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探索重構塑料垃圾循環體系

2020-12-18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固廢網訊:面對近年來日益嚴峻的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2019年5月10日,旨在限制有害廢棄物國際性轉移的《巴塞爾公約》締約國會議在瑞士日內瓦通過修正案,決定將塑料垃圾列入進出口限制對象,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這是全球首個關於限制塑料垃圾的國際性法律。在G20大阪峰會上,成員國還就塑料垃圾處理議題展開討論,各方就「大阪藍色海洋願景」達成共識,同意到2050年將海洋塑料垃圾減為零。日本是塑料垃圾製造大國,其塑料生產量居世界第三、人均塑料廢棄量排名世界第二,理應更加重視塑料垃圾問題。但是,日本的塑料垃圾處理卻長期依賴海外出口,循環再生體系已變得脆弱。日本直麵塑料垃圾處理危機,構築新的循環再利用體系,將成為日本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日本德島,工人在垃圾處理中心給塑料垃圾分類。圖片來源:CFP

日本塑料垃圾處理面臨危機

日本每年產生約940萬噸塑料垃圾,其中一半來自工業廢料,一半來自普通家庭。在日常生活中,購物袋、一次性容器、吸管等生活必需品一經使用,丟棄後便形成塑料垃圾。日本的塑料垃圾大致有三種處理途徑:一是在日本國內進行循環回收再利用,溶解後製成其他商品或燃料;二是用焚燒或填埋的方式進行處理;三是出口到發展中國家。其中,出口是近年來日本採取的主要途徑。如2018年日本向越南出口的塑料垃圾量為12.6萬多噸,是2017年的2倍。此外,日本向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出口塑料垃圾量也在2018年大增,是2017年的6倍。但是,由於東南亞各國處理垃圾的基礎設施、制度並不完善,無法應對激增的塑料垃圾。而且這些國家民眾的環保意識不高,不熟知垃圾的處理方法和規定,從而導致一大部分未能處理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加劇了海洋汙染。此次《巴塞爾公約》修正案規定,不經對方國家允許,不得向該國出口塑料垃圾。這樣一來,日本向海外出口塑料垃圾的大門基本被封死,大量的塑料垃圾堆積在國內,急待處理。

而日本國內的現狀卻是,由於日本的塑料垃圾處理長期以來過度依賴出口,大量資源垃圾流向海外,國內的資源垃圾逐年遞減,使得循環回收再利用產業規模不斷縮小,導致日本國內的塑料垃圾循環回收再利用體系變弱。換言之,將塑料垃圾出口到海外反而縮減了日本國內的回收再利用途徑。現在,由於日本國內的循環回收再利用產業短時間內無法應對大量的塑料垃圾,本應是資源的塑料反而變成垃圾堆積在日本。

重建循環再生體系迫在眉睫

面對塑料垃圾處理危機,日本政府決心下大力氣削減塑料垃圾。日本環境省於2018年制定了塑料垃圾削減戰略草案,設定了到2030年前將塑料瓶、購物袋和一次性塑料餐盒等垃圾的排放量減少25%的目標,同時把以植物為原料利於環保的生物材料的使用量提高至200萬噸。2019年6月3日,日本環境大臣原田義昭宣布將立法禁止全國便利店和超市無償提供塑料購物袋,環境省還表示最快在明年開始修訂規定廢舊塑料分類和回收規則的《容器包裝回收法》。可見,日本將全面嚴格控制生活中產生的塑料垃圾,從源頭上削減塑料垃圾的產生。不過,儘快重建穩定的循環回收再利用體系才是日本解決塑料垃圾問題的關鍵。

第一,努力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現在回收的塑料垃圾中,很多因不乾淨或與其他垃圾混在一起,而無法進行循環再利用。因此,為了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必須嚴格管理塑料垃圾的投棄。據日本媒體報導,為了回收到更多更乾淨的塑料瓶,東京和琦玉縣的300多家便利店在店內放置了塑料瓶回收機,市民可以通過投入塑料瓶獲得相應積分,但要求必須是拆除標籤和瓶蓋且瓶內無髒物殘留的塑料瓶。這一舉措不僅可以提高幹淨塑料瓶的回收率,也有利於培養民眾正確投棄塑料垃圾的觀念。此外,日本飲料商也紛紛付諸行動。三得利公司用於「大麥茶」包裝的塑料瓶中,一部分使用了舊塑料瓶循環回收再利用製成的塑料瓶。如果上述舉措擴展到整個日本,勢必會提高塑料垃圾的循環回收利用率,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循環再生體系。

