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後,印尼爆發了八月革命,成立了印度尼西亞。別看印尼一個群島國家,可是在抵擋住英國和荷蘭的先後入侵後,仍然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國家。
在同一時間段裡面,其實有很多殖民地走上了獨立的道路。就像印度也是如此,本來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可到了1947年,英屬印度解體了,根據《蒙巴頓方案》誕生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國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印巴分治。不過這兩個國家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依然戰爭不斷,炮火連綿。
有人說,印度和印尼群島在歷史上非常相似,根本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並沒有統一國家的歸屬感,那麼為什麼印巴分治了,而印尼卻變成了一個統一國家呢?
二戰後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掀起了一次新的高潮。那些老牌的殖民帝國由於在戰爭中受到巨大打擊,整體實力減弱,所以這些列強都把恢復國內經濟放在了首位,根本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帝國。
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就是這樣,畢竟殖民地最多,涉及的範圍也最廣,英國人也實在是力不從心。
但如何撤,殖民地的未來如何?英國人也挺頭疼的。英國人給出了好幾個方案,但都被英屬印度拒絕了,拒絕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英屬印度不再只有一種聲音了,尤其是代表穆斯林民眾的穆斯林聯盟的出現。
雖然穆斯林沒有印度教人數多,但畢竟是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長期以來的矛盾,使得雙方產生一系列不可調和的政治、民族、宗教衝突。所以印巴走向分治是不可避免的,英國人不可能再像曾經那樣,左右殖民地的未來。
說起印尼群島,的確像有些人說的那樣,歷史上並非統一的國家,長期分裂性確實讓印尼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這裡的百姓甚至沒有國家這個概念。就連印度尼西亞這個名字,也是近代的時候,群島上誕生了民族主義運動以後才有的。
與印度相比,印尼甚至還多了一個弊端,那就是印尼是由一萬多個島嶼組成的,很多島嶼之間相互獨立,這種天然的地理分割,使得各個島嶼之間有著不同的文化。因而印尼會更加難以認同融合。
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看出,印尼的統一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表面上看,印尼民族眾多,宗教眾多。但其中約87%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可以說伊斯蘭在印尼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爪哇族所佔總人口數就達到了45%,而爪哇本身就是印尼的中心地區,是印尼整個的政治和經濟中心。
況且印尼群島被荷蘭統治了幾百年,印尼人都已經習慣了。因此,在印尼人眼中幾百年領土一直是統一管理,領土範圍就是這麼大。
在追求民族解放的過程中,如果各個島形成單獨的勢力的話,那麼力量勢必微弱,畢竟爪哇島上的人口佔據了印尼的一半,可見其很多島上力量嚴重不足,不足以推翻殖民統治。所以印尼群島才聯合了起來,就像曾經的亞齊。
本來亞齊歷史上一直是個獨立的國家,有著自己獨立的文化習性,但是在印尼追求獨立的過程中,亞齊也加入了進來,只不過獨立後的印尼,並沒有實現當初的承諾罷了。
當然了,也因為後來的經濟利益,使得亞齊開啟了獨立的運動,不過亞齊的獨立運動,只是螳臂當車,不可能實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