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擊沉它的那個老人剛去世,日本又造出了第二艘「加賀號」航母
儘管日本官方宣稱其是「護衛艦」,但按照國際標準,它應該被歸為直升機航母。
4月22日,在美國德州的聖安東尼奧,一位過完百歲生日不久的老人平靜地去世。他叫諾曼·科雷伊斯,曾是中途島海戰中在世的最後一名美國俯衝轟炸機飛行員。據外事兒所知,他最大的戰果,是參與轟炸了日本航母「加賀號」和「蒼龍號」。
或許,諾曼·科雷伊斯直到離世也不知道,日本第二艘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即將交付,儘管日本官方宣稱其是「護衛艦」,但按照國際標準,它應該被歸為直升機航母。這意味著,那艘曾被科雷伊斯在中途島海戰中親手擊沉的邪惡航母要重浮海面了。
他用1500磅炸彈點爆「加賀號」諾曼·科雷伊斯1916年出生於堪薩斯,從美國海軍學院畢業時,夢想只是成為一名能參加奧林匹克的摔跤手。然而,戰爭改變了一切,他應徵入伍成為一名俯衝轟炸機飛行員。
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年僅26歲的科雷伊斯和同伴的頭號目標是「加賀號」。同伴發射的前幾發炮彈沒有擊中,科雷伊斯緊隨其後,但他知道去哪兒扔炸彈。
「我飛到兩萬英尺的高度,看著下面那個大紅圈,」他說,然後是快速俯衝、投彈。一般飛行員在2500英尺高的地方投彈,但科雷伊斯俯衝到1500英尺的高度,扔下第一個500磅炸彈,航母上多架飛機起火。隨後,他俯衝到1000英尺,扔下1000磅的主炸彈。
接下來的場景令科雷伊斯終生難忘。他剛拉起騰空,就看到高達100英尺的火焰從「加賀號」航母上竄起來,整個航母瞬間爆發成一片火海。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中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日本失去包括「加賀號」、「蒼龍號」在內的四艘航母,美國海軍以少勝多,成功擊退了三倍軍力的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的攻擊。科雷伊斯也因在這場戰役中的英勇表現,被授予海軍十字勳章。
艦載雷達都裝好了 「加賀號」距離重生不遠外事兒知道的另一個與科雷伊斯相關的消息,就是,日本的第二艘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加賀號」即將完工了。
有網友近期拍到了「加賀號」的近照,看起來,艦載雷達等設備已經安裝好了,部分腳手架也開始拆除,距離交付的日期似乎並不遙遠了。
「加賀號」2013年10月開工建造,預定2017年3月服役。據日本海上幕僚監部去年公布,「加賀號」是海上自衛隊最大的艦艇,全長248米,寬38米,滿載排水量達2.6萬噸,可搭乘470人,配備9架反潛直升機,也能起降自衛隊從美國採購的「魚鷹」傾斜旋轉翼飛機。
儘管日本官方掩耳盜鈴地宣稱該艦為「護衛艦」,但外事兒了解到,按照國際標準,它應該被歸為直升機航母。如果日本為其配備美制F-35B垂直起降戰機,它更可搖身一變成為輕型航母。
2015年8月27日下午14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型準航母DDH-184艦在橫濱船廠正式下水。該艦被命名為「加賀」號。
繼承二戰航母之名 中國強烈反對之所以命名為「加賀號」,海上自衛隊解釋稱,艦艇名稱按照「天象、氣象、山嶽、河川、地名」去命名,在內部徵集了艦名後,中谷元防衛相從四個候選名中做出了選擇。但事實上,這一名稱是繼承自二戰日本主力航空母艦「加賀」之名。
無論日方怎麼狡辯,都改變不了這個名字曾惹出外交紛爭的事實。外事兒注意到,早在2013年第一艘「出雲」號下水時,中國表示強烈反對。因為第一艘以「出雲」為名的日本巡洋艦曾是侵華日軍海軍旗艦,在中國血債纍纍。而「加賀號」比「出雲號」對中國的刺激更大,二戰時的「加賀號」,幾乎就是日本侵華黑歷史的縮影。
「加賀號」的黑歷史外事兒查閱資料發現,「加賀號」首次出現是在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中,「加賀號」以混合艦隊的方式編入對上海作戰的第三艦隊戰列,同時布署的航空母艦還有「鳳翔號」。
1932年1月31日,「加賀號」到長江口並派出17架飛機在虹橋機場上空向中國示威,隨後的一個月內,其艦載機部隊對上海戰場的中國軍隊實施空中打擊。2月22日和26日,加賀號的數架艦載機還分別轟炸了蘇州和杭州。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加賀號」再度到上海外海支援日軍作戰。不過, 8月15日加賀號第一天作戰便遭到嚴重損失:加賀號45架艦載機企圖空襲中國空軍學校——筧橋機場,被中國21架飛機攔截,損失了8架八九艦載攻擊機與2架九四艦載轟炸機。這是「加賀號」在中國戰線最慘的一次失敗。
9月15日,「加賀號」的艦載機部隊開始轟炸南京,「加賀號」則在補給之後返回上海,繼續支援日本對華中戰場的攻擊,直到1938年返回日本。
此外,1941年12月7日,「加賀號」參與突襲珍珠港,在兩波攻擊中分別投入20多架攻擊機和轟炸機。
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是「加賀號」的「末日之戰」,艦體斷成兩截沉入大海。自此,這艘曾帶給中國深重痛苦的航母從歷史版圖中消失了。「加賀號」也是中途島海戰中死傷最慘重的,一艘軍艦,自艦長以下共81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