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是老一輩一直生活的場所,現在的北京的胡同更多的是保留了歷史的風貌,或者是一些文化的傳承,有的更是改造成了網紅的街巷,讓很多的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遊客都是很迷戀和嚮往的。
楊梅竹斜街,這個地方是在前門大概半公裡的地方,東邊是煤市街,西邊是延壽街,因為在清前的時候,這裡是住著一位比較善於說媒的媒婆,後來在光緒年的時候就化成了這樣的名字。這條街的走向是東南西北,所以叫斜街,在很久以前的時候就很有文化的氣質,在這裡有著明末清初時的高級的娛樂場所叫青雲閣,聽說在乾隆年間的時候有位大學時曾經在這裡住過。還有國民時期的很多的書局,還有現代的一些文學家,都是在這裡短暫的居住過,現在的斜街,在很熱鬧的街區中取靜,仿佛是在吸收著現代的元素,想要沉澱一下想要重獲新生的感覺。
茶聊記,這個地方在胡同的雜院的平房上做了一些改建,形成了一個二次的小樓太,但是磚牆還有紅色的木框都是很有京味的,在這條街上顯得就很特別然後有很融洽。如果在這裡拍照的話,在推上一輛自行車,從門前經過的畫面是絕對有小清新的感覺的。
模範書局,這裡有著很傳統的老式的建築,這裡的面積並不是很大,夕陽西下的時候陽光會照在建築的外牆上,讓書局看上去像是散著金色的光一般。內部的設計大多都是一些復古的設計,但是很小的細節也是很有懷舊的風格的,隨意的一處都是有種特別的年代的感覺。
咖啡書吧,其實這條街的魅力就是在於這裡有著各種風格的小店,他們的前身可能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平方,有的是曾經的老店,就比如果這個吧,這個就是有著400多年的歷史的,曾經還是很有名的藥店,後來是變成了書店,再後來就成了現在的咖啡書吧。這裡的二樓是值得打卡的,尤其是在春天的時候,家家戶戶的房頂都有爬滿綠植的時候,拍上一張看向遠方的照片,在灰瓦的襯託下看上去顯得更加的元氣滿滿了。
史家胡同,在他們的心中,這個胡同並不是市井,而是富貴,算是北京最牛逼的胡同了,真的是沒有之一,在古代的時候這裡就住著很多的有錢有權的官商,再往後,這裡就住上了老藝人們,在這裡有我們熟悉的不熟悉的政治要員,這裡還有一所最難進的小學,史家小學,這條街的文化還有政治都是相連的,雖說沒有剛剛的那條街張揚,但是它還是有自己的古樸的那種美的。
這裡還有一個三才女之一的故居,在這裡還給她辦過婚禮,後來把她的故居改成了這條胡同的博物館,還有老舍之子給她提的門楣上的字,這個博物館有1000多平,有各式各樣的展品,都是在重現著當時的胡同的生活,這裡不需要門票,也不要預約,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穿越到當年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