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進行時】河市鎮三和村:探索農旅融合,打造觀光農業,走出...

2020-12-25 騰訊網

河市鎮三和村:探索農旅融合,

打造觀光農業,走出田園致富路

12月7日下午,三和村貧困戶胡清明趁著閒時拿起鏟子清除光伏電站旁邊的雜草。雖然天氣寒冷,但是胡清明感覺暖身又暖心,光伏電站這裡的工資雖然不多,但是不用在外奔波和讓他有足夠的時間處理農活的工作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對政府政策的感激。

「政策是越來越好了,我們三和村的群眾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胡清明如此感嘆。

屈原管理區河市鎮三和村毗鄰汨羅江,由原和平村、三合村、三星村合併而成,寓意著國家和平、生態和諧、鄰裡和睦。省道S307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沿線綠樹成蔭,江南水鄉風格的民居若隱若現。村莊總面積約3.7平方公裡,共有14個村民小組,人口約1867人,56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1戶205人,已於2018年全部脫貧,貧困村也於2017年順利摘帽。

近些年來,三和村利用得天獨厚的外灘資源和近郊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和外灘農旅結合第三產業,以「旅遊+觀光農業」作為我村「一村一品」發展目標。至目前為止,河市鎮三和村有正德公司、海泰博農公司2家企業,各類農業合作社3家,農旅合作社1家,回鄉創業作坊1家;種植湘蓮280畝,草莓種植48畝。

三和村先後被評為市級生態村、市級文明村、市級「同心美麗鄉村」,2019年被選為市級「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2020年兩度入圍國家重點旅遊鄉村。

三和村充分挖掘「羋月故裡水上草原」等歷史、人文、自然資源,做活溼地文章,不斷豐富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服務要素。羋月旅遊度假村項目位於河市鎮三和村,北鄰四萬畝汨羅江溼地草原,與屈子文化園隔江相望,距G240僅有4.8公裡,距許廣高速河市互通僅3公裡,距武廣高速僅16公裡。

羋月旅遊度假村由湖南龍船頭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投建,項目分三期建設。第一期以遊樂項目為主,投資1.2億元,佔地402畝,建設六大營地:低空飛行營地、野奢度假營地、露營及燒烤營地、房車營地、遊樂及親子樂園營地、拓展及研學營地。現已建成羋月廣場及旅遊停車場,建成露營燒烤營地、低空飛行營地,並馬上啟動遊客服務中心建設,其餘營地將在2020年12月前建成並逐步對外開放。第二期以貫通水系及發展民宿為主,擬投資2億元,利用現有河汊、池塘,以人工渠將水系貫通,沿水岸適當位置修建小碼頭、古景點,沿水道兩岸建立文化長廊,修建民宿小木屋供遊客遊賞、住宿並進行親水活動。第三期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主,擬投資4億元,規劃建設三和花海和大地稻田藝術供遊客駐留及觀賞,建設有機農作物及經濟作物生產基地,並開辦農作物深加工企業,促進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形成以三和旅遊度假村為中心的產業閉環。度假村優先考慮貧困戶就業,為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增加其收入。

三和村在脫貧攻堅工作方面,河市鎮黨委、村支兩委高度重視,每年的扶貧項目向貧困村傾斜,今年我村實施的扶貧項目3個,有利於改善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提高群眾滿意度。我村今年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關鍵舉措來抓,積極探索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為全村貧困戶脫貧增收提供有力支撐。積極發揮農業鄉鎮特有優勢,扶持產業扶貧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濟組織,積極探索「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三方參股、抱團發展的精準扶貧新模式,利用夢姿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鑫泰電子吸納貧困戶,為貧困戶提供技術指導、跟蹤服務,利用資源優勢為其提供選種、播種、收割、入庫、銷售一條龍服務,每戶貧困戶每年可增收1200元左右,通過流轉土地賺「租金」、基地打工掙「薪金」、資產入股分「股金」等形式,使貧困群眾固定增收,穩定脫貧。

屈原管理區現代農業經濟優勢突顯,是全國著名的「魚米之鄉」、「飼料之鄉」、「養殖之鄉」,是湖南省重要的商品糧、商品豬和淡水產品生產基地,2010年確定屈原管理區為第一批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有效帶動三和村的經濟發展。為了推進村莊規劃工作,嶽陽市提供大力的支持,也為鄉村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三和村緊鄰著汨羅江國家溼地公園,隨著來旅遊的遊客增多,為遊客提供服務,大力發展服務業是三和村接下來重點發展的產業,這樣有效拓寬我村村民的就業渠道,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增加致富路子。(河市鎮)

