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分類】民航IT 【文章編號】32-2014-0062
擁抱創新還是拒絕變革——兼評「高鐵販賣Wifi」和「移動值機遭拒」案例
面對移動網際網路的火熱發展,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下面與大家分享幾則新聞信息。
馬年春晚,網際網路公司競相扎堆露臉。
2014馬年春晚,在春晚倒計時前的黃金10分鐘廣告,網際網路公司竟然集體扎堆投放,風頭大有蓋過白酒、服裝等傳統企業之勢。據統計,央視馬年春晚前10分鐘的廣告分別為:微信支付、騰訊手機管家、手機百度、360手機衛士、小米《我們的時代》、京東《為每一點喜悅》、蘇寧易購、國美、趕集網客戶端等。這幾家公司給央視貢獻的廣告費加起來應該是個天文數字,無論是網絡新貴還是土豪大腕,大家不差錢的背後是對移動網際網路創新的認知和重視。
再看2014年春運期間與鐵路和民航相關的兩則新聞。
請看標題:《男孩火車賣Wifi半小時賺500元 鐵路局:禁止販賣》(2014-01-22,來源:中國新聞網),《第三方手機自助值機惹爭議,被航空公司抵制》(2014-02-10,《北京日報》,記者塗露芳)。對於鐵路和民航來說,想動我的奶酪,不論市場的需求和技術手段,就一個字「NO」。
火車出售wifi是虛擬運營的成功案例。
先看火車零售wifi原理示意圖,見下圖:
雖然中國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接近5億,但是由於中國三大運營商3G和4G資費政策,wifi依然是移動客戶端的主要接入選擇。在漫長而無聊的火車旅途中,無線網絡覆蓋的需求顯得更加迫切。男孩的「wifi轉售業務」是成功的虛擬運營服務。用一款名叫「免費wifi」的產品,將火車變成「網吧」,自己則當起了「網管員」。「免費wifi」可以隨時踢走蹭網者,還可以對每款入網的設備進行限速,標註好時間。小男孩利用這一功能,設定了20k/s、50k/s以及100k/s的網速,並且標價分別為10元/小時、15元/小時、20元/小時。這樣限制網速、控制時間的做法就是標準的通信數據接入業務轉售。半小時賺500元,證明其具有很好盈利的商業模式。
廣大網友建議鐵路部門有計劃提供數據接入增值服務,鐵路部門可以在每列火車上設置一個網絡,讓每節車廂的列車服務人員用免費wifi搭建一個wifi熱點分享站,即能保障網絡穩定,又能對每臺設備進行限速管理,還能根據免費Wifi的設別功能,踢掉非付費用戶。但是鐵路部門的回應意料之中,還是讓大家失望。鐵路局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此類情況違反規定,列車工作人員會依據鐵路相關規定,勸阻、制止商販登車叫賣,對不聽勸阻的將通過鐵路公安部門進行處理。同時鐵路短期並無建wifi計劃。
虛擬運營商是指與電信基礎運營商在某項業務上形成合作關係的合作夥伴。虛擬運營商通過合約,租用傳統電信運營商的網絡線路及其他硬體資源,根據市場與用戶需求,對電信服務進行深度加工,以自己的品牌提供服務的新型電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可以提供多元化、個性化電信服務。從某種程度上說,虛擬運營商既是傳統運營商的合作夥伴,也同時存在業務競爭關係。
2013年5月17日,工信部發布了《關於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工作的通告》(工信部通[2013]191號),作為鼓勵民資進入電信業的重要一步,正式啟動虛擬運營商試點。2013年12月26日,首批11家公司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2014年1月29日,第二批8家公司獲得虛擬運營商牌照。
其實引入虛擬運營商很難對傳統電信市場(語音業務)帶來實質性的改變,虛擬運營商的「象徵意義」要遠遠大於改善電信市場的「實質意義」。當前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OTT業務(諸如騰訊微信等),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虛擬運營商。事實上,隨著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和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從2012年末開始,電信市場的競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微信等OTT服務的加入從某種程度上已經把電信業的競爭帶到了更高一個層面。
