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斯坦,位於中亞,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公元15世紀末建立哈薩克汗國,19世紀起哈薩克汗國全境被俄羅斯帝國吞併,而清帝國於鴉片戰爭後國勢衰微,於是俄國趁機強佔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清帝國土地,至此今天的哈薩克斯坦的大部都歸俄國所有。
隨後哈薩克人在蘇聯逛了一次花園,最終在1991年12月16日獨立,成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本來哈薩克斯坦的首都是阿拉木圖,可在1997年12月10日,阿斯塔納取代阿拉木圖成為哈薩克斯坦首都。
對於這個國家來說,剛剛從蘇聯獨立出來,百廢待興,發展經濟應該更重要,為什麼要大動幹戈的遷都呢?
阿拉木圖,位於丘陵地帶,三面環山。這使得阿拉木圖作為首都,很難提供新的土地資源,城市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距中國新疆300公裡,距吉爾吉斯斯坦邊境僅二十公裡,偏安一隅的位置不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加上地震頻率較高,危險性極強,這是作為城市本身的發展缺陷,更別提作為首都。試想一下,經常時不時的來一次地震,給人的身心都帶來巨大的影響。
但是遷向何處呢,為什麼是阿斯塔納?
和阿拉木圖一對比我們不難發現,阿斯塔納是區域經濟中心,水資源和土地資源豐富,發展潛力比較好,相對於新建,原有城市基礎可控制成本。
阿斯塔納位於中北部,一方面可統籌全國,另一方面可改變北部民族構成。
畢竟蘇聯時代,哈北部有大批俄羅斯移民,如果發生動亂,極易出現現在烏克蘭的情況,恐怕到時候北部會劃歸俄羅斯。跟烏克蘭相比,哈薩克斯坦算是比較有遠見。
當然,阿斯塔納也並非十全十美,最低溫度可達到零下40攝氏度,是世界第二冷的城市,但即便這樣,相比阿拉木圖也不知道好了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