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掌門人」首談履新感受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杭州1月1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今天,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浙江大學東方論壇·文明之光《從敦煌到故宮-不變的初心和使命》大講堂上,首次向外界談及履新故宮博物院院長崗位交接日以及一年多來的感受:「去年4月8日,從敦煌到故宮,自己像做夢一樣完全傻眼了,好在故宮的同事和團隊包容自己,很快融入故宮博物院的發展事業中。」

「今年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王旭東說,他第一次到故宮是1997年以遊客的身份,也僅限於到此一遊。去年到紫禁城則變為「觀眾」,需要靜下心來與古人對話,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話。面對故宮資深研究者出版的琳瑯滿目的著作,王旭東謙虛地說:「自己像一個剛進門的小學生一樣,求知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故宮博物院新老院長工作交接時,王旭東院長說:「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院長單霽翔帶著我一起進行安全檢查,並交託說故宮安全工作是第一位,沒有安全一切都無從談起。」

據介紹,王旭東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2019年4月8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退休,繼任者來自敦煌研究院的王旭東。王旭東院長同時擔任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並明確為副部長級。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浙江大學東方論壇·文明之光講座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劍平 攝)

(文化副刊部編輯)

相關焦點

  • 故宮博物院新任"掌門人"王旭東:大數據實錘,女性觀眾更愛故宮!
    "掌門人"王旭東,匆匆現身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帶來主題為《從敦煌到故宮——不變的初心和使命》的演講。自打新任"掌門人"上任以來,大家都對他及他帶領下的故宮充滿了好奇與期待。00後觀眾數量激增 女性更愛故宮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要把"遊客"這個稱呼改為"觀眾"。"遊客"僅是"到此一遊",而"觀眾"則是靜下心來和古人對話。他在現場和大家分享了幾種數據。
  • 故宮博物院院長退休了,網紅單霽翔還在,這是他留下的「遺產」
    2015年5月17日,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前右四)在故宮內接受媒體採訪。 當日,故宮博物院宣布將開始試行每日限流。2015年6月13日開始,故宮試行每日限流8萬人次,以保證故宮安全、觀眾安全,為全面實現觀眾流量的科學管理和理性調控打下基礎。同時,故宮博物院將全面推行實名製售票,實行旅行社團隊全部通過網絡預定門票。
  •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廈門擬建故宮學院分院
    原標題:  故宮「掌門人」單霽翔:廈門擬建故宮學院分院  28日,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西泠印社集董事長錢伯皓、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曾風飛等5位嘉賓帶來的「文化傳承與城市精神」主論壇演講,為廈門市「聯發2017文創產業與城市更新」活動周拉開了序幕。
  • 故宮博物院官網更新「領導團隊」信息
    故宮博物院官網更新「領導團隊」信息:都海江3月任黨委書記都海江 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4月8日,「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掌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退休」的消息經媒體報導之後引發全國關注
  •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卸任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卸任 最欣慰來故宮的年輕人多了   曾出版《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留住城市文化的「根」與「魂」》《平安故宮·思行文叢·壬辰集》等十餘部專著,並發表百餘篇學術論文。  4月8日,據人民日報客戶端消息,65歲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當日卸任,52歲的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一位工作人員當日對記者確認,王旭東已正式接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目前各項交接工作正在展開。
  • 當故宮博物院遇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兩「掌門」暢談文創
    如果您對中國的博物館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些創意是源自兩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些產品創意新穎,或形象呆萌,或美觀別致。但不知您有沒有注意,這些有趣的產品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提到這些創意,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這兩位被認為是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要推動者,巧的是,二人昨天在浙江寧波相遇了。
  • 故宮博物院院長:故宮開始走向5G