第二,致力於循環回收再利用技術的革新。日本已經開始了循環回收再利用設備與技術的改革。日本政府呼籲開展公私合作,研發可以溶解於海水、對海洋環境影響最小的塑料材料。一些企業開始轉向製造可生物降解塑料和特種紙製品,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裝。日本最大的塑料購物袋供應商也表示,正在致力於建立可降解塑料薄膜的生產機制,以滿足社會需求。另外,日本飲料商三得利已經利用「物理性再生」技術,實現了再生PET原料100%變為PET塑料瓶的創舉。而且,這項技術在製造過程中產生的能耗僅是以石油為原料的四成,更加環保。雖然與以石油為原料的塑料瓶相比其成本不菲,但考慮到石油價格上漲、資源枯竭等因素,此項技術得到了很好的推廣。

第三,在提高循環回收再利用率的基礎上構築穩定的循環再生體系。2018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第4次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計劃》,並以此為基礎開始制定並正式出臺「塑料資源循環戰略」。該戰略在考慮經濟性和技術可行性的同時,通過徹底回收已使用資源,最終實現多次循環利用目的。目前方案中已成型的具體推進措施有:一是減少一次性包裝容器等有助於降低環境負荷的塑料使用;二是徹底並且有效地回收再生利用塑料資源;三是提高生物塑料的實用性以及提升石化塑料替代品的生產技能。日本政府希望通過該戰略的推進,廣泛發展資源循環產業,加快塑料垃圾處理和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解決,為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塑料垃圾處理需要國際合作

應對塑料垃圾處理問題,不僅需要各國積極採取措施,更需要通過國際合作共同解決。此次《巴塞爾公約》的修訂就是締約國之間邁出國際合作的第一步,也顯示出塑料垃圾處理及海洋汙染治理已成為世界各國重視的全球性課題。聯合國大會和七國集團峰會、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已將海洋垃圾處理列為重要議題。2016年G7伊勢志摩峰會的首腦宣言中提到資源的利用問題,強調要抑制和削減塑料垃圾的產生,致力於海洋垃圾的處理;2017年的G20漢堡峰會一致通過了「G20海洋垃圾行動計劃」。2019年6月G20能源和環境部長會議通過了包括削減海洋塑料垃圾等內容的共同聲明,決定創建垃圾處理信息共享的國際性組織。在G20大阪峰會上,東道主日本積極推動將塑料垃圾問題列入議題展開更廣泛、更深層次的探討,並且提案以2050年作為海洋塑料垃圾減到零的目標,促成成員國達成「大阪藍色海洋願景」協議。此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東協峰會等都對海洋塑料垃圾處理進行了討論。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垃圾處理問題。在塑料垃圾問題上,中日兩國之間已經開始展開合作。據日本共同社5月11日報導,中日兩國政府於5月10日在北海道小樽市舉行了相關部門人員共商海洋問題的「海洋事務高級別磋商」。另外,中國積極參加中日韓三國環境部長會議,就垃圾處理尋求國際共識與合作。2018年6月24日,第20次中日韓環境部長會議在中國舉辦,決定加強三國間的合作,共同解決海洋垃圾問題,其中包括可能影響海洋生態環境的微塑料問題。

