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六岸片區簡介】:總規劃面積48.7平方公裡,涉及莞城、東城、萬江、高埗、石碣共5個鎮街,三條水系總長約35公裡,岸線長約70公裡,是東莞中心城區「山水城」戰略下「水」戰略的主要承載空間,也是東江流域中濱水資源最豐富、開發條件最成熟、歷史特色最精華的段落,還是中心城區強化工作中所涉區域最廣,面臨情況最為複雜的一個片區。自2018年以來,市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現場指揮部搭建了攻守兼備的全域規劃指引框架,推動片區可持續管理與精細化管控。目前,三江六岸已啟動了空間形態管控專題、綜合交通規劃、遺產資源與人文景觀資源調查及價值研究三大專題研究,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從片區整體層面統籌,形成引導品質提升的綱領性指南,搭建指揮部建設管理的管控平臺。三大專題各司其職且互為補充,形成願景一致、內容充實、互為支撐的完整成果體系。空間專題負責「繪藍圖,控底線」,歷史專題負責「摸家底,塑文化」,交通專題則是「疏脈絡,提品質」。
近日,東莞市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現場指揮部召開了三江六岸城市空間形態管控及濱水示範段城市設計專題(以下簡稱「空間專題」)研究專家諮詢會。會議邀請了來自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的城鄉規劃、城市設計、建築設計等領域的6位知名專家、學者對專題研究成果進行評議諮詢。
專家組聽取了有關單位匯報並審閱研究成果,經充分深入評議,認同空間專題站在中心城區適度強心的基礎上,從宏觀統籌5個鎮街的戰略高度,把三江六岸構築成為中心城區的活力帶,把握剛性管控及彈性引導的尺度,注意整體管控導則與實施城市設計的承接關係並在示範段城市設計進行了較好的實踐驗證。
下來,現場指揮部將會同上海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充分吸收專家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儘快完善空間專題研究,以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實施性,更好地指導三江六岸片區的保護利用與開發建設工作。
下面一起來看看空間專題的亮點與成果吧~~~
空間專題研究以「還江於民」為目標,致力於實現「讓濱水空間回歸城市生活核心,讓城市擁抱三江六岸」的發展願景。專題在編制過程中收集研究了國內外大量優秀濱水區案例,尋求優秀濱水區建設的共性特徵,以更高的建設標準作為三江六岸未來發展的重要導向。
●管控導則構建形成「功能布局、公共空間、空間形象、歷史人文、綠化生態、綜合交通」六大系統,在三江六岸全域範圍內建立起清晰的城市規劃設計技術標準指引和管控體系,用於系統全面地指導三江六岸城市規劃設計的編制、項目報批報建審查、工程項目實施督導等工作。
三江六岸空間管控導則六大系統
三江六岸功能布局管控指引
三江六岸岸線貫通管控指引
三江六岸天際輪廓與高層建築管控指引
●規劃以問題、目標及實施結果為導向,梳理了三江六岸沿線已編在編規劃和各鎮街近期編制的城市設計成果,與同步開展的交通和歷史兩大專題成果充分銜接,落實了空間形態管控研究的核心結論,最終描繪形成了三江六岸片區發展的「一張藍圖」。藍圖面向高質量實施,連結規劃和建設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將核心規劃策略與管控內容落實到近期行動計劃與建設實施項目庫。
三江六岸片區發展「一張藍圖」
●開展示範段城市設計對管控體系及空間形態進行驗證,在既有的城市設計、概念設計方案基礎上,開展濱水岸線示範段詳細城市設計和重點地區概念城市設計,明確提出控制引導要求,為下層次項目落地實施提供依據,並制定近期發展實施行動計劃,以全面指導示範段地區項目策劃、土地出讓與城市更新等工作。示範段城市設計方案結合範圍內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和中央活力段的規劃定位,提出了生態環境新標杆、東莞時代新記憶、文化休閒新中心的目標願景,通過對範圍內潛力地塊的梳理,分別從功能、生態、空間形象、歷史人文、公共空間、綜合交通方面對整體空間進行了提升,形成以龍灣活力核、龍灣生態核和歷史文化核為特色核心的三核兩軸四片區的空間結構,在示範段濱水形成傳統文化-近代文化-現代文化交相輝映的城市生活氛圍。
示範段城市設計目標願景
示範段城市設計功能引導
示範段歷史文化核城市設計效果圖
1
【來源:東莞市自然資源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