    主辦方供圖單霽翔介紹故宮文創產業。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北京3月24日電 (記者 馬海燕)「我真不是網紅,是『被網紅』。」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4日在北京表示,「我就是在故宮博物院裡面看門,每天觀眾有序地走進這座博物館,我們做好服務」。他同時宣布故宮已經開始走向5G。
  • 感受臺灣,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到臺北,一定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因為這裡珍藏著許多原來曾深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依山而建,博物院靠山面水,環境十分宜人。走進故宮博物院,現代化的氣息撲面而來,那些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寶物,猶如穿越時光隧道的精靈,在此駐足憩息。在這些寶物中,最有名的當屬「肉形石」,「翠玉白菜」和「毛公鼎」了。「肉形石」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咋一看,就像一塊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間的「東坡肉」。
  •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已經開始走向5G
    主辦方供圖單霽翔介紹故宮文創產業。主辦方供圖「我真不是網紅,是『被網紅』。」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24日在北京表示,「我就是在故宮博物院裡面看門,每天觀眾有序地走進這座博物館,我們做好服務」。他同時宣布故宮已經開始走向5G。
  • 故宮博物院院長又火了!原來他是一位隱藏的段子手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院長又火了!原來他是一位隱藏的段子手...  最近故宮又火了,不過更火的是故宮「掌門人」單霽翔。直到今天人們才發現,原來他是一個隱藏的段子手!  屢屢得逞……  故宮博物院會購藏一些重要的文物。
  • 故宮博物院院長自稱「看門人」 踏遍紫禁九千房
    作為故宮博物院的第6任「掌門人」,平日裡,單院長總是穿一雙藍布鞋,衣著樸素。在四合院裡長大、學城市規劃專業的他對故宮有著特殊的情感,面對「掌門人」稱呼,他始終認為,自己只是故宮的「看門人」。  單霽翔院長表示,《故宮總體保護規劃》今年年初已獲得批覆,故宮將繼續擴大開放面積,過去只有30%的開放的區域,2016年是76%,目前正在逐步實現85.02%。
  • 故宮博物院官網更新「領導團隊」信息:都海江3月任黨委書記
    都海江 故宮博物院網站 圖4月8日,「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掌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退休」的消息經媒體報導之後引發全國關注。澎湃新聞記者4月9日查詢發現,故宮博物院官網近期更新了「領導團隊」欄目信息。更新後的信息顯示,都海江已經於今年3月出任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公開簡歷顯示,都海江,男,漢族,1965年6月1日出生,籍貫安徽宿松,199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7月畢業於石家莊鐵道學院隧道與地下工程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1989年7月參加工作,高級工程師。
  • 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任文旅部黨組成員,明確為副部長級
    新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任文旅部黨組成員,明確為副部長級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2019-04-09 17:37 來源
  • 故宮博物院院長在鄭州演講 聽單霽翔侃「故宮跑」「故宮萌」
    昨日上午,被譽為「網紅」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站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九鼎廳的舞臺中央,「單口相聲」式的演講收穫了陣陣掌聲和笑聲。從9點至11點,兩個多小時的演講,從「故宮跑」、「故宮黑」到「故宮貓」、「故宮萌」,這個已任職6年的故宮「掌門人」以文化自信為主題,講述了故宮主動謀變的故事:更加尊重觀眾、發揚工匠精神以及推出接地氣的文創產品等。
  • 紫禁城、故宮與故宮博物院
    然而,很多公眾進入故宮博物院參觀時,對其有著不同的理解稱謂,或稱「紫禁城」,或稱「故宮」,或稱「故宮博物院」。那麼,「紫禁城」、「故宮」、「故宮博物院」三者之間有何關係呢?下面予以解讀。紫禁城即明清帝王執政與生活的場所,由明成祖朱棣於永樂四年(1406)下令以南京皇宮為藍本營建,歷時14年建成。
  • 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愛好者的天堂
    臺北故宮博物院位於臺北士林區,外觀為中國傳統宮殿建築。博物院集中華文物之大成,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臺北故宮博物院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也叫紫禁城,是明清兩朝時期的皇家宮殿。它坐落於北京市的中心,是現存世界上無與倫比,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中華民族幾百年來,建築文化藝術的結晶。這是俯瞰故宮故博物院全景圖。造型別致,氣勢恢宏。
  • 故宮博物院線上發布「數字故宮」小程序
    中新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故宮博物院16日在線發布一款「數字故宮」小程序。「積跬步 以至千裡——數字故宮線上分享會」16日在故宮博物院文化資產數位化應用研究所舉辦。這場分享會通過網絡視頻的形式,與觀眾和媒體相約於「雲端」。
  • 中心組織職工參觀故宮博物院
    中心組織職工參觀故宮博物院 為豐富活躍職工業餘文化生活,增進職工間溝通交流,9月17至19日,北京急救中心分三批組織200餘名職工開展一日遊活動,來到故宮博物院參觀遊覽,中心黨委書記楊樺、中心副主任張偉與急救一線職工們一起,參觀文物古蹟、感受傳統文化,增強人文修養、學習工匠精神。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