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兄妹走向死亡的過程《螢火蟲之墓》,戰火面前眾生皆苦

2020-12-07 藝綜大本營

人類歷史上,有過2次世界型的大規模戰爭。

多個國家飽受摧殘,世界那時滿目瘡痍,幾乎沒有一片和平樂土。那些戰爭的主導國家,侵略別人的領土同時,自家的領土也同樣接受著炮彈的轟炸。

誰都逃不開火舌的舔舐,那是死神的狂歡宴會。

《螢火蟲之墓》就是以二戰時期為背景,平民百姓中一幕小小的悲劇。電影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轟轟烈烈的思想。

是用平淡的敘述方法演出一對父母雙亡的兄妹,在絕望的沼澤中苦苦掙扎,最終沒敵過命運的安排,走向死亡的過程。

故事最大的悲哀,不是那些引人喝彩的起落,而是逼進真實的絕望。真實到,仿佛主人公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我死了,昭和20年9月21日的夜晚」電影開篇就是一個十多歲的少年的自述,他一身襤褸坐在不知名的車站死去,他就是電影的主人公清太。

從這裡不難看出,作者在告訴觀眾,這是一個悲劇,不論開頭和過程什麼樣子。定調已下,整部電影卻沒有濃墨重彩地去渲染悲情。

畫面一轉,富庶和諧的軍人家屬,家境優渥,一兒一女,歲月靜好。

唯獨美中不足的,是男主人在外服兵役,不能和家人共享天倫,而也因此為家人帶來的豐富的物質。

動蕩的歲月,母親能給兒女做足量的飯食,以及飯後精緻的甜點,這是軍人家屬的特權。

可這一切,在敵人的轟炸機下,變得像夢幻泡影,美好易碎。漫天的火彈從天而降,像極地獄使者的邀請函,肆無忌憚地凌虐著滿地的血肉之軀。

清太的母親,軍人的貴太太,被炸得滿身血肉模糊,最終還是沒有躲過死神的力量,在兒子的注視下,掙扎幾下痛苦地死去。

她掙扎那幾下,或許是本能的求生欲,或許是對丈夫的思念,又或許是不放心兒女的未來。

十四歲的少年目睹母親死亡的過程,沒有痛不欲生,沒有歇斯底裡,出門後不忘逗妹妹開心。

他是一時悲傷過度有些麻木,還是一瞬間的成長,這些我們不得而知。

母親的去世,沒有生存能力的清太只能帶著妹妹投奔姨媽。戰時的生活不好過,姨媽家突然多出2口人,可想而知,家庭負擔變重不止雙倍。

養尊處優的清太每天無所事事,姨媽的耐心被磨沒,剩下的就是滿嘴的譏諷和呵斥。

清太選擇遠離姨媽家,帶著妹妹去防空洞生活,建立二人自己的家。

整部電影的核心思想是呼籲和平,這樣的宏觀定論是值得肯定的,那麼劇情從這裡開始,卻讓忽略生活中那些基本為人處世的道理。

寄人籬下的滋味固然不好受,帶著妹妹出走,或許能得一時的自由和暢快。

可是清太卻恰恰錯在這上,尊嚴在生活面前一文不值,更何況是戰亂年間的平民。

明知自己沒有生存能力,在姨媽家卻不肯去主動學習,為了一時自尊,不顧年幼的妹妹是否有適應野外的生存能力,就不顧一切地帶著她一起在防空洞裡生活。

清太為吃食,變賣了一切家當,直到後來到了挨餓的地步。清太仍沒有去學習怎麼勞動,或者考慮怎麼打工掙錢,而是變成小偷。

少年沒人引導時,誤入歧途很正常,在他被人痛打教育時,還是沒有絲毫的醒悟。

電影看到這裡,觀眾都會在心痛中有一絲疑慮,為什麼能為了所謂尊嚴和姨媽決裂,卻不能為了道德的底線,不取不義之財?

