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不靠海,但古代有本記錄海鮮的書籍,作者卻是棲霞人

2020-12-25 膠東故事會

海貨,海鮮,海味,海錯。

這幾個詞彙,其實說的都是海中的物產,只不過有的用於白話,有的用於文言。其中的「海錯」,就是比較文雅的一種。古代文人寫書著作,多用「海錯」一詞。在清代,有一本記錄海鮮知識的書籍,名字就叫做《記海錯》。

在三面環海的膠東半島,棲霞是為數不多的內陸縣市。而有趣的是,《記海錯》的作者,就是來自不靠海的棲霞,他的名字叫做郝懿行。

郝懿行(1757~1825), 字恂九,號蘭皋,棲霞城人,出身於明清棲霞四大望族牟郝林李中的郝氏家族。

根據《棲霞縣誌》記載,他在乾隆五十一年以優貢入太學,乾隆五十三年中舉,清嘉慶四年中進士,此後任戶部額外主事達二十多年,道光五年病逝於京師。

就仕途而言,擔任閒職的郝懿行並不顯赫。但他在經學、訓詁方面的成就非同小可,代表作有《爾雅義疏》、《春秋說略》、《山海經箋疏》、《易說》、《書說》、《詩說》、《禮記箋》等。

後來,這些著作被收錄成集,稱《郝氏遺書》,清末就曾刊刻出版。到了當代,齊魯書社也曾整理髮行了一套《郝懿行集》,全書有七大本,超過三百萬字,真可謂大部頭之專著。

在郝懿行的著作當中,篇幅只有五十多頁(估計萬字左右)的《記海錯》其實並不起眼。但作為一本記錄海產品的古書,它也有相當的史料價值。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煙臺市編修《水產志》的時候,也曾提到過這本書。

或許有的朋友心中會這樣想:「棲霞不靠海,由棲霞人來寫海產品,夠資格麼?」這一點,郝懿行當年可能也想到了(實際上他的妻子王照圓來自福山古現王氏家族,不僅距海不遠,也很有文化,對郝懿行寫書也很有幫助)。因此,他在寫《記海錯》的時候揚長避短,重點介紹的不是打魚撈蝦的方法,而是考證古籍對同一海產的記載,以及該海產在京師的流通情況。通俗一點來說,這是一本專門訓詁「海鮮」的書。

訓詁,多少會給人一種「佶屈聱牙」的感覺。不過,郝懿行在書中也記錄了不少相對有趣的現象。其中,對於加吉魚(現在通俗寫法如此,《記海錯》中寫作嘉鯕魚),郝懿行記載說:「啖之肥美……(然)經宿味輒敗,京師人將冰船貨致都下,因其形象謂之大頭魚。」

也就是說,加吉魚味道鮮美,在京城也深受歡迎。但當時沒有冷鏈物流,想要吃到味道比較好的加吉魚,只能用冰船運過去。顯然一般人是吃不起的,只有達官貴人才有這等口福。

再者,郝懿行又提到了海腸的鮮美。他說:「(海腸)海人亦喜啖之,或去其血,陰乾其皮,臨食以溫水漬之,細切下湯,味亦中啖。」書中還記載,用海腸作為魚餌,加吉魚容易上鉤。兩百年過去了,據說如今的海釣人士,仍推崇這一方法。

此外,郝懿行還考證了在古籍《文選》和《南越志》中提到的「蜛蠩」,就是登萊海邊說的「八帶魚」。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郝懿行寫這本書時,是在嘉慶丁卯(嘉慶十二年)。當時他已經在京師居住數載,未免思鄉。他自己在序言中也說道:「餘家近海,習於海久,所見海族亦孔之多,遊子思鄉,興言記之。」

因此,《記海錯》寫的不僅是海鮮,也是寄託了膠東遊子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相關焦點

