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花鼓戲經典劇目赴臺灣展演

2021-02-07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為加強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促進兩岸文藝事業蓬勃發展,展示湖湘文化魅力,推廣一脈相承的文化經典,應臺北市文化教育交流發展協會之邀,4月19日,湖南省臺辦、湖南省文化廳、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20餘人登上袓國寶島臺灣,開啟為期一周的「《湘音流轉》寶島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動。

  4月20日,「《湘音流轉》寶島行」文化交流演出在臺北精彩上演,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六位國家一級演員周回生、謝曉君、李左、李鳴、宋谷、葉紅聯袂演出的最具湖南花鼓戲特色的傳統戲曲經典小戲《劉海砍樵》、《討學錢》、《書房調叔》,此次活動將在臺北、高雄等城市巡迴演出,為臺灣同胞帶去了一場湘味十足的視聽盛宴。

  當晚19點,臺北市文化教育交流發展協會理事長劉志旋、副理事長郭秉華和李麗寧、秘書長陳淑秋等協會重要成員熱情接待了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的演職人員。

  4月20日上午,演出人員投入到緊張的演出準備之中,裝臺、走臺、試音、合樂,每一個環節都認真對待,全身心投入。下午,聞訊而來的湖南老鄉及觀眾,將演出現場擠得滿滿當當。湖南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副巡視員羅愛民代表省臺辦致辭,中華湖湘文化協會理事長張京育先生代表湖南老鄉致辭,94歲高齡的臺北市湖南同鄉會理事長吳伯華先生代表同鄉會致辭。

  「同根同宗一家親,湘音湘韻慰湘情」,精彩的表演,濃鬱的特色,熟悉的旋律,贏得觀眾熱烈的掌聲,兩岸地緣、人緣、血緣、語言惜惜相通,大家和著湘音,品著湘韻,演出現場縈繞著揮之不去的濃鬱鄉情。

  精神矍鑠、身體健朗的83歲的俞老先生是在臺灣生活的湖南老鄉,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非常喜愛花鼓戲,還經常回湖南看戲,在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有很多好朋友。聽說湖南花鼓戲來演出,他一大早就來到劇場,看排練、聊家常、說起熟悉的老戲、朋友,老人開心得象個孩子一樣!更多的觀眾並不像俞老先生這樣是專業的戲迷,他們攜家帶口來到劇場,有的甚至是坐著輪椅來到劇場,只為聽聽湘音,說說鄉情,看看湘女,敘敘總也道不盡的思鄉情。

  演出結束之後,觀眾久久不肯離場,爭相和演員們合影留念,湖南衛視駐臺灣記者站、臺灣媒體《臺灣時報》、《青年日報》對演出現場進行了報導。

(湖南省臺辦供稿)

