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一代正興起吃河豚熱,這種「致命美味」真的值得追捧嗎?

2020-12-25 騰訊網

在封禁了20餘年後,中國2016年解除了對食用河豚的禁令,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河豚專門料理店正迎來開店熱潮。作為一個冷門的貴价日料,河豚在人們心中常常被蒙上一層神秘色彩,其實這種極鮮美味早已不像傳說那般可怕。

據《日本經濟新聞》9月14日報導:中國解禁食用河豚已經2年,20到30多歲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吃河豚,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河豚料理店人氣爆滿到預約不上。而在日本,吃河豚最多的是60~79歲人群。日本國際河豚協會會長古川幸弘表示:「培育新的粉絲人群成為當務之急」。訪日遊客的增加令日本河豚行業獲得了啟示,日本的河豚行業也向中國投去了熱切目光。

東京淺草一家河豚料理店的老闆指出,日本顧客通常會點1萬日元左右(約合人民幣618元)的套餐,而中國顧客「喜歡點最貴的3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854元)的套餐」。

雖然世界公認的三大珍味鵝肝、松露、鱘魚籽醬。但在多數亞洲人,尤其是東亞洲地區並不認同。如果讓一個亞洲的美食家列一張心目中最美味的食材的清單,河豚多半會在前十之列。日本和中國是世界前二的河豚消費大國,日本為第一,中國第二。那麼河豚到底有什麼魔力,讓亞洲人趨之若鶩呢?

何為河豚?

中國自古鐘愛河豚,在歷朝歷代的詩詞歌賦中都有河豚的身影。在民間河豚一直作為長江三鮮之首的傳奇般的存在。更有「拼死吃河豚」這樣的誇張俗語。因為河豚帶有劇毒,處理不當的話會致人於死,所以中國和日本都有過官方禁食河豚的時期,這個我們後面再講。中國由於近年來剛剛解禁河豚,所以我們這一代人可能對河豚的印象比較模糊。大多數人對河豚的印象如下:河豚是一種生活在長江中的魚(其實這個概念並不準確)。生氣的時候會變成一個球。味道特別鮮美,且有劇毒,所以在中國有河豚料理上桌後由製作的廚師吃第一口讓食客安心的習俗。

實際上,河豚並不是一種魚,而是一類魚,且品種非常繁多,有些可作為食材,有些可作為觀賞魚。從物種分類上看,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輻鰭魚綱→魨形目→魨科下屬的眾多物種都可以稱為河豚。河豚在中文裡更嚴謹的寫法應該是「河魨」,因為學名為「河豚」的是一種哺乳動物。在日語中河魨的假名寫法是「フグ」(平假名為ふぐ),日語的漢字確實是寫為「河豚」,不過還有另一種單漢字的寫法「鰒」。在古代,河豚被稱為「鮭」(出自《山海經》)。看到這,有些朋友會質疑到,鮭不是指三文魚類嗎?和河豚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啊?實際上,我們古代很多的漢字,代表的意思都和現代不一樣。比如「鮪」這個字,很多人都認識,讀作「wěi」,指的是金槍魚類,在臺灣金槍魚就叫鮪魚。但在古代,鮪字指的並不是金槍魚類,而是鱘魚類。同理,鮭字在古代也並不是指三文魚類,而是指的河豚。

河豚多為海水魚類,有個別品種也能生活於江海交界的水域中,象長江中的「暗紋東方魨」是極個別的品種。那麼河豚有多少種呢?據資料顯示,分布於日本近海的約38種,而其中22種被批准作為食材使用。不同品種的河豚,毒性的強弱,和帶毒的部分都不一樣,所以識別河豚也非常重要。而在中國,主要食用的品種就很少了,原為1種,現在受日本的影響變成了2種。分別是「暗紋東方魨」和「紅鰭東方魨」。

各種各樣的河豚,這些只是冰山一角

暗紋東方魨

中國的傳統食用品種,中國古代的詩歌文獻中所描繪的都是指這種河豚。在日本被稱為「目河豚」,但日本的主流河豚品種並非此種。

在中國狹義的河豚就這一種——暗紋東方魨

紅鰭東方魨

日本最主流的食用品種,也是最好吃的品種。受日本的影響,現在中國也開始食用紅鰭東方魨了(之前中國基本只食用暗紋東方魨一種)。紅鰭東方魨在日本被稱為「虎河豚」。

在日本最頂級,也是最主流的河豚——紅鰭東方魨

雖說中國現在基本上只吃這兩種,但在日本一共有22種作為食材河豚品種,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河豚的危險性

