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村一方」富鄉親
倒水鎮古道村入股路垌村光伏發電項目、入股合作社、出租村集體林地,全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67萬元;長洲鎮龍華村通過承包隧道窯、與駕校和客運公司等企業聯營、出租林場曬地等,每年村集體收入超過50萬元……
近年來,廣西梧州市長洲區針對各鎮各村資源優勢不一、發展難題不同的實際,「一村一方」對症下藥,通過巧借農村股權改革機遇、搭乘鄉村旅遊快車、創新成立服務公司等,推動村集體經濟多元化健康持續發展。2018年,該區有2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2萬元,其中5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強村6個,收入超100萬元的明星村3個。
依託股改,激活發展動力
興龍辦事處龍新村,地處紅嶺新區,總面積15平方公裡,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龍新村在25個村民小組推行股份權能改革,建成25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將村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合折股量化到人,激活村民發展動力。
在長洲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龍新村集體新建、改建聯建廠房、商鋪、汽車城等吸引外來投資,發展物業經濟收取租金,村集體經濟持續穩增長。龍新村黨委書記潘錦松介紹說:「現在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靠收租金,2018年收入210多萬元。我們利用村集體經濟收入為全村群眾繳交新農合個人統籌費用、修建農家書屋、村民活動中心等,讓村民共享村集體經濟發展福利。」
依託股份權能改革發展集體經濟,龍新村是長洲區發展物業經濟的典型代表村之一。長洲區大膽探索推進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讓農村「沉睡的資本」得以「活」起來,促進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乘鄉旅快車,強「造血」功能
8月4日上午,倒水鎮富萬村熱鬧非凡。這裡正在舉行首屆葡萄文化旅遊節暨產業扶貧、振興鄉村活動。當天,富萬村富曼葡萄園正式開園,吸引了5000多名市民前來遊玩,體驗鄉村旅遊採摘的樂趣。
針對轄區農村具有豐富的文化旅遊和特色農業資源的特點,該區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旅遊業發展路子,乘搭鄉村振興、鄉村旅遊快車,多渠道打造融參觀、體驗於一體的休閒農業旅遊場所,以農業產業帶動生態旅遊,以生態旅遊促進農業發展,成功走出一條「鄉村旅遊+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不斷增強。
泗洲村臨水而立,古木參天,鳥語花香,房屋整齊,「下俚」聲聲,古韻悠揚。該區根據泗洲村生態環境、文化環境特點,充分發揮黨群互助合作、黨員示範帶領作用,探索「公司+農戶+村集體經濟」運營模式,利用「三月三」民俗文化節和「下俚」非遺文化,打造了長洲區鄉村旅遊品牌。同時,開闢了農家瓜果採摘體驗以及農事民俗文化體驗區,開辦「風情農事客棧」、經營遊艇碼頭、遊客中心等旅遊項目,使泗洲村集體經濟收入增至近50萬元。
成立服務公司,聚力抱團發展
幾枝獨秀固然好,花開滿園才是春。針對薄弱村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缺乏,缺人才、缺資金、缺項目,地方特色產品缺乏市場認證、缺乏銷售渠道等阻礙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問題,長洲區打破「單打獨鬥」發展思路,走成立公司統一抱團發展的路子。
今年6月,梧州市長吉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註冊成立。該服務公司的入股方式為:長洲區政府出「大資」,佔52.5%股份,轄區內27個村按收入是否超10萬元界線,低於10萬元的入股5000元,超過10萬元的入股1000元,全部出資入股公司。長洲區委常委、副區長、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潘慶柳說:「這樣分配入股,主要是穩定增加村集體經濟底子薄的村的收入。」
該服務公司將涉農資金和項目集中整合、管理、投資,最大限度發揮資源價值,形成了「多個渠道引水」的格局。同時,統一運營發展物業項目、產業項目、服務項目、農旅融合項目等,運營所獲得的收入,到年底按照股份分紅到各村集體經濟帳戶,長洲區政府分紅部分作為第二年村集體經濟項目投資資金。
6月底,公司營業取得「開門紅」,完成了10萬元的特色產品交易。(通訊員 長組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