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區位優勢 打造徒步觀光體驗式農旅家園

2020-12-18 北緯網(雅安新聞網)

  雨城區青江街道辦事處張碗村距離市區不遠。

  一個距離市區並不遠的村落,原來卻是一個貧困村。2017年,該村29名貧困戶全部脫貧。如今,在致富的路上,張碗村結合距離城區近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果蔬和養殖產業,探索打造體驗式農旅家園。

  蹲點·記錄

  返鄉青年支持家鄉建設

  12月18日,記者到張碗村蹲點採訪,張碗村與金鳳寺僅一山之隔。

  在雅上線一側,記者沿著一條通村公路一直向前,穿過一個寫有「花果張碗」等標語的拱門,便進入張碗村。

  村民的房屋大多依著村道和一條名叫倒流溪的小河而建。倒流溪從西往東流入隴西河。楊海是張碗村黨支部書記,他介紹,現在村委會所在地就是以前的張碗小學,後來張碗小學搬到村委會隔壁。

  當年在修建張碗小學時,村民們每家每戶都投工投勞,有的甚至將自家房屋的材料拆來用於小學修建。正是這個不起眼的村小,寄予了村民們想要脫貧致富的美好心願。從村小走出了不少人才,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又回到村上繼續為村裡謀發展、做貢獻,楊海就是其中一位。

  今年31歲的楊海,曾經是一名退伍軍人。退役後,他懷揣著夢想回到張碗村。2013年,楊海當選張碗村村委會主任,三年後,他又當選為張碗村黨支部書記。

  在楊海的積極努力和行動下,村委會翻修擴建,讓老百姓辦事更方便;要想富先修路,他積極幫助村上解決難題,制定出土地補償的方案,2017年將原來僅有3米的村道加寬。也是在2017年,張碗村引水工程完成,如今每家每戶打開水龍頭都有乾淨的飲用水流出,解決了該村1500人的飲水問題。

  謝敏,今年28歲,是張碗村的會計。受到楊海的號召後,謝敏於2018年回鄉,此前在外地務工,收入還算不錯。作為返鄉青年,謝敏說,對家鄉有感情。如今的張碗村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留在村上的村民們又對計算機、會計不懂。因此,謝敏義不容辭,回到家鄉,也希望幹出一番事業。

楊海向記者(右)介紹六月雪梨產業發展情況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楊青攝

  蹲點·故事

  結合區位優勢

  大力發展產業 

  當日,記者見到了雨城區司法局派駐張碗村的第一書記朱飛,2018年3月被派到張碗村當第一書記。

  通村道路加寬、飲水問題也得到解決,2017年張碗村29名貧困戶脫貧。脫貧還要奔康,要想致富,必須依靠產業發展。

  18日上午,在張碗村的梨園山,村民吳明軍拿著修枝剪刀和繩子正在為「六月雪梨」修枝和壓枝。今年56歲的吳明軍是村民們眼中的「土專家」,他是一名技術員。

  梨園山,是張碗村的一碗果蔬基地所在地。目前,此處還在打造中。除了在此種植「六月雪梨」外,今後,還將種植蔬菜,讓市民通過「認養」土地來種植蔬菜從而進行銷售,增加村民收入。

  根據張碗村實際情況,張碗村駐村工作隊指導張碗村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將富餘土地集中起來,大力發展蔬菜、果樹種植基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

  如今,全村主要產業為種植蔬菜、土雞養殖,新發展產業為六月雪梨、脆紅李。目前,已有永陽養殖專業合作社和一碗果蔬基地。

  村民謝遠富原來是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3年,在政府的幫助下,他通過自己的勤勞雙手,實現了脫貧。如今也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而他主要靠養豬、養雞致富。

  在幫扶部門及單位幫扶下,村「兩委」結合精準扶貧、立足長遠發展開展扶貧工作,提前思考,提前謀劃,注重自身優勢轉換,積極發展「一村一品」產業模式。

  張碗村現有500餘畝桂花林和200餘畝老川茶。在老川茶茶園中,如果以道子平為觀景臺,在東面可觀整個雨城區,在西面可觀蒙頂山風景區。

  發展方向就是以道子平為觀景臺接通與金鳳寺景區的道路,打造「雨城空中花園」農旅觀光產業。全村以發展藤椒、脆紅李、六月雪梨果園跑山雞為支點,四種產業為依託,相輔相成,結合金鳳寺資源優勢、雅上黃金旅遊線資源優勢和白塔村深入開發,三點為一線,形成環形式的發展格局,並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出發,打造徒步觀光體驗式農旅家園。

  記者手記

  2017年該村2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這背後流淌著政府工作人員、村民們的辛勤汗水。2019年,張碗村減貧人口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準3750元,且基本上能保持逐年遞增趨勢;5個村民小組實施村道美化提升及加寬項目;協調林區道路建設2.87公裡;通過上裡羅順水廠飲水工程鞏固提升項目的實施……