河豚毒素

河豚有劇毒在古代醫藥典籍中就有記載,也正因此才有「拼死吃河豚」的俗語。意為明知河豚有毒,但無法抵擋其美味,以命為賭注也要品嘗河豚。不過古代醫藥書籍中對河豚毒素的說明卻是信口雌黃。比如「陳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遺》中,是這樣描述河豚毒素的「入口爛舌,入腹爛腸,無藥可解。」。這段描述中,只有「無藥可解」是真的,其它描述全是一派胡言。河豚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即沒有任何腐蝕性,也不會引起內臟黏膜脫落或潰瘍,所以根本沒有爛舌、爛腸這一說。河豚毒素的致死原理是癱瘓神經系統,以致肌肉麻痺,這裡還包括內臟類的平滑肌,所以心肺功能衰竭,從而導致人的死亡。

河豚毒素一種存在於河豚、蠑螈、斑足蟾等動物中的海洋毒素。分子式C11H17N3O8。無色稜柱狀晶體。對熱不穩定。難溶於水,可溶於弱酸的水溶液。在鹼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穩定。

那既然知道河豚毒素怕鹼性,為什麼還說是無藥可解呢?這是因為如果是在食用之前,進行化學處理的確可以破壞河豚毒素,但如果已經被人體吸收後,就無藥可解了。而且為了不破壞河豚美味,作為食材時不會用化學的手段解毒,而是依靠物理手段,把有毒和無毒的部分分離。

河豚毒素是強烈的神經毒素,很低濃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選擇性地抑制鈉離子通過神經細胞膜。河豚毒素還有其他藥理作用,是神經生理學和肌肉生理學研究的有用工具。

河豚毒素(TTX)系小分子量非蛋白質神經毒素,河豚毒中毒後,潛伏期短、病死率高,吸收後迅速作用於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使神經傳導障礙,首先感覺神經麻痺,後運動神經麻痺,嚴重的腦幹麻痺導致呼吸循環衰竭。

所以品嘗河豚的時候,不要狼吞虎咽,要慢慢品鑑。一方面是可以更好的感受這奢侈的盛宴。另一方面,當出現肢體麻痺的症狀時,馬上停止食用,並立刻就醫的話還不至於危及生命。不過如果是在專業、正規的店家用餐,大可不必擔心出現中毒的現象。

河豚的利齒

如果說河豚的毒素是對食客的威脅,那麼河豚的利齒則是對捕魚者和料理人的最大威脅。河豚的牙齒堅固而鋒利。蝦、蟹這種外殼對河豚來說,只是脆皮小點心,外殼更厚更硬的螺、蚌類也不在話下,甚至體型較小的龜鱉類,也在河豚的日常食譜中。如果我們處理不當的話,那難免血光之災。在日本通常漁師們在釣到河豚之後,第一件事就是用鐵鉗拔去河豚的牙。而在河豚店裡活河豚解體的時候,第一步就是切除魚嘴,被咬上一口可不是鬧著玩的。

看了這個,你絕對不會想被河豚咬上一口的

河豚的劇毒在歷史上已經奪去了無數的生命。所以兩國都曾明令禁止過食用河豚。在慘痛的教訓之後,日本政府開始對河豚嚴加管制,並設立了專門的行業標準。如果想經營或料理河豚,則必須要取得專業執照。而這個執照的考取可以說是相當嚴苛的。首先需要在有執照的店中,作為學徒見習2年才能擁有考試資格。然後還要經歷數次筆試與實際操作的考試才能取得。通常情況下,從開始學習到取得執照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來磨礪。一方面也和日本食用的品種較多有一定關係。因為不同種類的河豚,帶毒的部位各不相同,比如,有些品種魚皮是安全的,而有些品種魚皮就帶毒,有些品種精巢是無毒的,而有些品種則不能食用。所以不同種類的河豚,的處理方法與取捨部分也各不相同。然而掌握這些的第一步是要從識別河豚開始。一條河豚擺在你面前,你要通過體徵來辨別出這是哪一種河豚,這種河豚哪些部位是安全的,哪些是不能食用的。而且宰殺河豚分離出的那些不可食用的部位,不能隨意丟棄,需要統一回收,並送交專業的解毒機構去銷毀處理。而在中國,早先就沒有專門的機構,也沒有考核標準。廚師通常會當著食客面吃下第一口以示安全。但這無疑等同於以命賭博,所以中國各省也開始制定了考核標準,但相比日本的執照要寬鬆得多。

