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看《巴萊》彩虹真意:不僅精神圖騰,更是上帝應許

2020-12-17 基督教資訊平臺

今日,臺灣著名導演魏德聖生命力作《賽德克巴萊》在內地正式上映。此片從臺灣走到內地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雖然遲到其中的信息卻仍舊被許多已經一睹為快的國人直呼震撼人心、是難得的靈魂大片。

其中許多意味深長的臺詞如「真正的人,可以輸掉身體,但一定要贏得靈魂」深得人心,而影片中另外一個極具象徵含義的標誌——彩虹,亦是給許多觀眾留下沉思。

雖然因為資金的欠缺,其彩虹橋的場面在拍攝中未能完美的展現,這也受到一些講求效果的觀眾的苛求和詬病。但不理解彩虹橋對原住民的重要與意義,是很難理解他們之後的堅守與殉死。

影片《賽德克巴萊》非常突出彩虹橋,事實上未刪節版的《巴萊》分為「太陽旗」與「彩虹橋」上下兩部,太陽旗是侵略的日軍所崇拜的圖騰象徵,而彩虹橋則是樸素的原住民賽德克人的心靈圖騰。族人相信獵過頭的男士,他死後的靈魂可以進到祖靈的居所;也就是說:這些勇士們死後,靈魂將可以平安的越過彩虹橋,到達祖靈的居所地。正是因為這些原住民對於自己信仰的持守,才有著他們對於侵略者暴行的控訴和反抗。

對於結尾處,犧牲的賽德克族人出現在彩虹上,導演魏德聖說,影片有不少賽德克族人出演,走過彩虹橋是他們的信仰,對他們來說有特殊的意義。 影片中,主演莫那魯道和兒子一遍遍的吟唱《孩子,看見彩虹了嗎?》中正是到處他們對於人生終極的嚮往和追求。

而導演魏德聖作為一個基督徒,不僅表現了彩虹橋這對原住民的特殊含義,同時亦從聖經和他的信仰的角度來對彩虹這一象徵進行了升華。因此,亦有臺灣的影評人士讚賞說,魏德聖導演用基督信仰等又重新去看待原住民的信仰並且在影片中進行了很好的處理,否則的話,影評中也許充斥著過多原始迷信的東西。

影片去年於臺灣上映時魏導就解釋過,在《聖經》創世記裡,「彩虹」代表上帝對人類永恆不滅的許諾;而對魏導來說,則是「和諧共存」的一種表徵。當不同顏色並在一起,原來可以呈現出這麼美的畫面;若單一顏色分開來看,不免單調,若把所有顏色攪和在一起,就如同一團爛泥。 他希望影片更多傳達的是一種和解和共存,而並非仇恨和侵略。

魏德聖導演所提到聖經《創世記》對於彩虹的記錄具體是上帝說:「我把虹放在雲彩中,這就可作我與地立約的記號了。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肉的物了。虹必現在雲彩中,我看見,就要記念我與地上各樣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約。」

彩虹從哪裡來?當時處在挪亞時代,人類在神的眼中罪大惡極,神用洪水來毀滅世界,只留下挪亞一家八口。當洪水過後,神給挪亞一個應許:從此祂不會用洪水來毀滅這個世界。這個應許是透過天空美麗的彩虹為記號來向世人顯示。神的保障不僅及於挪亞一家及他的後人,當神在雲彩中看見虹,便會按「彩虹之約」,施憐憫寬恕人。而彩虹則是神慈愛應許的象徵。