  致富之路不會輕而易舉。六月雪梨、脆紅李掛果後,如何進行綠色食品認證問題;未來如何因地制宜搞產業規劃,資金如何解決、村民的傳統概念如何進一步改變等都是一個個需要破解的難題。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楊青 李曉明

相關焦點

  • 農旅融合謀發展——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落戶清溪
    4月28日,2020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文旅項目招商籤約儀式舉行,益陽高發投、清溪文旅集團成功籤約「清溪耕心園」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清溪耕心園」項目以「以農促旅,以旅促農」為宗旨,將重點圍繞種養結合生態農業、農事體驗與觀光鄉村旅遊,科學開發和利用清溪景區現有土地資源,通過引進巨稻、五彩稻、禾花魚等特色種養殖品種,生產中高端原生態農產品,建設集旅遊、觀光、採摘、土地認耕於一體的農旅生態體驗觀光園區,打造清溪農旅特色品牌。本次籤約將拉開清溪農旅融合發展新序幕,是清溪文旅集團打造特色產業的新探索。
  • 黃山鳳霞村農旅結合「新飛躍」
    中安在線訊  據黃山晨刊報導, 近日,由尚域股份與銀來集團共同打造的連鎖旅遊度假項目——黃山素心草堂禪意度假區在屯溪區黎陽鎮鳳霞村運營,標誌著鳳霞村在農旅結合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 肇慶又添一「航空母艦」式大型景區 農旅融合再上新臺階
    依靠喀斯特地貌和盆地資源優勢。尋源谷今年將重點推出古驛道徒步越野、戶外運動、攀巖探險、汽摩運動、生態露營、特色種養、農旅體驗及森林康養等活動。 「懷集縣正加快省際廊道建設和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步伐,帶動農家樂、民宿、餐飲、特色農產品銷售等產業發展。尋源谷開營是懷集加快鄉村振興、推進全域旅遊進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懷集縣相關負責人說。
  • 肇慶又添一「航空母艦」式大型景區 農旅融合再上新臺階
    9月23日,在國慶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肇慶市又增添一個「航空母艦」式的大型綜合旅遊新景區:廣東省戶外運動森林康養營地——尋源谷正式開放營業。據悉,尋源谷是目前廣東省乃至全國首個農業與戶外運動、森林康養等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大型綜合生態綠色環保項目。
  • 農旅融合下的家庭農場成了遠近聞名的 休閒觀光農業園
    近年來,龍泉市不斷推進現代農業與休閒旅遊相結合的「農旅一體化」建設,著力構建「基地+景點+產業」農旅融合新模式,把綠水青山更多更好地變成金山銀山。 每到火龍果、葡萄等上市季節,便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採摘,月遊客量超過萬人;稻穀金黃時節更會吸引一批批家長和學生前來勞動進行農事體驗。
  • 蘭州市榆中縣依託區位優勢 打造西北花卉休閒旅遊勝地(圖)
    原標題:縣域旅遊打出「新花樣」 榆中依託區位優勢打造西北花卉休閒旅遊勝地青城荷塘  「從今年開始,依託榆中縣自然、交通、生態、農業等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打造全域旅遊花卉產業。
  • 黃巖:打造農旅結合綠色生態景點 天空之城成「網紅」
    今年,黃巖平田鄉借發展旅遊之機,打造農旅結合的綠色生態景點。海撥700多米的黃毛山茶場搖身變成網紅景點「天空之城」,受到遊客的青睞。   「天空之城」位於黃溪村黃毛山頂,佔地300餘畝。目前已建成配套遊步道、定製木屋,風車、茶田小亭、茶室等。
  • 【精準扶貧進行時】河市鎮三和村:探索農旅融合,打造觀光農業,走出...
    河市鎮三和村:探索農旅融合, 打造觀光農業,走出田園致富路 近些年來,三和村利用得天獨厚的外灘資源和近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外灘農旅結合第三產業,以「旅遊+觀光農業」作為我村「一村一品」發展目標。至目前為止,河市鎮三和村有正德公司、海泰博農公司2家企業,各類農業合作社3家,農旅合作社1家,回鄉創業作坊1家;種植湘蓮280畝,草莓種植48畝。
  • 莊園式生態農業園!青島打造果茶花卉觀光採摘綜合體
    旺山梅園樹種多樣以紅梅最負盛名青島新聞網4月15日訊(記者 朱穎)市農機中心助力打造果茶花觀光採摘綜合體。近年來,市農機中心將果茶花卉與觀光旅遊產業融合,助力休閒農業發展,打造了一批果樹、茶葉、花卉為主體,集科研、生產、觀光、採摘、推廣、服務於一體的生態立體農業模式產業園區,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聯動融合,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使產業發展更具活力。
  • 南金農場公司依託南麗湖自然優勢 打造旅遊休閒觀光產業
    近日,南金農場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依託南麗湖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打造「農旅結合」的旅遊休閒觀光產業。該負責人說,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產業互動、優勢互補, 實現農業與旅遊的完美結合,大力推進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推進旅遊增質、農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促進菠蘿蜜產業向高產、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