日本河豚料理執照一例

那麼日本的嚴格監管的效果如何呢?日本自從實行了這種持證上崗的制度後,有執照的正規店達到了0事故率,至今沒有一發生過一啟中毒事件。但日本還是有人死於河豚中毒,這些都是擅自處理河豚,或在沒有執照的店食用河豚導致的。15年間,只發生了13啟河豚中毒事件,並且都是因為沒有在正規店食用河豚。

表格為2000年至2015年初日本全國發生的河豚中毒事件

河豚的美味

既然河豚有劇毒,那麼人們何必非要吃它呢?人們總是抗拒不了誘惑,就好象減肥與戒菸十有八九不會成功一樣。河豚的美味真的足以讓人甘願以生命作為賭注嗎?作為長江三鮮之首的河豚到底有多好吃呢?

首先,河豚是一種脂肪含量較低(對比其它魚類)的白身魚。雖然脂肪少,但富含膠元,所以河豚肉質屬於緊緻、彈牙的口感(生食口感)。多數白身魚都屬於這種口感,而河豚則表現得更加極致。一般我們形容珍品的海鮮,會用到鮮甜二字。那麼是什麼樣的化學成分帶給我們的味蕾鮮和甜的味覺感受呢?甜味主要來源於「甘氨酸」和「丙氨酸」,而鮮味主要來源於各種胺基酸。引發鮮味味覺的胺基酸有20種,而河豚身上就含有18種。其中被喻為鮮味之源的是穀氨酸,河豚所含的穀氨酸為淡水魚類之最(雖說河豚不屬於淡水魚吧),這就註定了河豚要鮮于所有淡水魚類。所以河豚的鮮絕非浪得虛名。

不過關於鮮,國內往往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鮮=新鮮。其實並非如此,並不是所有食材都是越新鮮就好吃的。比如有些水果需要陳放,而一些魚和肉類經過熟成味道和口感都會有質的飛躍,所以不是所有的魚蝦都是越新鮮越好吃。

河豚的料理

河豚不僅僅肉鮮美,魚皮也口感絕佳,魚白更是奢華至尚的一品,魚鰭幹制後泡酒,讓酒也變得美味無比。

在中國河豚往往是以整條料理,以紅燒、清蒸為主,一整條魚裝盤。

紅燒河豚

清蒸河豚

而日本的河豚料理更為精緻一些。一條魚不同部位不同的吃法,我們簡單地了解一下日本河豚料理的套路

河豚の皮

涼拌河豚魚皮,是整套河豚盛宴中不可或缺的前菜。河豚魚皮富含膠原蛋白,以橘醋調味吃起來爽脆可口。

河豚魚皮作為最先被顧客品嘗的前菜再合適不過了

フグ刺し(てっさ)

刺身的吃法絕對是最有魅力的,清新淡雅的風味加上嚼勁十足的口感,在專業的刀具與技法之下,被切割為薄如絹紙的花瓣狀,蘸上鮮美的特調橘醋令美味倍增,如果一次一小片覺得不過癮的話,可以奢侈一點,一次夾上3、4片盡享美味。

刺身永遠是河豚料理中的主角

フグ鍋(てっちり)

河豚火鍋是一種清湯鍋,淡雅的河豚肉加熱後變得更加細膩,棉軟又不失緊緻。還有富含膠原蛋白的魚皮,配上美味的山菜與可口的菌菇,即使只喝一湯,都讓人覺得身心都得到了治癒。

用一個字描述河豚火鍋的話,就只有「鮮」字最貼切

フグの白子

日語中的白子一般是指魚類的精巢或禽類的睪丸,河豚白子自然是前者了。河豚白子口感細膩絲滑,在中國古代有著「西施乳」的美稱。無論是炭烤還是生食,或者製作茶碗蒸等其它料理,都是極致絕品。

炭烤白子是無上的美味

當然,生食亦是美妙絕倫

鰭酒

幹制的河豚魚鰭用來泡酒,讓很普通的清酒也變得風味十足。不同於中國式泡藥酒,河豚魚鰭是在飲用的時候現泡,而不是一直泡在酒裡保存。鰭酒需要加熱,所以不需要浪費「純米大吟釀」這種高檔清酒。而普通的甘口純米酒最為合適。而河豚魚鰭的神奇之處就是讓這種很普通的酒變得超級美味。

河豚料理怎麼少得了魚鰭酒呢?

