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將援助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

2020-12-11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微特稿】澳大利亞13日宣布,將向多個太平洋島國提供總計5億澳元(約合23.88億元人民幣)資金,幫助這些鄰國應對氣候變化。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裡森13日在吐瓦魯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開幕前發布聲明,說這筆款項將從澳大利亞現有國際援助預算中調撥,主要用於幫助太平洋島國投資可再生能源和應對氣候變化。

吐瓦魯、帛琉和萬那杜等多個太平洋島國代表當天在論壇上指責澳大利亞應對氣候變化不力。這些國家受海平面上升威脅,呼籲把全球變暖作為論壇的首要議題。

斐濟總理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說,澳大利亞依賴煤炭,對地勢低洼的島國構成「生存威脅」。

法新社報導,澳大利亞不久前批准印度礦業巨頭阿達尼公司在昆士蘭州開採煤礦,促使太平洋島國不安。

莫裡森承諾,澳大利亞會在《巴黎協定》框架下完成2030年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標。(完)(許蘇培)

關鍵詞:斯科特·莫裡森(Scott Morrison)、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

相關焦點

  • 太平洋島國呼籲澳大利亞關注氣候變化 而不是中國
    參考消息網8月5日報導外媒稱,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表示,即將到來的太平洋島國論壇的焦點應是氣候變化,而不是中國。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8月4日報導,在很長時間裡,太平洋島國並非國際外交舞臺的焦點。不過,隨著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日益增加,這些島嶼成為各國發展援助項目和魅力攻勢的青睞地。
  • 帛琉呼籲澳大利亞加強應對氣候變化
    【新華社微特稿】帛琉呼籲澳大利亞採取更多措施應對氣候變化,說太平洋的「大哥」有義務出手解決威脅相鄰島國生存的問題。法新社8月1日報導,受氣候變化影響,一些太平洋低洼島國面臨海平面上升威脅,另一些國家頻繁遭受猛烈的颶風襲擊。
  • 澳大利亞氣候政策被批
    一些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此前表示,本次論壇應關注自身,不要過度聚焦中國議題。為緩解相關批評、拉攏太平洋島國,澳總理莫裡森13日宣布,將提供3.4億美元用於本地區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不管你在桌子上放了多少錢,都不足以成為你不做正確事情的藉口。」吐瓦魯總理索波阿加13日回應道。莫裡森宣布提供的這筆援助將用於可再生能源和災害重建等項目。
  • 為生存而戰 斐濟繪製應對氣候變化藍圖
    為生存而戰 斐濟繪製應對氣候變化藍圖海洋斐濟總檢察長兼經濟與氣候變化部長艾亞茲·賽義德-海尤姆7日向議會介紹政府打算提出的應對氣候變化法案,說應對全球變暖是「為我們的生存和生活而戰」。【生死攸關】英國《衛報》報導,斐濟政府制定的法案是「全球最具雄心的應對氣候變化立法項目之一」,將更嚴格限制使用塑料、設定2050年以前實現「零淨排放」的框架步驟、引入碳排放額度計劃,同時啟動受氣候變化威脅嚴重社區的遷移安置。斐濟議會定於9月審議法案。
  • 因為中國,澳大利亞急了,決定向7個太平洋島國免費送「援助」
    據環球時報5月25日報導,因為近些年來中國和太平洋一些島國的國際合作來往越來越密切,與此同時,中國在該地區的國際影響力也一直呈現上升趨勢,而這對於一直將太平洋島國視作是自家「後院」的澳大利亞來說,似乎有些耿耿於懷了,甚至已經有些急了,所以,近段時間澳大利亞方面為了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
  • 澳媒文章:太平洋島國希望自主處理同中國的關係
    參考消息網10月2日報導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網站近日發表文章稱,絕大多數太平洋島國希望並歡迎中國資助建設急需的基礎設施,歡迎中國援助當地衛生事業,讚賞北京對氣候變化威脅的理解。文章稱,相比大多數內閣同僚,澳外長佩恩更加重視太平洋島國的關切,理解氣候變化對太平洋地區的嚴重威脅,對於澳大利亞能夠取得何種成績持務實態度。不過,佩恩被任命為外長的時機和條件,及其所在政黨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政策真空,很可能不利於她維護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
  • 澳媒文章:澳新應與中國加強太平洋合作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近日發布了「太平洋地區援助分布圖」,緩解了人們對中國在太平洋各島國影響力日增的「戰略焦慮」。研究顯示,2011年至2018年間,該地區得到的援助有8%來自中國。
  • 斐濟應對氣候變化
    在我到達之前,我讀到太平洋島國受到氣溫上升和海平面升高的威脅,但直到我在那裡的第五天,我的朋友和我在一架小型飛機上飛行了45分鐘到達卡達武島,威脅進入了全面的視野。在作為碼頭加倍的小屋外面,我們爬上了一輛皮卡車,乘坐顛簸到達船隻著陸。
  • 愛心一萬裡:中國援助太平洋島國抗疫物資安全抵達
    中國政府、對外友協及南太平洋島國各界力量共同努力,發揮命運共同體精神,通過包機形式將中國援助物資送達當地,不僅體現了「雙贏」的意識,也為南太平洋各國成功對抗新冠疫情傳播做出了貢獻。斐濟衛生部長伊非雷米·瓦凱納貝塔(Ifereimi Waqainabete)博士在接受這批援助時指出,這些醫療物資將分配給在抗疫前線工作的醫務人員。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指出:「中國正在與斐濟各部門共同努力,有效應對新冠疫情後的形勢,包括幫助斐濟發展旅遊業,以及增加雙邊貿易與投資。」  此次運送物資也得到了斐中友協的強力支持。
  • 太平洋島國峰會諾魯為何招惹中國?專家:與臺當局和澳大利亞關係密切
