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
■ 黃坤明在山西調研時強調 以紮實的宣傳思想工作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博物館】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封頂
■ 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計劃2021年建成開放,現公開徵集展品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與成都石室中學籤署館校合作協議
【考古】
■ 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遺產】
■ 國務院同意將遼寧省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國外】
■ 法國凡爾賽宮入駐TikTok,短視頻讓博物館重新走紅
新華社太原12月6日電 12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在山西調研時強調,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扣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目標,聚焦人民群眾新期待,強化使命擔當、銳意創新創造,以紮實的宣傳思想工作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調研期間,黃坤明深入太原、大同雲岡、朔州右玉和應縣等地的企業、社區、村鎮及宣傳文化單位,了解五中全會精神學習宣傳、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基層思想政治工作情況,聽取幹部群眾意見建議。
黃坤明指出,學習好宣傳好貫徹好五中全會精神是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重大政治任務,必須鞏固良好態勢、不斷引向深入。要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實際,聯繫幹部群眾關心關切,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深入開展新聞、理論、文藝等宣傳宣講工作,推動全會精神入腦入心、落地落實。要把學習全會精神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結合起來,認真謀劃新形勢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堅定前進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明確重點任務,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黃坤明強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聚焦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任務,抓住理想信念教育這個根本,突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重點,紮實有效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把廣大幹部群眾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下。要深入研究企業職工、農民群眾、青年學生等不同社會群體的思想特點和行為習慣,改進創新工作機制和手段方法,擴大覆蓋面、增強親和力,進一步激發乾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黃坤明指出,文化遺產承載著民族的歷史記憶,是我們必須珍視的寶貴財富。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加強基礎性研究、強化系統性保護,注重運用新技術新手段提高保護能力,更好地傳承和延續歷史文脈。要正確處理保護和利用的關係,科學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成果更多惠及廣大群眾。(新華社)
胡和平赴湖北開展調研
12月4日至6日,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就統籌疫情防控和文化、旅遊恢復發展,加強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赴湖北省武漢市和宜昌市開展調研。胡和平實地考察了武漢夜間長江旅遊、湖北省博物館、黃鶴樓景區、武漢市人民劇院、江漢關博物館、盤龍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走訪了三遊洞景區、三峽人家景區、許家衝村、屈原故裡文化旅遊區,與基層群眾和工作人員深入交流。調研期間,湖北省委書記應勇,省委副書記、省長王曉東與胡和平座談交流。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周霽,湖北省副省長張文兵一同調研。
胡和平指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湖北省委、省政府和湖北人民識大體、顧大局,打贏了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為阻斷疫情蔓延、爭取抗疫主動作出了巨大犧牲和重大貢獻。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湖北省委、省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復業,出臺多項惠企紓困舉措,推動文化和旅遊市場總體呈現持續回暖、全面復甦的良好態勢。特別是開展「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感恩全國人民,讓遊客得實惠、助企業渡難關,取得良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化和旅遊部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到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重要指示精神,加大對湖北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支持力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
