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與秦皇陵媲美的春秋大墓,盜墓賊竟然留下無價之寶

2020-12-17 阿瑾講歷史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座能與秦皇陵媲美的春秋大墓,那就是印山越王陵。印山越王陵是越王勾踐的父親也就是第一代越王允常的墓,距離今天已經有2500年歷史了,這是一座可以與秦始皇陵媲美的國王墓葬,面積達8萬平方米,其規模宏大,結構特殊,營建考究,舉世罕見,因此有「北有秦宮,南有印山」之讚譽。

印山越國王陵位於紹興蘭亭鎮裡木柵村,著名古蹟名勝蘭亭的附近,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印山東西長350米,南北寬300米,高26米,略成方形,外形極似印章,故有印山之名。這裡群山擁翠,綠水環繞,一片靈秀之地。印山的發掘實屬無奈,在發現已有人盜墓的形勢下採取的保護性措施。但在挖掘以後發現這裡是古越國君王的一座墓葬,最後被國家認定為1998年的中國十大重大考古發現。

我們現在若是提到春秋時期的吳越爭霸,那麼定然會聯想到夫差與勾踐之間一來一往的勝敗,關於他們傳世的寶劍:吳王夫差劍、越王勾踐劍,更是相當有名。相對而言,勾踐的父親反倒就沒有那麼知名了,勾踐的父親名叫允常,是越國霸業的開創者,也是頭一個自稱越王的越君。只可惜,關於他的記載甚少,就連專屬於他的寶劍,也未見出土,那麼,現代發現的這座越王古墓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越王陵最特別之處在於它違背常理的墓葬形式,它是一個三角形的地宮,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座三角形制槨室。

越王墓的整體造型呈現一個三角形的外貌,這是目前中國僅存唯一一座三角形制的槨室。整個墓室是人字坡的木屋結構,用50多根長5.9米,截面邊長是0.6-0.8米的巨大枋木搭建而成。枋木排成兩列,頭部相抵,槨室頂部由一個半圓形的木柱覆蓋,有點類似屋脊的結構。

整個墓室是人字坡的木屋結構,上面縱向壓著半圓形的木柱形成屋脊。木槨外面覆蓋著140多層樹皮,再上面是1200多立方米的木炭(古人用木炭去吸潮水,保持棺木乾爽),樹皮被木炭染成黑色,用以作為陵墓架構的方木,則用了4000多立方米。雖然整個陵墓的規模僅有秦皇陵的1/6,卻仍是相當不朽的工程。

墓室內基本都是用巨大的長方木構建而成,但這些樹木直徑長達80多公分,按照植物學的嘗試推斷,這些建材的樹齡都在千年以上,為了建造這座陵寢花費不少。

從古至今,古人的墓葬形制比較講究天圓地方,因此安放死者的墓室和棺材幾乎都是方方正正的,要麼是長方形,要麼是正方形。他們希望逝者能在地下住得安安穩穩,然而這古代越國國王的墓卻採用的是三角形結構,而且它的截面恰好是一個等腰三角形。越王允常陵的地宮為什麼要建成獨特三角形,究竟有什麼特別的象徵意義這至今仍然是個謎。

由於已經經歷過盜墓賊多次洗劫,墓室中已經沒有多少藏寶了,墓中的青銅禮樂器已經一件不剩的被盜走了。其他值錢的玉器與飾品,也大都不存。僅存墓中的41件陪葬品,有31件是玉器。有玉鉤、玉劍、玉鎮等器。甚至連越王的屍骨也不知所蹤,只剩偌大的獨木棺,越王屍骨去向恐怕是永遠的謎團。

所幸的是,盜墓賊沒有破壞三角形木棺的完整性,這個給我們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和研究價值,給我們留下了這個無價之寶,因為在現在已經發掘的陵墓裡面,它可是獨一無二的了。雖然它沒有玉棺的奢華,但是在創意設計上卻是沒人能比,這足以說明在2500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們是多麼聰明的。

