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定州市(中)

2020-09-04 老郭說老家

定州市自古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之譽。歷史上在河北省地位顯赫、轄地眾多,交通優勢明顯,名勝古蹟不勝枚舉。

定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定州塔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城內,原名開元寺塔,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冀中一帶有「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的民諺。定州塔在歷史上作為地理坐標矗立在冀中廣袤大地上。她是中國現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從京廣鐵路乘坐火車,或從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車,都可以看到她那高聳入雲的英姿。據史料記載,定州是先有開元寺,後有定州塔。開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公元491年,隋朝時將七帝寺改為正解寺,唐代正解寺改為開元寺。

開元寺塔位於定州市城內,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磚塔古建築。這裡是歷史上宋、遼交界的軍事重鎮,宋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故又稱料敵塔。北宋真宗於鹹平四年(1001年)下詔建塔,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八角十一層,高84米。塔身內外兩重,兩重之間有遊廊,有磚階直達頂層。塔內兩壁有佛龕,第二、三層遊廊頂部天花由雕花磚砌成,並以彩色相飾,十分精美。各層廊壁多歷代碑刻和名人題詠。

開元寺塔

定州市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於1959年11月建館,館址在文廟。博物館前院為定瓷專題展室,共分8個展廳,資料、窯具、壺、碗、枕、盤及新定瓷展廳等。陳列文物300餘件,以實物、資料系統的展示了定瓷燒造及發展演變過程。新定瓷展廳內的新定瓷為河北工藝美術瓷廠仿製燒造,形態逼真,代表了新定瓷的最高水平。博物館後院大成殿設有漢代文物展覽,共展出釉陶樓、釉陶灶等陶器200餘件。其中一件三層綠釉陶樓,高1.2米,歇山頂,上有鬥拱,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展示出漢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定州博物館

定州文廟坐落在定州市刀槍街,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築。定州文廟後存建築分南北兩部分,北面有東、中、西三個相鄰的院落,其主要建築包括中院的大成殿、東廡、西廡、戟門、名宦祠、鄉賢祠、欞星門;東院的崇聖祠、魁星閣;西院的明倫堂、大門、儀門;南院為節孝祠,建築佔地面積12600平方米。1982年,定州文廟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文廟

定州貢院,是我國北方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封建社會選拔秀才和貢生的考場,民間稱為考棚。自明朝以來,定州隸屬真定府。貢院平面呈方形,佔地2.21公頃,建築面積1547平方米。主體建築由號舍、魁閣兩組建築組合而成。號舍以山面為正面。魁閣在號舍南面,正中攢尖頂,兩側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觀,成為定州貢院的突出特點。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貢院

晏陽初舊居位於定州市城內東大街路南。四合院式民宅,布瓦硬山式屋頂,佔地面積564平方米。1926年晏陽初在定縣(今定州)設立「中華平民教育總會辦事處」,全家遷至定縣,住在此院,至1936年遷離。晏陽初(1893-1990),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區三江鎮人,是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的倡導者。被譽為「世界平面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先生並稱「南陶北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定縣(今定州)的平民教育實踐為定縣乃至河北省留下了大量有形和無形的財產。1949年去臺,而後赴美定居,曾出任國聯教科文組織顧問。

晏陽初先生

漢中山王墓位於定州市境內東郊。定州市(定縣)漢時為中山郡,漢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其第九子劉勝為中山靖王,遷都盧奴(定州),中山郡改為中山國,始為漢代的中山國。西漢共續六王歷經百餘年,東漢延續六代王歷經140年。大部分封土已平,現有封土最高者30米,一般高5米。現存漢墓175座,劃定124個保護範圍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定州清真寺,又名禮拜寺,坐落在定州市中山中路與清風街交匯處,佔地5255平方米。該寺始建於元代,為坐西朝東四合院式建築,由垂花門樓、南北講堂、正殿組成,經歷代重修保留至今,其後窯殿仍然保留部分元代建築形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磚築無梁殿結構,1986年被列為保定市伊斯蘭教會中心,2001年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清真寺一角

