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途中用相機刻錄時光、行攝鄉土、看古村鎮,平凡的生活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黃楊軍與你共享生活中平凡又熟悉的景色。
老街巷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心中都有一條或者幾條很熟悉,這樣的街巷常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係,在農村或許街巷看似歷史意義不大但是在城市中卻是城市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在一些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老街巷可以說是更多且意義不凡的,就像北京的那些老舊胡同一樣給老北京人留下了難以抹去的回憶,同樣也是北京文化旅遊的重要一部分。作為江西最大的地級市贛州也同樣有許多古老的街巷盡顯著古城贛州的滄桑巨變。
贛州城流傳著的歌謠「三山五嶺八個臺,十個銅錢買得來,三十六條街,七十二條巷」說的正是城內的古街道。這幾句簡單的概述已成為老贛州人常掛在嘴邊的話語。
贛州古城保存了宋代城隍津橋和地下溝渠的總格局,古街道則主要為清代所建。當遊客走出高樓林立、喧鬧嘈雜的都市,來到那些狹窄幽深的卵石小巷和白牆灰瓦、飛簷彩塑的古舊街巷時,猶如進入了一條時間隧道,置身於歷史的感觀之中。姚衙前巷便是贛州城內的「七十二條巷」之一。
姚衙前贛州一條極具特色的街巷,位於贛州老城區北部,據清同治版《贛州府志》記載,因該巷位於明代贛州衛指揮使姚璽私衙前(今中段之大院),故得此名。
姚衙前巷由東北向西南再緩轉西北,略成弧形。巷長雖只有271米,寬僅3~4米,出口卻多達九處。巷道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與周邊的眾多小巷緊緊聯繫在一起,是贛州老城區七十二條古巷中出口最多的一條巷道。
它和罈子巷、米汁巷、均井巷、橋兒口、攀高鋪、曾家巷、紙巷、方杆巷、呂屋巷、天王寺、嵯峨寺、鳳凰臺等巷巷相通,連成一體,巷道之多實屬罕見。
說起贛州的街巷史,相當於在說贛州的城市發展史,贛州的街巷幾乎涵蓋了城市的所有內容。
如今的姚衙前巷仍然是贛州城的一大居民區,不過,歷史的滄桑淹沒了其當初的榮華,但其風貌環境有幸得以留存。街面依舊為明清時代鋪設的鵝卵石路面。當年明清風格的建築大部分都保留完好。只是這些老舊的房子中已人去房空,昔日門對門拉家常的和睦鄰裡畫面再也不見了!
江西老街巷姚衙前長271米,贛州古巷中出口最多的一條老街巷,實屬罕見。拍植物、拍農村、拍老屋、拍古建築古村鎮這些我們身邊親切的存在,生活中的風景無需華麗只需熟悉。 歡迎關注、收藏、轉發、留下你的隻言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