胡和平強調,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文化建設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文化和旅遊系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謀劃好「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遊工作,提供優秀文藝作品、文化產品和優質旅遊產品,大力加強文化賦能建設、發揮旅遊帶動作用,持續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胡和平強調,湖北是文化大省、旅遊大省、文物大省,也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省份。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加強長江文化研究闡釋,強化考古發掘和資源調查,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推進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核心區建設,讓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為湖北文化建設、旅遊發展增光添彩。
文化和旅遊部有關司局主要負責同志,國家文物局,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負責同志參加調研。(文旅之聲)
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
12月7日,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工作推進會在京召開。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創建地區即北京市海澱區、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上海市楊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四川省廣漢市、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作專題匯報。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7種情形,擬被列入北京旅遊市場黑名單
根據《辦法》和《徵求意見稿》,7種情形,擬被列入北京旅遊市場黑名單:
(一)因侵害旅遊者合法權益,被人民法院判處刑罰的;
(二)在旅遊經營活動中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的;
(三)受到文化和旅遊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吊銷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導遊證處罰的;
(四)旅遊市場主體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屬於旅遊市場主體主要責任的;
(五)因侵害旅遊者合法權益,造成遊客滯留或者嚴重社會不良影響的;
(六)連續12個月內兩次被列入旅遊市場重點關注名單的(重點關注名單管理辦法另行制定);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應當列入旅遊市場黑名單的其他情形。
此外,《辦法》規定,將人民法院認定的失信被執行人列入旅遊市場黑名單。《徵求意見稿》還指出,將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的北京市旅遊市場黑名單主體列入旅遊市場黑名單。
在旅遊市場黑名單動態管理方面,《辦法》規定,黑名單信息自公布之日起滿5年,由列入機關自屆滿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移除旅遊市場黑名單。《徵求意見稿》將公布時間提前了2年,為黑名單信息自公布之日起滿3年可被移除。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封頂
11月下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大樓主體結構封頂儀式。薄薄的綠紗下,這座承載著文化互鑑之美的香港新地標雛形初現,既傳統又現代,既厚重又簡約,將為維多利亞港畔增添一分亮麗色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由北京故宮博物院和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合作推動的文化項目。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封頂儀式時表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定位為一座世界級的中國文化藝術博物館,它背靠祖國,紮根香港,放眼世界,致力於推動中國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和欣賞,促進世界文明的對話。
當故宮紅牆遇上維港碧波,東西融匯的別樣魅力由此迸發。作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境外首個故宮項目,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由著名華人建築設計大師嚴迅奇設計,在設計上尊重香港當代都市文化,又糅合中國傳統視藝文化與空間文化,以縱向的立體空間體現中國古代建築的匠心藝術。
2019年4月24日,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大樓主體正式開工建設;歷時一年半,建築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博物館佔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約3萬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約7800平方米。
「我們的使命,就是將設計師的構想化為現實。」項目總監、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房屋工程部助理總經理王勇說。
遠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其主體外形仿佛中國古代的方鼎,「上寬下聚、頂虛底實」,凸顯厚重的歷史感。
「『上寬下聚』是斜面設計,其中東殿外牆斜度高達1∶3,夾角約70度,需要大型組合結構柱來實現。」王勇介紹,項目外牆採取大懸臂的4層懸挑結構,最大懸臂長度達14.6米,單個工字鋼構件約重12噸,需要4組工人連續燒焊12個小時才能完成接駁。
為呈現出流光溢彩、行雲流水的視覺效果,博物館外牆鑲嵌了3999塊曲面鋁合金「琉璃瓦」,以獨特的肌理和色彩,襯託傳統中國文化內斂而華麗的氣質。
「一塊鋁板約重500公斤,每件都有獨一無二的橫向圓錐造型。」王勇向記者展示「琉璃瓦」樣品時感嘆,由於鋁板之間採用卯榫拼裝結構,其弧度、尺寸等細節必須分毫不差;為提升成品率,施工團隊採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先以3D雷射掃描儀呈現立體的曲面建築信息,經精細化調整後,再轉化為平面圖紙供生產之用。
