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盃的開賽,足球、球員、教練,一下子都成了熱門話題。比如,德國隊的主教練勒夫,這位仁兄有一個特別讓人「望而生畏」的習慣——摳鼻屎、吃鼻屎。
不少小朋友,也有類似的行為。搞得很多媽媽們都惴惴不安——不讓孩子摳鼻子吧,看著怪難受的;讓他們摳吧,又擔心有什麼後果。
那麼,鼻屎到底是什麼呢?
鼻屎,就是乾燥的鼻涕。
鼻腔是人體和外界的通風口,既要把體內的「廢氣」排出去,又要把外界的新鮮空氣引進來。不過,新鮮的空氣,未必就十全十美。外界空氣,一方面可能含有細菌、灰塵、花粉等異物,另一方面,可能過於乾燥,對呼吸道造成損傷。所以,在引進新鮮空氣的同時,鼻子必須對空氣進行清潔和溼潤。
鼻的清潔作用
清潔和溼潤的第一道關口,是鼻毛。它就像過濾網一樣,可以把大的顆粒物擋下來。較小的顆粒物,可能引起噴嚏,進而被噴出鼻腔;或者沉降到鼻黏膜表面。鼻黏膜表面,有分泌細胞和纖毛。前者會分泌黏液,把較小的顆粒物和細菌等雜質,黏附下來;後者,則通過規律擺動,將雜質送到咽部。
鼻涕正是鼻黏膜分泌的結果,假如鼻涕乾燥、凝成團塊,就形成了鼻屎。
調查顯示,70%~90%的成年人,有摳鼻子的習慣,其中,吃下鼻屎的,恐怕不在少數。2015年,有學者表示,吃鼻屎雖然很噁心,但是可能對健康有益。為什麼呢?因為,鼻屎是乾燥的鼻涕,而鼻涕內含有細菌。適度接觸細菌,可以鍛鍊免疫系統、增強免疫力。
看上去似乎說得通。以往研究證實,成長環境過於潔淨,會增加兒童罹患過敏性哮喘的風險;而前不久的一項研究顯示,兒童時期接觸的細菌過少,甚至可能跟白血病有關。[4]
實際上嘛……
前面我們也說了,鼻黏液會被纖毛擺送到咽部,咽既是呼吸道器官,也是消化道的一部分。所以,每個人早就在不知不覺中吃下了一些鼻涕。
就算吃鼻屎有好處,也根本用不著刻意去吃。另一方面,既然鼻屎是乾燥的鼻涕,那麼,在成分上,除了含水量以外,二者沒有什麼大的區別,都是由雜質、蛋白質、脫落的上皮細胞組成,所以,吃鼻屎,同樣沒有什麼特別的壞處。
相比之下,摳鼻子是一個十分不好的習慣。手指上,難免有一些細菌,它們很容易藉機進入鼻腔;摳挖的動作,可能傷害鼻毛、鼻黏膜甚至鼻部血管,進而導致鼻子清潔功能下降、鼻部出血,嚴重的,可引起鼻癤(jiē)。
鼻癤屬於化膿性炎症,患者局部常有紅腫、疼痛等症狀,也可出現低熱、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如果過分擠壓、感染擴散,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到底該怎麼對付鼻屎呢?
最好的方案,當然是預防。前面說了,鼻屎是乾燥的鼻涕。反過來,只要學會保持鼻腔溼潤,比如,適當運用空氣加溼器,就可以大大減少鼻屎的出現。真出現了,也不用擔心,只要用生理鹽水和鼻腔衝洗器,進行鼻腔衝洗,等鼻屎軟化了,像擤鼻涕一樣,把它們擤出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