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景區見不到人工飼養的大象,但是在雲南卻很常見,為什麼?

2020-12-12 地理縱橫

海南為什麼見不到大象?與海南同地域的泰國、印度、柬埔寨、寮國等國都有大象的分布,現今這個區域的象種我們稱之為亞洲象,與非洲象同科,但又有不同。從人類歷史記載來看,海南沒有文字描述或大象的古生物化石出現,確實是沒有大象的分布,這個區域為什麼不見大象呢?我們先看一張亞洲象分布圖:

上圖的粉色是歷史上亞洲象的分布情況,而紅色是現今的分布,從圖中可以看出,歷史上亞洲象生存範圍非常廣,最北達到黃河流域,最西到達波斯灣地區,後來大象的生存地域開始萎縮,目前主要生存地區以中南半島為主,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也有大象生存。

加裡曼丹島北部也有大象分布,據一些資料研究發現,這裡的大象稱作婆羅門象,與現在亞洲象親緣關係甚遠,婆羅門象並非近代才出現。它們與亞洲象明顯不同,婆羅門象在30萬年前在進化上便與亞洲象分離,1萬8千年前加曼丹島和亞洲大陸分離後,便被隔離在了加裡曼丹島。

為什麼大象生存區域逐漸萎縮?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氣候變化,如我們黃河流域,從現在來看,這裡的氣溫顯然是不適合亞洲象在這裡生存了,年平均氣溫在10~20度範圍之內,氣候再轉冷,只能逐漸向南移動。

二是人類活動的影響,這裡成為人類農業生產的農耕地,大象的生存空間被壓縮,加之人類的大量捕殺,而大象繁殖又非常緩慢,通常孕育一頭幼崽需要1.8年,遭受人類的屠殺後,其數量短期內很難恢復,能遷徙的跑到了叢林、灌木、河谷中躲避生存下來。下圖是我國亞洲象的遷徙。

從圖中可以看出,大象一直在南遷,公元580年~公元1050年在南嶺一帶還有分布,如今這裡的大象基本滅絕,萎縮到了雲南的邊境線上。

為什麼海南島沒有大象?

大象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陸棲哺乳動物,以群居為主。象棲息於多種生態環境中,尤喜叢林、草原和河谷地帶,生活在沒有陡坡的溫暖溼潤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它們能避開直射的陽光,行動自如。理想之處是靠近水源或溼地的空曠森林。它們對水的需要不僅是為了飲用,也是為了衝洗和降溫,亞洲象重達5噸,每天會消耗大量的食物,主要是樹葉、野香蕉和嫩竹葉,每日食量30到60千克,壽命約70年。

從環境角度來看,海南也同雲南西雙版納一樣有零散的熱帶雨林分布,如尖峰嶺、霸王嶺、五指山、百花嶺等,這裡也有潮溼的氣候,降水較多,象蘇門答臘島、爪哇島、中南半島都有大象的生存,因此海南島也應適合大象生存。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在海南怎麼見不到大象?

海南是從大陸脫離出來的一塊島嶼,生物地緣關係應與雷州半島有著緊密聯繫,沒有與大陸分離時,海南島會有大象分布,新構造運動期間,海南與大陸漸漸分離,切斷了與大陸的聯繫,成為了一座孤島後,海南島生存空間狹小,而大象又是一個龐然大物,需要環境提供大量食物,可是島內卻提供不了,會有大量的象因生存問題而滅絕,加之地殼運動的影響和人為的捕殺,沒有島外物種來源,大象就滅絕了。

事實上在菲律賓群島上也沒有見到大象,在歷史上,這裡也有大象生存,曾經在島上發現了大象的化石,這也表明大象漸漸的失去了生存條件和被捕殺而滅絕。海南島亞洲象滅絕並不是個例。

海南島面積只有3.44萬平方公裡,這麼小的空間,不能與雲南接壤的中南半島相比,這裡空間不大,地形、地貌比較簡單,沒那麼複雜。而雲南很多區域還是人煙罕至的地帶,有寬闊的河谷,舒緩的坡面,總能找到適合它生存的環境,從而生存下來,這裡成為了大象的避難所,為此雲南還有物種保留。近些年來,人為加以保護,大象才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間,而海南就不具備了,這就是海南見不到大象的原因。

可能有的網友問了,我們把雲南的大象運到海南飼養,讓它在海南「生根發芽」,是不是可以呢?事實上這種事情不只是大象異地飼養繁殖問題,我們送出去的大熊貓在異地生存並不是太好,種群數量也沒有過快地增加,由此看來動物適應了環境,經過長期進化,對環境的要求越來越苛刻,雲南大象有可能到海南「水土不服」,最終引種失敗。