稿件審核

一審:朱海波

二審:姜靜

三審:周江

編輯丨朱海波

監製丨周江

總監製丨宋政軍

天氣預報

相關焦點

  • 貴澳農旅產業示範園:大數據+農業 助力精準扶貧
    貴州貴安新區綠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貴澳農旅產業示範園負責人鄭冊好說。  貴澳農旅產業示範園是綠澳農業在貴安新區打造的首個農文旅一體化田園綜合體。從2015年開始建設以來,該園一直按照「大數據、大農業、大扶貧、大健康、大養老、大旅遊、大教育」的發展理念進行打造,現已建成集生態果蔬立體種植技術運用和展示、大數據農業扶貧、產業園旅遊觀光、學生營養餐配送、康體養生等於一體的智慧農業旅遊示範基地。  大數據決策 農業生產更「智慧」  大數據是貴安新區著力發展的產業之一,綠澳農業在落戶貴安時便把大數據融入到大農業發展之中。
  • 重慶市城口縣北屏鄉太平「農旅融合精準扶貧微企夢鄉村」 建設帶動...
    2016年以來,重慶市城口縣工商局為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立足職能職責開展「六大行動」助推城口全域旅遊發展,全力打造太平「農旅融合精準扶貧微企夢鄉村」。太平「農旅融合精準扶貧微企夢鄉村」,以大巴山特色農業綜合示範園區與大巴山森林人家鄉村旅遊集群示範片區為載體,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特色觀光農業與鄉村生態旅遊服務業共同發力集聚發展。
  • 金科琥珀高山生態茶園打造農旅融合示範項目
    金科琥珀高山生態茶園扶貧項目的建設,與原本的生態環境相互融合農旅融合打造全國扶貧示範村項目旨在打造集旅遊、休閒、度假、生態農業一體化融合的現代化觀光農場,實現農業、園林、旅遊、教育、零售、電商、物流等產業一體化融合,探索創新高山茶旅文化體驗,全面打造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村,最終推動地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
  • 以農興旅 以旅強農 長泰農旅融合綻放「並蒂花」
    長泰新聞網訊(朱春燕楊偉江)把農業基地打造成旅遊景點,把農產品開發成旅遊商品。近年來,長泰縣堅持「農旅結合、農旅共強」的農業與旅遊發展戰略,推進農業資源與旅遊要素結合,以農耕文化為魂,以美麗田園為韻,以生態農業為基,大力拓展農業休閒旅遊發展空間,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的新路子。
  • 以旅興農,以農促旅,遊膩網助力農旅融合與鄉村振興
    縱觀全局,農旅融合是在充分尊重農業產業功能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利用農業旅遊資源和土地資源,以所開發的農業旅遊休閒項目、農業配套商業項目、農業旅遊地產項目等為核心功能架構,將農業農村發展與旅遊產業的建立與推廣相結合,形成「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發展之路。
  • 農旅融合謀發展——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落戶清溪
    4月28日,2020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遊節文旅項目招商籤約儀式舉行,益陽高發投、清溪文旅集團成功籤約「清溪耕心園」生態農業土地認耕體驗觀光旅遊項目。「清溪耕心園」項目以「以農促旅,以旅促農」為宗旨,將重點圍繞種養結合生態農業、農事體驗與觀光鄉村旅遊,科學開發和利用清溪景區現有土地資源,通過引進巨稻、五彩稻、禾花魚等特色種養殖品種,生產中高端原生態農產品,建設集旅遊、觀光、採摘、土地認耕於一體的農旅生態體驗觀光園區,打造清溪農旅特色品牌。本次籤約將拉開清溪農旅融合發展新序幕,是清溪文旅集團打造特色產業的新探索。
  • 靈丘:農旅融合拓展脫貧攻堅路徑
    2013年,靈丘縣立足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有機農業,車河有機社區列為平型關國家有機農業公園規劃建設的試點項目。次年,上車河、下車河進行整體改造,成立了車河道自然有機農業合作社,之後由靈丘車河有機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與車河道自然有機農業合作社共同打造車河有機社區,發展有機種植養殖業,建設新型民居,發展生態旅遊。
  • 依託休閒農業觀光基地打造「美麗風景」 松陽農旅融合讓鄉村旅遊...
    遊客在花園中不僅可以免費賞花觀光,還可以學習、交流花藝知識,即使回了家,也可以通過代理、淘寶店等多種網際網路形式,在全國各地買到該花園的花卉。  「我一直很喜歡花,託朋友國外帶新品種回來後,就將自家的3畝茶葉地變成花園,越種越多。」花園的主人葉偉蘭說,因為「葉子的花園」,上五木村這個原本鮮為人知的村莊也聲名鵲起。
  • 王庭良:以藥興農精準扶貧
    近年來,按照榆社縣「農業富縣」戰略部署和脫貧攻堅總體要求,王庭良結合企業自身優勢和特點,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自覺投身中藥材產業扶貧、精準扶貧,帶動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實現精準、快速、穩健發展。先後獲得山西省勞動模範、省五一勞動獎章、省優秀共產黨員、省優秀企業家、省模範納稅人、省扶貧開發帶頭人、省精神文明建設優秀幹部、省優秀企業經營管理者、三晉英才等榮譽稱號。2019年榮獲全省脫貧攻堅獎奉獻獎。
