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2020-12-24 環京津網

原標題: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湖南花鼓戲《桃花煙雨》劇照

作為由地方小戲躋身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大劇種,湖南花鼓戲的發展速度之快、生命力之頑強,在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中顯得十分特殊。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在劇種發展中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多年來,該院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全國影響的經典劇目,包括《打銅鑼》《補鍋》等代表作;改革開放以後,代表性劇目《劉海戲金蟾》傳播到了國外;近年來又湧現出《老表軼事》《我叫馬翠花》《蔡坤山耕田》等佳作。這些作品曾榮獲文華大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最近,該院又獲得了「中國戲曲學會推薦優秀院團」的殊榮,取得突出成績的原因很多,但與其牢牢把握喜劇這一劇種特色密不可分。

堅守劇種特色

湖南花鼓戲帶有濃厚的喜劇性風格,被業內專家稱為「是其基因中帶來的」。如戲曲理論家王安奎認為,這種喜劇性很強的風格,既表現了劇種的特點,也保持了鮮明的地域性,深深植根於民族的土壤中,跟當地群眾樂天的性格、樂觀的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及深刻的思考都分不開,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美學特點。

一方面,這一劇種風格源於湖南花鼓戲是從民間的「二小戲」「三小戲」發展而來的,其表現形式活潑輕快、風趣俏皮,這種民間性決定其帶有濃厚的喜劇色彩。另一方面,這種特點又是由地域決定的,底蘊深厚的湖湘文化乃至傳統文化浸潤其中。湖南花鼓戲的喜劇風格不是單純地逗人一笑,而是融匯了鄉土民間與文人精神、民間文化與精英文化的多元成分,既能走入民間廟會,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的創作路子,就是基於上述特點建立起來的,劇院推出的《打銅鑼》《補鍋》《牛多喜坐轎》《喜脈案》《老表軼事》《桃花煙雨》等作品,都凸顯了民間化、喜劇化、劇種化的藝術特色。這也說明精心打好喜劇這張牌,是湖南花鼓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時代呼喚更多的喜劇

研究表明,大眾在衣食住行方面得到充分滿足之後,對於「樂」和「健康」方面的需求會提升至重要位置,這就能解釋當下為什麼笑星會不斷湧現,同時也昭示著在戲劇舞臺能製造快樂的喜劇迎來了重大機遇。在戲曲的大家園中,有觀點認為喜劇劇種僅有「一個半」——「一」為滑稽戲,「半」是指諧劇。它們都是更為年輕的劇種,完全不能填滿這個巨大的發展空間,這就為眾多劇種發展提供了可能。

湖南花鼓戲有6個地域流派,在民間也活躍著多個民營劇團和草臺班子,有著較大的市場空間。湖南花鼓戲曲界應把握時代賦予的發展良機,憑藉喜劇爆發式的需求「風口」,打造一個溝通、協調、互助的平臺與機制。只有形成發展合力,才能形成集群效應。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應憑藉其優勢,強化帶動作用,實現自身的劇種擔當。

做好戲曲的現代傳播

現在國家對戲曲的扶持政策已經為戲曲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有利的大環境下,劇目建設和人才培養都不斷攀上新臺階。然而,對戲曲人而言,還要思考一項重要工作,即在傳統文化重新贏得關注的當下,如何利用好手中資源做好戲曲的現代傳播,尤其是運用網際網路面向青年傳播推廣戲曲文化,這是一項緊迫任務。而這至少要從三個方面發力。

一是只有形成品牌才能迅速傳播,並擁有忠實受眾。湖南花鼓戲的成功之作多屬於喜劇風格濃厚的作品。以新創作品《蔡坤山耕田》為例,就因突出的喜劇性被業界稱讚。這就給花鼓戲院團帶來啟示,即不僅在創作上深挖這種喜劇的價值,打造能傳世的喜劇精品,而且要在作品的傳播推廣上,注重打造喜劇品牌。

二是一定要重視戲曲短視頻的製作。大戲、折子戲、戲曲短視頻是戲曲網際網路傳播的三種形式。而湖南花鼓戲留有大量的小戲資源,再加上所帶有的喜劇風格,具有打造爆款短視頻的天然優勢,如被廣泛流傳的民歌《瀏陽河》就是來自湖南花鼓戲《雙送糧》唱段。

三是院團應嘗試推出自己的喜劇代表人物,肩負起在網際網路傳播本劇種的責任。戲曲演員都是經過多年的培養、磨鍊走上舞臺的,應該相信他們的精神、故事及藝術風格能夠吸引大量粉絲。