移動寬帶的發展,會給虛擬運營商帶來新的商機,這在國際上也有可參考的經驗。美國虛擬運營市場在經過了數年沉寂之後,在2012年前後出現了回暖跡象,並湧現出一批新型虛擬運營商。將競爭焦點定位於新興的智能終端和移動寬帶市場,通過新的業務模式尋找新的市場空間。比如,在美國市場就出現了Ting、Zact、FreedomPop等,他們把業務重點放在了創新型的移動寬帶業務領域,通過創新的業務策略和資費模式切入市場,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虛擬運營商發展的經濟學背景是專業化分工後資源的高效利用,涉及轉包、代理和業務創新。「男孩火車販賣wifi」的案例告訴我們往往商機就在身邊,關鍵是面對創新會有不同的態度和結果。飛機提供wifi已經越來越近,火車提供wifi也不會遙遠。這個趨勢和潮流不容改變。
移動終端是實現電子客票和航空旅行服務的最佳選擇。
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飛機機票銷售的渠道越來越向網際網路和移動網際網路集中,而且電子客票也越來越普及。相對於鐵路客票的固定座位,航空公司還存在著超售策略,因而航空公司值機服務是客戶服務流程中的關鍵點。現階段,航空公司除了櫃檯值機外,已經開始提供網際網路值機、簡訊值機,自助終端值機等新服務模式,大大方便了旅客出行。
2013年12月初,工信部正式發放4G牌照,移動通訊領域正式進入4G時代。在智能商旅背景下,商旅管理在線化和移動化將成為2014年值得期待的發展趨勢。從目前的酒店預訂在線化趨勢來看,已經形成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桌面電腦為主導的「三屏時代」。商旅的移動化管理趨勢將推升智慧型手機的預訂和管理應用,同時也將改變傳統的商旅行業上下遊產業鏈。更多行業服務提供商將提供一體化的在線和移動商旅解決方案,來滿足市場的需求。移動平臺不僅僅只是一個銷售渠道,也是一個品牌、產品運營的重要平臺,既可以快速產生實際價值也可以打造品牌價值。
移動終端的普及率、智能化和便捷性使得其成為航空電子客票和航空旅行的最佳選擇。隨著智慧型手機的風行,移動網際網路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航空公司通過手機客戶端銷售的機票數量也隨之大幅提升。截止2013年底中國市場大約75%(十年前只有5%左右)的機票是通過網際網路相關渠道賣出,移動終端賣出的機票也超過7%(2012年只有3%,2011年還是0)。日本航空11%的機票預訂是旅客通過行動裝置客戶端完成的,2013年帶來了20億美元的年收入。2013年9月,春秋航空宣布移動終端機票銷售率超過50%。
除航空公司外,多家第三方航空應用軟體都推出了手機值機服務,而且具備同時受理不同航空公司網上值機業務的便捷優勢。航旅縱橫、航班管家、攜程APP等應用軟體也增加了手機值機業務,只是不能直接獲取電子登機牌,而是必須到機場後再通過航空公司櫃檯或自助值機設備列印紙質登機牌。目前,第三方手機軟體可以受理的網上值機覆蓋十多家航空公司,旅客可以完成從購票、辦理值機手續、航班動態查詢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不是通過該手機軟體購票的旅客也能獲得網上值機服務。第三方手機軟體不限於一家公司的平臺值機功能讓旅客可以提前選座,受到數碼發燒友旅客的追捧和好評。
但這種非官方渠道的網上值機正受到航空公司的抵制,2014年春運期間東航、國航已相繼發布聲明,未授權第三方手機應用提供手機值機服務,不保證使用第三方手機值機服務的旅客能獲得與官方渠道手機值機同等的後續服務,不承擔因旅客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手機自助值機服務而產生的損失以及個人信息洩露等侵權責任。南航工作人員稱,旅客最好通過南航官網和南航手機客戶端辦理網上值機。國航和東航的公告同時指責,第三方提供的手機自助值機服務違反民航局關於在自助值機渠道告知危險品託運要求的規定,影響航空安全。國航相關負責人還透露,第三方提供的手機自助值機服務面臨不能與機場離港系統及時對接的風險,選座信息不見得能百分之百有效,尤其會加大旅客身份信息被洩露的風險,因此旅客要謹慎選擇。
這些理由聽起來都有一定道理,然而偏離了客戶便利高效服務的本質,客戶也會離你而去。面對移動網際網路的挑戰和以客戶為中心的主旨,航空公司真的準備好了嗎?
