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三舉措打造沿江環境保護「生態樣板」

2020-12-21 江蘇省人民政府

靖江市三舉措打造沿江環境保護「生態樣板」

發布日期:2020-11-24 16:42 來源:靖江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作為全省長江岸線最長的縣級市,靖江市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發展理念,聚焦三大方面,有力推進沿江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整治、生態修復。

一是聚焦產業轉型,構建綠色產業發展體系。嚴格落實「三線一單」要求,圍繞「遠期幹流岸線開發利用率降至50%以下」目標,共退出港口碼頭企業4家、退出生產性岸線約1.2公裡,累計關閉化工企業9家。智能重裝製造產業園基地重裝碼頭已竣工投產,固廢綜合處理、華匯城市汙水處理工程有序推進,循環經濟產業園正規劃建設。

二是聚焦機制創新,完善綠色發展保障機制。出臺《沿江「一張圖」規劃》,界定生態岸線13.57公裡、生活岸線6.29公裡、生產岸線21.98公裡、預留岸線10.56公裡。發布《靖江市生態紅線保護區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完善生態經濟統計評價體系。出臺《靖江市工業項目用地綜合評估工作規則》《靖江市工業項目用地綜合評估細則》,構建「以畝產論英雄」的企業綜合評價體系。

三是聚焦問題治理,淨化沿江區域生態環境。「淨岸」「清水」「復綠」多管齊下,啟動長江「兩違」、清廢等10多項專項行動,724個入江排汙口分類整治初見成效,治理城區黑臭河道27條,溼地公園、音樂花海廣場、原95基地棧橋、東線第一帆紀念公園等形態初現,全市累計新增造林4015畝、綠地面積3.6萬平方米,退漁還溼400畝。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靖江踐行長江大保護生態理念打造「十裡岸綠、百裡江景」示範段
    靖江踐行長江大保護生態理念打造「十裡岸綠、百裡江景」示範段 發布日期:2020-05-28 19:46 來源:靖江市政府辦公室 字體:[大 中 小] 靖江市共有52.3公裡長江岸線近年來,靖江市堅持深入貫徹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部署,切實將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堅決打好岸線保護修復攻堅戰,打造「十裡岸綠、百裡江景」的沿江生態保護示範段。一是強化規劃引領。
  • 夏心旻調研長江大保護工作:高標準打造沿江綠色發展示範帶
    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視察揚州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要求,進一步抓好環境整治、生態修復,高標準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沿江綠色發展示範帶,形成集生態、景觀、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秀美廊道,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 江蘇靖江新橋鎮:實施沿江生態修復,鋪展「蘆葦叢生、江灘飛鳥」畫卷
    新橋濱江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即將完工,屆時,水美、岸美、環境美的生態畫卷將在新橋鎮沿江鋪展。新橋鎮擁有長江岸線11.5公裡。長江新橋段原先有水產養殖場、飯店、小船廠、小碼頭,雖然短期內帶動了地方經濟,但給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如今,這裡輕濤拍岸,絲毫不見建築物的痕跡,取而代之的是中山杉、蘆葦等植物。重建溼地,臨江親江休閒節點呼之欲出。
  • 江蘇以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 綠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 ...安徽沿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產業升級,從一家受過國字號表彰的...
    水泥廠拆除傳達出安徽尋求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升級同步突破的信心,為保一江碧水東流,安徽分類整治沿江企業,推動轉型升級,謀求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1984年,工人在開採石頭時發現了動物化石,其豐富的哺乳動物化石對於研究早期人類活動環境背景具有重要意義。2006年5月,人字洞遺址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拆除後的水泥廠圍繞人字洞遺址「做文章」。據了解,水泥廠總共待拆除房屋建築有81項,能夠騰出佔地200多畝的地塊,將打造人類史前文化綜合類公園。
  • 斷面水質達到II類 秀洲打造生態環境治理樣板
    如今,它現存生物約有335科、1429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級保護動物有白鶴、黑頸鶴兩種,二級保護動物有白尾鷂、雀鷹等20種。這樣水清岸綠、人與自然和諧的美好生態環境,讓秀洲區真正成為書中描述的「人人盡說江南好」的江南水鄉。
  • 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和保護全面啟動
    百年來,這一區域發揮著城市「生態綠肺」重要功能,成為通城靚麗名片。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和南通市民對環境生態需求的不斷提升,五山保護和發展漸不適應。加大對五山獨特資源的保護,實行五山地區整體發展,增加群眾生態福祉,成為南通百姓的共同期盼。
  • 泰州市白馬鎮深入推進生態樣板河道打造工作
    中國江蘇網11月2日泰州訊 今年以來,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積極推進生態河湖建設,深入挖掘水資源稟賦,以打造生態樣板河道為契機,按照「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的標準,紮實開展陳家莊河水系生態樣板河道打造,構建白馬鎮人居環境品牌,打造人民滿意的生態河道
  • 從沿江到全省 安徽對生態環境問題「大起底」
    據安徽日報報導 今年4月起,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展開;6月,專項攻堅行動拓展到全省範圍,以此作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的主抓手。 1128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完成整改,佔問題總數的86.6%。
