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自古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之譽。歷史上在河北省地位顯赫、轄地眾多,交通優勢明顯,名勝古蹟不勝枚舉。
定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定州塔位於河北省定州市城內,原名開元寺塔,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河北冀中一帶有「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的民諺。定州塔在歷史上作為地理坐標矗立在冀中廣袤大地上。她是中國現存最高大的一座磚木結構古塔,有「中華第一塔」之稱。從京廣鐵路乘坐火車,或從京石高速公路乘坐汽車,都可以看到她那高聳入雲的英姿。據史料記載,定州是先有開元寺,後有定州塔。開元寺的前身最早是七帝寺,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公元491年,隋朝時將七帝寺改為正解寺,唐代正解寺改為開元寺。
開元寺塔位於定州市城內,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磚塔古建築。這裡是歷史上宋、遼交界的軍事重鎮,宋利用此塔瞭望敵情,故又稱料敵塔。北宋真宗於鹹平四年(1001年)下詔建塔,至和二年(1055年)始成。八角十一層,高84米。塔身內外兩重,兩重之間有遊廊,有磚階直達頂層。塔內兩壁有佛龕,第二、三層遊廊頂部天花由雕花磚砌成,並以彩色相飾,十分精美。各層廊壁多歷代碑刻和名人題詠。
開元寺塔
定州市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於1959年11月建館,館址在文廟。博物館前院為定瓷專題展室,共分8個展廳,資料、窯具、壺、碗、枕、盤及新定瓷展廳等。陳列文物300餘件,以實物、資料系統的展示了定瓷燒造及發展演變過程。新定瓷展廳內的新定瓷為河北工藝美術瓷廠仿製燒造,形態逼真,代表了新定瓷的最高水平。博物館後院大成殿設有漢代文物展覽,共展出釉陶樓、釉陶灶等陶器200餘件。其中一件三層綠釉陶樓,高1.2米,歇山頂,上有鬥拱,設計巧妙,布局合理,展示出漢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定州博物館
定州文廟坐落在定州市刀槍街,是河北省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文廟建築。定州文廟後存建築分南北兩部分,北面有東、中、西三個相鄰的院落,其主要建築包括中院的大成殿、東廡、西廡、戟門、名宦祠、鄉賢祠、欞星門;東院的崇聖祠、魁星閣;西院的明倫堂、大門、儀門;南院為節孝祠,建築佔地面積12600平方米。1982年,定州文廟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文廟
定州貢院,是我國北方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封建社會選拔秀才和貢生的考場,民間稱為考棚。自明朝以來,定州隸屬真定府。貢院平面呈方形,佔地2.21公頃,建築面積1547平方米。主體建築由號舍、魁閣兩組建築組合而成。號舍以山面為正面。魁閣在號舍南面,正中攢尖頂,兩側依次降低,形成奇特外觀,成為定州貢院的突出特點。200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貢院
晏陽初舊居位於定州市城內東大街路南。四合院式民宅,布瓦硬山式屋頂,佔地面積564平方米。1926年晏陽初在定縣(今定州)設立「中華平民教育總會辦事處」,全家遷至定縣,住在此院,至1936年遷離。晏陽初(1893-1990),四川省巴中市巴中區三江鎮人,是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的倡導者。被譽為「世界平面教育運動之父」,與陶行知先生並稱「南陶北晏」。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定縣(今定州)的平民教育實踐為定縣乃至河北省留下了大量有形和無形的財產。1949年去臺,而後赴美定居,曾出任國聯教科文組織顧問。
晏陽初先生
