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談偶像跨界:演戲需要有傾訴欲,眼大無神的人比較難

2020-12-11 澎湃新聞

​口述 | 陳凱歌

文 | 郝繼

編輯 | 向榮

出品 | 騰訊新聞×貴圈

國慶長假第一天,陳凱歌在公司加班。

走廊裡空空蕩蕩,前臺、保潔都放了假,陳凱歌帶著作曲、剪輯團隊,在剪片室趕工。

以前拍電影,他習慣一天只拍好1分鐘。這次參加《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他四天拍了兩條短片,一條23分鐘,一條17分鐘。拍攝時長也隨之增加,「沒轍,因為要完成,而且還想著不能將就。」

於是,假日也成了工作日。

這天傍晚,暮色一層層爬上北京的天空。陳凱歌抽了個空,就著一杯熱茶,接受了《貴圈》的採訪。

眼前的陳凱歌戴著黑色鴨舌帽,T恤上印著一隻兔子,談笑風生地說起自己的口才是「童子功」——當兵時,他用一肚子故事,換回一盤盤炒雞蛋,至今都對炒雞蛋的火候頗有心得。

他年輕時經歷了風雲變幻的時代,後來又在娛樂圈名利加身,難免「謗亦隨之」,「所以養成了處理事、對人比較謹慎的性格。」

就像在《演員請就位》第一季裡,導師和表演指導的點評不失犀利,但陳凱歌以長善救失的風格,把點評重點放在對人性和細節的講解上。他的發言,不是武器,更像是護人周全的盾牌。

到了《演員請就位》第二季,陳凱歌又站在以耿直著稱的爾冬陞身旁,哈哈大笑地預測,自己會當個和平使者。

從播出的第一集來看,的確如此。以偶像身份出道的陳宥維初試表現不佳,遭到狠批——對演員演技的要求,對偶像身份的質疑,對飯圈規則的批評,都被聚焦在他身上,尖銳地指出來。

 

陳宥維參演《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片段,爾冬陞導演犀利點評,「你連五官的控制都還沒知道怎樣用技巧」「你哭得很尷尬,好像在嚼口香糖」

 

陳凱歌卻在陳宥維的眼淚裡,看見了這個年輕人某一瞬間的真誠與力量。他點撥:「真好,這個瞬間,人給逼到牆角上了,回身踹你一腳,這腳很有力量。」

作為導演,陳凱歌相信年輕演員內心湧動的傾訴欲;作為長輩,他看得見年輕人渴望證明自己的好勝心。他相信那些不被看好的演員,「只要點燃了他,這人就攔不住。」

在這檔揭示演員行業殘酷境遇的節目裡,陳凱歌總是努力理解年輕人的痛點,想永遠和他們站在一起。他希望自己和站上這個舞臺的年輕人一樣,保有童心,敢於嘗試,不計得失,對所有事情好奇,「什麼都不怕」。

以下是《貴圈》根據採訪整理的陳凱歌口述。

今年選擇的演員經驗少的比較多

在《演員請就位》裡,導演應該給演員在表演上具體的幫助。說實在的,批評人誰不會,對吧?有點見識就能批評別人,沒見識也可以批評別人,批評的對與錯而已。但是,要能給出具體的方案,說為什麼你這不好,為什麼你應該這麼演,你要有一套說法給人家。

實話實說,我覺得今年(節目)選擇的演員,能力低的比較多,能力高的比較少,不像去年有一些真的已經有表演經驗。我們的工作,實際上是告訴演員能不能變一種方式,換一種演法。今年有一些(演員)是真的沒什麼表演經驗,沒受過什么正規訓練。

這對我們來說是挺大的為難之處。這個事叫「難者不會,會者不難」,不會的人突然讓他變會,這太難了。這就是今年跟去年的對比。

但我不上火,也不罵人,因為他就是這個程度。面對這個水平、這個程度的(演員),說你得突然間上若干臺階,變成特別會演,這不現實。

好多演員不敢來這節目。來的人,要麼就是有點真的——比如胡杏兒這樣的,人家就是手拿把掐——有表演經驗的,其實不怕;還有一類,初生牛犢不怕虎,撞得頭破血流,怎麼演怎麼不對。但是人家來了,你就得對人有一份情誼,這是我的原則。