定州大道觀玉皇殿,元代建築,明代重建,原為中軸式群體建築,現僅存中殿玉皇殿。該殿頗具元代建築的典型減柱造特色,東西長七間,南北寬四間,廡殿頂琉璃瓦剪邊,設三跺單翹單昂鬥拱。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大道觀東曾有池塘,養魚栽荷。人們每逢中秋佳節攜酒前往賞月,因景取名「西溪玩月」,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殿內四壁現存明代萬曆年間瀝粉貼金帝王出巡圖。畫面人物栩栩如生,畫工可與五嶽之一的北嶽廟壁畫媲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殿

清風店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10月,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在楊得志司令員、羅瑞卿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第二政治委員和耿飈參謀長的指揮下對在定州市清風店地區國軍石家莊守軍(以羅歷戎親率的第三軍主力)進行的反包圍戰鬥,最終殲敵近兩萬人,並生俘羅歷戎等多名將領,此次戰役的勝利對後期的整體戰局產生了積極影響。在當年戰役發生地建有清風店戰役紀念館。

電視劇《血戰清風店》劇照

圖片中晉察冀軍區聶榮臻(重慶市江津區籍,共和國元帥)司令員、蕭克(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籍,黃埔四期生,開國上將)副司令員、野戰軍楊得志(湖南省株洲市籍,開國上將)司令員、羅瑞卿(四川省南充市籍,開國大將)第一政治委員和參謀長耿飈(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籍,曾任國防部長)與被俘的羅歷戎(四川省達州市渠縣籍,黃埔二期生)中將會面

王灝莊園位於定州市西關,是清代定州富豪王灝的私家宅邸,俗稱西關王家大院。建於清鹹豐年間,坐東朝西式四合院建築布局,現存兩處完整的院落,房屋兩百餘間,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王灝莊園

東坡雙槐在刀槍街文廟院內。宋哲宗元佑八年,蘇東坡被貶為定州府知州時,建雪浪齋。在齋前親手植雙槐。「東者蔥鬱如舞風」,「西者槎丫竦拔如神龍」。後人傳為「東坡雙槐」。宋哲宗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蘇東坡又被貶英知州,據此可推知,此二槐距今已有900多年。

東坡雙槐

宋哲宗年間(1093年)蘇軾被貶定州任知州時,在自己的後花園偶得一石,此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展現出一幅若隱若現的山水畫卷,猶如當時著名畫家蜀人孫位、孫知微所畫的石間奔流、百泉涓湧、浪花飛濺之態,蘇東坡定名叫「雪浪石」。蘇東坡愛此石如獲至寶,從曲陽恆山運來漢白玉石,琢芙蓉盆將石放入盆中,石盆沿上刻有蘇東坡所題的「雪浪石詩」。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蘇東坡被貶英知州以後,盆石逐漸埋沒。1587年,被知州唐祥興發現。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州牧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眾春園乃是清康熙年間設立的行宮,道光二十七年棄置。1947年解放時眾春園全部拆毀,1952年又給雪浪石建亭才得以保護。

雪浪齋

「景觀人物大事件,美食特產全薈萃」。目不暇接的名勝古蹟使得美食特產及人物放在下期再聊。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定州市(下)。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下期再見!

