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古鎮,便是蘭州市西固區河口古鎮——一個可以追溯到霍去病西徵,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特色小鎮。
河口位於西固區西北部,地處莊浪河、鹹水河與黃河交匯之處,東與安寧區、皋蘭縣接壤,南與臨夏州永靖縣隔河相望,西臨紅古區,北依永登縣,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自古以來便是古「絲綢之路」和「唐蕃古道」交匯延伸的要衝之地,素有「金城西大門」之稱。現已成為蘭州市民喜歡的打卡勝地。
8月15日下午4時,蘭州市第二屆網絡文化節暨沿黃行·遊蘭州主題活動由蘭州市網信辦主辦、網易新聞甘肅運營中心承辦,在河口古鎮正式啟動。
通過網絡文化節,結合「沿黃行·遊蘭州」主題媒體達人遊覽直播活動,旨在更好的展示金城蘭州形象、宣傳蘭州文化、推介蘭州旅遊,吸引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主動加入到傳播、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列中。活動由各平臺網絡自媒體大Ⅴ和短視頻網紅主播開啟宣傳主體。以及精彩的文化節目表演。
河口古鎮有很多故事,我們在風裡雨裡等你……

為什麼這裡名為「河口」呢?據筆者了解到,那是因為除了地理位置的交匯,此地還是河流的交匯處,即莊浪河匯入黃河之口岸。在這裡,那纖細蜿蜒最終擁入粗獷奔騰的懷抱,攜手共進!停止渲染,讓我帶你走進古鎮吧:古鎮新建有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和鐘鼓樓,其中鐘鼓樓位於古鎮中心。區劃十分簡潔整齊,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河口古鎮南城門古鎮的主街以鐘鼓樓為中心,分東西兩街,均為前店後院模式,農家飯莊、小商鋪等依次排列,還有一些文創小店,比如這家以純手工鋁板雕刻為特色的小店。如果你喜歡文創,就不要錯過哈!河口古鎮文創小店在古鎮東街上,甘肅第一海關的牌匾悄悄隱藏在雕花的廊簷下。這幢宅子可真不是仿古建築,而是貨真價實的古民宅,亦是海關遺址。據門前文字資料,始建於清代,為山西商人修建的秉承我國明清時期典型民宅建築風格的四合院建築。作為甘肅省的第一個海關,於1882年設立,一直延續到1945年前後才被撤銷。張公祠它有黃土一樣的顏色,不同形態的磚排列有序,形成拱形、菱形、方形等等,尤其是浮刻其上的磚雕,精緻細膩,裝飾性十足。磚雕,是指在青磚上雕出圖騰、山水、花卉等各種圖案,是古建築中的一種藝術樣式。磚雕有很多流派,如北京磚雕、蘇派磚雕、廣東磚雕等,而在我們甘肅,也有一大流派,那就是臨夏磚雕(河州磚雕),已於十餘年前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磚雕在河口古鎮隨處可見,當然大多為新制。特別想說的是,在古鎮的入口處,還有一排在原有紅磚牆上雕刻的作品,與傳統的磚雕相比,我仿佛看到了另外一種感覺。洪武張氏祠堂遇見一位熱情的長者,向其詢問有關河口古鎮的故事。根據他的講述,我了解到,這裡90%以上的村民都姓張,而且古鎮有4個祠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洪武張氏祠堂。原祠堂在1958年被拆,新建的祠堂當然不如前一個張公祠那樣,看起來歷史感滿滿。但此張氏祠堂卻有來頭,據長者講,他們的祖先是明朝肅王的後裔(第一代肅王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十四子朱柍,在洪武二十八年就藩甘州,後定居蘭州。明崇禎十六年冬,李自成部將攻破蘭州,末代肅王被殺,其子逃到河口,改名張獻龍),所以,這部分張氏本姓朱,祠堂名也加了洪武二字。古鎮的南邊就是黃河,她非常平靜地流經這裡,甚至像一汪湖水。站在新修的木棧道上,環顧四周,向左,丹霞地貌就在前方不遠處,去哪裡旅行,看得都是山和水,而這樣的山水,也是絕無僅有了;向右,黃河裡倒映著新式大橋的身影,跨過這座橋向西,才算真正離開蘭州,所以,河口有蘭州西大門之稱。






在這個入秋季節的古鎮,更是風景獨特。依著河口古鎮的黃河就像綠寶石般璀璨奪目,在溼地間迂迴,溼地上枯黃的草灘上浮現出一層茸茸的綠意。順著十裡黃河木棧道,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浪漫又文藝的古鎮吧!
河口古鎮景區相關信息:地址:中國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河口鎮河口村交通信息:自駕出蘭州市中心走南山快速路,接109國道,約1小時即到;公共運輸可從市區乘坐K102路巴士至西固區西部市場站,再換乘201路城鄉公交至河口古鎮(201路城鄉公交票價4元人民幣,需備好散錢),總耗時至少2.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