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導演魏德聖:把《賽德克·巴萊》寫入我的墓志銘

2020-12-16 基督教資訊平臺

魏德聖導演因4年前的福音電影《海角七號》一舉成名、最近他憑藉史詩巨作《賽德克·巴萊》而成為兩岸矚目焦點,內地各大媒體對他的報導更是層出不窮。

他向媒體透露,《賽德克·巴萊》殺青的那一天是他最輕鬆的一天,這個過程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階段。並笑著說:「如有有一天我掛掉了,墓志銘應該會寫『這個人拍攝過《賽德克·巴萊》』。

他用了12年來籌劃和拍攝這部「費力不討好」的歷史題材電影,耗資7億元新臺幣之巨。為了影片的拍攝,他傾其所有,四處舉債,經歷了持續和痛苦的籌資過程,而終能得償所願完成拍攝。但大陸上映的票房表現可謂「不佳」,但他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而是竭力地尋找原因,他認為營銷推廣時間不足。

票房雖是如此不佳,但魏導認為整個拍攝過程卻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階段。

這部電影非常突出彩虹橋,事實上未刪節版的《巴萊》分為「太陽旗」與「彩虹橋」上下兩部,太陽旗是侵略的日軍所崇拜的圖騰象徵,而彩虹橋則是樸素的原住民賽德克人的心靈圖騰。族人相信獵過頭的男士,他死後的靈魂可以進到祖靈的居所;也就是說:這些勇士們死後,靈魂將可以平安的越過彩虹橋,到達祖靈的居所地。正是因為這些原住民對於自己信仰的持守,才有著他們對於侵略者暴行的控訴和反抗。

對於結尾處,犧牲的賽德克族人出現在彩虹上,導演魏德聖說,影片有不少賽德克族人出演,走過彩虹橋是他們的信仰,對他們來說有特殊的意義。 影片中,主演莫那魯道和兒子一遍遍的吟唱《孩子,看見彩虹了嗎?》中正是到處他們對於人生終極的嚮往和追求。

而導演魏德聖作為一個基督徒,不僅表現了彩虹橋這對原住民的特殊含義,同時亦從聖經和他的信仰的角度來對彩虹這一象徵進行了升華。因此,亦有臺灣的影評人士讚賞說,魏德聖導演用基督信仰等又重新去看待原住民的信仰並且在影片中進行了很好的處理,否則的話,影評中也許充斥著過多原始迷信的東西。
 