    (拖拽圖片可查看大圖)(環球時報9月5日報導)作為3日到6日太平洋島國論壇年度峰會的東道國,諾魯(Nauru)近日陷入外交風暴的中心。《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4日報導稱,參會的中方代表在與該國總統巴倫·瓦卡發生「簡短言辭交鋒」後離開了會議。
  • 外媒文章:中國回應太平洋島國關切獲稱讚
    參考消息網11月21日報導路透社11月19日刊文稱,雖然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之前的造勢中,東方和西方都對太平洋島國格外重視,但在峰會上,對它們有影響的關鍵問題——氣候變化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被邊緣化了。而中國則回應了這些太平洋島國的關切。
  • 助力太平洋島國抗疫,中國從未缺席
    (圖據人民網)1月4日,彭博社以「中國的缺席令澳大利亞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提升」為題發布文章,聲稱疫情期間中國幾乎沒有為太平洋島國提供抗疫支持,而澳大利亞政府則承諾將撥款5億澳元,為鄰國購買疫苗,幫助周邊地區從疫情中儘快恢復,藉機提升了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
  • 潘基文: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令人印象深刻
    新華社坎培拉9月9日電(記者 曹揚 報導員馬子恩)正在澳大利亞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9日說,中國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方面做出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    潘基文當天在坎培拉舉行的媒體圓桌會議上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時說:「我非常讚賞中國政府決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做法。中國政府出臺的政策充滿活力,這將促使中國能源效率不斷提高,這令我感到印象深刻。」
  • 太平洋島國談為啥選擇靠近中國:澳大利亞做不到的,中國可以
    編者按:「太平洋島國成地緣政治戰場」「南太群島——中國全球角力新前哨」……本周,一年一度的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將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拉開帷幕,這本是這個經濟發展相對落後的國家的一件盛事,但中國卻「意外」地再次成為一些西方人士和媒體議論的焦點。除了渲染中國闖入所謂該地區大國的「後院」,過去一段時間,中國還被抹黑在當地搞「白象」工程,製造「債務陷阱」等。
  • 太平洋島國恐消失?吐瓦魯正在變大
    太平洋島國恐消失?吐瓦魯正在變大    楊舒怡  不少專家曾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沉」入海底的國家。然而,根據9日公布的最新研究,過去40多年來,吐瓦魯國土面積反而變大了。
  • 第5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在吐瓦魯開幕
    新華社蘇瓦8月13日電(記者張永興)富納富提消息:第50屆太平洋島國論壇領導人會議13日晚在吐瓦魯首都富納富提開幕,來自該論壇18個成員的領導人及其代表參會。根據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處提供的一份新聞稿,本屆會議的主題是「確保我們在太平洋的未來」。
  • 習近平:對太平洋島國的投入只增不減
    中方將繼續支持島國重大生產項目以及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第四,擴大人文交流。未來5年中國將為島國提供2000個獎學金和5000個各類研修培訓名額。中方願同島國加強各界交流,繼續派遣醫療隊到有關島國工作,鼓勵更多中國遊客赴島國旅遊。第五,加強多邊協調。中方願同各島國就全球治理、扶貧減災、糧食安全、能源安全、人道援助等問題加強溝通,維護雙方和發展中國家共同利益。
  • 越南爭取國際援助應對氣候變化
    據越南《財政時報》11月14日報導,越資源與環境部公布,越南被視為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過去50年來,平均氣溫升高0.5℃,海平面上升20釐米,颱風、洪災和乾旱等自然災害日益嚴重。預計至2100年,平均氣溫或升高2-3℃,海平面或平均升高1米。
  • 太平洋島國恐消失?研究稱吐瓦魯正在變大
    不少專家曾預測,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沉」入海底的國家。然而,根據9日公布的最新研究,過去40多年來,吐瓦魯國土面積反而變大了。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研究人員利用衛星圖像和航拍照片,跟蹤觀測吐瓦魯1971年至2014年期間的變遷狀況,將研究報告發表於英國《自然·通訊》雜誌。
  • 應對氣候變化表現不及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氣候變化雄心峰會上...
    12月12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之際,由聯合國和英國、法國主辦,全球70多個國家首腦共同參與的氣候變化雄心峰會在線上舉行。 而英國重要的盟友國家澳大利亞,由於沒有按約履行巴黎協定的承諾,且對未來缺乏雄心規劃,與會的總理斯科特·莫裡森在本次峰會上失去發言權。 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認為,澳大利亞並未遵守巴黎協定的承諾,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可以直接說是不合格。 僅有2000多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佔全球排放量的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