  • 巴松措:打造西藏生態旅遊業的變革樣板
    近日,西藏林芝巴松措地區正式發布了一份旅遊區變革的方案,計劃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不再以一個湖的旅遊景點門票為盈利點,而是有機整合全縣旅遊資源,打造以巴松措風景區為中心的大巴松措號航母,富民強縣。顯然,巴松措正在力圖走出一條路來,成為西藏自治區生態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樣板。
  •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如果說開沙島是一顆明珠的話,那麼南通160餘公裡的長江岸線則是一條翡翠項鍊,千百年來,浩蕩東流的長江在這裡孕育出豐富的生態資源。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南通正按照十九大報告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一幅壯美的生態圖卷正徐徐展開。
  • 江蘇: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
    全省上下把「環境美」作為矢志前行的核心追求,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高質量發展戰略之中,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江蘇大地正奮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魚米之鄉」,天更藍水更清作為全國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資源最少、人均環境容量最小的省,「重化圍江」、霧霾罩城、臭水繞城一度讓「魚米之鄉」江蘇蒙塵,生態環境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的突出短板。讓「水韻江蘇」詩意再現!
  • 長江大保護:環境「減負」開治理「良方」 生態「增容」交美麗...
    常州精準對標對表中央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決策部署的各項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為環境「減負」,為生態「增容」,奮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常州樣板」。    減量、減汙、減排:破解「化工圍江」開治理「良方」「猛藥去痾,刮骨療毒」。
  • 安徽省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記者昨日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獲悉,「十三五」時期,我省始終將汙染防治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環境汙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截至11月底,全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為85.9%,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
  • 承德壩上打造生態文明旅遊新樣板
    突出生態特色,以「生態旅遊、綠色發展」為主題,本屆省旅發大會全力構建承德壩上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打造旅遊新體驗、新面貌、新亮點,推動全域、全季、全民旅遊,一個「生態文明旅遊新樣板」呼之欲出。豐寧皇封山驛站。
  • 堅持生態優先,江蘇泰州致力打造全省生態經濟示範區
    泰州市委書記曲福田強調,要瞄準生態經濟區功能定位,科學謀劃綠色發展新模式,力爭到2020年,把泰州裡下河地區打造成具有獨特魅力和影響力的詩意棲居大公園、水韻江蘇新樣板,把長江經濟帶泰州段打造成生態環境優美、高端產業集聚、港口城市融合的全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 兩江新區又添「綠色明珠」 龍盛、水土努力打造生態環境新樣板
    兩江新區又添「綠色明珠」 龍盛、水土努力打造生態環境新樣板 2020年10月30日 18:08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市住建委海綿中心牽頭,聯合中科院、重科院、西南大學等單位,將三板溪和附近的石河清公園列入市級生態環境治理示範點進行推廣。
  • 江蘇省縣級市——靖江市城市看法
    靖江市,由江蘇省泰州市代管縣級市之一,靖江市是江蘇省新型工業港口型城市。2019年靖江市完成經濟總量約979億元,常住人口約68萬人。靖江市生態環境較好,城市旅遊資源豐富。比如牧城公園這裡是國家3A景區,這裡已經打造成特色文化、商業美食等功能區是遊客市民都喜愛的一個好去處,還有馬洲公園是目前靖江市最大的市民綜合性公園。
  • 湘新投員工:打造生態修復與環境提質樣板工程
    廖文斌表示,他對於報告中提及的「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部分內容印象最為深刻。自2016年11月來到湘新投公司後,廖文斌就在大王山片區上班,和各大建設公司一起排定建設進度計劃表,與一線建設者一起攻克關卡。在近一年時間裡,廖文斌對大王山片區綠色生態發展定位越來越清晰。
  • 大南昌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公示稿)
    ,以環境功能分區優化生態、生產和生活空間,以環境友好提升城市發展品質,以環境公共服務均等助推城鄉一體發展,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為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提供堅實的環境基礎保障。加強對鄱陽湖、梅嶺和撫河生態空間保護;推動鄱陽湖流域共治,與永修縣、進賢縣、撫州北部等周邊縣市聯合保護鄱陽湖生態環境;與宜春東部地區共同加強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工作,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制定嚴格的產業準入與淘汰標準機制,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九江沿江城鎮發展區:包括九江市轄區、瑞昌市、廬山市、湖口縣和彭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