相關焦點

  • 戲曲·常德花鼓戲|生活氣息濃鬱的湖南地方戲
    常德花鼓戲,一般也稱常德喀喀戲,是湖南花鼓戲六大流派之一。主要在沅水、澧水流域和湘北鄂南毗鄰地區流行,如常德全區、湘西、懷化的部分城鎮,湖北南部的公安、松慈、鶴峰等地。最初,常德花鼓戲以打鑼腔為主,在演唱形式上,是一唱眾和,不託管弦,鑼鼓幫腔;在演出形式上,開始是丑角、旦角唱著打鑼腔和小調,並進行簡單的載歌載舞故事表演,後來四川梁山調傳入,並與當地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戲曲音樂進行結合,從而形成了特色的常德花鼓戲聲腔正宮調。
  • 湖南花鼓戲臺灣「覓」老鄉 輾轉1500多公裡環島演出
    時刻新聞 —分享—   湖南日報
  • 湖南省花鼓戲經典劇目赴臺灣展演
    為加強兩岸文化藝術交流,促進兩岸文藝事業蓬勃發展,展示湖湘文化魅力,推廣一脈相承的文化經典,應臺北市文化教育交流發展協會之邀,4月19日,湖南省臺辦、湖南省文化廳、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主任  4月20日,「《湘音流轉》寶島行」文化交流演出在臺北精彩上演,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六位國家一級演員周回生、謝曉君、李左、李鳴、宋谷、葉紅聯袂演出的最具湖南花鼓戲特色的傳統戲曲經典小戲《劉海砍樵》、《討學錢》、《書房調叔》,此次活動將在臺北、高雄等城市巡迴演出,為臺灣同胞帶去了一場湘味十足的視聽盛宴。
  • 湖南花鼓戲魔性演繹英文歌 網友調侃「跪著聽歌」
    日前,在一檔網際網路方言音樂綜藝節目上,歌手廖佳琳一開口便驚豔全場:英國歌手阿黛爾的金曲《Rolling in the deep》被他用湖南寧鄉花鼓戲完美演繹,引得汪涵、撒貝寧等人目瞪口呆,這首改編歌也迅速躥紅,成為新一代「神曲」。原來,廖佳琳畢業於星海音樂學院,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假聲男高音。有人將他比作「男版龔琳娜」,廖佳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愧不敢當」,自己還需努力。
  • 長沙有戲:全國20餘臺花鼓戲優秀劇目14日開始「打擂臺」
    開幕式上,湖南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的現代花鼓戲《桃花煙雨》將作為首臺劇目展演。紅網時刻10月12日訊(記者 湯紅輝 肖軻)長沙人民有眼福了!為期10天,來自陝西、湖北和湖南總共20餘個大小花鼓戲劇目,將在湖南長沙輪番上演,而且所有演出票價僅僅20元。
  • 當流行歌曲碰撞中國花鼓戲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原來,她在湖南學起了花鼓戲。 經過一天的學習,譚定安終於站在了花鼓戲的舞臺上,花鼓戲版《Rolling in the deep》正式出爐。像湘菜加入了南洋香辛料和椰漿,極具爆發力的同時又飽含著層次豐富的回味,古老的戲曲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打好「三張牌」,千元認購助力恆大網上賣房率先「聽牌」
    決心將網上賣房進行到底的恆大再度加碼,著力打好「三張牌」,持續發力網上賣房。一是千元認購+全線81折,打好「優惠牌」盤活網上賣房「牌局」的關鍵一手就是實打實的優惠。恆大此番優惠全面覆蓋了剛需購房和改善型住房等不同群體,滿足不同需求才能真正理順「牌局」。
  • 以文促旅,打好「三峽牌」
    重慶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以文促旅,打好「三峽牌」 】近年奉節連續舉辦詩歌節,給當地的發展帶來哪些影響?中共奉節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胡云清介紹: 文旅融合的步伐更加快速。通過政府主導,將詩詞打造成為奉節這座古老而又浪漫城市的文化標識。
  • 戲迷們,花鼓戲匯演開演了,每天兩場看過癮
    10月16日,我市第九屆花鼓戲匯演在茶業市場開幕。本屆匯演將持續至本月25日,每天下午2點和晚上7點各一場。 我市文化底蘊深厚,花鼓藝術源遠流長,素有「花鼓戲窩子」的美譽。
  • 方舟:打好香港牌 打造深港大灣區
    「前海蛇口自貿區要想走好,還是要打好香港這張牌。」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方舟說,在國家自貿區戰略中,深圳要發揮毗鄰香港的地緣優勢,把深圳與香港的未來發展戰略結合起來考慮,以廣東自貿區為基地,打通珠三角東岸軸線,共建未來的深港大灣區。   他說,現在珠江口的灣區正在形成幾個重點片區,沿著珠三角東岸形成了一條軸線。從深圳開始看,北面寶安方面是深圳將來土地擴展的重點區,下來是前海,再下來是蛇口;蛇口邊上還有後海和科技園。
  • 創新湖南 融入世界丨這些湖南傳統特色文化 你都知道嗎?
    ● 花鼓戲花鼓戲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其中雖屬「湖南花鼓戲」最為著名。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由於流行地區不同而有長沙花鼓戲、嶽陽花鼓戲、衡陽花鼓戲、邵陽花鼓戲、常德花鼓戲、零陵花鼓戲等六個流派之分,其都各具不同的藝術風格!膾炙人口,一直為人們傳唱的湖南花鼓戲經典代表劇目如《劉海砍樵》、《打銅鑼》、《補鍋》等實為代表湖南花鼓戲的長沙花鼓戲中的劇目。花鼓戲的表演樸實、明快、活潑。