相關焦點

  • 《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暢談從業生涯
    在熙熙攘攘的方所書店裡,坐在咖啡廳一角,身穿防風外套,腳穿便捷休閒鞋的「眼鏡男」魏德聖(見圓圖,CFP圖片)並不顯眼。的確,如果不是記者的聚光燈,魏德聖就像是一個在街上隨處可見的大叔,親切、溫和,兩鬢上有幾絲白髮。3月11日下午,憑藉《海角七號》而被譽為「臺灣之光」的導演魏德聖在廣州方所書店和觀眾進行「跟自己的名字賽跑」的座談會,就自己的新片《賽德克·巴萊》與觀眾現場對話,暢談他的電影創作。
  • 訪《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讓人們懂得臺灣
    訪《賽德克·巴萊》導演魏德聖:讓人們懂得臺灣   由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反映臺灣少數民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史詩性歷史巨片《賽德克•巴萊》將於4月27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紐約、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等地上映,並將於5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魏德聖北京交流 《賽德克·巴萊》後的人生故事
    臺灣導演魏德聖  帶著新片《賽德克·巴萊》的導演手記和花絮紀錄片,中國臺灣導演魏德聖來到北京電影學院進行交流。  談《賽德克·巴萊》  回歸信仰的年代  賽德克是臺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在這個族群的語言中,賽德克·巴萊直譯過來就是「真正的人」。  這個故事的主體來源於1930年,賽德克族人武裝反抗日本統治的「霧社事件」。「這個民族擁有獵人一樣的品質。
  • 魏德聖打造《賽德克·巴萊》 用10年耗資7億臺幣
    魏德聖打造《賽德克·巴萊》 用10年耗資7億臺幣     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第一支預告在戲院推出後引起廣大迴響,該片第二支預告26日晚間隆重在臺北西門町6號出口電視牆播放
  • 《賽德克·巴萊》導演做客北大:電影投資太難找
    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在臺灣一上映就引來了強烈反響,雖暫未定下大陸的上映時間,但魏德聖前日與大陸導演陸川一同做客北大,講述了《賽德克·巴萊》的臺前幕後,這樣一部
  • 《賽德克·巴萊》來了!
    兩種觀點的「激辯」影片上映的同一天,韓寒寫臺灣的長微博《太平洋的風》被轉發15萬次,導演魏德聖還在各地參加見面會為影片宣傳奔波著,而《賽德克-巴萊》卻被大量撤場。有人問,「那些光知道轉久仰的太平洋的風的人,風來了,你們接不接?」
  • 韓寒贊:《賽德克·巴萊》是近期最好華語電影
    而《賽德克.巴萊》官方微博也對韓寒回應說:「非常感謝韓寒的推薦,也感謝所有支持影片的朋友們!在這裡希望更多朋友進入影院,踏上彩虹橋,分享賽德克的驕傲,血性與感動!「當然,從海角七號到《賽德克.巴萊》,魏德聖還未得勝,從優秀到經典,他離他的野心還差一些。
  • 《賽德克·巴萊》的導演為何要拍歌舞片?
    5年多以前,一部充滿血性的《賽德克·巴萊》讓很多不太關注臺灣電影的觀眾都認識了魏德聖。時至今日,在討論「抗日」題材的華語電影時,這仍是一部繞不過去的作品。      當然,拍攝《52赫茲,我愛你》還有一個隱秘的原因,「《賽德克·巴萊》拍得太苦了,大家需要休息一下,我也需要休息。」      其實魏德聖的電影追求一直沒有變,對歷史的探索和思考仍是他最熱衷的。
  • 《賽德克·巴萊》刪了130多分鐘 導演:這無傷大雅
    吳宇森傳染「暴力」魏德聖12年磨劍    「此次上映的版本由4小時40分鐘刪減至153分鐘。但如果在家看DVD的話,那就太浪費電影的震撼力了,我保證觀眾在電影院能享受到DVD體驗不到的效果。」——魏德聖    如果你的文明是讓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
  • 導演魏德聖:「我已準備好再次一文不名」
    作為中國臺灣地區去年最賣座的電影,《賽德克·巴萊》於5月10日來到大陸觀眾面前。導演魏德聖曾經憑藉充滿青春元素的《海角七號》贏得臺灣地區僅次於《鐵達尼號》的票房,現在,這位臺灣導演帶來的是滿眼血腥的歷史故事。
  • 《賽德克·巴萊》首映 陳國富:有靈魂的大片
    《賽德克·巴萊》海報  由吳宇森監製,《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執導的華語抗日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即將於5月10日和內地觀眾見面,  臺灣史詩20年後再現 魏德聖直言需和歷史和解  「我不想再用其他的花哨手段,這樣只會侮辱了這段歷史。」沒有喧囂,沒有明星,也沒有各種各樣的噱頭,在演唱結束後,導演魏德聖直接走上臺致辭,如此「親切簡單」的首映禮對於一部投資巨大的史詩大片來說堪稱是頭一次。