總之,當前塑料垃圾的出口受限使日本陷入困境,但同時也給日本帶來了新的機遇。日本藉此機會,推動實施「塑料資源循環戰略」,重新構建穩定的循環回收再生體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循環型社會」。中日兩國在垃圾處理問題上有廣闊的合作空間,應該積極加強溝通與協作,共同致力於解決塑料垃圾汙染問題,為亞洲及全球的環境治理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日媒:日本2021年1月起將限制塑料垃圾出口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28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27日消息,限制進出口髒塑料瓶等難以循環利用的塑料垃圾的修改後《巴塞爾公約》將於2021年1月1日生效,這是因為在接納國未得到妥當處理的塑料垃圾已成為海洋汙染的原因。對於此類垃圾大多依靠在國外處理的日本而言,促進國內循環利用成為當務之急。
  • 塑料循環再生年末大盤點:國內政策
    在城市垃圾中,食物垃圾佔50%以上,而塑料佔12%排在第二位,因此,對食物垃圾進行堆肥等就地處置可以大量減少餐廚垃圾的處理量。  在垃圾對於發電的貢獻組成中由於塑料的高熱值,塑料含量高達62%。開展廢物分類和回收可以大大減少垃圾填埋場的壓力並提高可回收率。
  • 專家視點 | 徐海雲:收運處理體系完善程度決定塑料垃圾汙染治理水平
    專家視點 | 徐海云:收運處理體系完善程度決定塑料垃圾汙染治理水平北極星固廢網  來源:中國循環經濟  作者:徐海雲  2020/11/30 10:55:55  我要投稿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我國生活垃圾處理水平與塑料垃圾汙染日常塑料製品變成塑料垃圾,成為生活垃圾的組成部分。
  • 回收海洋塑料垃圾實況
    可口可樂竟然用海洋垃圾製造飲料瓶!這讓人大吃一驚,你應該也想問:這……真的衛生嗎?公開消息顯示,可口可樂公司近日推出了一款使用海洋塑料垃圾為原料製造的再生飲料瓶。第一批限量300個,原材料中,海洋塑料垃圾佔比四分之一,來源是西班牙和葡萄牙84個清掃行動中的收穫。
  • 禁「洋垃圾」半年了,日本塑料垃圾堆積成山,從業者拒絕收購
    澳大利亞的垃圾分類回收政策一直被外人所稱讚,但是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澳大利亞的垃圾在此前也是運往中國幫助「消化」。同美國一樣,洋垃圾被禁後,澳大利亞的垃圾回收業同樣遭到了打擊,由於垃圾處理成本太高,導致澳大利亞街頭社區一度垃圾成山。而如今,日本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日媒稱,日本各地現在充斥著塑料垃圾。
  • 回望東瀛:日本的「變態」環保體系是怎樣練成的?
    回國以後,在網上查閱日本環保和垃圾處理的資料,才知道,六七十年代的日本也曾飽受大氣嚴重汙染和垃圾包圍城市的困擾,日本環境得到大幅改善,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情。通過日本政府與國民的共同努力,日本的生活垃圾處理和循環利用體系經歷了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目前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怎麼理解「塑料循環時代」已經到來
    1872年,人類製造的第一塊塑料賽璐珞面世。如果沒有被燒掉,到今天已經147歲了。然而在過去50年,已在地球上留下了70億噸塑料垃圾,絕大部分塑料垃圾無法被降解或沒有循環利用,造成了觸目驚心的「白色汙染」。塑料輕便便宜、經久耐用,已經滲透到民眾生活的各個角落,令這個社會無法抗拒。
  • 日本推出可食用餐具減少塑料垃圾
    最近,日本岐阜縣高山市的一家店鋪,因推出一款盛咖啡的可食用杯子而受到人們關注。消費者不僅可以享用美味的咖啡,喝完咖啡後還可把用餅乾做成的杯子吃掉。該產品既環保又美味,一時間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嘗試。生產這種可食用杯子的丸繁制果公司來自愛知縣。
  • 俄媒:日本各地疲於應付塑料垃圾
    俄羅斯「今日俄羅斯」10月21日文章,原題為「中國停止進口全球垃圾後,日本發現自己被埋在廢舊塑料中」。自中國停止進口洋垃圾後,全球多國開始受困於廢料不斷增多。日本成為最新一個報告回收產業正不堪重負的國家。就在去年,日本還把其150萬噸塑料垃圾中的約一半輸出到中國。
  • 如何使更多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東灘論壇研討:發展循環經濟
    劉子燁 攝2019年以來,住建部每季度對全國46個試點城市垃圾分類考核排名中,上海始終保持第一。生活垃圾分類始終走在前列,這為上海推動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打下了堅實基礎。如何推動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廢棄資源回收利用效率,使更多生活垃圾「變廢為寶」?
  • 共話資源循環與垃圾分類 從這場研討會看成都樣板的打造「秘籍」