他們把陳宥維說得一文不值,我覺得不是。人家在臺上說,「我面對我最愛的人,我不能讓她失望」,這時候眼淚就下來了。我就說,真好,這個瞬間,人給逼到牆角了,回身踹你一腳,這腳很有力量。

後來他在我影視化作品中演得相當不錯,不是沒有才能的人。確實開始的時候讓人挺著急的,說話聲跟蚊子似的,可是後來不一樣了,有精神了,有狀態了,我還挺喜歡他演的。

越是沒有表演經驗的年輕演員,就越得耐心點,關愛點,越得抱平等之心。他演得不好,有人特別看不起,這是不對的,是吧?人家是揣著多大的膽子來的啊!

對待經驗不足的演員,我們有兩路處理方式:一路是隨行就市,他能演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有的時候我看別的導演排出來的東西,我特能明白這事。(另一路就是我這種,)比較傻,我說你即使演不到,也得樹立高標準。能不能演出來不知道,往那兒夠吧。

可能跟我的背景和訓練有點關係。我在北京電影學院念的導演系,導演系對表演課特別重視,系裡有表演教研組,專門請了特別好的老師來給我們上課。當時的老師有個概念,認為導演的工作和表演的工作是一體的。作為導演,對表演一點都不懂,你怎麼去指導演員工作呢?

 

節目第二期,年輕演員張逸傑參演《陳情令》名場面,飾演的藍忘機不盡如人意。陳凱歌為其解讀劇本

但是我也確實見過不跟演員溝通的導演:你演成什麼樣是你的事,我把大致的意思跟你說了,不對表演提任何要求。這種導演挺多的,國外也有。我看貝託魯奇拍《末代皇帝》的時候,中國演員真是竭盡全力地演,我在裡頭也串了一小角色。我就看導演,他不跟演員交流,他專注於他最感興趣的事——鏡頭怎麼運動、軌道怎麼鋪、這個畫面怎麼樣、是一個什麼景別……這些東西是最吸引他的。燈光他也不管,當然他身邊有斯託拉羅這樣的大師,表演他不管,他就是要完成他的鏡頭調度。

導演在膠片上完成寫作。所以人物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應該事先都在他的腦子裡頭。可能因為我小時候經歷過風雲變幻的時代,比較緊張,所有的事都得籌劃好了、想明白了才能做。這個演員是什麼樣,他演成什麼樣,在我腦子中間有,所以我就會要求他得這麼演。

 

1995年10月,上海,電影《風月》拍攝現場,導演陳凱歌與演員張國榮、謝添(中)說戲(圖源:視覺中國)

為什麼要關心、理解這些演員?因為多數演員,可不像萬眾矚目的偶像那樣什麼都有。我是一個社會主義者,特別講平等,我覺得好的社會,應該是平等的社會。我痛恨贏者通吃的情景。

現實中真有演員8個月、10個月一部戲都接不著。你問他哪兒的?北電畢業的。演過戲沒?演過。演得好嗎?不怎麼樣。現在有戲演嗎?沒有。有人找你嗎?沒有。

也挺悲催的。

《演員請就位》就是演員短期培訓班。我來到這裡,還是跟不認識的、新一批演員來做點溝通,分享一些我自己曾經也不懂的經驗。這就是我的目的。

 

陳凱歌在《演員請就位》先導片中表示,導演最重要的工作是點燃演員

你看楊志剛老師,40多歲了,戲也沒少演,我跟他一塊拍完戲,他站在那兒說,導演,我實話跟你說,十年了,沒有人跟我說過戲。還有王鏘,我們拍完片子他說,對於表演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識和理解。

這些就是我最滿足的時刻。我覺得這對我就是一個表揚吧。

導演的工作是幕後的,演員的工作是幕前的。怎麼讓我們的青年演員能夠在演技上、在對藝術的認識上、在火熱的內心裡,能進一步,這個對我來說最重要。

我不希望年輕人認為自己沒保障、沒前途、沒希望

從心理上來講,我永遠跟年輕人站在一起。年輕人就是會有一些成年人沒有的豪情。年輕的時代對很多人來說很短暫,你再看到他們,已經是油膩大叔,大腹便便。

《演員請就位》裡,有些年輕演員有點流量、是網紅或者怎麼樣,但是也有一部分寂寂無名,誰也不知道,也沒什麼流量。但他們眼神裡頭有點精神,你就不能小看。

眼大無神的,就比較難。因為演戲這個事就是靠內心資源,內心深處有傾訴欲、有表達欲的時候,他才能是一個好演員。那些啥也沒有,也無歡喜也無憂,挺好的,每天過日子(的人),也用不著太努力,怎麼都能賺錢,你說他動力從哪兒來?