有人或許會說不是戲中人,不議戲中事。我們不是清太,無法去強迫他怎麼選擇原則。

妹妹因為長期挨餓,身體逐漸吃不消,營養不良帶來了疾病。清太一籌莫展,此刻他想得不是怎麼掙錢帶妹妹看病,也不是求助姨媽。

而是為自己的偷竊行為找到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後期在妹妹病重時,有鄰居勸他回姨媽家,他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

如果說少年的自以為是讓清太走向滅亡,那麼他活該為自己的錯誤埋單,只是妹妹卻成了他無知的犧牲品。

從小的嬌慣養成這樣的習慣,而在特殊時期,不想這改變自己去適應生存的空間,反而是任性妄為,這樣的「自尊」太愚蠢。

妹妹的身體扛不住疾病的糾纏,在防空洞中死去。

如果說清太之前在防空洞生存,是少年意氣,那麼在經歷目睹母親和妹妹的去世,應該長大。他沒有去找生的希望——回到姨媽家學習生存能力。

他卻選擇流浪,最終死在無名的車站。

親人的去世沒有教會他洞察世事,他的死亡就是註定,畢竟大自然的法則講究的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而如果他清楚生存的本錢,卻自願走向死亡,也可以理解成,親人的離去,讓他失去生活的動力,選擇自我結束在這個世界的歷程。

雖然主人公的做法充滿了爭議,但是影片的主旨不可忽略——愛好和平,杜絕戰爭。這是值得所有人深思的問題。

戰爭是什麼?戰爭對高位者來說,是開疆拓土,闊充領域的手段,是不顧「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追逐萬古留名的野心。

