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存而戰 斐濟繪製應對氣候變化藍圖

2020-12-13 新華社新媒體

為生存而戰 斐濟繪製應對氣候變化藍圖

海洋

斐濟總檢察長兼經濟與氣候變化部長艾亞茲·賽義德-海尤姆7日向議會介紹政府打算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法案,說應對全球變暖是「為我們的生存和生活而戰」。

【生死攸關】

英國《衛報》報導,斐濟政府制定的法案是「全球最具雄心的應對氣候變化立法項目之一」,將更嚴格限制使用塑料、設定2050年以前實現「零淨排放」的框架步驟、引入碳排放額度計劃,同時啟動受氣候變化威脅嚴重社區的遷移安置。

斐濟議會定於9月審議法案。賽義德-海尤姆說,斐濟是世界唯一一個合併經濟和氣候變化政府部門的國家,「我們理解強大經濟與穩定氣候之間的關係」。他希望議員屆時能「一致支持」法案,以便向外界傳遞斐濟致力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清晰信息,進而帶動其他國家效仿。

賽義德-海尤姆說,氣候變化的後果包括北極冰川融化、高溫屢創紀錄以及乾旱、洪水和野火。斐濟作為太平洋中一個「渺小且日益無助」的國家,每年都要焦急跟蹤極端天氣事件。2016年,斐濟遭遇颶風「溫斯頓」侵襲,44人喪生,所受損失相當於斐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三分之一。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網站信息,斐濟等南太平洋島國屬於全球碳排放量最低的國家,卻因極端天氣面臨一些最具災難性的後果。

1993年至今,斐濟周邊海平面年均上升6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海平面快速上升及相應的海水入侵導致斐濟部分地區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呼籲行動】

賽義德-海尤姆說:「我們身處的嚴重情況並非由自身錯誤引起,這是本屆政府如此強調氣候議題的原因。」斐濟將在下周太平洋島國論壇上敦促太平洋島國和「較大鄰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展現「更大雄心」。

斐濟總理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和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屆時將出席在吐瓦魯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衛報》報導,姆拜尼馬拉馬曾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主席,多次批評澳大利亞把經濟利益置於環境隱憂和鄰近太平洋島國福祉之上。

斐濟政府希望議會在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9月23日召開前審議法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本月2日就峰會向媒體記者發表講話說,「大膽行動和更大雄心」是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的峰會入場券。

古特雷斯說,各界領導者僅作「美麗演講」不夠,需要帶著實現減排目標的具體方案來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如果我們現在不就氣候變化採取行動,(最近出現的)極端天氣事件將只是冰山一角,而冰山也在快速融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10月一份報告指出,要實現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目標,人為二氧化碳淨排放量至2030年應比2010年水平減少45%,2050年以前應實現「零淨排放」。(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斐濟(Fiji)、艾亞茲·賽義德-海尤姆(Aiyaz Sayed-Khaiyum)