總而言之,印山越王陵得到發掘,刷新了很多對越國的認識,隨著研究的進行,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今人對于越國的認識又將再次被刷新。

相關焦點

  • 秦皇陵四大詭異機關,水銀已經被證實,其中一種無法可破!
    也正是這樣,他給我們留下了神秘莫測的秦皇陵。但是秦陵千年來沒有人能夠成功進去,裡面的機關以及防盜技術可見一斑。它裡面主要是四大詭異機關。第一個就是流沙層,這養的防盜技術算是盜墓賊的剋星,如果碰到流沙墓,對於盜墓賊來說基本是十死無生。
  • 陝西梁帶村大墓被盜,神秘古國重現人間,專家:應該感謝盜墓賊
    而帝王陵墓大都陪葬著許多陪葬品,而這也引來了盜墓賊的光顧,而我們都知道盜墓賊的消息往往比考古專家靈通。 考古隊員們沿著盜墓賊打的盜洞開始發掘,這時專家才發現原來盜墓賊只接觸到了墓葬的外圍,真正有價值的文物和主墓室並沒有被盜掘。考古隊經過李囊點多的發掘,終於揭開了這座連體墓的神秘面紗。原來,這做大墓是春秋時期芮國的國君和王后的墓葬。
  • 趙匡胤墓被盜,屍骨被吊起,口噴黑水,為盜墓賊留下一名號
    除了王公貴族那些大墓,地方上的士族豪紳的墓也是盜墓賊經常光顧的場所。普通有錢人家的墓室沒有王公大墓那樣高大,盜墓賊並不會活動自如。這時盜墓賊會將棺材前板或者後板踹開,爬進去把屍體和自己綁在一起,拖拽出屍體再尋找寶物。但是一些王公大墓有時候也會被盜墓賊如此對待,這主要是因為墓主人身材太胖,不容易搬運。
  • 86年,陝西挖出迄今最大的古墓,被盜幾百次,卻留下兩大頂級文物
    1986年陝西挖出迄今最大的古墓,被盜幾百次,卻留下兩大頂級文物文/拾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個小縣城,他在幾千年前是秦國帝都,現在成了考古專家和盜墓賊的挖掘寶地。當然關注這裡的不只是考古專家,還有很多的盜墓賊,據說這裡最大的墓室竟然被盜墓賊光顧了285次。而這18座秦王墓中最有代表性的還是秦公一號大墓。這座墓規模十分巨大,它是目前國內發掘的最大的古墓。
  • 此墓是中國第一兇墓,80位盜墓賊困死墓中,墓中慘狀令人過目不忘
    這八十具屍體,並不是陪葬的奴隸。原來這些形態各異的屍體,都是覬覦墓室珠寶的盜墓賊。專家們從這些人穿著的衣服判斷,這八十個人並非同時代的盜墓賊。從五代亂世再到近現代,這座古墓裡面到底有著什麼寶貝,吸引著眾多盜墓賊?三、流沙墓的狠辣之處通過現場勘測,專家們發現了十多個盜洞。正當專家們以為古墓被盜挖乾淨的時候,事情又出現了轉機。在距離安放棺槨的墓室附近,專家們發現了一個約七米深的斷崖。專家推測,這座古墓很可能是傳說中的「流沙墓」。
  • 陝西發現一古墓,陪葬品價值超過30億,專家:墓主是個盜墓賊
    l發掘簡陋古墓,出土文物驚人根據經驗來說,春秋戰國時期的王公貴族的墓葬都是窮兇極奢,十分豪華的。但這座古墓的墓室卻十分狹窄,外觀上也非常不起眼,可以說是很簡陋了。於是考古隊員就斷定這裡不會有多少有值錢的東西,整體價值很低。
  • 內鬼報信 盜墓賊雨夜挖墓(圖)
    古墓被盜賊挖開一個口徑達50釐米×1米,深約9米的盜洞,墓底範圍約為2平方米。墓內已沒有一件文物,只有盜賊留下的作案用布袋和5個礦泉水瓶。  警方認為,盜洞系人工用6~8小時挖掘而成。由於當日適逢大雨,古墓周圍的樹木、高稈玉米成了天然屏障,盜賊作案後從容逃離,此期間巡查人員及梁帶村村民都沒有絲毫覺察。