我對年輕人特理解,我知道他們是誰,他們為什麼是這樣的。我特別希望年輕人能好好活著,想做什麼事,能給自己定個小目標。

人都是時代的產物,受到時代影響。我們那個年代叫「有保障」。不管你掙多少工資,你總是有一份工作,總是有一份工資,總是有一間房。今天這三樣可能都沒有,叫「無保障」。今天的年輕人跟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區別就在這兒。

當年,我在軍隊當了5年兵,回來進工廠,二級工,工資一個月39塊8,我覺得特靠得住。那時候我住父母那兒,父母工資也夠我吃飯的,這39塊8對我來說就很奢侈,所以心裡很踏實。

(現在的年輕人)沒有退路。我有時候會問我自己,今天如果把陳凱歌派出去掙1萬塊錢,上哪兒掙去?最後的結論是,我掙不著。

我內心深處有一個痛點,我不希望年輕人認為自己沒保障、沒前途、沒希望。所以在我的電影中間,我不太寫絕望的年輕人。如果年輕人都是這想法——可能是現實,(因為)這社會太悲觀。但我就是這麼一個想法,在我的青年時代,雖然物質非常匱乏,但我們始終有一個激昂的精神狀態。

有一次我的作曲問我,你要什麼樣的音樂,我說我要憂傷而又激昂的,它是有活力的。如果年輕人心如死灰,特別悲觀絕望,我覺得這絕不是電影最終應該表達的東西。

(在節目裡的口才)是因為我從小練的功,我有點童子功。我在陸軍第十四軍四零師講故事很有名。那時候在部隊,睡覺前一個半小時大家都不知道該幹什麼。我小時候念過好些書,有一天我就說,我給你們講故事。講《基督山恩仇記》,講巴爾扎克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臺》,雨果的《九三年》《悲慘世界》……來了一屋子人,全坐在那兒聽。我原來以為這些故事,大家不會喜歡,因為戰友多數都是農村兵。

第一天講故事結束的時候,炊事班長來了,手裡拿著一個搪瓷飯盆,裡頭是炒雞蛋,說這個得慰勞一下,你辛苦了,給大夥講故事。但是有一要求,明兒晚上接著講。我說有些情節我都連不上,都忘了。人家說沒關係,你想怎麼講就怎麼講。

講故事大概足得持續了六七個月,炒雞蛋真沒少吃。我至今對吃炒雞蛋還是很有信念,能分別出這個好吃,那個不好吃。後來訓練緊張了,就沒講了。但你能看到那個時候人們對文化的渴望。那時不光我們連隊的,其他外連隊的,市裡邊的宣傳隊的什麼都來聽,最多的時候五六十人。

那會兒我們每天早上6點準時出操。冬季,基本上天沒亮就起床。出操就圍著我們營區的操場跑,《北京頌歌》在廣播裡響起,北京兵就都停了,站著那兒,兩眼含淚聽著。

成年以後,我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最困苦的年代反而是我最懷念的年代?是什麼支持著我走過來?今天物質豐盈,可某種程度上會讓人麻木,啥都有,但是似乎又覺得什麼都沒有。

所以我拍了《塵埃裡開花》這個電影,有我個人很多的情感投入,是我少年時代很多東西的集合。

 

《塵埃裡開花》片場,主演陳飛宇(中)與自己片裡片外的兩位父親合影

原來是想拍三部曲。我特別想拍我在軍隊的生活,剛才說的炒雞蛋這事也可以進入情節,好多都非常有趣。我一個北京的學生兵,怎麼樣去融入工農兵中間?一些真正從農村來的戰士,我怎麼跟他們有了交集,怎麼樣建立親如兄弟的關係,這其實挺重要。

中國在復興的道路上,最需要的還是精氣神,還是一個民族應該有的一種精神狀態。但是我們看到,它的土壤很多都被物質衝走了。從電影創作者的角度,這是我特別想弄明白的一件事。

老謀深算、老奸巨猾的人才謹慎,是吧?

