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程式設計師找不到工作,程式設計師真的是吃青春飯的嗎?

2020-12-14 騰訊網

  程式設計師這行業就是吃青春飯的,於是也有許多這個行業的新手開始追問,程式設計師真的是吃青春飯的嗎?在這裡,我借用一位老程式設計師的話:程式設計師不是年紀大的都轉行了,而是技術差的都被淘汰了。當然,如果一味這樣說也過於偏頗了。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說一說,到底這個程式設計師與青春飯是一種什麼樣的聯繫呢?

  「中年危機」這個詞,不知在什麼時候悄然進入了80後的生活裡,導致很多職場上的80後整日戰戰兢兢,擔憂自己的未來,尤其是近日年底爆發的裁員潮,一時間鬧得人心惶惶。裁員潮波及最大的自然屬網際網路行業,這樣一個新興卻飛速發展的產業,是如今最炙手可熱的行業,在很多年輕人的眼中,是高薪的象徵,尤其是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所以大批的應屆生在畢業後紛紛湧入了這個行業裡。

  但是在國內,程式設計師似乎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業,大齡的程式設計師似乎不太受歡迎,因為我們能在網上看到很多超過30歲的程式設計師被裁員,被辭退的事情。有的公司覺得,花這麼多錢僱個老程式設計師,還不如同樣的錢僱兩三個大學畢業生,產出更大的任務量。當然,很多公司偏愛應屆生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工資低,還因為他們年輕。

  但也有人說,程式設計師就算年齡再大,只要自身的技術過硬,絕對是公司的重要資產,代碼量雖然可能比不過年輕人,但勝在經驗老道,這是年輕程式設計師比不上的。

  那麼大齡程式設計師在全世界都是什麼樣的一個待遇呢?為此我從網上搜集一些資料,簡單整理了一下。

  美國

  美國公司之所以會留幾個大齡程式設計師,只是害怕公會和法律制裁。企業更樂意留下的還是 25-29 歲的技術人才。甚至有人建議,開發者應該在 40 歲退休。在矽谷已經 40 歲以上的美國工人的中位是 42 歲, 考慮到典型工作年齡的界限, 這是有道理的。

  日本

  日本的程式設計師追隨「電梯」制度——員工的頭銜每隔幾年會自動升級一次,要麼繼續搞技術。如果一直留在這種晉升制度內,在 33 歲左右的時候你就要從 Vi 轉向 PowerPoint 了。這意味著在日本公司裡最有經驗的開發人員也只有 35 歲左右。編程在日本被認為是一種很卑賤的工作。系統工程師製造各種系統,程式設計師是代勞敲代碼的。

  新加坡

  在新加坡,40 以上或者說 35 以上還在繼續做技術的著實不多,目測大概 10% 左右。而且新加坡在計算機方面創業的非常少,創業者大多都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大齡創業者幾乎沒有,這點跟中國不太一樣。

  德國

  德國從 1980 年開始老齡化,如今是個人口年齡結構糟糕程度僅次於日本的超老齡國家,20% 的德國人超過 65 歲,而退休年齡是 67 歲。所以至少在德國,大齡程式設計師不會需要擔心僅僅因為年事已高而被年輕人代替。願意安心做技術的話,完全可以做到六十七歲再回家養老。

  澳大利亞

  上個月,澳洲華人程式設計師工資被國內的同學們吊打的新聞刷屏,讓很多人覺得澳大利亞的程式設計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過不少人指出,澳大利亞程式設計師的工作時間可是 1055,而且各方面福利都比較好,技術也沒國內更新這麼快。

  中國

  我國程式設計師這一職業相較於別的職業只是剛剛發展起來的職業,市場上的程式設計師人才以初中級居多,所以有經驗的老程式設計師,都因為業務的需要,而轉向管理崗位。目前有很多程式設計師都是所謂的「體力導向型」的定位,這當然是吃青春飯的,若是程式設計師能做到以技術為導向型,就自然與青春飯無關。這就要求程式設計師自己能為此做出努力。