「從上往下數,總共19圈,預計年前就全部裝嵌完成了!」王勇說,在整個故宮建築中,這些精緻巧妙的「琉璃瓦」是他最喜愛的部分。
走進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內,垂直遞進的空間感恰到好處,立體、縱向的中軸線串聯起多個中庭,結構緊湊、層次分明;遊客可在不同樓層欣賞不同朝向的景觀,包括香港島城市天際線、大嶼山及西九文化區海濱長廊等。
「建築內部的造形天花以平面銜接波浪形設計,採用上萬塊50%透光度的三維鋁板,配合自然採光,可令中庭空間時刻保持明亮。」王勇為記者演示BIM工程模型時介紹說,其智能識別系統能打造「可視化」建築空間,評估各類構件布置的合理性,已解決潛在的結構缺陷及碰撞問題逾5.5萬次,「以科技賦能,真正實現智慧工地。」
林鄭月娥致辭時特別感謝項目工程團隊,稱讚建設者們懷著使命必達的精神,兢兢業業、全力以赴,使博物館建造工程按時間表順利推進。作為團隊的一員,王勇伴隨著香港故宮從無到有,內心倍感滿足,「當初組建施工團隊時,部門不少老員工毛遂自薦,『故宮』這麼有歷史意義的項目,大家都想參與進來。」
「待博物館整體竣工時,相信會為香港帶來全新的城市魅力。」王勇說。
據介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建築主體結構封頂後,將進入館內機電安裝、石材飾面等施工高峰期。博物館計劃於2022年年中對外開放,為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獻禮;屆時館內將設9個展區,預計展出800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藝術收藏、書畫及陶瓷等,其中約兩成為國寶級文物,不少展品是首次對外展出。(人民網-人民日報)
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計劃2021年建成開放,現公開徵集展品日前,記者從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為更好展示和弘揚潮汕歷史文化、潮汕華僑文化及其精神,汕頭市政府決定在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建設集「展示、收藏、科研、交流」為一體的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計劃2021年建成開放。
為豐富館藏及陳列展覽內容,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建設籌備工作組現面向社會徵集「潮汕歷史文化」和「華僑歷史」相關物品。所有徵集物品,博物館將永久珍藏,並在陳列展覽的物品上註明捐獻者。
其中,對外徵集的「華僑歷史」相關物品包括:祖籍潮汕的華僑華人及其社團組織同居住國(地區)人民的友好交往,以及在促進居住國與祖(籍)國的友好關係方面所作貢獻的相關物證;為居住國(地區)經濟與社會、文化發展所作貢獻的相關物證;反映潮汕籍華僑不同歷史時期生產生活、重要人物及重大事件等方面相關的各種代表性歷史見證物;代表人物和各界知名人士創業經歷、學術活動、社會政治活動及其重大建樹的相關物證等。
此外,「華僑歷史」相關物品還包括早期僑批、護照、證件、船票、信函、僑居地證件、華僑出國的箱包、生活用品和生產設備;僑團組織刊物、標識、物品;僑團支援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國家建設、家鄉建設、慈善、賑災等各類收據、證明、照片等文史資料。
同時,汕頭市政府還決定在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建設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也計劃在2021年建成開放。也同時間面向社會徵集反映潮汕文化所處歷史時代的社會意識、審美意識及文化傳統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藏品,包括非遺實物作品、文獻檔案、影音資料、文學與藝術作品等相關的其他藏品。徵集範圍以潮汕地區為主,包括汕頭市的所有國家級項目及省級項目,部分市級項目藏品,潮州市和揭陽市的所有國家級項目,部分省級及市級項目藏品。(南方都市報)
徵集時間
即日起至2021年1月15日
潮汕華僑歷史博物館徵集工作由汕頭市博物館負責
地址:汕頭市月眉路與韓堤路交界處市博物館
電子郵箱:stsbwgzj@163.com
聯繫人:張麗虹、鄭文宏
聯繫電話:0754-88973912、88973982
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徵集工作由汕頭市文化館負責
地址:汕頭市外馬路149號汕頭市文化館
電子郵箱:gdstqyg@163.com
聯繫人:陳少冰、莊慶生
聯繫電話:0754-88426935
12月6日,成都石室中學組織師生30餘人來到杜甫草堂博物館開展「少陵詩社」研學活動,並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籤署了館校合作協議。據悉,接下來石室中學與杜甫草堂將聯合開展「少陵讀詩會」「少陵講壇」「少陵研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與石室中學的合作籤約,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繼與成都市40餘所小學籤定館校共建協議之後,首單與成都市的中學籤定的合作協議。此前,成都石室中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共同倡導發起了「少陵詩社」學生社團,旨在通過學習、研究傳統文化,誦讀、創作古典詩詞的方式,感受、學習和弘揚詩聖「民胞物與」的博大文化情懷,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創新「天府文化」形式、傳承「天府文化」精神。籤約儀式上,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副館方偉和石室中學校長田間發表了講話。石室中學指導老師王子鵬代表學校社團介紹了「少陵詩社」的指導思想。方偉副館長對各位師生來到草堂表示歡迎,他提到:「杜甫草堂和石室中學的合作,是一場跨越千年的精彩對話,是一次巴蜀文脈的歷史匯合,意義積極而深遠。杜甫草堂有最深厚的詩歌研究基礎,最生動的詩歌教育形式,最豐富的詩歌課程資源,最廣闊的詩歌教育空間。」當天下午2:00,石室中學老師和同學們準時來到草堂,分為三組開啟了「草堂尋詩」研學之旅。三組同學分別提前熟悉含有草堂對聯的杜甫詩作、描寫草堂環境的杜甫詩作,涉及詩人形象的杜甫詩作,通過「聯上尋詩」「景中尋詩」「像裡尋詩」,完成找杜詩對聯、標杜詩景觀、尋杜甫畫像等任務打卡,完成闖關。石室中學的老師表示,在博物館這種開放性的場所上課,最大的優勢是可用資源多,「很多抽象的東西變得可視化,可以有效學習。」(文旅中國 圖/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河南鳥雕像入選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發現
