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時候決定去木瀆古鎮,從上海過去大約1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一邊逛一邊吃,等到達古松園的時候已經是傍晚。
一進門就看到一塊鮮紅的匾,上書:古松堂。古松園是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所建。蔡少漁祖籍洞庭西山,原在上海做洋貨生意,發達回鄉造屋置地,良田萬頃。蔡少漁與嚴國馨(嚴家淦祖父)、鄭齡九、徐鳳樓三家合稱木瀆「四大富翁」,富甲一方。
古松園不大,逛的比較細緻下來也花不了多少時間。古松園,顧名思義,裡面有古老的松樹。後園有一株明代羅漢松,蒼翠虯勁,姿態優美,古松園即因此松而名。
上圖就是古松園裡的那株古鬆了,雖然年代久遠,但生機勃勃,絲毫不顯衰老,巍然矗立在古松園中,見證了古松園幾百年來的發展史。
進來遇到一位美女,她告訴我要上到上面的廊橋向遠處眺望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感謝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人,相見不如偶遇,感恩相遇,感激一言之恩。這條雙層長廊可以遠眺到靈巖山景色,正是古松園的最特色之處,也是與其它大多園林的最大之區別之處.......
站在上面果然看到了更美的風景,遠處亭臺樓閣,假山亭池,錯落有致。建築布局為前宅後園,典型的清代宅第園林風格。
這裡是古松繡坊。
池水碧綠,水面上一座靜美的亭子,上面掛著許多燈籠。後花園不大,可以說很小,但卻于格局倉促之中,建造得能令人領略到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為蘇州私家花園的精巧之作。
園內亭臺樓閣,假山林立,池水碧綠。傍晚太陽西墜,園內更顯古樸。
姚建萍刺繡藝術館,可惜我們來的太晚,不知道白天有沒有開放,以前看過別人發的刺繡藝術品,簡直是活靈活現,可惜今日無緣得見。
蘇繡發源於蘇州,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蘇繡與湘繡、蜀繡、粵繡並列中國四大名繡,是吳文化中華彩絢麗的組成部分。如今,蘇繡已成為了蘇州木瀆古鎮的一張文化名片。早在以前,蘇州家家刺繡,這門手藝代代相傳。
下圖字枋為「明德惟馨」,兩側兜肚分別為「張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生動逼真,充分體現出雕刻技藝的精妙。感嘆我國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
由於來的比較晚,接近了閉館時刻,所以很遺憾沒有看到刺繡藝術品。好在木瀆古鎮距離上海不遠,以後有時間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