  • 河南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發現的大墓,你認為有可能是曹操的墓嗎
    西高穴村的村民到地裡這一溜不要緊,竟然在田野中發現一個很深的坑,翻出來的土還非常的新。機智的村民立刻意識到這不是簡單的坑,而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昨晚的那一聲悶響就是盜墓賊點燃的,於是村民立刻報了警。警察接到報警後,到現場勘察後,確信這就是盜墓賊留下的盜洞,他們就把盜洞回填了,同時派遣人員定期巡邏,但是後來發現沒用,盜墓賊依舊經常光顧。
  • 龜山漢墓發生滑稽事件:墓主哭窮,懇求盜墓賊放過,卻被洗劫一空
    漢墓「十墓九空」的確是非常有道理的,誰讓漢代流行的厚葬呢,為此盜墓賊自然是無比的關注漢墓,有些盜墓賊就專門盯著漢墓,一發現漢墓那真的是往死裡去盜,如今考古隊的確是挖出了許多的漢墓,但是其實大部分漢墓都被盜了,而且有的漢墓更是被洗劫一空。
  •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
    洛陽邙山墓群,為何十墓九空?不要小瞧盜墓賊,比考古專家還厲害洛陽邙山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歷來都是王公貴族嚮往的葬身之處,地位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八寶山。唐代大詩人王建當年遊覽洛陽,寫了一首《北邙行》。明清兩個時期,洛陽作為河南府府治所在地,對於邙山墓保護力度還是比較大的。但在明清之交,洛陽城遭到了毀滅性打擊,部分古墓也毀於戰火。清朝滅亡之後,軍閥混戰不斷,後又是八年抗戰、解放戰爭,邙山古墓群被盜的情況非常嚴重。其次,洛陽鏟的橫空出世。洛陽鏟雛形早在明朝中葉已經有了,當時的主要是凹形探鏟,目的就是為了便於挖掘古墓。
  • 古代防盜最成功一座墓,墓地就是盜墓賊的刑場,文物未丟卻遍布屍骸
    文/古代防盜最成功一座墓,墓地就是盜墓賊的刑場,文物未丟卻遍布屍骸 古代人死後多實行土葬,而且在「視死如生」的觀念下,也會厚葬,特別是先秦、秦漢時期,禮樂制度強化貴族的墓葬多有講究,不僅會修建豪華的墓室,陪葬品也令人十分眼饞。
  • 楚國王子在墓中設計一個機關,埋了13米沙子,坑苦了盜墓賊
    這無疑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可是在古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盜墓賊。盜墓賊一般都是為了生計而選擇進行盜墓,不可否認的是,就連三國時期的曹操都進行過盜墓。當時的曹操沒有了軍餉,於是選擇了盜墓,之後賣掉這些珍寶換取錢財。更為重要的是,曹操盜墓竟然養活了軍隊三年,這足以說明古墓陪葬品眾多。
  • 專家發掘安祿山墓,發現一盤英文磁帶,對盜墓賊的做法佩服至極
    在文博講壇欄目上,郝建文在提及五代王處直墓壁畫藝術提到了曲陽田莊大墓,並且堅定地認為,此墓的墓主就是安祿山,並將當年發掘古墓時的種種奇聞講了出來。曲陽田莊大墓是在2011年發現,並且在2012年發掘完畢,但是因為早期的時候墓葬遭到了損毀,所以碑文這些東西全部丟失了,但是根據墓中的壁畫,還有殘留的文物,許多專家堅定地認為,這就是安祿山墓。
  • 最倒黴的盜墓賊:挖盜洞15米後放棄,距墓中10噸珍寶僅5釐米