  • 《賽德克·巴萊》藍光碟評 臺灣的英雄悲歌
    憑藉著《海角七號》在臺灣地區掀起狂潮的魏德聖,不僅是催熟了「超過世代」的崛起,還無形中促進了臺灣本土電影的復興,無疑是新世紀來臺灣電影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事件,而他的耗資7億新臺幣的野心之作《賽德克·巴萊》則是一曲臺灣原住民英雄的悲歌。
  • 拍《賽德克·巴萊》是一個什麼狀態?
    他跟讀者交流朗讀時,會靦腆地搓手解釋「不好意思,我念書跟唱歌一樣,對不住大家了」。他總說自己其實是個很無趣的宅男,平時唯一的樂趣就是一家三口出去逛逛街。沒錯,眼前這個毫無大導演架子的男人真的是魏德聖。繼不久前受蔡琴邀請來杭州散心後,昨天是他第二次踏上杭城之地。作為第二屆快報讀者電影節特邀嘉賓,他帶來了最新力作《賽德克·巴萊》的拍攝紀錄片以及最新出版的新書《賽德克·巴萊手記》。
  • 《賽德克·巴萊》上映 12年時間打造一部影片
    、包攬金馬獎六大獎項的戰爭史詩影片《賽德克·巴萊》。從去年亮相威尼斯影展開始,《賽德克·巴萊》至今版本多達5個,其中參展威尼斯版本已被魏德聖親手毀掉。在臺灣公映的版本最長,上、下兩集時長276分鐘。此次在大陸公映版本與北美等地放映版本相同,時長154分鐘。魏德聖為此重新剪輯,突出故事主線,節奏更快。這一版本也得到廣泛認可,高曉松在微博感慨,自己從小看到大的抗日影片中,「《賽德克·巴萊》目前排第一。」
  • 吳宇森:《賽德克·巴萊》是「史詩級」大片
    新華網義大利威尼斯9月1日專電(記者王昀加 報導員楊軼涵)角逐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影片《賽德克·巴萊》1日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身為影片監製的吳宇森導演稱讚此片是一部真正的「史詩級」影片。《賽德克·巴萊》是電影節競賽單元亮相的第一部華語影片。
  • 臺灣少數民族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在臺首映
    新華網臺北9月4日電(記者李寒芳 李凱)耗資新臺幣7億元的《賽德克·巴萊》結束在威尼斯影展的首映式後,於4日晚在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前舉行盛大的首映會。《賽德克·巴萊》由吳宇森監製、曾執導過《海角七號》的臺灣青年導演魏德聖導演。講述1930年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臺灣少數民族賽德克人莫那魯道,率領部族反抗日本殖民統治而發動霧社起義的故事。
  • 《賽德克·巴萊》曝前導海報 採用原住民色調
    導演魏德聖與前導海報《賽德克·巴萊》前導海報(橫款)   電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耗資七億臺幣新作《賽德克·巴萊》,春節前在臺灣公布首波前導海報、預告及系列書籍發行計劃。魏德聖表示:「我真心感謝所有為本片努力的團隊夥伴,《賽德克·巴萊》非常榮幸集結臺灣和各地電影優秀人材,一同完成一部世界級規模的史詩作品!」
  • 《賽德克·巴萊》檔期不變 將分上下集上映
    《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    臺灣中影公司董事長郭臺強昨日(2月2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拿出的這3.5億臺幣(約8千萬人民幣)和魏導合資另組新公司,運作電影後續營銷魏德聖導演也表示,有信心《賽德克·巴萊》上、下集可以如期在今年9月9日與9月30日上映。  臺灣首部史詩英雄巨片《賽德克·巴萊》歷經10個月拍攝,成本高達7億,期間還數度發生資金短缺的窘境。臺灣中影公司董事長郭臺強(郭臺銘之弟)昨日(2月2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拿出的這3.5億臺幣(約8千萬人民幣)的中影文創基金,和魏導合資另組新公司,運作電影後續營銷。
  • 《賽德克·巴萊》:「不只是臺灣原住民反抗日本殖民者的故事」
    當該片幕後花絮紀錄片前不久在北京電影學院中放廳播放到這一幕時,現場的掌聲不止為了向這部電影和片中的英雄致敬,專程從臺灣前來的該片導演魏德聖也有份。    拍完創造票房奇蹟的《海角七號》之後,《賽德克·巴萊》這部講述八十多年前臺灣原住民賽德克族壯士反抗日本殖民者發動霧社事件的歷史史詩電影,其籌備與拍攝工作就正式提到魏德聖的日程上。
  • 《賽德克·巴萊》:現實版《阿凡達》
    臺灣導演魏德聖的新片《賽德克·巴萊》被安排在威尼斯電影節正式開幕第一天與觀眾見面,是除開幕片外第二部展映的競賽片。常言「十年磨一劍」,這部經過12年打磨,期間遭遇各種困難終才面世的作品,吸引了眾多華語媒體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