  • 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武漢6月4日電 題:以農興旅 以旅富農――農旅融合鋪展湖北現代農業畫卷  新華社記者劉紫凌 俞儉 袁志國  「清明,點瓜豆」「穀雨,進茶園」……湖北鍾祥市客店鎮明燈村的「農時路」,一溜形態各異石頭刻著二十四節氣,遊人一路仿佛讀著一首農事詩。
  • 貴州旅遊扶貧典型案例③|盤州市舍烹村:農旅融合 共赴小康
    探索出「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模式、「美麗鄉村」建設的「花茂路徑」、特色產業發展的「杉坪路徑」「三變」改革推動的「娘娘山路徑」、景區帶動的「赤水路徑」、民族文化創新的「西江路徑」、網際網路助推的「好花紅路徑」以及產業融合的「雲谷田園路徑」等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在貴州脫貧攻堅戰場上大顯身手。
  • 文旅+農旅,鐘山探索融合發展之路
    「十三五」以來,鐘山縣以「靈秀鐘山 水墨畫廊」為全域旅遊發展定位,通過龍頭企業推動產業融合、提升城鄉環境檔次、加快文旅項目建設等舉措,爭創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文旅融合發展為當地群眾奏響了小康曲。現在,中共廣西省工委紀念園景區已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四川宣漢:打造以旅遊開發促扶貧增收樣板
    徜徉花海中,品嘗農家飯,摘上一些新鮮水果,帶一兩盆特色花卉回家……近年來,通過不斷挖掘自身資源,下八鎮因地制宜地走出了一條「農業+旅遊+產業」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之路。「每年3月、4月到我們這裡參觀遊玩的遊客很多,每天接待1萬人次,農戶在景區周邊賣礦泉水,每天都有2000多元的營收。」下八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 傳統農業鄉鎮的農旅融合發展模式
    農業與旅遊業融合發既能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促進產業新業態形成,又能創造地區經濟新增長點,改變財富聚集方向。本文以農旅融合發展視角對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進行研究,通過提出傳統農業鄉鎮旅遊發展框架與策略,對農旅融合產業發展重新規劃,可為傳統農業鄉鎮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借鑑。
  • 農業觀光到農旅融合 山水靈峰助推當地旅遊業態完善
    農字當頭賣產品山水靈峰的每次轉型,都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2010年,山水靈峰一期項目啟動。這個項目以打造現代農業園為目標,高標準培育種植農產品,推出了精品水果、雲霧靈峰安吉白茶、名貴花木等一批農產品,在農產品市場小有名氣。「項目兼具休閒觀光功能,但主要還是賣農產品為主,產業相對單一。」
  • 大數據+農業 貴澳綠色園區推進精準扶貧
    大數據+農業貴澳綠色園區推進精準扶貧  七月盛夏,記者來到貴安新區的貴澳農旅產業示範園
  • 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加強農旅融合 「融」出無限風光
    按照這一發展思路,北大荒各地利用農業景觀和資源優勢吸引遊客遊覽消費,圍繞「產業打底、旅遊增收」的思路,將「農業強、風光美、職工富」作為農旅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動「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農家變商家」,促進傳統農業提檔升級,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 結合區位優勢 打造徒步觀光體驗式農旅家園
    如今,在致富的路上,張碗村結合距離城區近的區位優勢,積極發展果蔬和養殖產業,探索打造體驗式農旅家園。  蹲點·記錄  返鄉青年支持家鄉建設  12月18日,記者到張碗村蹲點採訪,張碗村與金鳳寺僅一山之隔。
  • 雲南省農信社 勇擔重擔 探索精準扶貧之路
    在「10.17」全國第七個扶貧日到來之際,記者從雲南省農信社獲悉,截至目前,該社已累計發放扶貧貸款1160億元,扶貧小額信貸餘額178億元,位居全省同業第一;精準扶貧貸款和產業精準扶貧貸款餘額85億元,帶動31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發展生產和就業。
  • 農旅融合下的家庭農場成了遠近聞名的 休閒觀光農業園
    近年來,龍泉市不斷推進現代農業與休閒旅遊相結合的「農旅一體化」建設,著力構建「基地+景點+產業」農旅融合新模式,把綠水青山更多更好地變成金山銀山。 每到火龍果、葡萄等上市季節,便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採摘,月遊客量超過萬人;稻穀金黃時節更會吸引一批批家長和學生前來勞動進行農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