(部分圖片下載自網絡,如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
    隸屬於保定市的望都縣,縣域面積370平方千米,在保定市屬於面積較小的縣。縣境四圍與多縣市相鄰,自北始分別與順平縣、滿城區、清苑區、博野縣、安國市、定州市和唐縣接壤。孫程,字稚卿,生年不詳,涿郡新城人,東漢宦官。安帝時為中黃門,給事長樂宮。安帝死後,因和宦官王康等擁立濟陰王劉保為帝有功,被封為郛陽侯,食邑萬戶。卒後葬於此。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保定市__定州市(下)
    她也成為包括定州市在內的保定區域最負盛名的名貴特產。廉頗(約公元前305~前230)趙國苦陘(今定州邢邑鎮)人。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頗領兵攻齊,大敗齊軍,官拜上卿。後屢次戰勝齊、魏等國,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之會,秦王欲羞辱趙王,被藺相如以大智大勇挫敗,相如亦因此官拜上卿,地位高於廉頗。廉頗不服,多次欲欺辱相如,相如以國家利益為重,一忍再忍,最終感動廉頗,親自上門負荊請罪,將相和好,兩人結為刎頸之交。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阜平縣
    位於保定市西南部的阜平縣,東與曲陽縣、唐縣交界 ,東北與淶源接壤,西與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相鄰,西北與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為鄰,南與石家莊市行唐縣、靈壽縣相接。全縣面積2496平方千米,在保定市是僅次於易縣的第二大縣。阜平縣的森林覆蓋率為35%,植被覆蓋率80%,被譽為深山老林中的「香格裡拉」。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淶源縣
    今天我們開始了河北省之旅,首先我們來到保定市。作為地級市的保定市位於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東麓,為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中國(河北)貿易試驗區組成部分。保定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3000多年歷史,保定地區曾為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衝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安新縣
    時有葛城(今安州鎮)、渾埿城、三臺城;秦代,為廣陽、鉅鹿兩郡交壤地;西漢至隋代,大都屬高陽、容城兩縣轄域;唐如意元年(692年),在葛城置武昌縣,神龍元年(705年)改為武興縣,代宗廣德二年(764年)置唐興縣。先後屬瀛州、易州、莫州均為河北道;五代時,唐興縣於後晉初改為宜川縣,屬莫州;宋代建順安軍(今安州壘頭)。後移軍治於高陽縣(今高陽舊城)。升順安軍為安州。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定興縣
    距離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分別105千米、122千米、54千米。拒馬河、北易水、中易水三條河流自西向東橫貫全境,水文和工程地質條件良好。是河北省35個環京津都市圈縣(市)之一。建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萬曆年間重加修葺,因佛教「心慈為貴,貴慈如雲」,故更名為慈雲閣。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迭次修葺,始具今規模。慈雲閣原為一組建築群,分前、中、後三部,即前後山門、畫廊、香亭、東西配殿,整個造型為一船形殿宇建築。1996年12月,慈雲閣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百千桑梓地 億萬老家人」。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
    早在兩千年前,沙河人就知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沙河冶鐵是漢武帝時三大冶鐵基地之一。《沙河縣誌》、《順德府志》、《隋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沙河有磬山,漢魏舊鐵官也」。張文謙(1216——1283),字仲謙(仲卿),沙河縣蓋裡村(今葛村)人,元初名臣,縣誌稱為「沙河人物之冠」。初與「年相若、志相得」的劉秉忠、張易等同學於紫金山,除儒學經典外,還研習天文、地理及算籌之法。定宗二年(1247年),經劉秉忠介紹,受到忽必烈的召見,命掌王府書記。在忽必烈統一中國的徵戰中,張文謙成為重要謀臣。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成立中書省,命張文謙為中書左丞。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
    契丹稱遼國後,西南部為南京道(治所在宛平,今北京)析津府,東北部屬中京道轄。分別由遵化、密雲、漁陽三縣轄;宋景德元年(1064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雙方以白溝為界,興隆地屬遼國南京通析津府;金皇統元年(1141年)十一月,宋金籤訂紹興和議,雙方以淮水中流為界,興隆地屬金國中都路薊州。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
    春秋時,縣境屬晉地,築有臨邑。《左傳·哀公四年》中「趙稷奔臨」即此。戰國初,北部屬中山國房子轄域,南部為趙國屬地。公元前296年趙滅中山後,遂盡為趙地;秦代屬鉅鹿郡;漢時為房子縣地(治高邑縣倉房村),屬恆山郡(高后元年封國,八年國除為郡)。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邢臺市---南宮市
