是道家重要的教義思想,也是道教修煉的術語。道家的「性」指人內在的「道」,如心理、元神、本我等。「命」指人外在的「道」,即人的身體、生理、能量,等。老莊列文,參同契,悟真篇等書籍都有關於道家性命雙修的論述。「性命雙修」的理論,概括起來說,就是「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陳櫻寧大師說「性即吾人之靈覺,命即吾人之生機」。人們通常說要身心健康,虧其一則殘缺不全。「性命雙修」又分「性功」和「命功」兩種,是一個長期的,須持之以恆的修煉「精、氣、神」的方式。
  • 佛家和道家以及儒家這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你來說說看!
    長期以來,我們佛道兩門之間,總有很多的修學者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佛家和道家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當然,也有很多大德高人做出過許多的開示。諸如佛道是一家之說;還有佛道接近之說;甚至歷史上還有所謂的「老子化胡」之說;……還有明清之際的「三教一家」之說。歷史流延到這裡,人們就不止拉扯佛道兩家了,大家把孔夫子也「提溜」出來,捆綁一處。
  • 佛道修真,道家最上一層,清靜無為,性命雙修!
    什麼是性命雙修?明理盡性,盡性了命。悟後起修,無為自化。其實,許多修者,都沒搞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性命雙修。所謂性命雙修,就包含在無為自化當中。只有真正達到《真性無為自化》的境界時,才能稱作性命雙修。反之,都不能算性命雙修。
  • 駁斥,道教仙道不能擺脫六道輪迴之說!
    首先必須明確,道教大羅金仙不落輪迴,道教的仙道並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脫三界六道,首先,我們要確認一點:什麼是仙?一些人經常說「道家是佛教所說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脫離生死輪迴」,這是一個謬誤。說這話的人顯然並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將中國所說的仙,與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羅門教觀念裡的諸天混淆起來。
  • 佛道雙修是正法,誤把佛道兩分離……
    為啥今人多痴迷,皆因自傲不學習雖然讀經不應用,死背硬記無受益讀經當成唯一法,自不應用留聲機佛道雙修是正法
  • 皈依道教,你肯定不會吃虧
    第一:皈依不是出家,皈依是指:皈依無上道寶,能永脫輪迴;皈依無上經寶,能得聞正法;皈依無上師寶,能不落邪見。可見皈依道教,至少先得這三個好處。第二:道教的神仙,自古以來都很得民心敬仰。你以為道教沒落了?信道的人越來越少?
  • 修行世界觀(五):佛道修行的區別、魔染與邪教
    佛道從入門到進階的理念都是衝突的,無法融合,所以不要拿佛門的禪理來指導道門修行。雖說原始佛教也是正統修行,可現在絕大多數都被魔染了。 佛道無法合一雙修,不光是方向和信仰的問題,有很多具體法門是直接衝突的。
  • 江西耗資15億的景區,是罕見佛道雙修地,距上饒高鐵站68公裡
    江西耗資15億的景區,是罕見「佛道雙修地」,距上饒高鐵站68公裡江西的風光有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感覺,不過江西並不僅僅滿足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般的饋贈。如今,江西耗資15億元打造的景區,可是罕見的佛道雙修地,距離上饒高鐵站不過68公裡,很是獨特,喜歡這種獨特文化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哦。
  • 青城山道教丨皈依與戒律
    「能不能在青城山皈依?」「想要在青城山皈依,有什麼條件嗎?」「怎麼在青城山皈依?」……最近,收到許多善信的私信,問關於皈依的問題,其實前面的文章也已經大致給大家講了,想要皈依,青城山的首要條件就是有一定道教信仰,愛國愛教、無違法犯罪記錄,這是基本條件,符合條件的就可以自行聯繫宮觀啦,看哪個宮觀和你有緣,接著就可以找師父了,師父領進門,修行還是看個人。
  • 道家都有哪些代表人物?道教與道家思想有什麼區別與聯繫
    早在戰國時代,黃老學派就已經把黃帝、老子結合成一個體系,道家的發展與傳承中主要有老子、莊子與列子等代表人物,漢代出現的道教是繼承道家思想發展起來!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對中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外學者認為:道家思想可以看為中國民族偉大的產物。
  • 為什麼說他「佛道雙修」?
    《西遊記》中關於豬八戒有幾點疑問: 為什麼叫八戒? 八戒,是指「五葷三厭」,屬於宗教戒條,是信徒不準食用的八種食物。「五葷」並不是葷菜,而是佛教信徒不能吃的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蒜、蔥、韭菜、興蕖。「三厭」卻是道教的說法,他們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
  • 如何認識皈依?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皈依三寶是成為佛弟子之門。皈依,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和認識。首先,參加由法師所主持的皈依儀式,儀式之後很多寺院還會發給一個皈依證。這是形式上的皈依。之後,還必須完成觀念上的皈依,情感上的皈依,建立歸屬感,使自己的生命有所依託,提高個體的安全感和生存的幸福指數。至此,宗教意義上的皈依就算完成了。然而,作為一個真正的佛弟子,要將成就佛道作為皈依三寶的最終目的。
  • 河南老君山是道教的發源地嗎?道教和道家是一回事兒嗎?
    有記載說,老子李聃騎青牛出函谷關,輾轉來到景室山,修仙煉丹,與四方精靈談天說地,北魏修廟紀念,唐太宗重修廟宇鑄鐵頂,命景室山更名為老君山。我們知道,李聃是道家的創始人物之一,被世人尊稱為老子,著述《道德經》是道家的經典著作,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道家思想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之一,影響中國人心理、性格、思想幾千年。
  • 孫悟空的佛家名字,卻是道家功法,看菩提祖師的真正目的何在?
    還有一點,此人佛道雙修,明明是一副道家的裝扮,但是竟然連佛家修行之法也懂。如此一來,在眾多神話人物之中,也只有西方教的準提教主才符合菩提祖師的身份,但是準提道人乃是封神演義之中的人物,所以說,菩提祖師的身份只能是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