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環境「減負」開治理「良方」 生態「增容」交美麗...

2021-01-07 蘇州新聞網

隆冬時節,長江常州段錄安洲樹木成片、野趣盎然。佇立江邊,藍天白雲倒映水面。

江蘇沿江八市中,常州段岸線最短,總長度僅25.8公裡。可是,這裡曾經「化工圍江」現象突出,碼頭、固廢堆場、「散亂汙」企業、養殖場、危舊民居、漁民住家船和作業船等時有出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動長江常州段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常州精準對標對表中央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決策部署的各項要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為環境「減負」,為生態「增容」,奮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常州樣板」。

    減量、減汙、減排:破解「化工圍江」開治理「良方」

「猛藥去痾,刮骨療毒」。

常州把破解「化工圍江」擺在壓倒性位置,市委、市政府組建工作專班,編制常州沿江地區「1+6」綠色轉型發展規劃,以最大的決心、最堅決的態度推動化工企業、化工園區拆遷整治。全市不再新批不符合園區產業鏈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化工項目;對沿江1公裡範圍內的化工企業,全面實施關停並轉拆;346國道以北的化工企業,2020年被停產減量一半以上;能拆盡拆、連片覆綠,實現沿江生態環境本質性修復、徹底性整改。

沿江1公裡範圍內的江蘇華達化工集團,廠區佔地124畝,企業在2020年5月籤訂騰退補償協議,7月全面停產,8月啟動關閉實施工作。在廠區拆除中,嚴格落實「三廢」規範處置,累計處置危險廢物4662噸、廢水53567噸。目前,沿江1公裡內31家化工生產企業已全部籤約關停,其中25家已完成拆除,其餘正加緊拆除。近年來,常州累計關停化工生產企業559家,生產企業減少60%以上,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大氣、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2020年5月受到國務院督查表彰激勵。

「治汙退捕,大美河湖」。

常州圍繞打贏打好碧水保衛戰和河湖保護戰的目標,全面推動河長制、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向縱深發展,全力營造良好水環境。根據「2020年第一號市總河長令」要求,印發《2020年常州市河湖長制工作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2020年全市河長制工作要點》,將河湖長制貫徹落實情況納入督查檢查工作計劃。同時,高度重視長江禁捕退捕工作,並成立工作專班全力推進,確保「十年禁漁」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常州確定環境管控單元190個,劃定47塊生態紅線區域,從源頭上減汙增效,為發展「生態留白」。積極開展長江及入江支流水岸同治,整治規模化養殖場,取締非法碼頭,治理碼頭船舶汙染,加快沿岸農村生活汙水收集治理,開展固體廢物專項整治,清理違法佔用、違法建設,實施氮氧化物和VOCs濃度「雙控雙減」。目前,全市開展河湖違法圈圩和違法建設專項整治再排查工作,如期完成省「三亂」、市「兩違」任務整改;全面完成禁捕退捕「國考」任務,退捕漁船876艘,建檔立卡漁民共1342人。同時,建立了全覆蓋、全天候、全時段的信息化防控平臺,探索長江「智能化禁漁」模式。

「生態淨化,清源減排」。

常州市制定下發2020年度水資源管理目標任務,開展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和節約用水工作季度通報工作。在全市深入開展水資源管理「清風」督查行動、組織水源地「清源」、地下水「清泉」保護行動。與此同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全面完成,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經過三年努力,常州完成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面積140.23萬畝,改革面積基本實現全覆蓋,灌溉節水和農田水利工程設施實現長效化運行。

2020年10月,國家、省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十三五」重點項目江邊汙水處理廠四期工程通過竣工驗收,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20萬噸,再生水回用規模每天增加12萬噸。同時,一水多用,把「工程水」轉化為「生態水」,大大降低了尾水損害生態的風險。 近年來,常州化肥、農藥減量成效顯著。尤其是「十三五」以來,常州以「精、調、改、替、輪」為路徑,積極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農藥零增長」行動。與2015年相比,全市化肥施用量、化學農藥施用量分別下降21.3%和24.1%。

    增綠、增效、增產:交出「美麗常州」高質量「答卷」

「生態修復,應綠盡綠」。

近年來,常州市高標準編制沿江生態自然修複方案,在已建成萬畝新龍生態林的基礎上,加快騰退地塊復綠和沿江生態修復保護,已新增綠地約2000畝。下一步,還將進一步串聯濱江十裡綠廊、新龍生態林十公裡森林、高鐵沿線十裡公園三大生態屏障,加快建設澡港河濱水生態景觀帶、德勝河美麗江村、新孟河生態廊道,進一步釋放錄安洲生態溼地、小黃山風景區、中水回用工程等示範工程的生態效應,構築完善「三縱三橫多點」的生態體系,形成沿江生態修復和高鐵新城建設聯動格局。

