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順正
首發自:時政國關分析
當地時間12月24日,印度海軍「吉爾丹」號隱身護衛艦抵達胡志明市的芽莊港,該艦隨後參加了26至27日印度和越南聯合在南海舉行的「海上通行」(PASSEX)演習。而就在12月21日,印度和越南領導人剛剛舉行過一次視頻會議,在會議中兩國就國防、石化、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領域籤署了7項協議,其中重點是國防工業合作框架。當時印度表示向越南交付12艘高速巡邏艇,並向越南提供了1億美元以下的國防信貸額度,用以支付這筆艦艇的費用。另外印度海軍還計劃幫助越南訓練海上巡邏部隊。明顯的是,兩國此番的一系列互動讓印度與越南之間的軍事合作再次成為了熱點話題。
近些年來,印度、越南國防安全合作急劇升溫,不斷向各領域、多層次拓展、深化,並逐步制度化、常態化。而印度與越南走近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中國的崛起。這些年來中國國力的不斷發展,讓越南與印度都感受到了壓力。越南是南海周邊的國家,由於歷史原因,與中國在南海上一直有領土爭端尚未解決,但是越南相比較於中國力量弱小,綜合國力無法進行有力的抗衡,這就讓越南急需外部力量的介入來平衡中國對越南的壓力。印度同樣與中國存在著領土問題,而且在南海也有著重要的利益。一方面按照印度的「東向政策」,印度有進入南海的戰略需要,在印度最新的海洋戰略種首次將南海海域、西太平洋地區及沿岸友好國家均納入到「次級海上利益區」;另一方面印度認為中國與巴基斯坦聯手在南亞次大陸地區制衡印度,印度需要用相同的手段來反擊;因此身處關鍵地緣位置並和印度保持良好雙邊關係的越南就被印度視為印度實施「東向政策」的支柱性國家。
其實印越兩國在歷史上有著友好交往的基礎和傳統,兩國的領導人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實現互訪,而在當前遏制中國的現實需要下,印越相互靠攏的步伐開始邁的越來越快。2007年7月,越南總理阮晉勇訪問印度,兩國宣布建立「新的戰略夥伴關係」並籤署新的防務安全協議,從法律層面確認了印度將優先向越南出售飛彈、戰機等先進武器裝備。 在2015年5月,印越在其籤署的《2015年—2020年印越國防合作共同願景聲明》中同意擴大海上安全合作和軍事訓練活動,同時雙方還籤署了《防務合作備忘錄》和《海岸警衛合作備忘錄》。在2018年,越南還允許印度海軍使用其芽莊港,這距離越南的戰略性港灣金蘭灣僅有一步之遙。
而印越南海聯合軍演始於2000年,當年由6艘軍艦組成的印度艦隊高調進入南海與越南舉行了聯合演習。此後,印度海軍頻繁進入南海,分別於2005年、2007年、2010年、2013年、2015、2018年多次與越進行聯合軍演、聯合巡邏。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以來雙方聯合演習的頻率愈發密集,陸軍、海軍、海警均進行過聯合演習,且實戰意味突出。2018年5月,印度海軍編隊在訪問越南峴港期間與越南海軍在越南中部海域舉行了海軍聯合軍演,此次印越聯合演習是帶有作戰構想的實兵演習,且雙方參演艦隻均較為先進。而對於此次「吉爾丹」號的到訪,雖然印度海軍表示該訪問旨在加強兩國海軍之間的海上合作,使兩國之間的友誼變得更牢固並促進該地區的安全與穩定,但是由於目前中印兩國之間的邊境爭端還未得到妥善解決,因此讓人不得不聯想到此舉的針對性。
另外在12月21日的會議中,越南發言人達斯還特別強調:「兩國總理一直認為,印度和越南該密切合作,積極推動『改革後的多邊主義』,使包括聯合國安理會在內的國際組織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時代感,並能應對當前的挑戰。越南重申,堅決支持印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難看出,印度與越南的合作使印度實現了在南海周邊的軍事存在,也讓越南在南海問題國際化上取得了一定回報。所以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印度和越南將隨著中國的崛起而合作的更加緊密,尤其是在南海地區,對此相關方應該保持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