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常德花鼓戲|生活氣息濃鬱的湖南地方戲

2020-12-25 文旅中國

常德花鼓戲,一般也稱常德喀喀戲,是湖南花鼓戲六大流派之一。主要在沅水、澧水流域和湘北鄂南毗鄰地區流行,如常德全區、湘西、懷化的部分城鎮,湖北南部的公安、松慈、鶴峰等地。

早在清嘉慶年間,常德府各地新春燈節時,就已經產生了「採茶燈曲」的演唱活動,起初演出多為「二小戲」(小丑、小旦)和「三小戲」劇目(小生、小旦、小丑)。

最初,常德花鼓戲以打鑼腔為主,在演唱形式上,是一唱眾和,不託管弦,鑼鼓幫腔;在演出形式上,開始是丑角、旦角唱著打鑼腔和小調,並進行簡單的載歌載舞故事表演,後來四川梁山調傳入,並與當地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戲曲音樂進行結合,從而形成了特色的常德花鼓戲聲腔正宮調。此外,在此基曲調的可塑性、大筒振腔保調功能漸漸也替換了打鑼腔,聲腔內含的板式變化以及情緒表現上的潛力,伴隨著大本戲的上演而得到充分發揮。因音樂表現手段的不斷豐富,表演程式的逐步完善,常德花鼓戲也從醜、旦歌舞演唱型的生活小戲,成為一種行當較齊、聲腔較豐富的完整、定型的戲曲形式。

常德花鼓戲的主要舞臺語言為常德官話,不過因其長期在廣大農村演出,除「半臺班」受漢戲影響比較注重舞臺語言外,大多數的鄉班多帶有當地方言土話。也因這種語言差異和各地不同傳統民間音樂、宗教音樂的滲透,尤其受地方大戲劇目的影響,使得常德花鼓戲在劇目、唱腔等方面,形成了與沅水、澧水兩種不同的「路子」。

常德花鼓戲的音樂有正調、打鑼腔、小調以及湖南花鼓戲高腔四大類。它的正調以正宮調為主,通過板式、旋律、調式等變化,形成了適用於不同行當、不同情緒的七字調、悅調、陰調、新正宮調、大起板、二流、三流等派生曲調群,再結合情調古樸、旋律獨特的悲腔潼關調,丑角腔老鴉調和西調之後構成了正宮調聲腔系統。

值得關注的是,常德花鼓戲的表演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如《唐二試妻》《南慶犁田》《藍橋會》等劇目在表演程式上都較注重日常生活和勞動的模擬,從而形成了樸實細膩的表演風格。

常德花鼓戲的三大戲班為巫師壇門結班、行箱本家結班和以師承關係結合的戲班。其中巫師壇門結班多集中在澧水流域和沅水的桃源縣;行箱本家結班多集中在常德、漢壽一帶;而第三種師承結合戲班較為普遍,各地均有。

據不完全統計,常德花鼓戲的傳統劇目大約有120餘個,其中條鋼戲和連臺戲本戲約50個,大本戲35個,其餘均是中、小型劇目。值得一提的是,《嘻隊長》《尤二姐之死》等現代、古裝戲劇目影響較大。