在聖經中,上帝應許我們:「信祂〔耶穌基督〕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神透過祂獨生子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代死,赦免我們的罪過,並因著祂,我們獲得重生。重生的經歷就是出死入生的經歷,重生的經歷也正如雨後的彩虹一樣高掛於天空,向世人見證神的慈愛與恩典,在軟弱的人身上彰顯出完全和美好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基督徒導演魏德聖:把《賽德克·巴萊》寫入我的墓志銘
    魏德聖導演因4年前的福音電影《海角七號》一舉成名、最近他憑藉史詩巨作《賽德克·巴萊》而成為兩岸矚目焦點,內地各大媒體對他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他向媒體透露,《賽德克·巴萊》殺青的那一天是他最輕鬆的一天,這個過程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階段。
  • 《巴萊》亞影再遇《桃姐》魏德聖講述片中彩虹意義
    自威尼斯電影節《賽德克·巴萊》、《桃姐》在競賽相遇,到金馬獎《賽德克·巴萊》打敗勁敵《桃姐》獲得「最佳劇情片」,再到《金陵十三釵》《桃姐》止步奧斯卡,《賽德克·巴萊》成為唯一堅挺至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前九強的影片。此次在亞洲電影大獎再度與《桃姐》相遇,吸引了大批媒體及觀眾的廣泛關注。
  • 野蠻與文明對抗,看過賽德克·巴萊後我更敬重野蠻
    有關臺灣被日本割佔之後的歷史,我們日常鮮有讀到,特別是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統治的歷史我們更是不曾了解。1930年,在日據臺灣發生了震驚日帝當局與國際社會的霧社事件,這是臺灣人在日據期間最後一次激烈武裝抗日行動。事件起因是由賽德克馬赫坡頭目莫那·魯道率領德克達亞群各部落因不滿日本當局長期以來苛虐暴政而聯合起事,於霧社公學校運動會上襲殺日本人。
  • 感恩節:十大聖經經文默想上帝的恩典!
    聖經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詞是「恩典」(Grace)。神學上,最有名的神學家之一的奧古斯丁也對「恩典」一詞闡述過很多,奧古斯丁自從皈依基督教後就一直在努力捍衛上帝的仁慈和正義,其表現就在於他把上帝的恩典作為其它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神學是信仰的核心表達和闡述。
  • 聖經解密:上帝賜的是流奶與蜜之地還是火藥桶?
    就算按照今天掌握的情況來分析,當初上帝應許給以色列子孫的土地,就地理位置與地理環境而言,也實在算不上流奶與蜜之地,事實是,當地地理情況非常惡劣!這可不是杜撰的,我們先來看看,在創世紀,上帝確實曾應許賜予亞伯拉罕的子孫流奶與蜜之地。
  • 所謂「應許之地」,是賜福還是詛咒?
    於是亞伯蘭帶著家人南下迦南,到達迦南北部地區的示劍城的時候,上帝再度顯靈給亞伯蘭,宣布迦南這片地方將賜給亞伯蘭的後嗣們,於是亞伯蘭在這裡建了一個祭壇。等亞伯蘭一行人來到迦南南部的伯利特地區時,上帝再度顯靈,於是亞伯蘭又建了一個祭壇。我們現在去看迦南地,也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發現它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
  • 聖經中天堂的樣子
    但聖經卻大膽地應許:在新天新地中,動物就是如此:「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賽65:25)我相信,天國中的獅子將是素食動物,因為這是上帝說的。新與舊在以賽亞書65:17節,上帝應許:「看哪,我造新天新地。」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先來看看天國的物理屬性。
  • 海水鹽度最高的海域,《聖經》中通往「應許之地」的必經之路
    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以色列人原本在埃及為奴,受盡了屈辱和虐待。上帝耶和華憐憫他們,派出了先知摩西,讓他帶領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去上帝的應許之地:迦南。剛開始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死不答應:你說帶走就帶走,損失那麼多人,誰來給我們幹活!於是上帝就給埃及人降下了恐怖的「十災」,以迫使埃及人屈服。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擊敗《桃姐》獲得「最佳影片」的《賽德克·巴萊》10日在內地上映,這部獲得影評人「交口」的電影,在影院卻頗受冷遇,本就排片不多,上映(第二日)的排片場次因為3部新片的上映,幾乎被腰斬,僅餘6%左右。《賽德克·巴萊》以歷史上的「霧社事件」為藍本,講述了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在頭目莫那·魯道的帶領下,與日軍激戰,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熱血故事。
  • 《聖經》是上帝的話嗎?
    我就下一個結論,這不是「聖經」,是「髒經」。  當我做了傳道人以後,我發現人問我相同的問題。奇怪啊!他們和我以前一樣,會問:「為什麼《聖經》記載骯骯髒髒的東西呢?」哦!如今我已找到答案了。  我相信你們都照過鏡子,我也常照鏡子,我照鏡子看這條領帶配不配這件西裝,這件襯衫清不清潔,頭髮梳得亮不亮。