  • 定邊發揮農業觀光區位優勢 打造蕎麥花觀賞節
    據了解,定邊縣在發展農業觀光上的區位優勢明顯,地域廣闊,將建設富有鄉村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鄉村休閒觀光產業,打造以特色農產品和觀賞蕎麥花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目的地和精品線路。觀賞節以「賞花 攝影 觀景」為中心,打造具有規模的蕎麥花海,同時配合馬鈴薯、向日葵、黃芥、胡麻等作物,宣傳定邊縣蕎麥產業和文化,為定邊縣蕎麥打造高品位、有特色的產業升級名片,為遊客提供一個安逸、祥和的休閒、觀光、風採、攝影、繪畫的鄉村遊覽勝地。
  • 依託休閒農業觀光基地打造「美麗風景」 松陽農旅融合讓鄉村旅遊...
    遊客在花園中不僅可以免費賞花觀光,還可以學習、交流花藝知識,即使回了家,也可以通過代理、淘寶店等多種網際網路形式,在全國各地買到該花園的花卉。  「我一直很喜歡花,託朋友國外帶新品種回來後,就將自家的3畝茶葉地變成花園,越種越多。」花園的主人葉偉蘭說,因為「葉子的花園」,上五木村這個原本鮮為人知的村莊也聲名鵲起。
  • 衢州:「農旅結合」促進家庭農場轉型發展
    衢州作為浙江首個家庭農場培育發展試點市,從去年開始,藉助青山綠水這張生態「金名片」的優勢,以建設國家休閒區和現代田園城市為契機,以鄉村休閒旅遊為抓手,推動家庭農場「農旅結合」轉型發展。在全市註冊的4000餘個家庭農場中,創意農業、休閒觀光型家庭農場達到320多家。
  • 看興安 曬文旅丨結合自身優勢 打造特色產業 塔河縣轉變觀念致力...
    看興安 曬文旅丨結合自身優勢 打造特色產業 塔河縣轉變觀念致力發展特色旅遊業 2020-12-24 18: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長泰新聞網訊(朱春燕楊偉江)把農業基地打造成旅遊景點,把農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 神木爾林兔鎮:農旅融合催生發展新動能
    近年來,爾林兔鎮黨委、政府在經過充分的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全鎮旅遊產業現狀、資源條件、客源市場,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加快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培育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等新型農業主體,以打造「田園綜合體」為目標,按照「以農促旅,以旅帶農,農旅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推動全域旅遊格局形成,逐步將旅遊業打造成為全鎮重要支柱產業
  • 旅遊丨麗水:打造農旅結合的新經驗
    近幾年,麗水以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電商化發展為路徑,打響「麗水山耕」品牌,提升高效生態、特色精品、綠色安全的生態精品農業,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力打好五張牌、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示範和推動農旅融合、創新發展,開闢了「綠色發展、科學趕超、生態惠民」新境界,構建了「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發展新格局。
  • 金科琥珀高山生態茶園打造農旅融合示範項目
    金科琥珀高山生態茶園扶貧項目的建設,與原本的生態環境相互融合農旅融合打造全國扶貧示範村項目旨在打造集旅遊、休閒、度假、生態農業一體化融合的現代化觀光農場,實現農業、園林、旅遊、教育、零售、電商、物流等產業一體化融合,探索創新高山茶旅文化體驗,全面打造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最終推動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
  • 【體驗】興安盟境內有一個近郊農旅觀光體驗區,快去看看吧~
    小周末想帶著家人出去玩玩可外出時間又太短了現在好了記者給您帶來一個近郊農旅觀光體驗區有時間帶著家人、朋友一起去體驗吧!古廟村稻田畫「祖國,我是你的驕傲」錯落有致的民居乾淨整潔,綠意盎然的稻田長勢喜人……走進扎賚特旗好力保鎮古廟村,正在建設的自行車(輪滑)30公裡觀光環線縱橫其間,民宿農家樂也逐漸興起,一個近郊農旅觀光體驗區初步形成。古廟村稻田畫「興安盟大米 扎賚特味稻「古廟村水稻對比實驗田「看,這就是我們平常吃的大米。
  • 從觀光旅遊到體驗式度假
    豔陽集團董事長夏建文說,南北湖風景區的區位優勢特別明顯,位於杭滬蘇甬等長三角大中型城市的中心地段,且距四大國際機場均只有1小時左右車程,這在世界上也是唯一的,所以決定投資南北湖。   「豔陽模式」   催生雙方合作   據介紹,上海豔陽集團是一家以「中國生態旅遊聯盟」為發展方向,打造中國最強、最大的休閒度假、生態養老連鎖企業的會員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