無毒河豚的養殖

人們總是在追求更便利的生活。就像培育無籽西瓜、無核蜜桔一樣,有沒有可能培育出無毒的河豚呢?答案是肯定的,無毒河豚的養殖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中國已經展開大規模的養殖。據研究發現,河豚的毒素主要來自於野生環境的食物,河豚可以在體內把本無毒的餌食合成為危險的河豚毒素。但只要研究一下毒素的分子式,在養殖飼料的選配方面,避開能合成毒素的元素。理論上就可以讓河豚無法生成毒素。實踐表明,這個理論是正確的。中國和日本都實現了無毒或弱毒的河豚養殖。但問題沒有這麼簡單。河豚外表看似滾瓜溜圓,憨態可掬,但實際上是一種侵略性很高兇殘的掠食動物。河豚擁有非常鋒利的口器,可以輕易地咬碎螺、貝的外殼,甚至還會捕食螃蟹和體型較小的龜類。而河豚的毒素對於河豚而言起到一種鎮定劑的效果。野生有毒河豚平時尚可相安無事,而人工養殖的無毒河豚,由於少了毒素的情緒穩定則變得更是暴戾無常,經常會互相攻擊、撕咬。所以養殖河豚要嚴格控制水溫、光線等因素,儘可能降低河豚的活躍度與興奮度。實際上養殖的河豚,一直處於一種半休眠的狀態。正因如此,即使是同一品種,養殖品的風味要比野生種大打折扣。中國養殖的無毒河豚主要有兩個品種,一個是中國最常用的暗紋東方魨(目河豚),另一個就是日本最常用的紅鰭東方魨(虎河豚)。

雖然在不改變品種的情況下就可以養殖出無毒或弱毒的河豚,這項技術在日本卻並沒有被廣泛應用,也不被看好。因為餌料的控制,與養殖的環境導致無毒的養殖河豚,在風味上遠不及野生品種。而且野生河豚在日本成熟的處理手段下基本沒有中毒的風險,那麼無毒河豚的意義就不是很大了。所以在日本,還是以野生河豚為主。而養殖的無毒河豚在中國市場更廣闊一些。

養殖的無毒河豚

問答匯總

最後,我們來解答一下讀者提出的幾個問題。

Q:河豚到底值不值得追捧?和普通河魚有啥區別?有無營養價值?真的值得冒著中毒的危險吃嗎?

A:上文已經分析過,河豚第一不是河魚,絕大多數品種都是海生魚類。論營養價值也許並不比其它魚類有什麼特別之處,但其美味卻毋庸置疑。至於真的值得冒生命危險去品嘗嗎?那絕對是否定答案。不過也無需過分擔心這個問題。因為在日本,只要去有執照的正規店裡品嘗河豚料理,基本是安全的。這裡說基本是保守說法。日本在實行執照制度之後,至今為止都是0事故率,所以大可放心。或者可以這樣說,在日本正規店裡吃河豚,中毒的概率比乘飛機、高鐵遇難的概率要低得多。至於中國方面,由於曾多次發生民眾食用野生河豚中毒身亡的案例,中國政府於1990年禁止食用河豚,並推進河豚安全利用的相關研究,直到2016年才允許食用養殖河豚。這裡所說的養殖河豚,是人工培育的無毒河豚,所以也可以安心品嘗。

Q:河豚在日本料理中真的很有地位嗎?日本是如何追捧河豚的?

A:河豚自古在日本就深受追捧,日本人對河豚的熱情與消費量是世界之最。在日本有「東鮟鱇西河豚」的說法,意為關軍地區追捧鮟鱇魚,而關西地區追捧河豚。也有「東石斑西河豚」說法。不管關東到底追捧啥,反正關西河豚的地位是絕對不變的。無論是中國料理,還是日本料理,河豚都一直作為頂級的食材而存在的。

Q:中國常吃的河豚和日本常吃的河豚品種有什麼區別?