漢中山王墓位於定州市境內東郊。定州市(定縣)漢時為中山郡,漢 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封其第九子劉勝為中山靖王,遷都盧奴(定州),中山郡改為中山國,始為漢代的中山國。西漢共續六王歷經百餘年,東漢延續六代王歷經140年。大部分封土已平,現有封土最高者30米,一般高5米。現存漢墓175座,劃定124個保護範圍單位。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中山王墓出土文物
定州清真寺,又名禮拜寺,坐落在定州市中山中路與清風街交匯處,佔地5255平方米。該寺始建於元代,為坐西朝東四合院式建築,由垂花門樓、南北講堂、正殿組成,經歷代重修保留至今,其後窯殿仍然保留部分元代建築形式,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磚築無梁殿結構,1986年被列為保定市伊斯蘭教會中心,2001年被列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定州清真寺一角
定州大道觀玉皇殿,元代建築,明代重建,原為中軸式群體建築,現僅存中殿玉皇殿。該殿頗具元代建築的典型減柱造特色,東西長七間,南北寬四間,廡殿頂琉璃瓦剪邊,設三跺單翹單昂鬥拱。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大道觀東曾有池塘,養魚栽荷。人們每逢中秋佳節攜酒前往賞月,因景取名「西溪玩月」,被列為定州八景之一。殿內四壁現存明代萬曆年間瀝粉貼金帝王出巡圖。畫面人物栩栩如生,畫工可與五嶽之一的北嶽廟壁畫媲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皇殿
清風店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1947年10月,解放軍晉察冀野戰軍在楊得志司令員、羅瑞卿第一政治委員、楊成武第二政治委員和耿飈參謀長的指揮下對在定州市清風店地區國軍石家莊守軍(以羅歷戎親率的第三軍主力)進行的反包圍戰鬥,最終殲敵近兩萬人,並生俘羅歷戎等多名將領,此次戰役的勝利對後期的整體戰局產生了積極影響。在當年戰役發生地建有清風店戰役紀念館。
電視劇《血戰清風店》劇照
圖片中晉察冀軍區聶榮臻(重慶市江津區籍,共和國元帥)司令員、蕭克(湖南省郴州市嘉禾縣籍,黃埔四期生,開國上將)副司令員、野戰軍楊得志(湖南省株洲市籍,開國上將)司令員、羅瑞卿(四川省南充市籍,開國大將)第一政治委員和參謀長耿飈(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籍,曾任國防部長)與被俘的羅歷戎(四川省達州市渠縣籍,黃埔二期生)中將會面
王灝莊園位於定州市西關,是清代定州富豪王灝的私家宅邸,俗稱西關王家大院。建於清鹹豐年間,坐東朝西式四合院建築布局,現存兩處完整的院落,房屋兩百餘間,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王灝莊園
東坡雙槐在刀槍街文廟院內。宋哲宗元佑八年,蘇東坡被貶為定州府知州時,建雪浪齋。在齋前親手植雙槐。「東者蔥鬱如舞風」,「西者槎丫竦拔如神龍」。後人傳為「東坡雙槐」。宋哲宗紹聖元年(公元1094年),蘇東坡又被貶英知州,據此可推知,此二槐距今已有900多年。
東坡雙槐
宋哲宗年間(1093年)蘇軾被貶定州任知州時,在自己的後花園偶得一石,此石黑質白脈,中涵水紋,展現出一幅若隱若現的山水畫卷,猶如當時著名畫家蜀人孫位、孫知微所畫的石間奔流、百泉涓湧、浪花飛濺之態,蘇東坡定名叫「雪浪石」。蘇東坡愛此石如獲至寶,從曲陽恆山運來漢白玉石,琢芙蓉盆將石放入盆中,石盆沿上刻有蘇東坡所題的「雪浪石詩」。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蘇東坡被貶英知州以後,盆石逐漸埋沒。1587年,被知州唐祥興發現。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州牧韓逢庥將盆石移至眾春園內。眾春園乃是清康熙年間設立的行宮,道光二十七年棄置。1947年解放時眾春園全部拆毀,1952年又給雪浪石建亭才得以保護。
雪浪齋
「景觀人物大事件,美食特產全薈萃」。目不暇接的名勝古蹟使得美食特產及人物放在下期再聊。河北省___保定市___定州市(下)。
謝謝朋友們的關注,下期再見!
(部分圖片下載自網絡,如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