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 陳然)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合作推動的文化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18日舉行大樓主體結構封頂儀式。這座糅合傳統與現代藝術風格的建築佇立於維多利亞港畔,為西九龍文化區更添一分矚目色彩。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儀式時致辭表示,對這個大型文化項目由夢想逐步變為現實,感到無比興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博大的願景和使命,致力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與欣賞,並促進世界文明和文化的對話;博物館背靠祖國,紮根香港,放眼世界,與北京故宮合作,致力於在國際上開拓弘揚中華文化的新平臺。
林鄭月娥強調,香港故宮將會是一間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同時也是一間在地的文化機構,服務香港市民。博物館將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和資源,令市民大眾欣賞和認識中國藝術、歷史和文化,並將這些傳統文化聯繫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她又感謝項目設計及工程團隊懷著使命必達的精神,同心同德、全力以赴,使得博物館工程可按時間表順利進行。
作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在境外的首個故宮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由頂級華人建築設計大師嚴迅奇親自設計,在尊重香港當代都市文化的同時,兼具中國傳統視藝文化和空間文化。
項目總監、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房屋工程部助理總經理王勇介紹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整體建築外觀為「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形似中國古代的鼎;由於外牆的最大斜度達1:3,需要大型的組合結構柱來實現,其中4層為懸挑結構,最大懸臂長度達14.6米。
另外,為呈現出流光溢彩、行雲流水的外觀效果,博物館外牆將安裝3999件形狀各異的帶孔曲面鋁板,以獨特肌理和色彩,襯託傳統中國文化內斂而華麗的氣質。
博物館內部結構則是汲取北京紫禁城中軸空間平面遞進的靈感,以中庭空間垂直遞進,再由縱向、立體的中軸線將不同樓層串聯在一起,體現層次感及序列感。
「項目全面應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先以3D雷射掃描儀呈現立體的曲面建築信息模型,再轉化為平面圖紙供生產之用。」王勇續說,BIM的應用大大提升工程效率與準確率,藉助其模型可迅速識別各類系統、構件的空間布置合理性,「真正打造出一塊智慧工地。」
「博物館建成後,將與香港島天際線、大嶼山遙相呼應,相信會為香港帶來全新的城市魅力。」站在行人平臺上,王勇仰望這個自己親身參與建設的項目,眼裡滿是自豪與期待。
據介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資35億港元興建,2019年4月正式動工;建築主體結構封頂後,將進入館內機電安裝、石材飾面等施工高峰期。博物館計劃於2022年年中對外開放,為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獻禮;屆時館內將設9個展區,預計展出800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藝術收藏、書畫及陶瓷等特別展品,其中約兩成為國寶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