  • [聖經要道]01上帝的聖言--聖經
    也就是信上帝的話語。信上帝的話語就是信聖經。上帝將他的話語譜寫出來,形成一本聖經,留給了我們,上帝正式通過我們手中的這本聖經來拯救我們的。所以今天和大家來學習的題目,就是上帝的聖言-聖經。上帝在不同的時代,揀選了不同的人,將他的旨意,話語默示給了這個人,借這個人記載了下來。所以聖經真正的作者是上帝,而不是某個人。所以聖經當中記載的都是上帝的聖言。 聖經乃是基督教的經典,也是我們信仰上帝的準則和權威。也可以說聖經是上帝寫給我們人類的一封信。上帝借著這本聖經就像一封薦信一樣,來向我們所有的人來介紹他自己。所以這裡說,聖經是上帝所默示的,是上帝的話語。
  • 這不是別的,乃是上帝的殿,也是天的門
    這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因為從給雅各夢中的應許開始,直到主耶穌降生於世,上帝的啟示工作和重心,都是在以色列身上。整個舊約從這裡開始也都是有關以色列的事,因為地上萬族的福都要由以色列而來,因為救主彌賽亞要從以色列出來,不僅從肉身來講是這樣,同時從預表上講也是這樣。
  • 走進聖經 | 第九課 聖經裡的地理世界
    但神在世上的某個特定地點,特定時刻揀選了特定的民族特定的人,除非對聖經的歷史、地理背景有些了解,否則我們很難明白這一事實。遊覽聖地的旅客可以盡情遊歷觀察,他們莫不驚奇迦南地各類迥別的地貌,其中最顯著的不同是約旦河南北兩端的「海」或「湖」。北端的加利利湖美麗、清澈,湖面環山,春季花香常漫,綠茵如毯,遠處有白雪皚皚的黑門山;與南端那懊熱、荒涼、惡臭撲鼻的死海相比,真是名符其實的樂園啊。
  • 走進上帝應許之地 探尋神奇誕生的的宗教之國——以色列
    以色列是《聖經》中流著奶與蜜的上帝應許之地,雖然頻頻曝光在世人目光中的,是她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之間長年的偏見與衝突,但作為一名人文歷史愛好者, 以色列依然是我人生必去的旅行國度。這裡有信徒心中的聖城,在3000多年的歷史中,幾十次被侵佔,18次重建,如鳳凰涅槃般屹立不倒;這裡有接洽三洲的土地,朝代更替、文明交融;這裡有最頑強的民族,他們被放逐、被屠殺,卻依然篤信能重返應許之地
  • 我能否像聖經英雄榜上人物一樣 為主所用?
    大衛在得到神應許建立其永恆國度後犯了通姦和謀殺罪;還有很多類似例子。當你轉到新約聖經時,情況並無好轉。當耶穌的門徒聽了他的教誨,也看到了他施行的神跡,但福音書中充斥著他們缺乏信心和鐵石心腸的事例。他們甚至學會了以耶穌之名義醫治病人和驅魔(馬太福音第十章,第5至10節),可卻在我們的救世主臨終前拋棄了祂;可見並不都是鼓舞人心的事例。
  • 《賽德克-巴萊》遭票房意外 市場口碑南轅北轍
    與在市場遇冷不同,《賽德克·巴萊》受到影評人、明星、媒體乃至部分專家學者「一片倒」的力挺。日前,萬達電影院線方面表示,5月16日至5月24日,將全線支持《賽德克·巴萊》——在未來的一周裡,全國萬達影城都將為《賽德克·巴萊》進行一個整廳的排映,承諾每天的黃金時間必有《賽德克·巴萊》的場次。
  • 聖經創世記第二十八章國度查經 雅各在夢中得到了神的祝福和應許
    請同聖經對照閱讀,並查閱所引用的經節。第二十八章2 在利百加智慧的安排下,以撒明白了神的心意,就再一次給雅各祝福,並安排他回他們的本族,娶一個妻子。從他的行為知道,他不明白神的心意,不明白他的父親為什麼看不中迦南的女子,不明白外邦的妻子會使他偏離神的道路(申七1~4,王上十一4)。他看見以撒打發雅各去娶母舅的女兒,就娶了以實瑪利的女兒為妻,因為,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所生的,也是他的親屬。但是,他卻沒有認識到,以實瑪利娶的是埃及的女子(創二一21),他的後代也受埃及人的影響,偏離神的道路。
  • 《聖經》為什麼是全世界出版量最高的書籍
    ①地球上古今來無數的文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喜愛研讀這本《聖經》,《聖經》的連續性無與倫比。②《聖經》是猶太人和基督徒的聖書,對西方人的精神和文化影響深遠。《聖經故事》一書敘述的便是《聖經》中的故事,分《舊約篇》和《新約篇》。
  • 「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在上帝眼中是最完美的
    整個創世紀的二十四章是記載了以撒娶妻的事件,我們看到經文中有大量重複的內容,特別是老僕人在講述自己如何祈禱,事情又如何應驗的這一部分,但這些內容都不是隨意的,也不是多餘的,都對我們的生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整個事件的屬靈含義,更是讓我們要更好地建立與主的關係,就如同新郎和新婦的關係一般,聖潔,親密。
  • 「上帝與挪亞立約」和「上帝與亞伯拉罕之約」的不同之處
    聖經經文描述:「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挪亞的後代記在下面。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上帝同行。挪亞生了三個兒子,就是閃、含、雅弗。 世界在上帝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上帝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都敗壞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