(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編:楊曉君

相關焦點

  • 長沙有戲:全國20餘臺花鼓戲優秀劇目14日開始「打擂臺」
    本次展演共有5臺大戲、3臺小戲專場、1臺花鼓戲演唱會等9臺演出,包含來自陝西、湖北和湖南的20餘個大小劇目,將在省花鼓戲大舞臺(湖南戲曲演出中心)和長沙市實驗劇場演出。整個展演活動分為開幕式、優秀劇目展演、小戲專場、專家劇目點評等5個板塊。
  • 現代花鼓戲《鄉月照人還》壓軸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
    《鄉月照人還》劇照 小新 攝中新網北京8月18日電 (記者 高凱)由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19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18日落下帷幕,由荊門市藝術劇院創作的大型現代花鼓戲《鄉月照人還》作為壓軸大戲在北京上演。
  • 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原標題:喜劇性是湖南花鼓戲要打好的一張牌 湖南花鼓戲《桃花煙雨》劇照作為由地方小戲躋身到有代表性的地方大劇種,湖南花鼓戲的發展速度之快、生命力之頑強,在現存的348個戲曲劇種中顯得十分特殊。如戲曲理論家王安奎認為,這種喜劇性很強的風格,既表現了劇種的特點,也保持了鮮明的地域性,深深植根於民族的土壤中,跟當地群眾樂天的性格、樂觀的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及深刻的思考都分不開,體現了中國戲曲的美學特點。一方面,這一劇種風格源於湖南花鼓戲是從民間的「二小戲」「三小戲」發展而來的,其表現形式活潑輕快、風趣俏皮,這種民間性決定其帶有濃厚的喜劇色彩。
  • 湖南省花鼓戲經典劇目赴臺灣展演
    4月20日,「《湘音流轉》寶島行」文化交流演出在臺北精彩上演,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六位國家一級演員周回生、謝曉君、李左、李鳴、宋谷、葉紅聯袂演出的最具湖南花鼓戲特色的傳統戲曲經典小戲《劉海砍樵》、《討學錢》、《書房調叔》,此次活動將在臺北、高雄等城市巡迴演出,為臺灣同胞帶去了一場湘味十足的視聽盛宴。
  • 遊千年古運河,感受「常德記憶」
    穿紫河風光秀麗旖旎,日遊可欣賞沿岸自然風景,夜遊可觀賞河道兩岸展現的《常德記憶》大型燈光風情實景秀。每當夜色降臨,一幅幅常德歷史人文的畫卷緩緩展開。坐上穿紫河水上巴士,看4D雷射水幕感受沅水號子;在槳聲燈影裡觀看《常德記憶》大型燈光風情實景秀,以及花鼓戲、常德絲弦等豐富多彩的表演;沿街品嘗擂茶、米粉、醬板鴨等常德傳統美食。
  • 戲曲·萍鄉採茶戲 | 一朵絢麗多姿的山茶花
    萍鄉採茶戲是江西採茶戲的一個分支,亦名萍鄉地方戲,是在江西儺舞、燈彩的基礎上,兼收湖南花鼓戲、贛南採茶戲、漢劇、粵劇的「營養」,
  • 枝繁葉茂百花盛 荊楚戲曲魅力新
    該劇從戲曲表現形式、音樂創作等方面進行創新,進一步融入了地域特色文化,並在繼承山二黃傳統聲腔特色的基礎上,採用現代音樂的表現手法,推動國家級非遺品牌「竹溪山二黃」劇種呈現新的氣象。提琴戲是湖北省崇陽縣別具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因以提琴為主奏樂器而得名。11月18日,由崇陽縣提琴戲傳承發展中心創作的廉政提琴戲《一錢誅吏》上演,以提琴戲唱廉傳廉。
  • 當流行歌曲碰撞中國花鼓戲時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原來,她在湖南學起了花鼓戲。 經過一天的學習,譚定安終於站在了花鼓戲的舞臺上,花鼓戲版《Rolling in the deep》正式出爐。像湘菜加入了南洋香辛料和椰漿,極具爆發力的同時又飽含著層次豐富的回味,古老的戲曲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 農民劇作家黃士元:腳沾泥土香 戲贏滿堂彩
    他的戲讓人笑,他的好讓人哭。   一輩子為農民寫戲, 救活了常德絲弦和花鼓   與肝癌搏鬥了157天,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常德市鼎城區圖書館退休幹部黃士元走了,享年76歲。4月17日,在簡陋的舊居裡,妻子宋秀英仿佛還看見他在書桌旁寫戲。她憐他少年生活苦,老來病痛磨。
  • 湖南花鼓戲臺灣「覓」老鄉 輾轉1500多公裡環島演出
    時刻新聞 —分享—   湖南日報
  • 烏鎮民間戲曲之由來
    民間戲曲,是遊藝風俗的重要組成部分。  江南市鎮的精神產品消費是隨著經濟的繁榮而發展,唐代以大眾為對象的民間戲曲演出,沒有專用的演出場所,只在市街、寺院或路道上演。至宋代,除市街、寺院仍演出外,已設有瓦子(也稱瓦市、瓦肆、瓦舍),即戲坊集中之處。