沒有全能的導演。我特別清楚,什麼是我能做的,什麼是我做不了的。

這麼多年,我某種程度上有些名氣,謗亦隨之。一定是這樣,也很正常。所以我處理事、對人,養成了比較謹慎的性格。可是,老謀深算、老奸巨猾的人才謹慎,是吧?像我這樣的,還是得保持自己的童心吧。

可是童心這東西說沒就沒了,哪保持得了。所以我認為,要對所有的事情好奇,要有敢於嘗試,也不怕失敗的心態,這就叫童心。我希望我什麼都不怕,這是保持童心的方法。

其實很多人到了一定程度,就是手裡拿一鏟子土,弄了個圍子,圍一個小土牆,給自己關裡頭了。安全,但是畫地為牢。人這一輩子,最後都是隨風而逝。你以為你這個聲名能千秋萬代,門兒也沒有,不可能!所以還不如在能創作的時候,多努點力。

在創作上,我不是一個要靠爭票房冠軍、掙特別多的錢,來證明自己導演能力的人。我從來不是這麼一人,因此也被人看不起,說你的票房從來沒有好幾十億的。

但我特別心安理得。我那天看一個短評說,「我說不上來陳凱歌的電影好在哪兒,但是他的電影裡有別人永遠沒有的東西。」我心裡特別高興。

 

電影《妖貓傳》獲第55屆金馬獎最佳美術設計、最佳造型設計、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真正吸引我的,就是創作。對我來說,你罵我,你指鹿為馬,顛倒黑白,都沒關係。在我們的道路上,多數時候是黑的,然後你突然轉過頭去,或者你突然往前走,一看,有亮,這個就是電影應該起的作用——那亮,它不可能是毒雞湯,而是真正有一道光線在那兒。