記者從河南省文物局獲悉,近日美國考古學會主辦的《考古Archaeology》雜誌評選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其中,出土於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的微型鳥雕像入選。
這隻靈井鳥雕像具有13500年歷史。研究者認為,它的發現將東亞雕塑藝術的起源提前了8000多年。從外形來看,靈井鳥雕像個頭非常小,高1釐米多,寬僅0.5釐米。形體粗壯,短頭,有圓形的喙及長尾,很可能屬於雀形目。藝術家沒有雕刻這隻鳥的腿,而是削了一個可以讓它站立的底座。
今年6月11日,一個來自中國、法國等的國際研究小組,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公布了這項重大發現。這是繼2007年、2008年出土8萬至10萬年前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細石器之後,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又一次重大考古發現。
「如果將鳥放置於平整的面上,這表明1萬多年前,人類已熟練掌握了重心平衡的原理。」 該論文第一作者、山東大學教授李佔揚說,靈井鳥雕像是經過精心製作的,它是用一塊中等大小的哺乳動物肢骨殘片雕刻而成,雕刻前骨頭經過加熱處理。藝術家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等4種不同的技術,在較小的物體上達到驚人的平衡和美麗。
據了解, 靈井「許昌人」遺址位於許昌市建安區靈井鎮西部,是我國首次發掘的以泉水為中心的舊石器時代遺址,2007年在此出土的距今約12.5萬年至10.5萬年的「許昌人」頭骨化石讓世界矚目。2013年,靈井「許昌人」遺址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日報 秦華)
國務院關於同意將遼寧省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
國函〔2020〕162號
遼寧省人民政府:
你省關於申報遼陽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請示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同意將遼陽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遼陽市歷史悠久,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特色鮮明,文化遺存豐富多樣,城市發展脈絡清晰,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二、你省及遼陽市人民政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責任重大的觀念,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要求,強化歷史文化保護,深入研究發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內涵與價值,明確保護的原則和重點,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編制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確定歷史文化街區、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築的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制定並嚴格實施相關保護管理規定。在規劃和建設中,要科學統籌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正確處理城市建設與保護歷史文化資源的關係,重視保護城市格局,加強整體性保護、系統性保護。注重城區環境整治和歷史建築修繕,保持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空間尺度,不得改變與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觀和環境,不得進行任何與名城環境和風貌不相協調的建設活動,不得損壞或者擅自遷移、拆除歷史建築。
三、你省與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要加強對遼陽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的指導、監督和檢查。
國務院
2020年11月29日
近日,享譽世界的法國凡爾賽宮開通了TikTok帳戶,成為法國首個入駐該平臺的重要機構。受疫情影響,凡爾賽宮在今年上半年關閉近3個月,損失全年80%門票收入,還一度經費緊張,發起緊急募捐。現在,凡爾賽宮選擇在TikTok發力,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參觀。
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想挑戰博物館的傳統,創作流行的「爆款」內容。「我們沒有傳播規劃。」凡爾賽宮社區經理Thomas Garnier說,"如果你缺少突發奇想的靈感,那就沒法幹這工作。我連下個月的日程表都沒有。"
目前,凡爾賽宮最火爆的短視頻是一條20秒的「環宮殿之旅」,5天之內獲贊3.1萬。Garnier表示,未來還會拍攝時尚、健康甚至歷史 "八卦"相關主題的短視頻。
在凡爾賽宮之前,已有不少歐洲著名博物館入駐TikTok,並大獲成功,吸粉無數。其中,義大利烏菲齊美術館的風格大膽幽默,充滿新奇有趣的超現實主義想像,一反其作為文藝復興傳統藝術陣地的嚴肅形象,入駐半年多來點讚量超過43萬,已成為老牌博物館中的新晉「網紅」。
此前,烏菲齊美術館仿佛長期獨立於網絡世界之外,直到2015年,該館才設立官網用於線上購票。館長Eike Schmidt表示:「我們以前還停留在石器時代。」新冠疫情閉館期間,烏菲齊美術館開通了TikTok帳號,從網際網路「新人」迅速成為博物館社交平臺帳號中的先鋒,吸引了大量義大利青少年的注意。目前,該館已獲得TikTok創意學習基金的資助。
彭博社評論稱,傳統藝術機構的「走紅」可以證明,TikTok的營銷潛力遠超目標受眾為年輕群體的快餐或運動裝品牌。現在,越來越多世界知名博物館選擇通過TikTok收穫年輕人關注,比如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荷蘭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和西班牙普拉多美術館等。(彭博社)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博圈立場
文博圈投稿:wenboqua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