大膽擁抱移動互聯技術,全面提升和優化服務質量。
馬克吐溫說過,「歷史不會重複自己,但會重複自己的規律」(History never repeats itself, but it rhymes - Mark Twain)。不能夠兼容異質文化,不能夠包容創新,曾經、正在、還將絆倒很多巨人。那些被絆倒的巨人,每個都認為自己會是個例外,但最終發現,自己只不過是絆倒在同一塊石頭上的一個新案例。
今年2月13日,IDC發布了2014年中國網際網路產業10大預測報告,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突破6.18億,而移動網際網路用戶達4.69億。報告稱,從用戶基數與增長、應用品類與數量、產業規模與增速、資本關注與熱情、創業激情與熱度等多個維度來看,2013年中國無疑成為世界大網際網路產業(包括PC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的中心地帶。
中國大網際網路行業中有關網際網路金融、微信、手機遊戲、傳統企業電子商務化、O2O等的熱議不絕於耳,產業併購事件層出不窮,產業異常活躍。繼2013年針對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圈地之後,2014年將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商業化落地的關鍵一年。三大產業環境將深度影響中國大網際網路變局。
首先,中國將成為世界大網際網路中心地帶之一。從PC網際網路來看,中國網際網路人口紅利退勢明顯,中國網際網路用戶基數已經結束了2007年前後50%左右的增長,用戶增速明顯放緩。2013年,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突破6.18億,國民滲透率穩中有升,達到49%;IDC預計2012-2017年,中國網際網路用戶複合增長率為6.78%。未來五年,中國網際網路用戶滲透率遠超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提升幅度居首;2017年其將突破6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日漸顯現,2013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達4.69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不斷迭代與「草根」高熱度用戶將推動中國成為世界網際網路中心地區之一。
其次,用戶年齡的代際轉換將深度影響中國大網際網路產業的未來。90後的崛起、00後的潛力,必然對中國大網際網路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2013年,大網際網路在90後人群中的覆蓋率接近32%;預計2014年此項數據將超過40%。在一定程度上,70及80後是伴隨著PC網際網路興起的一代網民,而90後及00後人群屬於「手指」一族,他們基本是伴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各類移動終端觸網的新新人類。這部分人群無論在網際網路應用使用習慣、付費決策等方面都與70及80後人群有很大的不同,這將深遠影響大網際網路娛樂類及商務類應用的市場前景。
再次,移動網際網路娛樂及商務應用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大網際網路典型應用在用戶中的滲透情況來看,2013上半年,PC網際網路與移動網際網路相比,視頻、遊戲、購物、支付類應用存在較大的差距。2012下半年與2013上半年相比,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用戶滲透率增幅較大的細分市場依次為微博、購物、支付、搜索、音樂、新聞等,增幅均超過6%,而遊戲的用戶滲透率增幅僅為4.6%,未來提升空間較大。從網際網路應用發展軌跡來看,基於移動端的娛樂類及商務類應用提升空間較大。用戶的需求轉向直接影響產業競爭的風向。IDC預計,2014年以BAT為代表的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業務競爭將主要集中在手機遊戲、移動電子商務、O2O、行動支付等領域,而這些應用的承載App或入口的競爭也將異常激烈。
2013年開始,中國網際網路三巨頭BAT(百度、阿里和騰訊)就已經將網際網路的優勢向移動網際網路終端轉移。面對生活、社交、學習和商務的移動互聯的大潮,中國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馬化騰的微信都可以革QQ的命,大家真的還坐得住嗎?
讓我們擁抱移動互聯的創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