A:中國自古主要食用的河豚只局限於一種,便是「暗紋東方魨」,而近年來受日本的影響,又追加了一種「紅鰭東方魨」。而日本方面,食用的品種就比較多元化了,共有22種。而最熱門,最受追捧的,就是「虎河豚」,中文名為「紅鰭東方魨」。

Q:河豚好吃在哪?

A:河豚肉質堅實,彈牙,口感特別適合於生食。而富含鮮味胺基酸,20種鮮味胺基酸中,河豚就有18種,而且作為鮮味之源的穀氨酸,河豚比任何淡水魚類的含量都高。所以作為長江三鮮之首也是名符其實的。

Q:「致命的美味」河豚危險在哪?

A:河豚的主要威脅就是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種非蛋白類神經毒素,一般蛋白類毒素在70℃以上的高溫下立刻會被降解,而河豚毒素並非蛋白類毒素,所以高溫下也會持續存在,不過在高溫下不穩定,長時間在一定溫度下也會降解,但我們不能依靠這種不穩定因素。所以根本的解決方案還是避免食用有毒的部位,或者培育無毒的品種。日本把功夫下在了前者,專業的料理技法保證了食客的安全,而中國則是選擇了後者,以培育無毒個體為主。除此之外,河豚還是一種兇猛的肉食魚類,有著超乎你想像的利齒,在捕捉和料理的時候,都要特別注意。