    三國分晉後,歸趙國所轄;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巨鹿郡,治今邢臺平鄉,此域屬之;西漢高祖始置南宮縣,因境域曾為周代「八士」之一的南宮适居食之地,故取其姓為縣名屬冀州信都郡,後隸信都國;東漢三國時南宮縣先後屬樂成國、安平國、安平郡;西晉時太康五年(公元284年)改屬長樂國;北魏時,南宮縣屬冀州長樂郡。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莊,作為夏季臨朝理政的場所,這裡逐漸發展成為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一些滿族、蒙古族貴族也都紛至沓來,使這裡成為滿族、蒙古族比較集中的地方。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雍正十一年(1733年)取「承受先祖恩澤」之義,改名為承德州;辛亥革命後取消府制,成立熱河特別區。
  •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開元鎮一體化預製泵站安裝完畢
    項目名稱: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開元鎮汙水提升治理項目項目地點: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開元鎮產品用途:雨水汙水收集提升設備清單:玻璃鋼纏繞筒體規格2500*7330,壓花鋁板井蓋實際案例圖開元鎮位於定州市西南14公裡,南與新樂、西與曲陽交界,北與趙村鎮為鄰,東於明月店鎮接壤,面積44平方公裡,連續5年被市評為優秀黨委和實績突出單位,是河北省文明單位,2014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中)
    蔣介石在1927年第一次下野時,回到老家溪口,拆掉了此處的棲雲庵,改建了自己的這個別墅。整座別墅,分為二層,上下平房共六間,用西式平臺連成一體,總建築面積436平方米。二樓中間懸掛著白底黑字的「妙高臺」橫匾,系蔣介石親筆題寫。清初,妙高臺北首,建棲雲庵。清順治八年(1651年)石奇禪師重建雪竇寺,使雪竇寺佛光重開,他去世後,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於雍正四年(1726年)建造了這座石塔,以志懷念。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上)
    天台山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著稱,被譽為歷史「十地」之域:佛教天台宗發祥地、道教南宗創立地、「活佛」濟公出生地、唐詩之路目的地、《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和合文化」發祥地、五百羅漢應真地、詩僧寒山隱居地、劉阮桃源遇仙地、王羲之書法悟道地。每「地」皆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做支撐。天台是徐霞客遊記的開篇地。徐霞客曾三入天台,前後留下了兩篇天台山遊記,並在《徐霞客遊記》中,將《遊天台山日記》放在首篇。
  • 河北省 保定市 定州文廟
    定州文廟位於定州市城區中部,始建於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是供奉孔子的場所,河北省保存最完事的文廟古建築群,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15685平方米。文廟建築氣勢恢弘,院內蒼柏林立,花草相依,環境幽雅。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下)
    歷次抗擊外敵入侵中,留下諸如戚家山營壘、金雞山瞭臺、靖遠等炮臺遺蹟。以「商舶所經,百珍交集」,命名的招寶山上現存威遠城、月城、安遠炮臺等古蹟,既是抗禦外侮的海防歷史博物館,又是旅遊之地。鎮海樓位於鎮海城區中心,始建於南宋,重建於明洪武年間。樓臺用條石砌成,長32.8米,高5.9米,是當地海防的歷史見證。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下)
    據《浙江通志》記「海中十洲,此為第一,東仙原海中福地」。景區內有烽火臺遺址、清坑瀑布、白龍洞、朝陽洞、獅背觀日、望海閣、戚氏紀祠、松濤林海、烏龍入海等二十餘處景點。靈巖山風景區位於泗洲頭鎮中部,海拔388米,可遠眺至三門灣,有彩虹飛瀑景區、妙峰駱駝景區、雲帆濟海景區、靈巖仙境景區和靈佛石窟五大景區。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中)
    臨海市著名人物(二)謝深甫,南宋中期著名宰相。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進士。歷任嵊縣尉,崑山縣丞,浙漕考官,青田知縣,後調大理寺丞。江東大旱,任常平提舉,制訂並推行救荒措施,緩和災情。後升右正言,調起居郎,臨安府尹。宋光宗稱施政寬猛得中,升吏部侍郎,兼給事中。慶元六年(1200年)拜右丞相,封魯國公。為相穩健,以少傅致仕。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下)
    1930年奉命在杭州筧橋(在今江幹區)籌建航空學校,次年任校長,1933年7月17日任中航空學校副校長。是最早與周至柔、宋美齡、王叔銘等一起組創國民黨空軍的人。1934年出國考察,率部分畢業學員赴義大利深造。1936年12月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員,1937年1月1日獲頒五等雲麾勳章。
  • 「百千桑梓地,億萬老家人」。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中)
    在馬海曙的眾多兒子中,只有馬裕藩繼續走傳統的科舉道路,官至甘肅省鎮原縣知縣,誥授奉直大夫,賞戴花翎。其餘幾個兒子中,二子馬裕藻、四子馬衡、五子馬鑑、七子馬準、九子馬廉等兄弟5人,曾在北京大學、燕京大學等高校任教,有「五馬」之美稱。另外,還有六子馬權(1885年—19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