  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招收一個年輕可塑造的低薪程式設計師,比一個年老經驗老道但不一定適合公司的高薪程式設計師有時可能付出的成本更低。對於這個職業來說,程式設計師的不斷湧入,勢必會讓一些年老的程式設計師轉去一些更加高層的工作,從而與所謂的程式設計師脫開干係。

  所以結論便呼之欲出了,程式設計師的親春飯現象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一定會隨著行業的發展而不斷改善,因為很難想像如此一個知識與技能密集性的行業是一個吃青春飯的行業。如今現象的出現不過只是行業發展中一定會出現的一個小插曲。

  對此我相信對於IT技術行業的人來說,這個「青春飯」的話題已經見怪不怪,但是小編同樣看到許多在這個行業裡奮鬥不息,同時深思過存在的問題,並且深知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在此,希望也能聽到不同的觀點,歡迎大家留言!

相關焦點

  • IT程式設計師自述:吃完青春飯,我在35歲就走進了行業的「死胡同」
    老張是一位IT程式設計師,今年剛剛35歲,現在正在做軟體架構師。到目前為止,老張在他的事業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開發、架構師、研發項目管理、團隊管理、方案管理方面,老張的工作經驗都很足。他甚至是公司團隊的培訓師,針對員工的弱點定期培訓他們。
  • 在中國,程式設計師這行能幹一輩子嗎?
    相比於國外的大齡、高齡程式設計師,35歲程式設計師「天花板」,已經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梗。程式設計師在內的網際網路工作者過年回家,恐怕也沒少被質疑這一行就是碗青春飯。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在中國,程式設計師到底能不能幹一輩子?
  • 北京44歲程式設計師失業,好幾個月找不到工作,只得擺攤賣煎餅果子
    帝都一44歲的程式設計師失業,收入趕不上支出,想去賣煎餅果子 程式設計師界內有一個通行的說法,工作的黃金年齡在35歲之前,一旦過了那個節點,馬上進入到生涯下滑期,面臨失業和轉行危機。
  • 在日本工作10年的中國程式設計師:工資或被國內同學反超 糾結是否回國
    影片中7位步入了40歲門檻的程式設計師們在鏡頭面前回顧著自己的職業生涯,也讓外界再度聚焦程式設計師這一職業的生命周期。焦慮或許是很多國內程式設計師在年齡漸長後的心情寫照,實際上不用到40歲,35歲已被行業視為大齡。而網絡中,類似《「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式設計師的出路在哪?》為題的文章代表了這類聲音。
  • 外國程式設計師說:中國程式設計師能吃苦,這是悲哀嗎?
    轉行當程式設計師,是很多人的夢想,畢竟轉行成功,就可能意味著鈔票滾滾而來。正所謂「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很多在職的程式設計師,都曾經有過轉行的想法,為什麼我國的程式設計師,會有如此奇葩的現象?一名來自中國重慶的軟體工程師張世宓(音譯),就是中國程式設計師的一個縮影。為了拿到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兩年前移民英國,如今在HackerRank工作,而他在社區函數式編程領域中,排名第十。
  • 我35歲,程式設計師,「中危」後幫別人規劃人生
    2015年,整個35歲,安曉輝都在和妻子討論程式設計師的未來,不間斷地思考工作、生活、家庭等主題的意義,他感覺像被無形的力量 「朝四面八方撕扯著」,但找不到真正能幫自己的人。偶然發現女兒幼兒園同學的家長是「職業規劃師」,安曉輝想「要是我也學學,是不是就可以給自己規劃?
