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晚間,微博話題#無印良品瓶裝水致癌物超標#被頂上熱搜,引發大眾關注。
事件起因為,日本日用品百貨店「無印良品」的運營公司良品計畫近日宣布,將召回約58.8萬瓶瓶裝飲用水,召回理由是瓶裝飲用水「天然水」被檢測出疑似致癌物溴酸鹽。
2月27日,新京報記者通過採訪了解到,在被召回的瓶裝水中有一款碳酸飲料產品並非因被檢測出疑似致癌物溴酸鹽,而是與「天然水」系同一個廠家生產,所以無印良品「為了避嫌自主收回。」(文中把這款被召回的碳酸飲料產品稱為「碳酸水」)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無印良品客服表示,這款「碳酸水」曾在中國大陸售賣過,目前已經「全店全部撤櫃」。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則在回復新京報記者時稱,無印良品官網聲明中提及的1款「碳酸水」產品,現在也沒有在中國大陸銷售。
但是,對於這款碳酸飲料產品曾經是否在中國大陸售賣過的問題,截至記者定稿,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並沒有給予明確回復,只是表示:「碳酸水」並無相關溴酸鹽含量的標準要求,但為了避免同系列產品造成顧客混亂,故無印良品日本總社的自主回收對象產品為2款「天然水」產品,1款「碳酸水」產品。
客服稱「碳酸水」曾在中國大陸售賣過,上海總部未明確回復
2月27日,新京報記者自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的網絡商城客服中心獲悉,本次被召回的產品有兩款規格分別為330 ml和500 ml的天然水,以及一款規格為430 ml的碳酸飲料,三款產品均為日本產。
「目前兩款天然水被檢測出(疑似致癌物溴酸鹽),至於碳酸飲料,是因為同一個廠生產的,為了避嫌自主收回。」 無印良品客服表示,前兩款瓶裝飲用水在中國大陸沒有售賣過,中國大陸之前賣的是中國產的,第三款產品(即「碳酸水」)在中國大陸以前有售賣過,目前已經「全店全部撤櫃」。
無印良品客服告訴新京報記者,本次被召回的三款瓶裝水產品只在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中國大陸有售賣過,「日本及中國臺灣地區,2月22日上午已在官網及各店鋪發布自主召回公告,中國香港地區計劃在3月初發布召回。」
為什麼對於在中國大陸銷售的產品不是召回而是撤櫃處理?
無印良品客服解釋道,「針對碳酸飲料(日本產)商品,現行的碳酸飲料國家標準中,沒有對溴酸鹽限量值有相關要求。該款食品是通過正常渠道進口並取得檢驗檢疫證明,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商品。但是因為與此次涉及的天然水屬同一家工廠生產,秉承對中國顧客負責的理念,碳酸飲料(日本產)已經下架停止販賣了。」
同時,無印良品客服稱,「中國大陸無印良品和其他地區無印良品是分開運營管理的,所以實行的政策也會不同。」
另外,新京報記者還了解到,如果有消費者在中國大陸購買碳酸飲料(日本產)商品,有相應的維權方法。無印良品客服告訴新京報記者,「如果購買的無印良品碳酸飲料在保質期內且未開封,考慮到消費者對此問題的顧慮,我們可以接受退貨。但是,對象食品-無印良品碳酸飲料並不存在食品的質量問題,且沒有違反任何中國的國家法律法規以及國家標準,所以不接受賠償的要求。」
2月27日下午,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告訴新京報記者,無印良品日本官網聲明中提及的2款「天然水」產品,在中國大陸從未銷售過。同時表示,聲明中提及的1款「碳酸水」產品,現在也沒有在中國大陸銷售。
然而,這款「碳酸水」到底是否曾經在中國大陸售賣過,截至記者發稿時,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也未給予明確回復,只是表示:「碳酸水」並無相關溴酸鹽含量的標準要求,但為了避免同系列產品造成顧客混亂,故無印良品日本總社的自主回收對象產品為2款「天然水」產品,1款「碳酸水」產品。
今年以來,瓶裝水召回事件已經不是無印良品第一次與「致癌物」關聯在一起。一個多月前,「無印良品榛子燕麥餅乾」被報導含有致癌物。對此,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方面表示,涉事產品「未添加任何違反中國法律法規及國家標準的食品原料以及食品添加劑」,考慮到消費者的顧慮,「公司暫時下架了馬來西亞進口的無印良品榛子燕麥餅乾。」
競爭對手湧現,產品多次降價
時至今日,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已經接近15年之久。1980年誕生於日本的無印良品,主推服裝、生活雜貨、食品等各類優質商品。無印良品的意思就是指「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
2005年,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其簡約的產品設計收穫大批擁躉,讓消費者樂於為其高價買單。一度,無印良品成為「品質生活」的代名詞。天眼查資料顯示,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註冊於2005年,為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的全資子公司。
上遊財經專家顧問江瀚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在日本,無印良品僅僅是個平價的大眾品牌,但是來到中國後,它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受中產階級青睞的『高品質、小奢侈』品牌,這個策略初期在中國大獲成功。」
近幾年,無印良品的競爭者們紛紛湧現,例如名創優品、網易嚴選、小米有品、淘寶心選等。江瀚說,「在中國,大概從2016年開始,無印良品便開始走下坡路了。目前,無印良品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新零售廠商。」
今年1月9日,無印良品母公司良品計畫披露的財報顯示,在前三財季(2018年3月至11月),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銷售額為536.35億日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無印良品於2014年10月在中國推出「新定價」策略,目前已經累計降價10次左右。
對於無印良品在中國降價的行為,江瀚對新京報記者分析稱,「在我看來,無印良品是被中國市場倒逼才降價的,並非主動降價。」
競爭對手環伺、產品一再降價卻難以阻止銷售額下降的局面,無印良品應該如何贏回中國消費者的心呢?
江瀚表示,「無印良品必須重新正視自己的品牌定位,它必須在價格方面採取行動,甚至可以考慮全球統一定價。另外,中國國內的新零售企業已經全面崛起,這對無印良品產生的競爭和衝擊是非常大的。所以無印良品在制定發展戰略的時候,也要考慮這些競爭者帶來的影響。」
新京報記者 閻俠 編輯 王宇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