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叫「劉宏偉」的人多達8700個,北京有4萬多人因為姓名裡的生僻字而無法領取第二代身份證……一些全國政協委員提案提議對自然人姓名權立法,規範公民姓名的設定、更改和使用。
重名重姓何其多
一名叫「陳志強」的人在機場接受有關檢查時,被認為「有問題」,不能出境。
後經了解,此「陳志強」並非那個「有問題」的「陳志強」,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因為兩人同名同姓。
全國政協委員韓方明在提交本次政協會議的《關於自然人姓名立法的提案》中,引用「全國公民身份信息系統」中存儲的公安部戶籍登記數據表明,我國現在的重名重姓現象越來越多。在廣州市,同名同姓者排前十位的數字依次為:陳志強1147人;黃志強864人;李志強827人;陳偉強798人,而全國叫「劉宏偉」的,則多達8700人。
生僻字令人煩惱
為了減少與人重名帶來的不便與煩惱,不少人開始用生僻怪異字起名。某公安機關的統計數字說,近3年來,他們收集到的涉及人名、地址的生僻字竟多達3萬多個,其中電腦字庫裡沒有的達4600個。北京有4萬多人因為姓名裡有生僻字,無法領取第二代身份證。
姓名權需要立法
韓方明委員的提案建議通過立法對自然人姓名的設定、更改和使用等,作出明確而完整的實體規定和程序規定。另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吳新濤也提案要求制定《姓名管理法》。
確立姓名查詢機制。可參照企業或公司命名的具體管理方式(先到工商部門檢索,避免重名),父母給孩子起名,也應先到戶籍有關部門檢索,避免重名造成孩子將來生活上的不便。
保障公民姓氏選擇的自主權。公民可以不跟隨父姓或母姓,自願創設新的姓氏。
姓名中應推行規範字,姓名登記機關有權利拒絕將生僻字、非漢語符號和數字登記為姓名。
特派記者 江山 鄭裕利
(本報北京今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