本期作者:筆名「服部広志」,公眾號《一期一會和食研究所》負責人; 日本料理、食材以及和食文化優質撰稿人。

相關焦點

  • 臺灣年輕一代在吃什麼 馬桶餐廳遭追捧
    主人在飯館門口,特意拜訪一個插滿鮮花的馬桶,試圖利用這種顛倒和錯置的幽默,吸引顧客上門。走進一看,三層布局的餐廳,到處充滿廁所的痕跡。餐廳用形似尿盆的容器盛放食物,甚至有類似糞便形狀的冰淇凌供應,就餐者安坐於馬桶之上,津津有味地咀嚼容器裡的美味佳餚。
  • 被文藝愛好者追捧的摩洛哥小城,卻被網友嘲笑,它真的值得去嗎?
    被文藝愛好者追捧的摩洛哥小城,卻被網友嘲笑,它真的值得去嗎?文藝,指的是文學和藝術。現在很多人也喜歡文藝二字。自稱文藝青年之類,早早就的朋友圈和微博都發一些很文藝的話,和一些很文藝的照片。世界上有不少的文藝景點,比如法國的巴黎聖母院、香榭麗舍大道,中國的有烏鎮、大理等。這些年被文藝愛好者追捧的還有一個地方,它位於非洲。很多小夥伴一聽到非洲就覺得很不可思議,非洲殖民會跟文藝搭上邊呢?非洲在很多的人眼中都是和瘟疫、貧窮兩個詞搭上邊的,其實非洲也是有很文藝的地方的。其中最受追捧的就是摩洛哥的舍夫沙萬小城。
  • 解密傳說中的致命有毒美味
    危險的美味 那些傳說中有毒的美味,是不是真的有致命危險?那些美味,如果沒有了毒,還能如此誘惑嗎?也許,危險和誘惑本來就是一體的。這些危險的美食有話要說。是謊言,還是真實?一切都是羅生門式的爭議。毒得死你的才值得你冒死去吃,毒都毒不死你,也無所謂捨身取味了。吃河豚講究鮮和原味。在酒樓吃的重味燒制的河豚,通常肉質粗糙,入口儘是醬料滋味。吃河豚最好春季去原產地江蘇一帶,如有幸吃到野生河豚,則可作為絕跡美食的見證者在哀嘆中自喜。河豚內臟有劇毒,但河豚肉毒性較小,吃完嘴上有點麻刺感,不過這點犧牲和它細嫩、富於滋味的肉質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
  • 拼死吃河豚,值得嗎?
    在中國古代,早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在嗜好食用河豚的鄰國日本,為嘗試河豚美味而死於河豚中毒的「勇者」也不在少數。然而,河豚料理真的這麼危險嗎?這種拼死一吃的美味值不值得?了往今來,因貪圖食物美味而致死的食客不在少數,而因食用有毒河豚而死亡的人,大約是其中最著名的群體之一。中國古代早有「拼死吃河豚」的說法,還流傳著不少關於此事的笑話段子。在嗜好食用河豚的鄰國日本,為嘗試河豚美味而死於河豚中毒的「勇者」也不在少數。
  • 網購淘來新樂子 中國年輕一族追捧「微旅遊」
    當下,網購淘來的「微旅遊」正成為中國年輕一族追捧的一種休閒方式。上海都市風光一日遊、蘇州園林二日遊、原生態踏青之旅……隨著「微旅遊」在城市的走紅,各大旅行社機敏地「嗅出」這份美味「微經濟」,推出特定旅遊線路和旅遊套餐,而時間也縮至一至三天。四月的清明小長假即將來臨,「去何處旅遊」成為蘭州民眾張冪考慮的「心頭事」。
  • 如何吸引年輕一代的消費者?
    來源 | 贏才商學院線上課程 編輯校對 | caroline出品 | 贏才商學院 加得商業 掃碼聽課 | 如何吸引為「小確幸」買單的年輕一代消費者?本期主講老師:竇丹 | 加得商業駐日合伙人。
  • 指紋鎖興起,它真的比鑰匙鎖更安全嗎?有必要換嗎?
    指紋鎖興起,它真的比鑰匙鎖更安全嗎?有必要換嗎?嗨嘍大家好,住在小區裡可以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住戶都給家中的防盜門換了鎖,從本來的用鑰匙可以打開的鎖換成了指紋鎖等智能鎖,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家庭,為了換這個鎖,很多都是投資了幾千塊,看起來使用也很方便,那麼智能鎖是否比普通的機械鎖要好用呢,值不值得為家中也更換一把這樣的鎖呢?
  • 中國史變「東亞史」 被教科書蒙蔽的臺灣年輕一代
    臺灣教科書裡的這套所謂「同心圓史觀」區隔了臺灣歷史與中國歷史。以「鄉土文化」和「多元文化」模糊學生的中華民族認同;將臺灣人劃分為「我群」,將中國人劃分為「他群」。  通過這樣的教育,我們可以了解到,島內「獨」派怎樣用「臺獨」史觀毒害臺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
  • 「透明奶茶」來了,這真的是個值得追捧的好概念嗎?
    「透明奶茶」來了,這真的是個值得追捧的好概念嗎?來源:咖門2017-09-22 10:36繼幾個月前的「透明咖啡」後(傳送門:看起來清澈如水,這貨竟然是咖啡?)如果告訴你上面像礦泉水一樣的飲料是瓶奶茶,能想像怎麼下口嗎?
  • 從韓國人甘願花錢被關就能看出:一人經濟正興起
    當我們切身體驗到曾經夢想的生活:吃了睡,睡了吃……很多人開始變得「狂躁不安」。手機、電腦的存在已經安撫不住我們對自由的憧憬,有網友調侃說:「現在連去上班都變成了一種奢望」可見人們是真的被困夠夠的了。但你知道嗎?
  • 仙遊人愛吃的這種「美食」,吃一顆就可能致命!
    這種毒螺暗藏致命危險!一顆就有可能致命!!!而據本地媒體近期報導,在菜市場,一些攤販說這種螺叫「甲錐螺」,炒一炒味道鮮美,很多人都喜歡。有的攤主說這種螺有毒,前幾年比較多見,有的說這種螺賣光了,還有攤主說,這種螺要5月份才上市。所以大夥要擦亮眼了!