  • 多年前他僅是一名程式設計師,多年後成為阿里合伙人,中間經歷了什麼
    程式設計師在大多是人眼中就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他們整天只跟電腦打交道,整天早出晚歸甚至住在公司裡面,但是他們的薪資水平明顯高於目前其他行業的薪資待遇,其實很多的網際網路大佬也是從程式設計師起家的,比如說騰訊公司的馬化騰,小米CEO雷軍等等曾經都從事過程式設計師的工作,下面要說的是蔡景現,很多人想知道多年前他僅是一名程式設計師
  • 為啥我們的程式設計師通常會996,而美國程式設計師卻不用加班
    那麼為什麼美國程式設計師就可以到點下班回家,而中國程式設計師就要每天「主動」、「無償」加班呢?還有完善的開發流程中國程式設計師在加班,幹什麼呢?不斷改需求,但是沒有明確的目的。改就完事了。但是也可能正是因為不斷迭代才穩住了中國程式設計師的飯碗。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996也是一種幸福不加,沒飯吃,加了,沒命吃。會議是生產力,但是只有提出正確的需求才能促進生產力。
  • 開課吧:馬上到2021年了,作為一名程式設計師,你該有職業規劃了!
    在中國有很多人都認為IT行業是吃青春飯的行業,如果過了30歲就很難有機會再發展下去!比如很多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企業的員工平均年齡都在20多歲左右。因為年輕更有想像力,思想不容易僵化。但我認為現實卻不是這樣子的,年齡不是桎梏,原地踏步停滯不前才是。
  • 程式設計師是做什麼的?未來計算機變得智能,就不需要程式設計師了嗎?
    你認為維護這個紐帶很容易嗎? 人類世界的背景 The problem with people is that they’re only human.–Bill Watterson 人類的問題是,他們只是人而已。
  • 忘川彼岸的程式設計師——對愛情的期盼
    曾經設計了Cobol語言的傑出計算機科學家格蕾絲·赫柏剛剛對一臺Harvard Mark II完成了編程工作。這個擁有17000個繼電器的龐然大物著實讓她花了不少時間。赫柏把整機運行的工作交待給幾位技術人員,自己倒上一杯水,正準備好好享受一下難得的閒暇時光。可就在這時,Harvard Mark II卻突然罷工了。
  • 《近匠》程式設計師客棧,程式設計師背後的經紀人
    如果您想投稿、參與內容翻譯工作,或尋求近匠報導,請發送郵件至tangxy#csdn.net(請把#改成@)。軟體外包是一片需求極大的市場,但目前又極其缺乏規範。傳統大型外包公司競爭激烈,收費標準往往混亂不透明,競價問題導致需求方選擇困難。新興平臺豬八戒網、碼市、猿團等,都試圖在外包、眾包方向做創新嘗試。
  • 一起打王者榮耀嗎?這家電子籤名獨角獸公司的程式設計師節不一般
    在一年一度的1024程式設計師節來臨之際,一向都對程式設計師關懷有加的e籤寶在今年以「E領EARTH」(諧音1024)為主題,為程式設計師們送上了滿滿的暖心福利和精神食糧。為此,今年的程式設計師節活動,特別安排了牛人大講堂和牛人圓桌會作為開場,讓程式設計師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來一場有趣且充滿乾貨的思維碰撞。牛人大講堂邀請了阿里巴巴高級技術專家、閒魚技術架構負責人王樹彬,他負責閒魚從雲到端的整體技術架構治理和演進,在大講堂中,他向現場的程式設計師們分享了閒魚發展中遇到的技術問題,以及Serveriess架構的探索和實踐經驗。
  • 程式設計師的薪資是秘密?