相關焦點

  • 長沙有戲:全國20餘臺花鼓戲優秀劇目14日開始「打擂臺」
    全國花鼓戲優秀劇目展演將於10月14日至23日在長沙舉行,將為花鼓戲迷們呈現一場場精彩的藝術盛宴。湖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金鳶主持新聞發布會。湖南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禹新榮發布新聞。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在會上介紹了陝西、湖南、湖北三省花鼓戲的藝術特點。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羅維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 贛南採茶戲《打狗棒》入選2020中國紅博會展演!
    近日,由贛州創編的贛南採茶戲《打狗棒》入選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湘贛戲曲優秀劇目展演,並受邀代表江西省在湖南戲曲演出中心展演。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11月14日在長沙開幕。
  • 大筒獨奏《楚風》編配:姚廣 演奏:蔡霞 指揮:劉江濱 伴奏:臺灣國樂團
    第二樂章取材於花鼓戲「打鑼腔」類的《嫂子調》。這段的速度處理較原曲略為放慢,風格鮮明,尤其演奏者獨到的特指運用,極富地方特色。第三樂章取材於花鼓戲「」川調」類最富盛名的曲調《比古調》。旋律活波輕快,人物形象生動,深入人心,是湖南花鼓戲經典劇目《劉海砍樵》中男女主角的核心唱段。
  • 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開幕 展演十部劇目
    原標題:兩岸小劇場藝術節開幕 展演十部劇目  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記者白瀛)由中華文化聯誼會和臺灣廣藝基金會主辦的2015兩岸小劇場藝術節25日在京開幕。兩個月內,來自兩岸及香港的10個劇目將在北京、臺北、高雄展演。兩岸合作的多媒體劇《我和我的午茶時光》作為開幕劇當日在北京9劇場演出。
  • 徽班進京230周年,北京京劇院流派經典劇目展演
    2020年為徽班進京230周年,尚小雲、荀慧生誕辰120周年,張君秋誕辰100周年、裘盛戎誕辰105周年,值此,北京京劇院將在十一月推出流派經典劇目展演。流派經典劇目展演將重點演出北京京劇院奠基人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趙燕俠九位京劇流派藝術大師,以及餘、奚、楊、葉、姜、李等20多種流派的經典劇目。
  • 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原標題: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湖南花鼓戲《桃花煙雨》劇照作為由地方小戲躋身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大劇種,湖南花鼓戲的發展速度之快、生命力之頑強,在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中顯得十分特殊。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在劇種發展中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多年來,該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國影響的經典劇目,包括《打銅鑼》《補鍋》等代表作;改革開放以後,代表性劇目《劉海戲金蟾》傳播到了國外;近年來又湧現出《老表軼事》《我叫馬翠花》《蔡坤山耕田》等佳作。
  • 從原創劇目到經典改編 25部少兒題材劇將展演
    活動方供圖中新網北京6月2日(記者 宋宇晟)6月1日,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的第七屆「圓夢中國·春苗行動」優秀少兒題材劇目展演之「六一嘉年華」活動在北京舉行。此次活動拉開了本屆「圓夢中國·春苗行動」優秀少兒題材劇目展演序幕,來自全國的25個優秀兒童劇團將在6月2日到8月31日,在北京的16個劇場為大家帶來50場演出。
  • 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 北京京劇院將舉辦「流派經典劇目展演」
    「京劇考級教材出版」籤約儀式舉行 富田 攝中新網北京1月20日電 (記者 高凱)1月20日,北京京劇院「流派經典劇目展演」新聞發布會暨「京劇考級教材出版」籤約儀式在北京京劇院舉行。1790年,四大徽班進京,開啟了「京劇」轟轟烈烈的藝術旅程,北京京劇院作為匯集諸多前輩大師豐厚的藝術資源的國家級重點文藝院團,將為此舉行「流派經典劇目展演」。
  • 廈門優秀劇目展演季啟幕 12臺優秀劇目將在島內外獻演26場