年過花甲的石厚林老人是土生土長的錄安洲人,已經與長江相伴了大半輩子。石厚林說,錄安洲港區有一片500多畝的地塊一直閒置。2013年,經社區兩委、居民議事小組和居民代表大會多次商議,決定以合作社的資金進行投資,在港區種植綠化近400畝,植樹5萬多株。為配合長江大保護整體規劃和沿江生態廊道建設,社區把復耕的100畝農田收回,進行植樹造林,生態覆綠。從2013年至今,錄安洲經濟合作社已累計投入資金400多萬元,綠化近500畝。

「一水多用,循環增效」。

長江大保護,不僅僅是江邊治理復綠,更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全國,常州最早在主城區全面實施「清水工程」,包括環保控汙、城建截汙、暢流活水三方面工程。其中,堅持「陸」上整治優先、沿河截汙為末端保障的常州治水特色做法,把城市汙水全部截流到汙水處理廠,有效解決了河道黑臭根源在岸上的問題,經過處理的優質再生水,最終變成清流回到河流,為河道水環境改善注入新的活力。

元旦前夕,寒潮來襲,家住新北區金科北郡花園的周女士家卻暖意融融,她家室溫達20℃以上。集中製冷、供暖的常州高鐵新城智慧綜合能源站的1號能源子站,已經溫暖了200多戶新建小區住戶。周女士家是其中之一。常州高鐵新城智慧綜合能源站項目,是在大力推動長江大保護的背景下,由新北區政府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合作的第一個示範項目,近期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列為「科技示範工程」。

常州江邊汙水處理廠的中水,除了用於給能源站供能,還為高鐵公園進行生態補水。高鐵公園的人工溼地內水體清澈,植物豐茂,得益於每天這裡都有來自江邊汙水處理廠的4萬噸優質再生水。它們首先作為高鐵新城集中供冷供熱水源,經過冷熱交換後,再向高鐵公園溼地進行補水。除了高鐵公園,常州江邊汙水處理廠的再生水還向新龍生態林和江邊汙水處理廠內部溼地補水,中水經過溼地生態系統的過濾、淨化,從「工程水」轉化為「生態水」,流入長江。去年,常州再生水回用達到4167萬噸,同比增長14.6%,努力實現了為環境「減負」,為生態「增容」,為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貢獻「常州力量」。

「綠色經濟,產業轉型」。

重生態顏值,也重產業價值。近年來,常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極開展省級沿江關閉騰退化工企業用地資源整合利用試點,為產業轉型升級城市經濟增長留出未來空間。記者了解到,常州高鐵新城將集中布局金融商務中心、區域總部中心、國際會展中心、文旅體育中心、品質生活中心「五大中心」項目設施。目前,已註冊和籤約總部項目11個、金融項目8個、大型綜合體項目1個、空間信息產業鏈項目2個。月亮船、德國小鎮、國際馬拉松、足球中心、網球中心、水上運動中心等項目高標準推進,成為吸引研發人群、商務人士、創業人群、高校師生和外籍人士的「強磁場」。

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胥亞偉介紹說,我們編制濱江化工園區轉型升級發展規劃,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重點招引培育高性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創新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提高沿江區域發展「含新量」。德國朗盛、華潤新材料、合全藥業等60個優質新項目相繼籤約,總投資50億元的新創碳谷正式落地。現已集聚以荷蘭阿克蘇諾貝爾、日本住友化學、德國朗盛化學、美國亞什蘭等為代表的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和以中簡科技、華潤新材料、合全藥業等為代表的行業隱形冠軍、「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至2025年,預計園區綠色化工品銷售超過500億元。

長風破浪正當時,勇爭一流再出發。「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在常州大地生根,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正從共識走向落實、變成現實。

