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慢行系統」出現的頻率不斷增加。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留意到
不同地方的「慢行系統」都好有自己的特色
唯一的共同點,我想應該就是
能夠體現這個城市的精氣神和溫度
他山之石其實可以學習下~
這次我們就來看看吧!
就是把步行、自行車、公交車等慢速出行方式作為城市交通的主體,有效解決快慢交通衝突、慢行主體行路難等問題,引導居民採用「步行+公交」、「自行車+公交」的出行方式。
山妹這種無車一族
每天上下班都坐幾十至幾百萬左右的車
↓↓↓
- BUS -
遠的我們不比(因為山妹也沒去過)
就拿港臺和廣州的巴士對比一下
這不比不知道
原來這麼有意思
比如說,臺灣和香港會習慣叫「巴士」
廣州則較常用「公交車」
還有什麼不同?
一起來看看吧↓↓
臺灣的巴士語音播報有
國語、臺語、客家話、英語四種語言。
最讓我驚訝,更是窩心的地方,
就是幾乎每個座位旁的窗上都有一個↓↓
這樣就不需要在車還沒停穩的時候匆匆忙忙跑到車門去按個鈴了。還有報警專用的鈴↓↓
臺灣的行車方向和大陸是一樣的,置身其中,會有種親切感。
唯一一個讓我有些煩惱的地方,就是巴士線路圖一開始有點難看懂。是這樣的↓↓
還有這樣的↓↓
臺灣的捷運、巴士均設有博愛座,用不同顏色區分開,通常是靠近門口最方便上下車的位置,專門留給有需要的乘客,方便他們上下車。在臺灣幾乎沒有看到其他的人坐這些座位,哪怕一路也沒有「有需要的乘客」。
在臺灣,走到哪裡都可以聽到「謝謝」。
臺灣的司機都很有禮貌,有些還會提醒站點,然後跟乘客說「謝謝」。據說,這除了因為臺灣人本身就很有禮貌外,也有原因是,臺灣的巴士和的士可以是私人的,無需繳納管理費。即使是加入車行,也只需要每月給公司一千左右的臺幣(約兩百多人民幣),其餘都是自己的收入。
巴士也是私人的,巴士公司會對路線進行投標。目前最好的線路就是臺北至九份,來這邊的很多日本人,全因為宮崎駿,必定到九分籤到。
△臺灣巴士還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車尾巴還會寫上車長的名字哦!
香港地少人多,樓高車也高。
很多巴士都是雙層,
在如此有限的空間能夠自如穿梭,
我特別佩服香港的巴士司機。
細細個就好羨慕,電視裡的香港人可以坐雙層巴士,感覺如果到香港不坐一下雙層巴士,就像沒有來過香港一樣。
△《無間道2》劇照
雙層巴士起源於英國,一說到這個,腦海裡就會出現英國「國寶」紅色雙層公交。
1949年4月,香港第一輛雙層巴士投入使用,為了適應雙層巴士行駛,政府修剪樹木,提升或拆除店鋪招牌,至少離地4.8米。
香港的巴士以軟座為主,「下車鈴」平均分布,數量也較多,較為方便。
每輛巴士會設置一個行李架,以及輪椅區域,照顧到不同人群的需求。還有USB插口↓↓
車門是與車身平衡,在車身外打開的,降低了車門傷人的概率。
但要看懂他們的站牌線路指引真是一大學問↓↓
╮(╯▽╰)╭
BTW.香港巴士收費不是整數,不同路段價格不一,最好有張八達通,不然,就得自備零錢了。
最得意的,就是叮叮車↓↓
當你置身於香港街頭
突然看見一輛「叮叮」車
悠哉悠哉地走過時
會突然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網絡資料圖)
一群朋友約起到石澳遊玩,石澳在海邊,離市區有一段距離。回來的路上,我們在筲箕灣附近換乘了「叮叮車」(香港特色鐵皮巴士)。
△香港歷史博物館裡的陳設
「叮叮車」在外形上深深吸引了我們,除了外皮和椅子是鐵,裡面很多布局都是用木頭,走進去有種回到70年代香港的感覺。收費非常實惠!
(網絡資料圖)
「叮叮車」收費分為兩種,成人收費HK$2.3,12歲以下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的長者則劃一收費HK$1。不同於香港其他公共運輸,電車收費是固定的,不會因路程長短而有所不同。現在,付款方法有三種:八達通、現金及月票。
好啦,說回wuli大廣州了。
廣州也有獨特的地方
(網絡資料圖)
港真,不管在臺灣還是香港,看公交站牌指引真的是一大學問。他們的站牌大部分都比較小,眼神稍微欠一點的真頭疼。相比之下,廣州的公交站牌真的是良心製作,尤其對於我這種偶發性閱讀功能障礙的人來說,簡直是福利。
不過,如果能夠向其他地方的巴士設計學習,多一點點從受眾角度出發,也許更能體現城市的溫度。
觀光巴士呢?廣州也有
山妹在網上搜索了廣州雙層觀光巴士的介紹。據說,二層360度無死角觀景,配備8種語言講解機,移動博物館陳列文化產品,讓遊客感受羊城的歷史風韻,看評論還是挺受歡迎的,但是也有評論稱,二層沒有設置下車按鈕,空調也有待改進。
(網絡資料圖)
價格方面,據說優惠期間單日30蚊,兩日50蚊。這可能會讓很多本地人卻步,取而代之搭乘普通的巴士線路或者選擇地鐵。
好啦,BUS就說這麼多
畢竟山妹也只有兩條腿
就算兩米八長也無法丈量所有的路
每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不一樣
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篇僅以一個體驗者的角度
感受每個城市的溫度
歡迎各位朋友仔留言分享體驗心得哈~
留言獲贊最高的前三位
還可以獲得1061大禮!
想看更多遊記?
長按二維碼或搜索微信號 kaishihuaba 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