  • 在古代棲霞人的眼裡,艾山的地位為何比牙山要高?
    棲霞地處膠東半島中部,地形多山,境內名山有六:艾、牙、崮,方、唐、蠶。這幾座大山,如果要劃分檔次的話,艾山和牙山屬第一檔;崮山、方山次之;唐山、蠶山又次之。那麼,再繼續細分,艾山和牙山,誰能排第一呢?按照現代人的標準來看,艾、牙兩山實在是難分伯仲。
  • 棲霞桃村,我叫桃村卻沒有桃樹,但俺村有兩個火車站
    山東有一個地方叫煙臺,煙臺有一個縣級市叫棲霞,棲霞有一個地方叫桃村,桃村是棲霞管轄的一個鎮。 棲霞是煙臺唯一不靠海的縣級市,不能靠海吃海,只能靠山吃山,這些年,棲霞蘋果 的名號大有蓋過煙臺蘋果的趨勢。
  • 佛光山寺住持心保法師一行參訪棲霞古寺
    佛光山與南京棲霞古寺有著很深的淵源。1939年,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南京棲霞古寺禮志開上人披剃出家,法名悟徹,號今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大師剃度後,在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1年,又在棲霞寺乞受具足大戒。
  • 文遺故事:棲霞牟氏莊園
    山東煙臺棲霞牟氏莊園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後裔高營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莊園,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地主莊園。   棲霞牟氏本姓李,據說還是李世民的後裔,祖籍湖北公安縣。其始祖牟敬祖於明初出仕棲霞,擇定古鎮都村居住。
  • 金秋棲霞 ⁿ
    10月16日,第21屆南京」金秋棲霞」藝術節暨棲霞旅遊推廣季發布會在燕子磯濱江公園開幕。本屆藝術節以「文旅融合,助力四新」為主題,旨在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推廣棲霞旅遊資源、推動文旅新消費。
  • 十月遊棲霞,一葉知金秋
    棲霞山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棲霞山沒有鐘山高峻,但清幽怡靜,風景迷人,名勝古蹟遍布諸峰,被譽為「金陵第一名秀山」。深秋的棲霞,楓林如火,漫山紅遍,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素有「春牛首,秋棲霞」之說。
  • 千僧齋法會——南京棲霞古寺千僧大齋法會圓滿
    佛頂骨舍利於南京棲霞古盛世重光後一年(2011),設千僧齋。《贊僧功德經》云:「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眾生功德種。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寶眾。善心僧中施掬水,獲福多於大海量。微塵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寶無有盡。」《佛說布施經》云:「若以上妙飲食供養三寶,得五種利益:身相端嚴,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隱,成就辯才」。
  • 「秋棲霞」紅楓藝術節開幕
    2020-10-12 07:56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秋棲霞」紅楓藝術節開幕第二十屆「秋棲霞」紅楓藝術節開幕。
  • 第21屆南京「金秋棲霞」藝術節暨棲霞旅遊推廣季發布會昨晚隆重開幕
    王生希望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繼續立足中心工作,把握髮展脈搏、植根人民群眾,記錄新時代、謳歌新徵程、宣傳新作為,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為凝心聚力推動棲霞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發布「有鳳來栖霞滿天下」旅遊風光片
  • 這裡有一套棲霞寄來的明信片,記得查收哦!
    這裡有一套棲霞寄來的明信片,記得查收哦!From:八卦洲陌上花渡門票:成人45元/人, 60-69歲老人20元/人 ,70歲及以上老人免門票地址:棲霞區八卦洲街道中心路交通:地鐵1號線邁皋橋站1號口出,換乘公交523路至中橋中學站下 第五封棲霞非遺