    如圖:在匯智妹看來,這一所謂的IT程式設計師鄙視鏈,對於內心強大的程式設計師來說或許無足輕重,但對於內心比較脆弱的職場萌新而言,卻猶如晴天霹靂,會讓他們一蹶不振。這份工作真的適合我嗎?這個薪資對得起我的付出嗎……)然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日常工作受到影響事小,最糟糕的結局莫過於跳槽、離職。當然了,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倘若對比之後發現自己薪資水平比較高時,想必定會偷著樂!甚至不排除有些故意炫耀的「凡爾賽」,心懷叵測地肆意挑釁,攻擊職場新人或排擠競爭對手。(好壞好壞的...)
  • 賣燒餅真的比當程式設計師還賺錢嗎?讀書不如擺攤來錢快?
    賣燒餅真的比當程式設計師還賺錢嗎?讀書不如擺攤來錢快?最近一些街邊小吃火了,火的原因是人們發現這些不起眼的小攤位收入非常可觀。有的月入過萬,有的過十萬,有的靠小攤位已經買了好幾套房。網遊程式設計師轉行賣燒餅:月入2萬買房娶靚妹故事的主人公原來在一家網遊公司辛苦工作的高級程式設計師,因為身體原因離開網遊公司,轉行賣起「程序猿」燒餅,現在不僅買房買車,還娶了個漂亮老婆「燒餅西施」,可謂財色兼收,讓原來的程式設計師兄弟豔羨不已。賣燒餅真的比當程式設計師還賺錢嗎?
  • 我在柬埔寨菠菜公司當程式設計師
    當我聽到挨打這兩個字的時候,瞬間想到那些被騙去菲律賓菠菜公司的程式設計師,寫了bug要挨打不好好工作要挨打。我真的有點不機靈,這時候才反應過來被騙了。 日常的工作其實跟流水線上的工人差不多,很多人擠在一個小小的辦公區裡面,公司的保安實際上是監視你工作的人。每天只能拼死拼活的幹活,吃飯公司會統一派發盒飯到工位上,白天沒有休息時間,吃完飯就得立馬乾活。
  • 大齡女程式設計師相親失敗 開發婚戀交友APP當「月老」
    這是單身大齡女程式設計師趙月和朋友合作建立的「月姥賜婚」微博的籤名,不久之後,這款主打「姻緣牌」的軟體還將登陸安卓平臺,用戶可以通過下載和使用這款APP,結識和自己興趣相投的異性朋友。  趙月今年28歲,從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去了合肥工作,今年回到西安,在一家外企擔任軟體工程師的職位。大齡、單身、工科……這三個關鍵詞放在趙月身上,足以讓許多異性望而卻步。
  • 南京螢火蟲軟體有限公司:如何找到一個程式設計師做男朋友?
    額…作為一個有程式設計師作為男朋友的懵妹子,就把首答獻給這題了找男朋友嘛!撩啊!不行的話再撩啊!實在不行就強撩啊!至少滿足我小仙女的幻想來告個白啊,給我來束花啊啥的但是在某猿心裡,我們已經是情侶了………我好委屈……後來某位朋友和我說:程式設計師的心裡這個表達好感就相當於運行了他的某個程序……嗯,我假裝聽懂了然後,我開始走進某程式設計師的世界,某猿工作的時候是忘我的
  • 給程式設計師當經紀人,程式設計師客棧完成3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程式設計師客棧正是切中這一痛點,幫助企業解決技術人員僱傭問題。文/ 騰訊創業 Sherry經紀人?按照《辭海》的說法,經紀人是買賣雙方介紹交易以獲取佣金的中間商人。在市場中除了最常見的藝人有自己的經紀人外,在房地產、汽車、證券領域都存在經紀人這個職位,只不過如今,程式設計師也有了專屬經紀人。程式設計師客棧就是一個專門充當程式設計師的經紀人,為程式設計師和企業提供交易的平臺。
  • 結婚選月薪3千的公務員,還是3萬程式設計師?
    如果真的碰到對的人,吃糠咽菜也能過得下去,這不管是在小說裡還是現實中都是存在的。所以無論收入如何,又或是什麼職業,感情和三觀才是考慮的重點。拋開這些不談,回到問題中來。無論是月薪3000的公務員,還是月薪30000的程式設計師,找什麼樣的伴侶,你就會過上什麼樣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