對於軍官將士來說,戰爭是一場只有你死我活的決鬥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煉獄場。

而對平民百姓而言,冷兵器時代,戰爭尚且都是吞噬一切的阿修羅。

直到人類發明出槍枝彈藥,打開熱兵器時代,成功地開啟戰爭的新規模,讓戰爭成為一隻能摧毀所有美好事物的巨大怪獸。

所有人的生命在熱兵器的廝殺面前,都變成一隻螻蟻,隨時隨地灰飛煙滅。

那些所謂的戰勝國家,哪個又敢自己毫無傷疤,只不過相較其他國家而言,不過統治者多了一些利益,在他們的民族歷史中,留下名字。

一場人類的自相殘殺過後,都是輸家,戰爭面前,眾生皆苦。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恐怖真相影評:戰爭面前眾生皆苦
    動畫螢火蟲之墓改編自野坂昭如的同名小說,這是一個將自己親身經歷寫成小說的作者。最初改編為電影,後來改編成我們都熟悉的同名動畫。每次看的時候,小編都會淚目,戰爭面前,眾人皆苦。壓抑的看完電影沒看哭,各路影評卻把我看哭了。
  • 《螢火蟲之墓》我們漸漸死亡,走向螢火蟲的世界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描寫戰爭題材的電影,是根據日本動漫《螢火蟲之墓》而翻拍的真人版電影,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日本神戶地區發生的悲慘事件,影片圍繞的是一對兄妹的母親在戰爭中意外離世後,兄妹的親戚拒絕撫養他們之後,而慢慢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曾看哭多少人
    《螢火蟲之墓》於1988年上映,其中一款視覺海報中,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在夜晚的草叢中,滿滿黃色亮光,呼應螢火蟲像星星一樣飛舞,哥哥望著張嘴大笑的妹妹,畫面溫馨。不過當海報被網友調亮100倍後,原來夜空中有一架B29轟炸機正在飛行,黃色亮點其實是燃燒彈的火光,真正的螢火蟲則是停在海報中央的草葉上,日文片名『火垂るの墓』,原本被認為是指『螢火蟲』,30年後片名『火垂る』被重新解讀,也有『戰火不斷』的含義。《螢火蟲之墓》海報中,兄妹在夜晚欣賞螢火蟲,點點黃光畫面溫馨。
  • 看完《螢火蟲之墓》很難受,感覺很沉重,兄妹倆的遭遇讓人痛心
    看完《螢火蟲之墓》很難受,感覺很沉重,兄妹倆的遭遇讓人痛心終於抽出時間看了電影《螢火蟲之墓》,因為螢火蟲,以為是個和側耳傾聽一樣清新小美好的故事,竟不知如此沉痛,在戰爭年代當活著和吃飽都是個問題時,很多掙扎只是延緩悲劇
  • 螢火蟲之墓:原來流淚是這麼簡單的一件事!
    《螢火蟲之墓》是由日本人創作的一部動漫。在《螢火蟲之墓》傳入中國時,也曾被認為過是宮崎駿導演作品。但實際上,這部動漫是由另一位日本動漫導演創作的,他就是高畑勳。高畑勳將自己對戰爭的理解融入到動漫中。《螢火蟲之墓》講的就是日本在即將戰敗時,生活在日本小鎮上的一對兄妹苟且偷生,但最後妹妹還是死去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戰火裡的一首悲鳴之歌
    一個個家庭因為戰亂而家破人亡,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部以戰爭為題材的電影《螢火蟲之墓》。片子的故事發生在二戰將要結束的時候。這個時間,美日戰爭剛剛爆發,美國的戰鬥機頻繁的捉弄日本。14歲的清太一家就生活在一個這樣的地方。在開始的時候,清太的家庭算得上比較富庶,父親是一名有威望的軍人,母親在家照顧清太和妹妹節子。那一天,他們一家居住的地方收到了空襲的轟炸。
  • 螢火蟲之墓,我們都是塵埃中的渺小螢火
    今天我給大家講一部豆瓣評分堪比宮崎駿,而且感動了千千萬萬少年的螢火蟲之墓。故事的大背景,主要就是講述了在日本二戰戰敗前夕,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失去雙親的兄妹二人在悲慘的故事。這部電影講的是戰火中兩個兄妹的故事。
  • 淺談《螢火蟲之墓》:需要拯救的不是命,而是人心
    《螢火蟲之墓》還有一個譯名《再見,螢火蟲》,螢火蟲是夏天最常見的昆蟲之一,也是影片中除了糖果唯一一個貫穿全文的線索。在整個陰沉的戰爭中,螢火蟲成了兄妹倆最大的精神糧食,在孤獨,害怕的時候,陪他們度過了很多個晚上,可最後卻沒有陪清太走完最後一程。童年裡的螢火蟲是美好的是溫馨的,戰爭後的螢火蟲是光是信仰,但兄妹倆依舊逃不過戰爭的魔爪。螢火蟲之墓是對童年也是對美好的埋葬。
  • 螢火中之光照耀下的哀傷——《螢火蟲之墓》
    看到電影開始時那醒目的龍貓標誌,很多觀眾都會一廂情願的認為這部電影是出自宮崎駿之手,不過當時由於宮崎駿忙於電影《龍貓》的製作,他並沒有參與《螢火蟲之墓》的任何製作流程。雖然《螢火蟲之墓》與《龍貓》同屬於「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不過在觀影效果上可以說兩部作品帶給觀眾們的觀影體驗是大相逕庭的。這種差異完全可以從兩部電影上映後的觀眾體驗窺探一二。
  • 戰火中的親情,《螢火蟲之墓》讓你體會失去親人的痛苦