  • 華麗的「鬼屋」——棲霞仙館
    [摘要]珠海,會同村裡有一處幽靜的地方,幽靜的讓你有些膽寒,這就是傳說中的棲霞仙館。珠海,會同村裡有一處幽靜的地方,幽靜的讓你有些膽寒,這就是傳說中的棲霞仙館。帶著這個大大的問號到網上去查詢,誰知竟然有好幾個版本。經過幾個版本的比照,選擇其中相對合理的版本與大家分享吧。 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說,棲霞仙館建於1918—1922年間,是香港太古洋行總買辦莫仁揚之孫、會同村富商莫詠虞出資建造的,是為他的侍女阿霞及會同村的婦女信佛念經而建。棲霞仙館平日裡對鄉鄰開放。莫詠虞也把它作為鄉間會所。
  • 「秋棲霞」紅楓藝術節精彩紛呈遊客品棲霞紅葉,覓乾隆行宮遺址
    記者了解到,在今年「秋棲霞」紅楓藝術節二十周年活動中,景區還開展了對乾隆行宮部分建築地點的重新注識工作,為遊客展現乾隆行宮的建築格局。紅葉景觀進入快速變色期棲霞山是全國著名的賞楓勝地,有近50個色葉樹種。
  • 除了棲霞蘋果你可知道那個牟氏莊園
    火炕磚煙囪是莊園一絕,被外牆挑出的石條半空託起,突兀聳立,既不倒煙又能防火,在實用的同時,又起著裝飾牆面的作用。在牟氏莊園的光影中流連忘返,遊人看似相似的一座座房屋裡,都曾發生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又共同構成牟氏莊園,甚至整個棲霞的歷史。
  • 咱棲霞人的小日子,就是這麼有滋有味
    在棲霞,地瓜、玉米、小麥、花生有四大農作物之稱,花生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會種植的。後來隨著蘋果樹的興起,花生種植量就越來越少了,但每年大家總會在蘋果樹的間隙種上一點花生,留著自己家打花生油用。老人對舊時候的油坊還是很有感情的,但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卻沒有了印象。
  • 近悅遠來,南京棲霞為什麼這樣「紅」
    原標題:近悅遠來,棲霞為什麼這樣「紅」不止于楓紅時節的年度「打卡」,更多的「新南京人」正更「長情」地留駐棲霞安居樂業。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棲霞區實有人口122.2萬人,連年迅速攀升,這兩年南京新增人口的四分之一都湧入了這座宜居宜業之城。棲霞為什麼能這樣長線「飄紅」?
  • 膠東老手藝—棲霞砂大碗的製作
    齊魯網煙臺11月23日訊得祿碗,這種曾經在膠東地帶比較普遍的食具家家戶戶都能找到,「得祿碗」是一種民間的叫法,它的真實名稱是「棲霞砂大碗」,喜食海味的膠東人往往用它來熥鹹魚、蝦醬,或者扣肉據他講小時候父親為將這門手藝傳給他,對他的要求嚴格到苛刻,甚至經常因偷懶或技藝不精而挨打。砂大碗的製作要經過選土、備料、踩泥、揉泥、打坯 、晾曬、裝窯、燒制等多道工序。四年前,孫德民重操舊業,在老家棲霞臧家莊鎮東山莊村投資3萬餘元建起20平方米的「德民窯」,開始了砂大碗的精心製作,這古老的技藝得以重放異彩。
  • 棲霞清風邀涼,漫漫時光煮雨!
    初冬的棲霞,天意漸寒 冬雨也如期而至 雨中的棲霞,在微醉中 一切還是安靜的模樣 細雨綿綿,棲霞山悄悄換顏 棲霞山上,清風拂面,細雨綿綿。
  • 組圖:棲霞方山上面好風光,從觀裡鎮喬家村可開車登頂
    在煙臺棲霞境內的眾多名山當中,方山是很有特點的一個。 如果論高度,海拔400多米的方山,遠不及艾山、牙山,比崮山、蠶山和唐山也有差距,甚至很多不太知名的山頭,也比方山不矮。
  • 賞戲曲、嘗美食……秋日棲霞天天都精彩!
    今年的「金秋棲霞」藝術節以「文旅融合,助力四新」為主題,除了精彩紛呈的演出活動,還有「有鳳來栖霞滿天下」旅遊風光片展現棲霞文旅融合新境界、「指遊棲霞」數位化智慧平臺推進文旅融合新發展、全新的棲霞旅遊地圖和《棲霞雅集》打開文旅融合新篇章,敬請期待!讓我們一起走進大美棲霞!
  • 徒步棲霞坑古道,賞漫山紅葉
    棲霞坑是浙江造山運動留下的斷巖帶,地處雪竇山的千丈巖、三隱潭、徐鳧巖之南的峽谷中,筠溪穿村而過,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自然風光。奉化進士孫鏘曾在光緒二十四年撰文描述棲霞坑:「剡源之鄉有坑曰棲霞,其地巖石猶崪,阻山夾澗,泉瀑若雷,終歲不絕。居民負山結屋若重樓,然四境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