  • 長沙美食配花鼓戲點睛食餐會 "網際網路+老字號"成亮點
    長沙美食配花鼓戲點睛食餐會 展商上千家,參展商品上萬;今天吃貨們可前往步行街坡子街參加「長沙美食節」 火宮殿作為湖南長沙美食的一張亮麗的名片,精緻的特色小吃吸引著大家的目光。在火宮殿主題展區,來自非洲的兩位朋友對各種長沙小吃模型嘖嘖讚嘆,同時對展臺旁邊「劉海砍樵」花鼓戲裝扮的一對工作人員非常好奇,開心地合影留念。「我們要去坡子街的火宮殿去吃!」 湖南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和旅遊勝地,食品餐飲市場容量大,具有巨大潛力。
  • 湖南:廉政花鼓戲《大夫殉國》弘揚"志潔行廉"正氣
    端午前夕,湖南省嶽陽市屈原管理區鳳凰鄉的文化廣場上擠滿了400多名幹部群眾,廉政花鼓戲《大夫殉國》正在這裡巡演。人們不僅被頗具感染力的旋律和唱腔所吸引,更為劇中屈原「志潔行廉、獨立不遷」的精神所感動,看到精彩之處,觀眾掌聲雷動,讚不絕口。
  • 高州市山美街道著力打好「鄉情牌」
    茂名網訊 高州市山美街道黨委牢牢抓住黨建不放鬆,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緊密結合當地自身實際,打好「鄉情牌」,實施「反哺工程」,力促鄉賢回歸,促進各商會資源、工商資本參與街道鄉村振興工作打好「鄉情牌」,動員鄉賢反哺家鄉該街道各村(居)委會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鄉賢懇談會」等活動,打好「鄉情牌」,以濃濃的鄉情文化緊密聯繫鄉賢感情,聚財聚智,推動鄉村發展
  • 綏寧縣麻塘鄉:打好「三張牌」做好暑期防溺水工作
    為做好2020年暑假防溺水工作,該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7月中旬組織各村和轄區學校召開會議,部署安排暑假防溺水工作,通過打好「三張牌」進一步提升了該鄉防溺水工作水平。打好摸底牌。積極開展防溺水隱患排查。打好宣傳牌。轄區各學校、各村通過懸掛條幅、張貼宣傳標語、利用微信群等途徑,向家長、學生宣傳防溺水的重要性。目前,全鄉13個行政村共懸掛防溺水橫幅和宣傳標語280餘條,發放宣傳頁4000餘份,在轄區範圍內營造了人人關注、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打好監管牌。建立鄉、村、組三級防溺水網格監管制度,嚴格屬地管理。
  • 五臺林局打好「四張牌」提升森林資源管護能力
    一是打好「制度牌」,讓擔當扛起來。 二是打好「基建牌」,讓站點轉起來。 三是打好「創新牌」,讓管理活起來。
  • 涇縣發展旅遊扶貧產業 打好"四張牌"闖出新路子
    中安在線訊 據中國宣城網報導, 近年來,涇縣立足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打好「四張牌」,大力發展旅遊扶貧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逐漸走出了一條旅遊產業扶貧的新路子  打好「紅色牌」。涇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針對此,該縣以新四軍文化為主題,以「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雲嶺新四軍軍部舊址和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為依託,全力打造成為集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瞻仰憑弔、文化研究等於一體的經典紅色旅遊集中區,引導和鼓勵當地村民興辦農家樂,紮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打好「生態牌」。
  • 我市創新舉措打好旅遊廁所建設管理「四張牌」
    (1)打好生態建廁牌。(2)打好市場養廁牌。積極探索「以商建廁,以商養廁」新模式,諾水河、佛頭山等景區,採取政府(景區)投資建設、委託營運單位具體管理維護。在景區、鄉村旅遊區,推行「景村共建共享」「景民共建共享」等模式,配套建設商業網點,實現以商養廁。(3)打好文旅融合牌。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將巴文化、紅色文化、傳統民俗文化等巴中特色文化適度植入旅遊廁所,讓廁所成為遊客了解、傳播巴中文化的窗口。
  • 旌德:打好「三張牌」 發展民宿產業
    安徽旌德縣緊緊圍繞「旅遊活縣」發展目標,因地制宜,重點打好「三張牌」發展民宿產業,全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以旅遊資源為載體,打好「景」字牌。連續3年開展「創A行動」,朱旺創成4A,旌德文廟、路西創成3A。大力宣傳傳統農耕文化,高品質打造縣內首個農耕文化攝影基地。
  • 絲綢路街道:創新打好人才牌 助力支柱產業發展
    絲綢路街道:創新打好人才牌 助力支柱產業發展近年來,淄博市周村區絲綢路街道緊密對接產業發展實際需求,堅持以平臺匯資源,探索長效舉措,巧打人才「引、聚、用、留」四張牌,為街道支柱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