如果能在飛速運轉的時間中,驚鴻一瞥地看到那道亮,我覺得這導演就沒白當。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愛豆扎堆演戲,演員舞臺假唱,跨界能不能用點心?
    但演得不好也就罷了,到了郝蕾點評的時候,還直接指出了歌手跨界當演員的問題,更是直接對金莎說,「不演戲挺好的」。到了章子怡這兒,氣氛變得更緊張了,直接反問「為什麼一定都要當演員呢,演員這個職業是一個,最低級的職業嗎,難道?」這點評真的太犀利了,不過,到了後臺採訪的時候章子怡也表示自己情緒比較激動,不是針對任何一個演員,就是對現在的演員行業有些擔憂。
  • 金沙跨界演戲,反遭章子怡冷眼怒懟:別什麼人都來演戲
    眾所周知,金莎之前是個歌手,後來跨界去當演員,由於形象比較甜美,所以找到她的劇本都是花瓶之類的角色。金莎以前在《十八歲天空》裡演的是一個大美女,沒有什麼演技。後來又參演《神話》裡面的角色也比較討喜,再後來在《王的女人》裡演了一個壞女人。在這些角色之後的9年時間裡都沒有什麼大製作來找她,也就是說金莎十多年沒演戲了。
  • 陳凱歌談《百花深處》
    陳凱歌談《百花深處》2001年10月24日13:59:07 千龍網    陳凱歌的到來多少填補了張藝謀失約的遺憾,也總算給無星可追的記者提供一次不怎麼豐盛的「晚宴」。22日下午,匆匆趕到寧波參加電影節頒獎典禮的陳凱歌終於被記者逮住。雖然隨行人員一再阻撓,但陳凱歌還是爽快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他說,他新近拍竣的《百花深處》是一部溫馨的片子。   據陳凱歌透露,自己為《10分鐘年華老去》拍的短片片名叫《百花深處》。這部影片總的主題是時間。至於如何表達這一概念,由導演們自由發揮。
  • 姑姑是陳紅,姑父是陳凱歌,出道13年還是路人,陳旭到底輸在哪裡
    姑姑是陳紅,姑父是陳凱歌,出道13年還是路人,陳旭到底輸在哪裡 娛樂圈中有兩個跟馬雲有關,但是一點也不知名的笑話是:孟非說,馬雲錢賺那麼多靠的是他那張臉。網友說,陳旭長得像馬雲。
  • 《霸王別姬》後再無陳凱歌:金玉其外,米水其中
    《演員請就位》中,最火的莫過於陳凱歌懟李誠儒的段子:李誠儒看不上陳凱歌的《無極》,直接戳中陳凱歌逆鱗,一通酣暢淋漓的埋汰下來,可謂是「殺人誅心」,卻讓人聽了很不是滋味兒。這分明是「公報私仇」的擠兌人嘛!
  • 任敏、陳宥維蛻變,胡杏兒奪冠,陳凱歌的指導能力為何這麼強
    《演員請就位2》完美收官,陳凱歌組的胡杏兒拿下了最終冠軍,榮獲年度最佳演員,可以說是實至名歸。陳凱歌組其他的兩位演員——任敏、陳宥維也貢獻出了讓人眼前一亮的表演,給了觀眾們許多驚喜,刷新了很多觀眾對於他們的認識,讓人不得不感慨陳凱歌導演對於演員的指導能力就是強!
  • 《將夜》:深扒書院13大弟子,陳飛宇是陳凱歌兒子,被質疑沒實力
    《將夜》:深扒書院13大弟子,陳飛宇是陳凱歌兒子,被質疑沒實力深扒書院13大弟子二師兄君陌是寧缺最尊敬之人,寧缺在修行期間也一直以他為榜樣前進。在神殿派兵襲擊時,二師兄帶領眾兄弟頑強拼搏,最終守住了書院,武藝很高強。
  • 眼睛無神何以解憂?唯有近視眼手術!
    對於這個問題,近視眼是最有發言權的。近視眼比較嚴重的,因為經常戴眼鏡長時間的用眼過度疲勞,就很容易引起人的眼睛沒有神。近視眼導致眼部無神的主要原因是因患者看不清遠方失誤而導致眼球反應過慢。很多人都在問因為近視眼睛無神要怎麼辦?現在有很多人選擇近視手術,時間短而且終身受益,拯救無神雙眼,一步到位!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口碑雙豐收,除了陳凱歌其他六位導演都獲得了高度讚揚。按理來說陳凱歌作為總導演,又有多年的大片執導經驗,他拍出來的《白晝流星》在七個單元排到前三不是問題。可事實卻是如此殘酷,《白晝流星》成了墊底的存在,還被許多人吐槽看不懂。
  • 趙薇撞戲陳凱歌,兩個導演拿了相似劇本,陳凱歌沒風度遭趙薇暗諷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就很擅長拍這一類比較溫情,沒什麼衝突的片子。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他拿了亞洲電影最佳導演獎的《步履不同》。那部片子就是從頭到尾溫情脈脈,于波瀾不驚中讓人感動的劇目。 孫千演得小妹很可愛。她被淘汰有那麼一點點可惜。不過這個妹子在臺上話實在太多了。對爾導一口一句「爸爸」,實在讓人倒胃口。