    成都作為全國46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之一,深抓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循環利用工作,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如何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生活垃圾分類模式與技術設計?今日,由成都市商務局、成都市城管委指導,成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主辦的「2020成都再生資源與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專題研討會」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舉行,研討會匯聚循環經濟、再生資源、垃圾分類等領域的政府領導、專家學者、先進企業,為成都乃至中國西部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產業未來發展建言獻策,並發布《成都市再生資源行業發展報告》。
  • 垃圾分類、塑料減量,電商當下的研究課題
    垃圾分類、塑料減量,是電商企業當下的研究課題。1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官網更新三條有關《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在電商、快遞、外賣等新興領域,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塑料減量和綠色物流模式。事實上,不只是塑料,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一次性快遞包裝和餐具也進行了明確規定,並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
  • 綜述:日本垃圾分類回收促循環型社會發展
    新華社東京4月12日電 綜述:日本垃圾分類回收促循環型社會發展  新華社記者藍建中  在東京,經常可以看到高聳入雲、或方或圓的大煙囪,這些就是垃圾處理廠的標誌。東京每個區都有一兩個垃圾處理廠,它們不僅能回收資源,還可用焚燒垃圾的熱量發電、提供熱水等。
  • 日本多家日化巨頭出招減少塑料垃圾
    中新網11月7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多家日用品巨頭正在加強舉措,應對塑料垃圾問題。寶潔日本公司6日發布廚房用洗滌劑新產品,其容器使用了在日本國內海岸回收的塑料垃圾製成的再生原料。花王、獅王等也鼓勵購買替換裝,全面削減塑料的使用。
  • 塑料垃圾的危害
    塑料垃圾的危害1.對身體造成嚴重影響日常使用的不可降解塑膠袋的主要原料是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塑料中殘留有氯乙烯單體,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使用溫度達到65°C時,其中的有害物質就會滲入到食物中,
  • 日本小姐姐挑戰72h不製造塑料垃圾 結果讓人傻眼!
    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自己無意中製造了多少塑料垃圾嗎?  最近,油管上一位生活在日本的外網小姐姐,就發起了 「72小時不製造塑料垃圾大挑戰」 ,很多網友看到結果後都傻眼了……  挑戰內容是72小時之內儘量不產出垃圾,包括廚餘垃圾。尤其避免塑料垃圾的產生。挑戰者是生活在日本的美女小姐姐艾米。
  •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循環快遞包裝,減塑潛力可觀
    在此背景下,循環快遞包裝的探索應用至關重要。那麼,究竟如何有效加強塑料廢棄物的管理?循環快遞包裝的應用推廣又有哪些難點及解決方案? 近日,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教授帶領團隊發布《循環包裝「屢戰綠勝」:2020年快遞業綠色包裝節約潛力研究報告(長三角)》(以下簡稱「報告」),並接受了記者專訪。
  • 垃圾分類應理順分類邏輯並完善法律體系
    垃圾處理的進步可以讓天更藍、水更綠,但是垃圾分類實施起來非常繁瑣,需要政府主導和法律制約,還需要新技術的支持。德國、日本實施垃圾分類已經幾十年,從幼兒園或小學,就開始教給孩子們垃圾分類的知識。政府重視、法律完善,再加上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得人們提高了對垃圾分類的意識。減少浪費、重複使用、回收利用,也推動建設循環型社會。這些國家是如何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呢?
  •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怎樣減少塑料垃圾帶來的汙染?
    02消減海洋塑料垃圾2019年11月7日,「消減海洋塑料垃圾-2019上海論壇」在崇明舉行,論壇上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會、聯合國環境署等機構專家及各國的政府官員共同探討了解決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的挑戰、機遇和戰略,以及促進垃圾消減塑料循環以及塑料的可持續生命周期管理等話題,並發布了《消減海洋塑料垃圾——2019上海論壇宣言》,為未來在海洋塑料垃圾的探索、檢測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倡議。
  • 日本慶祝海洋節 志願者前往海邊撿拾塑料垃圾
    中新網7月15日電 據「中央社」報導,15日是日本的海洋節,為了減少塑料垃圾對海洋生物帶來的危害,部分志願者前往神奈川縣海邊打掃沙灘。據報導,15日,日本許多地方都進行避免塑料垃圾汙染海洋的「淨灘」活動,其中,在神奈川縣三浦市面對相模灣的海邊,大約有20名志願者聚集,拿著工具撿拾塑料垃圾及空罐等。也有部分志願者著潛水服潛入海中,撿拾海中堆積的塑料容器及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