    從古至今,都不乏有盜墓賊存在。他們以盜墓為生,盜一次墓能過上好長一段時間的富裕日子。正因為如此,才導致我國很多頗具歷史研究價值的古墓遭到嚴重破壞和毀損。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按說但凡是被盜墓賊盯上的古墓,就基本上不會有被完好的保留下來的情況出現。可偏有一座古墓在被盜墓賊盯上並採取了盜墓行動後,仍舊得以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 馬未都:我見過最兇的墓,埋了80名盜墓賊,墓中慘狀至今難忘!
    馬未都:我見過最兇的墓,埋了80名盜墓賊,墓中慘狀至今難忘!有人說,我們的歷史就是從墳墓裡挖出來的,這句話雖然不夠嚴謹,但卻是很多人都認同的事實,因為在我國的歷史上,不管是位高權重、號令萬千的皇帝,還是家徒四壁,饑寒度日的普通人,在去世之後,都會被埋在土裡,不過地位不同,在後世所擁有的價值也會不同,比如那些生前顯赫之人,墓中大多寶物豐富,能夠挖掘的史料也就會更多。
  • 封土15米高的「孤墳」,被盜墓賊炸開,考古隊:保險套裝炸藥
    而春秋戰國之後,中國古代社會發生了「禮崩樂壞」的社會變化,厚葬之風隨之盛行,在漢代的時候尤為明顯。古人信奉,人在死後還能夠繼續享受生前所擁有的一切,有的人生前就為自己準備好大量的陪葬品,也有的人是死後子孫給自己置辦的。但無論怎麼說,從那時候開始,人們就已經知道,古墓中有著大量的金銀財寶,得到一點,就足以改變一生,於是盜墓之風隨之盛行。
  • 秦檜家族墓出土,專家看到墓頂上的盜洞,為何說是明代盜墓賊幹的
    從三座墓葬的形制規格上來看,其墓主人生前的地位極高,應該屬於史書中能夠有資格被記載的人物。根據初步推斷,該座墓葬群很有可能就是南宋著名奸臣秦檜的家族墓。三座墓葬整體呈「品」字形排列,其內均為土坑豎穴石室墓,墓中沒有墓門以及墓道,但是在墓室的上方,卻覆蓋有多塊大青石板,其本身質地非常牢固,為打開墓葬增添了不少的困難,令考古專家們一時感到有些棘手。
  • 山西韓城一小村有"驚天"大墓 寶物眾多墓主成謎
    這一結果不得不令他們又擴大了探查範圍,結果又在高臺地下的衝溝內發現了幾個大大小小的盜洞,調查人員推斷,夜間那時時響起的雷聲應該就是盜墓賊在炸盜洞,日間村民們看到的陌生人很可能是盜墓賊再觀察地形。  韓城市文物旅遊局副局長王扶林:發現有六七個盜洞口這些洞口基本上有八十多公分不到一米寬的直徑,挺深到下面一看發現有盜掘的痕跡,當時我們就覺得肯定有人在這盜墓。
  • 化身盜墓賊專盜老祖宗的墓
    首先歷代統治者對盜墓深惡痛絕,只要抓住了盜墓賊是立斬不赦,所以私挖祖宗墳墓,稍有不慎可有掉腦袋的風險。其次不管是官方引導還是民間輿論都對盜墓從道德上進行攻擊,這是十惡不赦的大罪,誰要是頂了個盜墓賊的名頭,出門被人指指點點不說,一輩子都得被歧視。這些八旗子弟雖然臉都不要了,但挖老祖宗墳後果可是身敗名裂,連做人都沒資格,還是得掂量一番。
  • 盜墓賊未動塞石,龜山2號墓為何空空如也?專家:答案就在塞石上
    隨著龜山1號漢墓被發現以後,考古專家又發現了龜山2號陵墓,這座陵墓就是劉交曾孫子西漢楚襄王劉注之墓,可惜劉交的漢墓保存完好,陪葬物品都未缺少,曾孫劉注的2號漢墓卻遭到了盜墓賊的光顧。在勘探挖掘的現場,考古專家們發現2號龜山漢墓它是一座夫妻合葬之墓,南面是楚襄王劉注墓,北面是他的夫人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