  • 眼睛無神減分?星星眼的詳細養成攻略來啦!
    很多人長相精緻,但是往往因為一雙毫無神採的眼睛而大大減分。而且眼睛近視的人很容易兩眼無神,尤其度數比較高的那種,摘掉眼鏡好多人叫「死魚眼」。其實,並不是戴眼鏡就會讓眼睛變得無神,我看好多美妝博主,雖然近視,但是戴上美瞳以後,而且依舊有神,這就和眼睛的日常保養有關了。
  • 陳凱歌獨家回應《妖貓傳》十大疑點
    答:第一她比較會演戲,我看過她的《逆光飛翔》。另外她在內地沒那麼高的知名度,讓人有一點陌生感和距離感。再加上採取了歷史上的說法之一,就是楊玉環有胡人血統。這並不奇怪,鮮卑人和突厥人在唐朝比比皆是,還有人考據出來李世民家族只有3/16的漢族血統,皇族都是如此,何況普通人。
  • 陳凱歌急了,為何趙薇的《劇場》比李誠儒的點評更刺痛他?
    1、 細品《劇場》臺詞,誰被打臉誰就疼《劇場》裡孫陽扮演自以為懷才不遇有藝術追求的導演,賀開朗扮演大佬身邊的小保鏢卻潛藏著極大的藝術天賦。要不是大佬要用資本強捧一個不會演戲的網紅(王智飾),導演和保鏢根本不會有機會坐下來聊藝術。
  • 眼睛無神,是春困?你要做一個神採奕奕的女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喜怒哀樂更容易從眼睛裡流露出來,一雙水汪汪的靈動的大眼睛更能打動一個人的心扉,要不然從古至今怎麼會有眉目傳情這麼一說呢?有的人眼睛大而無神,有的人眼睛不大卻炯炯有神,滿眼閃星星,我們怎麼才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呢1、少熬夜。
  • 看完金莎表演,郝蕾說不演戲挺好,章子怡問:為什麼都想當演員?
    原片段講的是林有有去顧佳兒子的幼兒園找孩子,顧佳覺得孩子受到了威脅,帶著丈夫一起去約林有有交流。  直白一些就是第三者找上門了,原配帶著渣男去談話。  被批評後,金莎表達了自己之前不演戲的顧慮,接不好的戲是不是會影響自己,因此一直以來沒有在演技上進步。  張頌文老師以自己的經歷教導金莎,在戲播之前,沒有人能預測這戲會不會火,但每次不管演什麼角色都該有「自己是個職業演員」的信念,這樣一次次下來,才能有進步。
  • 都是陳凱歌兒子,卻同父不同命,弟弟陳飛宇成明星,哥哥呢?
    兄弟 陳飛宇的哥哥陳雨昂在小的時候就被父母保護的很好,畢竟陳凱歌就算再出名,也是導演,加上妻子陳紅早早退圈,兩人本來生活就低調。 而且陳凱歌平時大多都是在劇組,作為導演更是回家不容易,所以關於陳凱歌的兒子,很多人都只是見過照片而已。
  • 易烊千璽監考|我們需要有文化素養的新偶像
    ——偶像的受眾普遍是青少年,樹立榜樣形象、傳遞正能量十分重要。 「專業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 業務能力得有保證!划水可不行~ 這6條硬性規定可謂是定得太有央視風格了,處處都體現著一個優質偶像該有的樣子。
  • 宋茜雙十環:好一個全能偶像,被舞蹈和演戲耽擱了的射擊運動員
    好一個全能偶像,被舞蹈和演戲耽擱了的射擊運動員!日前,娛樂圈明星們組織了一次運動會,在最新一期《超新星全運會》,開啟射箭團體資格賽前,張紹剛邀請超新星代表宋茜為運動員做射箭項目展示。且只見,被臨時cue到的宋茜,從容不迫,有板有眼,一臉坦然。搭箭、勾弦、拉弓、弓滿、射出、靶中。
  • 神木隆之介談娛樂界 稱「演員並不只是會演戲」
    原標題:神木隆之介談娛樂界 稱「演員並不只是會演戲」 一個人在那裡居住,或許30年後,就會出現(幫助生活)的人工智慧了吧,真的是很期待呢」。 神木隆之介也將會在第一和最後一集中出演,稱被「人工智慧」的題材所吸引,只要一想到「根據人工智慧進行判斷」這樣的生活就無比興奮。關於30年後會變成51歲的自己,他表示:「1、2年後的情況都無法想像,何況於30年後,真的是很難想像實際上會變成什麼樣子。」
  • 陳凱歌導演的玄幻大片,從無極到妖貓傳,兩部電影無疑全是佳作
    陳凱歌導演的魔幻電影《妖貓傳》當時很多觀眾和他上一部魔幻題材《無極》做比較,還有覺得《妖貓傳》就是《無極》的續集,當我知道《妖貓傳》這部電影後立馬就想到了陳凱歌拍的無極因為他又重新回到這個主題裡面了,我特別喜歡這部《妖貓傳》而且我覺得《妖貓傳》完全超過了《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