  • 周琦是有爭議的球員,他也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年輕一代!
    你喜歡周琦嗎?周琦畢竟他是一個爭議非常大的球員,這還要從上一次的男籃世界盃預選賽開始說起。相信看過男籃世界盃的球迷朋友,對於周琦和李楠的事件都是非常熟悉。但是易建聯慢慢老去,他在籃球場上能夠待的時間也不多了,無論如何,需要年輕的運動員起來,扛起中國男籃的大旗。最後祝他好運,也祝中國男籃越來越好!在年輕一代還很稚嫩,中國男籃未來靠誰,王少傑?郭昊文?王泉澤?雖然一個個吹得響亮,可是就那青年隊的表現哪一個超過大魔王周琦了呢?看看上海隊唐子豪,天津孟祥宇這些明日之星的表現,未來真值得期待嗎?
  • 火山爆發的時候究竟什麼最致命,真的是熔巖嗎?
    火山爆發的時候究竟什麼最致命,真的是熔巖嗎?但真的有人會活下來嗎?在火山爆發的陰影下的生與死是什麼感覺?描繪果凍狀熔巖慢慢從山上流下的插圖並不能說明全部情況。即使是2018年6月夏威夷火山噴發的美麗照片,既有彩虹般的噴泉也橙橘色的熔巖,但這也只是給了人一種浪漫的感覺。有些火山確實以相對「平靜」的方式噴發。這就是所謂的盾狀火山,當一個巨大的熔巖氣泡(巖漿)從地球深處升起,像鮮血一樣從傷口中滲出時,就會形成盾狀火山。
  • 得物App楊冰: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
    原標題:得物App楊冰: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   「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在11月27日出席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主辦的2020「年度影響力人物」榮譽盛典時表示,「得物始終和年輕消費群體站在一起,守護他們的熱愛和追求。
  • 櫻桃核嚼5顆就致命?櫻桃核有毒會致命嗎
    櫻桃核毒性真的如此嚴重?真相究竟如何?  昨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櫻桃核致命的說法有些誇張,櫻桃核中確實含有氫氰酸,但毒性沒那麼強,就算是一個人把5個櫻桃核都嚼碎了吃下去,其中的氫氰酸含量也不足以致命。  櫻桃核會致命?
  • 日媒:新型書店銷售模式「書咖」在中國各地興起
    原標題:書咖」正席捲中國 日本《日經趨勢》雜誌8月22日文章 隨著各地裝修精美、設有咖啡廳的書店正在增加,以站著看書為主的傳統書店正逐漸變為「書咖」這種休閒的讀書空間。 以前,以「新華書店」為主的各書店面積都很大,裡面擺滿了各種書籍。
  • 許留山加盟內陸市場,老牌港式甜品能否俘虜年輕一代?
    據了解,許留山近期還要參加在上海召開的2017中國特許加盟展會。俘虜內陸年輕一代,許留山靠什麼?從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當下,甜品作為現代休閒美食的代表,正在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歡。內地消費升級大背景之下,90後、00後等年輕一代成為消費主力軍,尤其是甜品這類備受其喜愛的品類。有報導稱,「好吃有料」+「高顏值」成為他們做選擇的必選項。在這點上,從傳統港式涼茶成功蛻變成現代港式甜品的許留山,顯然也有著俘虜當下年輕一代的「資本」。
  • 「金融博覽」何帆┃從「飯圈女孩」 看年輕一代的優點和缺點
    從「飯圈女孩」 的身上,能看出年輕一代的一些優點和缺點,而這些特點,可以成為理解年輕一代的線索。必須要澄清一下。首先,並不是說,現在的年輕人都在玩「飯圈」。屬於年輕人的世界很多,「飯圈」只是其中的一個。B站、快手、小紅書、電競、音樂節,到處都能看到年輕人。用年輕人的話來說,他們是「圈地自萌」,也就是說,自己劃定個範圍,自己在裡面嗨。
  • 螺肉不能亂吃,吃了這種螺肉,嚴重了會致命
    這種螺的名字叫做福壽螺,螺殼顏色漂亮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我們從他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這種螺原本代表著吉祥美好的寓意,但是這種生物帶來的危害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恐怖如斯!這種螺本身是以觀賞的用途引進中國,來自於中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 這種水果吃了可能致命,尤其是腎病患者!
    最近到了吃楊桃的最佳季節(此時為應季水果),朋友圈裡陸陸續續有人曬出了吃楊桃的照片,而小編的醫生朋友們全都在轉發這樣的新聞,讓我們不得不重新正視這種美麗又美味的水果。     很可惜,這種熱帶水果小編也是直到成年後才嘗到:形狀漂亮,口味酸甜,生津止渴。更沒想過這種水果會是致命毒藥,直到看到新聞和文獻層出不窮的報導。  楊桃中毒會有怎樣的表現?  在印度,成熟的楊桃可用於止血或減輕痔瘡出血。在巴西,楊桃可用作利尿劑,有時還可用作鎮咳劑和祛痰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