  • 小城故事多,充滿喜和樂—國慶中秋遊常德(二)常德的土味與洋味
    常德人常笑自己說的是「德語」,作為湖南北部的一座城市,常德的方言屬於北方語系,與地處湖南中部的長(長沙)株(株洲)潭(湘潭)的語言有很大區別,在我印象中,常德最有名的是常德絲弦(常德地方戲曲>)和常德米粉,我在年少的時候曾聽過常德絲弦,印象非常深刻,加上常德人說話的腔調,讓人有吳儂軟語的感覺。
  • 全國戲曲經典名段演唱會獻禮新中國七十華誕 | 上海現場報導
    九/州/百/戲盛世華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國戲曲經典名段演唱會精彩現場9月21日,上海戲曲廣播攜手全國戲曲廣播聯盟,在大世界舞臺,推出每年一度的「九州百戲」系列演出。12個省市13個劇種匯聚一堂本次展演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全國戲曲廣播聯盟臺的大力支持,除上海外,來自北京、江蘇、天津、湖北、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安徽、廣東、福建等省市的文藝(戲曲)廣播及戲曲節目所選送的節目,既包括了京劇、評劇、越劇、豫劇、黃梅戲這五大戲曲劇種,更有揚劇、漢劇、秦腔、晉劇、粵劇、湖南花鼓戲、河北梆子等其他地方劇種。。
  • 創新湖南 融入世界丨這些湖南傳統特色文化 你都知道嗎?
    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湘繡湘繡與蘇繡、蜀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湘繡傳統上有72種針法。● 花鼓戲花鼓戲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其中雖屬「湖南花鼓戲」最為著名。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
  • 江西地區花燈戲的代表,萬載花燈戲,有什麼樣的特色和藝術魅力?
    萬載花燈戲,是江西地區花燈戲的代表,又叫花鼓燈,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在明末清初年間,傳播到當時聚集有很多移民的萬載山區,並且與本地的花鼓燈相融合,形成了一種百姓喜聞樂見的花燈戲,衣閒時,山區的居民白天玩燈,晚上唱戲,生活很愜意。因其具有很濃鬱的鄉土氣息而受人們的青睞。
  • 戲曲·雲南花燈|「無崴不成戲」的地方傳統戲曲劇種
    2006年,花燈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源於民間花燈歌舞,是清末民初形成的一種地方戲曲形式,廣泛流行於江西、廣西、浙江、湖南、湖北、雲南、貴州、重慶、四川以及陝西等地。值得一提的是,因受當地方言、民歌、習俗等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演唱和表演風格。
  • 2020湖南第四屆體育旅遊節(臨武站)地方戲曲展演
    2020湖南第四屆體育旅遊節(臨武站)戲曲專場展演於10月16日晚與廣大觀眾見面涵蓋臨武特色祁劇、花燈小調、臨武儺戲等極具地方特色的戲曲表演受到了嘉賓遊客的一致好評。省體育局副局長蘇健全,湖南體育產業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陳彬,湖南體育產業集團黨委副書記李武詳,郴州市文化旅遊產業促進會會長、郴州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鍾本強,郴州市文化旅遊產業促會會副會長、郴州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竇翔燕,縣委書記李浩,縣委副書記尹海蓮等領導到場觀看。
  • 黃梅戲、花鼓戲……六個劇種同臺飈戲,票友大「曬」在溧水開賽
    現代快報訊(記者 李鳴)9 月 12 日,"梅贊金陵" 2020 戲曲票友大"曬"第四場、第五場海選在溧水舉行。這兩場海選的評委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李鴻良,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著名揚劇表演藝術家徐秀芳,以及南京音樂廣播《城市樂動聽》主持人盧涵。
  • 老戲新唱!巴陵戲再登戲曲春晚
    1月11日晚,「瀟湘雅韻·梨園報春」2019湖南戲曲音樂春晚在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上演,我市巴陵戲傳承研究院國家一級演員李源精彩亮相,一曲《詠梅》大展巴陵戲風採,為全省人民獻上一道精彩絕倫的藝術大餐。這是巴陵戲第四次登上湖南戲曲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