相關焦點

  • 斐濟應對氣候變化
    肯尼和喬西沒有像2016年襲擊斐濟的激烈的溫斯頓颶風一樣強大。但是,對於島民們來說,暴風雨季節應該已經結束幾周後風暴來臨了。雖然關於氣候變化對熱帶氣旋的影響仍存在許多科學爭論,但對於許多島民來說,暴風雨的時間表明氣候變暖正在導致天氣變化並使島嶼變得越來越脆弱。
  • 斐濟總理及聯合國官員呼籲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新華社斐濟楠迪10月17日電(記者 張永興)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及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17日呼籲國際社會採取共同行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斐濟是將於今年年底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的主席國。
  • 澳大利亞將援助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
    【新華社微特稿】澳大利亞13日宣布,將向多個太平洋島國提供總計5億澳元(約合23.88億元人民幣)資金,幫助這些鄰國應對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13日在吐瓦魯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發布聲明,說這筆款項將從澳大利亞現有國際援助預算中調撥,主要用於幫助太平洋島國投資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吐瓦魯、帛琉和萬那杜等多個太平洋島國代表當天在論壇上指責澳大利亞應對氣候變化不力。這些國家受海平面上升威脅,呼籲把全球變暖作為論壇的首要議題。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新華社評論員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是認識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本出發點  氣候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馬克思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氣候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也是生物演化、人類誕生和文明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相似的氣候條件,為農牧生產技術傳播、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創造了有利條件。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新華社)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人民日報鐘聲:應對氣候變化當各盡其責
    原標題:應對氣候變化當各盡其責(鐘聲)   人們等待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治理邁出「勇敢引導世界走向深刻而根本變化」的一步,渴望看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各盡其責的一頁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十次締約方會議即將在利馬結束,人們希望這個「通往巴黎的最後一站」,能按照公約相關原則,推動明年的巴黎會議就
  • 應對氣候變化丨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人民日報)
    應對氣候變化丨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人民日報) 2021-01-17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 題: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題: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 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貢獻
    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參與者,中國正在為這一「富有雄心」的目標做出貢獻。  近年來,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僅在本國環境治理、節能減排、發展綠色低碳技術等方面取得驕人成績,在主動承擔國際責任,積極參與國際對話,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全球氣候談判、促進新氣候協議的達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古特雷斯:警惕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的「孤立主義」
    新華社聯合國4月28日電(記者王建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8日說,和新冠病毒一樣,溫室氣體也沒有國界,「孤立主義」是一個陷阱,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以一國之力取得應對氣候變化的勝利。古特雷斯當天在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行的「彼得斯堡氣候對話」會議上致辭。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一、充分認識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氣候變化所導致的氣溫增高、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頻發等,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生存環境產生了嚴重影響。氣候變化問題已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成為當今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3)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2日(國際·編輯連線)(3)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在行動我們共同生存的地球家園,正面臨氣候變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前所未有的挑戰,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嚴重威脅。世界多地的人們已經紛紛行動起來,通過多種方式為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這是2020年7月22日拍攝的奧地利維也納市政管理局廢物處理辦公總部(MA48)外景。這座建築的外牆被種植的綠色植物覆蓋,成為了維也納市建設綠色城市、節能減排的「示例樓」。據介紹,這個外牆項目建立於2010年,每年在夏季為該建築自然降溫、增加溼度,從而減少空調的使用,並可吸收二氧化碳。
  • 聯合國卡託維茲氣候變化大會開幕
    新華社波蘭卡託維茲12月2日電(記者張章 張家偉)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2日在波蘭卡託維茲開幕,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將在未來兩周就《巴黎協定》實施細則進行談判。  在此期間,將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4次締約方會議、《京都議定書》第14次締約方會議、《巴黎協定》首次締約方大會第3階段會議等多個相關活動。本次會議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完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的談判。  波蘭環境部副部長庫爾蒂卡接替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擔任本輪氣候變化會議主席。
  • 蘇曉暉: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
    原標題: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式時,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公平合理的氣候變化治理機制》的講話。習主席在講話中闡釋了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政策立場,提出了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對策。
  • 保護溼地,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2019年2月2日是第23個世界溼地日,今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應對氣候變化。這一主題彰顯了溼地在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調節氣候變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讓我們共同努力保護和恢復這神奇的溼地!溼地生態系統中生存著大量動植物,很多溼地被列為自然保護區。中國溼地面積佔世界溼地的10%,6600萬公頃,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內,從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溼地分布,一個地區內常常有多種溼地類型,一種溼地類型又常常分布於多個地區。我國1992年加入《溼地公約》,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專門成立了「溼地公約履約辦公室」,負責推動溼地保護和執行工作。
  • 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一直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團結合作。」中歐數字協會主任克勞迪婭·韋諾蒂認為,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堅持多邊主義才能有效應對共同難題。「應對氣候變化將是國際合作最有希望的領域之一」。義大利經濟發展部前副部長米凱萊·傑拉奇表示,國際社會應進一步加強多邊協調與合作,共同行動、因地制宜,切實增強綠色發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