    禮讚新中國  逐夢新時代  廈門優秀劇目展演季啟幕  兩部作品同時開場,共同拉開「禮讚新中國逐夢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暨廈門解放70周年廈門優秀劇目展演季」的序幕。  展演季由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舉辦,將在2個月的時間裡攜12臺優秀劇目在島內外多個劇場獻上26場演出。  《雁叫長空》是廈門歌舞劇院的經典作品,講述掉隊的紅軍女戰士克服艱難險阻,回歸隊伍的長徵故事。
  • 徽班進京230周年 經典劇目展演將在長安大戲院登臺
    時值徽班進京230周年,為傳承前輩藝術大師的舞颱風範,北京京劇院於8月至11月間,先後舉辦了梅(蘭芳)派、馬(連良)派、程(硯秋)派、張(君秋)派、荀(慧生)派、趙(燕俠)派、尚(小雲)派經典劇目展演。
  • 第六屆湖南藝術節落幕 民族歌劇《英·雄》等10劇目獲田漢大獎
    湖南省文化廳供圖中新網株洲10月30日電(記者 鄧霞)第六屆湖南藝術節29日晚在株洲落幕,民族歌劇《英·雄》、音樂劇《袁隆平》等10臺劇目獲得田漢大獎。三年一屆的湖南藝術節始終以「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為主題,是湖南省最高水平的綜合性藝術活動。
  • 記五路絲弦優秀劇目展演
    石家莊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迪 黃鎣12 月 18 日,隨著新編絲弦戲《周穆王與西王母》在石家莊絲弦劇院上演,第四屆五路絲弦優秀劇目展演活動拉開序幕。到現在為止,10 餘部劇目已經亮相,各具特色與亮點的演出為熱愛絲弦的石家莊戲迷送上接連不斷的藝術享受。與此同時,參與其中的各個基層劇團也收穫頗豐,對五路絲弦優秀劇目展演、對石家莊絲弦劇院充滿了新認識和深厚感情。
  • 湖南:廉政花鼓戲《大夫殉國》弘揚"志潔行廉"正氣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寧赴湘流葬於魚腹中,安能以身潔而蒙世俗塵」。端午前夕,湖南省嶽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鄉的文化廣場上擠滿了400多名幹部群眾,廉政花鼓戲《大夫殉國》正在這裡巡演。以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當地投江殉國為故事背景,以古文名篇《漁父》為藍本,區紀委組織創作編排了廉政花鼓戲《大夫殉國》,塑造了屈原清廉高潔的人物形象。「端午節」前後該劇在全區各鄉鎮巡演,給基層幹部群眾送上一頓豐美的廉政文化大餐。
  • 「四川文華獎」劇目展演評比 巴蜀舞臺吹起了什麼「風」?
    11月2日,作為首屆四川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文華獎」舞臺劇目展演評比便搶先拉開了序幕。從月初到月末,幾乎每晚都有一至兩部優質劇目在成都市的各大劇場上演。【花樣多】傳統形式、新鮮「花樣」齊上陣青春版、經典版精彩「打擂」把民間藝術元素融入表演,在劇中講述普通人的故事,本次展演的不少作品都透出了濃濃的人文情懷。綿陽市文廣新局選送的話劇《鐵爐漢子》講述的就是一個成長在「鐵爐村」的普通男子在外闖蕩多年後返鄉建設家園的感人故事。
  • 四川省川劇院將攜經典劇目《白蛇傳》等亮相臺灣
    新華社臺北4月4日電(記者陳思武 劉剛)川劇變臉、吊打、託舉、站肩、掛頸、纏腰、鑽圈……四川省川劇院65名老中青演員將於4月6日至7日,在臺北演出匯聚川劇一系列高難度技巧的經典劇目《白蛇傳》,並精選《包公賠情》等六出折子戲,為臺灣觀眾呈現一場川劇盛會。
  • 「春綠隴原·悅享經典」展演劇目——舞劇《彩虹之路》完美演繹...
    絲路漫漫,黃沙瀟瀟,身著長袍的使者張騫手持漢節艱難跋涉……11月17日晚,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策劃立項,中國歌劇舞劇院和甘肅演藝集團歌舞劇院歷時五年聯袂打造的舞劇《彩虹之路》,作為「春綠隴原·悅享經典
  • 漢中原創秦腔現代戲《漢山紅》參加全省優秀劇目展演受好評
    漢中文化網 hzwhwang.com 訊9月19日,漢中原創脫貧攻堅題材秦腔現代戲《漢山紅》參加陝西省民營劇團優秀劇目展演在禮泉縣劇院火熱上演。這是陝西省民營劇團優秀劇目來禮泉縣展演的第四場演出,漢中市天漢秦腔劇團帶來的秦腔劇目《漢山紅》,該劇以脫貧攻堅、留守兒童問題為切入點,從駐村第一書記的角度,講述了一個深度貧困村走合作社道路、發展現代農業、吸引村民回歸的故事,700多觀眾的劇場座無虛席,現場掌聲不斷。
  • 當流行歌曲碰撞中國花鼓戲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原來,她在湖南學起了花鼓戲。 經過一天的學習,譚定安終於站在了花鼓戲的舞臺上,花鼓戲版《Rolling in the deep》正式出爐。像湘菜加入了南洋香辛料和椰漿,極具爆發力的同時又飽含著層次豐富的回味,古老的戲曲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浙話經典保留劇目《奧芝國曆險記》再度進校園
    (原標題:浙話經典保留劇目《奧芝國曆險記》再度進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