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存而戰 斐濟繪製應對氣候變化藍圖
海洋
斐濟總檢察長兼經濟與氣候變化部長艾亞茲·賽義德-海尤姆7日向議會介紹政府打算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法案,說應對全球變暖是「為我們的生存和生活而戰」。
【生死攸關】
英國《衛報》報導,斐濟政府制定的法案是「全球最具雄心的應對氣候變化立法項目之一」,將更嚴格限制使用塑料、設定2050年以前實現「零淨排放」的框架步驟、引入碳排放額度計劃,同時啟動受氣候變化威脅嚴重社區的遷移安置。
斐濟議會定於9月審議法案。賽義德-海尤姆說,斐濟是世界唯一一個合併經濟和氣候變化政府部門的國家,「我們理解強大經濟與穩定氣候之間的關係」。他希望議員屆時能「一致支持」法案,以便向外界傳遞斐濟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清晰信息,進而帶動其他國家效仿。
賽義德-海尤姆說,氣候變化的後果包括北極冰川融化、高溫屢創紀錄以及乾旱、洪水和野火。斐濟作為太平洋中一個「渺小且日益無助」的國家,每年都要焦急跟蹤極端天氣事件。2016年,斐濟遭遇颶風「溫斯頓」侵襲,44人喪生,所受損失相當於斐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一。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網站信息,斐濟等南太平洋島國屬於全球碳排放量最低的國家,卻因極端天氣面臨一些最具災難性的後果。
1993年至今,斐濟周邊海平面年均上升6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海平面快速上升及相應的海水入侵導致斐濟部分地區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呼籲行動】
賽義德-海尤姆說:「我們身處的嚴重情況並非由自身錯誤引起,這是本屆政府如此強調氣候議題的原因。」斐濟將在下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敦促太平洋島國和「較大鄰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展現「更大雄心」。
斐濟總理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和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屆時將出席在吐瓦魯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衛報》報導,姆拜尼馬拉馬曾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多次批評澳大利亞把經濟利益置於環境隱憂和鄰近太平洋島國福祉之上。
斐濟政府希望議會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9月23日召開前審議法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本月2日就峰會向媒體記者發表講話說,「大膽行動和更大雄心」是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的峰會入場券。
古特雷斯說,各界領導者僅作「美麗演講」不夠,需要帶著實現減排目標的具體方案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如果我們現在不就氣候變化採取行動,(最近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將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也在快速融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10月一份報告指出,要實現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人為二氧化碳淨排放量至2030年應比2010年水平減少45%,2050年以前應實現「零淨排放」。(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斐濟(Fiji)、艾亞茲·賽義德-海尤姆(Aiyaz Sayed-Khaiy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