    這部動漫背景是二戰時期,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對兄妹在戰爭中失去家人,哥哥帶著妹妹謀生的感人故事。但是《螢火蟲之墓》的結局是妹妹死了,相信大家看完就能深深地感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螢火蟲之墓》裡講的是14歲的清太在戰爭中母親死了,作為軍官的父親一直沒有消息,作為哥哥的他獨自帶著妹妹節子一起謀生。一開始住進親戚家,但是遭到嫌棄。
  • 螢火蟲之墓影評:戰爭之禍,懷憐憫之心
    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而今天我要拿出來說的作品是他的大成之作——《螢火蟲之墓》。眾所周知,這部動漫感動了無數人。螢火蟲之墓電影劇照昭和20年9月21日,我死了。「這部電影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開始,但它是如此令人震驚。事實上,每個人的死亡對整個世界來說都是完全正常的。
  • 《螢火蟲之墓》除了飽受爭議的「反戰思想」,人性的刻畫才是亮點
    高畑勳很多人是從《螢火蟲之墓》開始認識高畑勳導演的,炮火紛飛的二戰中,一對代表戰爭中的日本普通人兄妹,人生為何走向了悲劇?而高老的作品,則是直面了現實的種種問題,就像《螢火蟲之墓》的殘酷現實,《輝夜姬》的悲傷結局。
  • 《螢火蟲之墓》:一部正負評價的日本影片
    我是清風霽月娛樂 日常給大家帶來一些不錯的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 螢火蟲之墓 》我想沒有人會想要活在戰爭年代,因為在戰爭年代我們需要去面臨太多的災難和無法預知的明天。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因為戰爭,兄妹倆成為孤兒,因為人性的泯滅,讓兄妹倆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我是怎麼把妹妹養死的?
    《螢火蟲之墓》,一部精緻又催人淚下的動畫,雖然知道故事情節會很煽情,很戳心窩,但是看了之後悲傷的情緒真的難以言說。我時常看一些好的影片,都會反覆重溫,唯獨這部,讓我不忍心。兄妹二人站在倉皇逃亡的人群中,躊躇的望著自己的家,那個已經回不去的家。故事的最後,兄妹兩人的生命都走到了盡頭,他們的靈魂伴著螢火蟲的點點光芒飛走了。仿佛飛到了一個沒有戰爭,沒有飢餓的地方,在那裡過上幸福的生活。故事情節很感人,看的時候我也落淚,這大抵也是觀眾感動的原因之一。
  • 看完電影《螢火蟲之墓》你有什麼感觸?
    《螢火蟲之墓》是一部挺古老的動漫電影了,雖然古老,但它是一部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好作品。我們都知道自己國家的民眾曾遭受苦難,但卻很少知道日本的民眾們也曾飽受戰爭之苦。在這部動漫作品中,就是描述了戰爭中的人性和痛苦的。在沒有戰爭的時候,兄妹二人一家子過得很是挺滋潤的,長得白白胖胖的,還能穿上好看的衣服,還能無憂無慮地玩耍。但是,戰爭並沒有離他們很遠。當戰爭來臨,就有轟炸機來給他們投下了死亡的燃燒彈。
  • 透過《螢火蟲之墓》看人心,比戰爭還殘酷的是人心
    大家好,今天為大家帶來一部日本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由高畑勳導演執導,整部電影充斥著憂傷的旋律,也不乏溫馨的場景。這部電影也被美國知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評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
  • 《螢火蟲之墓》藏30年催淚彩蛋曝光,網友嚇到心在發抖!
    還記得當年推出的催淚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嗎?故事描述一對小兄妹生於二戰時代,在失去媽媽後為躲避敵軍空襲所經歷的一連串悲傷故事。由於內容深刻描繪戰亂時代的悲劇,因此讓人每看必哭!不過這還不是最感傷的!消息一出不僅影迷不舍,連國寶動畫大師」宮崎駿」都難過到無法表達內心情緒。有鑑於此,日本電視臺(日本テレビ)為向傳奇致敬,遂將原定13日播出的《名偵探柯南》時段改成《螢火蟲之墓》,想不到湧入大批觀眾電話…。別擔心!全都不是客訴!
  • 別了,螢火蟲之墓!動畫大師高畑勳走了,只留下了宮崎駿
    代表作《螢火蟲之墓》《百變狸貓》《歲月的童話》等都是被中國觀眾所熟知的動畫經典作品。《螢火蟲之墓》影片上映於1988年,講述了在二戰後期的神戶,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裡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眼淚背後,願每個孩子被溫柔以待
    清太這才第一次淚水盈眶……這是日本作家野坂昭和根據自身經歷攥寫的小說《螢火蟲之墓》中的一個場景。作為日本第58屆直木獎獲獎傑作,《螢火蟲之墓》從出版至今,翻印過無數次,由其改編的同名動畫、電視單元劇版及真人電影也廣受好評。
  • 《螢火蟲之墓》是日本動畫片的翹楚,把我看哭了!
    《螢火蟲之墓》是日本當代動畫的佼佼者,甚至可以說是一部反戰類型片,是少有的能夠在世界級別的類型片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動畫類型。僅這一部作品,其主題涵蓋面之廣、意義挖掘之深、情感表達之健全和飽滿,宮崎駿所有作品疊加起來,都無法超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