來源:中國常州網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近年來,重慶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通過持續實施長江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等工程,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汙染防治,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圖為青山綠水的巫峽(攝於二○一九年四月十七日)。
  • 湖北宜昌「牽手」三峽集團開建長江大保護生態治理項目
    湖北宜昌「牽手」三峽集團開建長江大保護生態治理項目 2020-10-22 15:44:25宜昌市相關領導與三峽集團相關負責人考察宜昌生態修復項目 劉良偉 攝  此次集中開工的長江大保護項目有3個,計劃總投資76.01億元,分別是:宜昌市主城區汙水廠網、生態水網共建項目二期PPP工程,宜都市PPP項目,興山縣PPP項目。
  • 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長江和黃河是我國境內的重要河流,今年兩會,有很多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加強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們建議,就相關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和出臺有針對性的研究報告、管制規劃和實施辦法等,強化環境汙染物的監管和防治,完善風險評價體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落實「共抓大保護」 南通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 2018-05-02 08:08:20 來源: 南通網 南通網訊(記者 湯曉峰)4月29日,一場半程馬拉松賽在風光旖旎的開沙島舉行。
  • 安徽省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 及長江和巢湖水汙染...
    >2018年10月31日至11月30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安徽省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對長江和巢湖水汙染治理開展專項督察,2019年5月11,以全面開展長江安徽段生態環境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專項攻堅行動(簡稱「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為重要抓手,按照「四確保、四不放過」的工作要求,組織開展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大力推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全省生態環境質量呈現不斷向好態勢。
  •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綜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滿懷對母親河的赤子之情,多次深入長江、黃河沿線視察調研,為母親河生態治理和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掌舵領航。  把脈母親河,司法智慧的強效注入不可或缺。為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先後出臺《關於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關於全面加強長江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發展司法保障的意見》;2020年6月5日環境日當天,發布《關於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不斷滿足母親河永續發展的司法需求。
  • 安徽全面打造美麗長江經濟帶,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據安徽日報報導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的艱巨任務,也是千百萬人民的熱切期盼。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 (安徽)經濟帶,縱深推進「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強力開展長江禁捕退捕攻堅戰等,嚴守汙染物入江「防線」,保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生態也會回饋。
  • 持續推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 重慶如何擔起「上遊責任」 體現...
    近年來,重慶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通過持續實施長江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等工程,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和水汙染防治,修復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好三峽庫區和長江母親河。圖為青山綠水的巫峽(攝於二○一九年四月十七日)。
  • 江蘇泰州:穩步提升長江保護水平,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戰略導向,泰州市委、市政府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率先啟動「長江大體檢」,創新開展「健康長江泰州行動」,通過建好一個平臺,繪製一組表格,開展一批行動,建立一套機制,發布一個指數,力爭實現「排放減少、岸線優化、水質改善、生態修復、物種多樣、公眾滿意」的目標。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守護「一江春水向東流」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規劃》《關於加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重點突破實施方案》《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江蘇省長江保護修復攻堅行動實施方案》……通過一系列文件,江蘇不斷強化頂層設計,全面謀劃、系統推進和完善全省長江經濟帶保護修復攻堅戰的作戰體系,為系統推進保護修復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永葆長江母親河生機活力
    追根溯源 為治好「長江病」開良方「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遼寧大學環境資源中心主任劉佳奇表示:「這次重要講話既是 『長江大保護』的具體化,更是在長期調查研究基礎上把脈『母親河』,為治好『長江病』開出的一劑良方。」自古以來,長江作為貫穿我國國土空間開發最重要的東西軸線,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如何讓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呢?
  •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介紹
    下面,由我來介紹今天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10個典型案例。2016年1月以來,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長江經濟帶各級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現代環境司法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 產業更優 江水更清(傾聽·關注江河生態保護)
    人民日報記者 何 聰 姚雪青 蔣雲龍 吳 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長江黃河,流域面積廣,如何上中下遊協同聯動推進生態保護?如何讓一江清水綿延後世、惠澤人民?
  • 對長江中遊城市群環境治理狀況的測評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頂層設計和制度體系建設,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推動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但是生態現狀不容樂觀,環境治理任重道遠。
  • 長江流域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三大歷史性轉變
    長江流域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三大歷史性轉變    新華社武漢2月22日電(記者楊希偉)經過60年的治理開發與保護,長江流域的水資源及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優良生態得到有效維繫,實現了三大歷史性轉變。蔡其華說,對長江中下遊圩垸實施平垸行洪、退田還湖,恢復水面面積2900平方公裡,實現了千百年來從圍湖造田向主動還江河湖泊空間的歷史性轉變,流域水資源及水生態與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與修復。    三是長江水質實現從整體惡化、局部好轉向總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歷史性轉變。
  • 建設美麗中國應重視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
    因此,深入研究草原生態保護與治理,是關乎我國生態安全、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維護邊疆穩定、實現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草原生態治理和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廣袤的草原是長江、黃河上遊的主要生態屏障,直接影響兩河的生態安全。
  • 長江大保護的荊州答卷:水清地綠 石首舒展生態畫廊
    近年來,石首市深入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鐵腕重拳抓治理,「六治並行」護生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A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頂層設計繪就保護藍圖「一江貫東西,兩河穿南北,版圖分五塊,四面皆環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賦予了石首特有的溼地水鄉氣質。
  • 長江大保護的荊州答卷:水清地綠,石首舒展生態畫廊
    近年來,石首市深入貫徹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示精神,鐵腕重拳抓治理,「六治並行」護生態,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書寫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石首作為。A全面推行河湖長制,頂層設計繪就保護藍圖「一江貫東西,兩河穿南北,版圖分五塊,四面皆環水。」形象勾勒出了石首的地理概貌,也賦予了石首特有的溼地水鄉氣質。
  • 江蘇環境司法:全力服務保障 推動長江大保護戰略
    全省法院堅持以恢復性、預防性司法措施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實效,創新裁判執行方式,探索出異地補綠、勞務代償、增殖放流、環保禁止令、技改抵扣等一系列具有環境資源審判特色的執行方式,有力促進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十二年環境司法專門化改革之路早在2008年,江蘇法院就開始摸著石頭過河的初步嘗試。
  • 推動長江黃河上遊生態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展,阿壩州委全會通過...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徐登林)7月27日,阿壩州委十一屆九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阿壩州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推動長江黃河上遊生態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阿壩州深入基層「兩聯一進」群眾工作全覆蓋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