相關焦點

  • 人工養殖蠍子,最常見的三種飼養方式,你知道幾種
    以前我們都是去山上捉野生的蠍子,現在人工養殖的技術越來越高,很多人選擇了人工養殖蠍子,但是我們在人工養殖蠍子的時候,主要有哪幾種飼養方法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人工養殖蠍子最常見的三種飼養方式。
  • 楓葉龜飼養入門簡介
    但是由於近幾年野生種群數量下降以及它較大的飼養難度等各種原因,導致這種龜在市場上並不多見。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這種龜!楓葉龜(Geoemyda spengleri)別稱地龜,黑胸葉龜,長尾山龜,泥龜,十二稜龜。主要分布在中國雲南滇西、廣西桂林、廣東、湖南、海南、越南、印尼等地。是小型半水棲的龜類,成體背甲長120mm,寬78mm。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我大意了啊
    事實上,在採集狩獵的時代,沒有哪一個人有意識地去馴化農作物,認為未來的生活,就是種植農作物,飼養牲畜。第二: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當我們看到非洲大草原的景象時,不禁要問一句,大象的產肉量非常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呢?同樣的疑問,也適用於犀牛、河馬。
  • 為什麼騎乘大象是殘忍的
    近日,英國皇室威廉王子訪華,特地把訪華的最後一站定在了雲南的西雙版納,這裡有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在亞洲象種源繁育基地,威廉王子與一頭名叫「然然」的大象「親密接觸」。  保護野生動物是威廉王子一直熱情致力的事業。在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交流期間,作為野生動物保護的支持者,威廉王子發表了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演講,並呼籲全球關注非法象牙貿易。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人類耗子尾汁
    當我看到大象的時候,不禁有個疑問:我們的祖先為什麼不去馴化肉量更多,體型更大的大象或者犀牛而去馴養牛羊豬呢?為什麼不馴化捕獵技巧高超的獵豹,而去馴化狗呢?今天,就讓我為你解答疑惑。從原始社會至今,人類只馴養了二十種大型哺乳動物,常見的有牛、羊、馬和豬。因為這幾種動物,性情較為溫和,還很親人。而且都是食草動物,好養活。
  • 蘇卡達陸龜的人工飼養
    飼養蘇卡達陸龜需要提供較大的飼養空間,至少要提供龜體長10倍以上的室外區域才能保證其健康成長,蘇卡達不僅是大型陸龜,還是沙漠型陸龜所有需要大量的日照,才能給蘇卡達提供充足的鈣質與熱量。人工飼養蘇卡達時主要的飼料為青草,苜蓿草,還有一些草酸含量低的蔬菜(因為過多草酸會影響鈣的形成與吸收並形成結石),水果。
  • 大象肉能吃嗎?為什麼沒有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來源?
    大象是陸地上體型最大的動物,同時它與牛羊一樣都是食草動物,其食物的攝入沒有任何的區別,而牛羊是我們常吃的肉類,故大象肉也是可以吃的。但是,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吃象肉都是極少發生的事情。那麼,為什麼很少有人吃大象呢?我們還得先從大象本身談起。
  • 為什麼有些七彩神仙魚飼養在造景缸,有些需要裸缸飼養?
    招財、龍魚等,小時候也會有上述的原因,長大之後,個體很大,性格又比較兇猛,也不適合造景飼養的,除非是水體很大很大,觀賞魚已經和我們有了很好的互動性。為什麼家彩可以裸缸飼養,野彩大多數都是造景飼養呢?這個問題怎麼說呢,其中有魚主人的飼養目的,也有觀賞魚對於水質和環境適應的問題。家彩,也就是說家養的七彩神仙魚,大部分都是人工繁殖的,從小就在裸缸環境中長大,比較適應這種環境。
  • 大熊貓人工飼養下首次產仔,居然是在北京這個地方
    一次,管理園子的「官老爺」無故把熟悉大象習性的老飼養員裁掉,又貪汙飼料,使得大象瘦得皮包骨頭。和大象在一起多年的老飼養員曾經回來探望,大象「落了淚」。後來,可憐的大象終因病、一命嗚呼了。 被人民政府接管後,祖國各地高山密林裡的珍禽異獸不斷從四面八方匯聚到西郊公園,世界各個角落裡的名貴動物也紛紛來落戶。
  • 房子很亮但見不到陽光 房子為什麼是剛需
    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也是必須要注意採光方面的問題,這樣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對於房子來說陽光是非常重要的,房子很亮但見不到陽光是為什麼,相信有很多人都想了解這方面的問題,那麼,我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房子很亮但見不到陽光房子為什麼是剛需?
  • 揭秘:為什麼人工飼養的雞沒有雞味
    踏入21世紀,飼養作食用的雞隻數量,已超過全球總人口的2.7倍,每年達190億隻。養雞最多的國家是美國,達90億隻 。單單喬治亞州,就養了14億隻;其次才是中 國和巴西。若將火雞、鴨、鵝、鴿…等飛禽計 算在內,全球飼養的禽類達230億隻。 人工雞「雞沒雞味」現時,全球可以養活70億左右人口,要多得人工飼養雞。
  • 麻雀隨處可見,為何卻不能人工飼養?
    麻雀是一種很常見的鳥類,它對生存環境的要求極低,無論是在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沼澤這種人煙稀少的地方,還是在城鎮、果園、農田、房前屋後這種人類聚集的地方,都能看到麻雀的身影。令人奇怪的是,像麻雀這種對生存環境要求極低的鳥類,居然無法被人類飼養。麻雀無法被人類我飼養,無非是與以下幾點相關:一是麻雀性格「桀驁」,即便被人類所抓獲,也不會輕易接受人類的食物;二是馴養麻雀很困難,人類至今為止還未將其馴服;三是「物以稀為貴」,隨處可見的麻雀並沒有圈養價值。
  • 萬寧飼養「海南和牛」獲成功
    據介紹,橫溢金山瓜菜產銷專業合作社2009年開始引進「海南和牛」試養,在省畜牧技術推廣站的幫助下,在山根鎮橫山地區設立示範飼養基地,開始小批量進行試養。幾年來,經過省、市兩級畜牧飼養技術人員的精心摸索,攻破盲點,解決了氣候、特性、飲食、防疫等技術難題,掌握了「海南和牛」在本地生長的多種適應性能,飼養工作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為大規模在該市發展「海南和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雲南人出門騎大象,竟然是真的?!
    「聽說雲南人出門騎大象?」「聽說雲南高考項目就有騎大象?」
  • 豬大腸、鴨腸很常見,為什麼見不到羊腸和牛腸,是味道不好吃嗎?
    豬大腸、鴨腸很常見,為什麼見不到羊腸和牛腸,是味道不好吃嗎?俗話說,天大地大,吃飯最大。不論何時,吃永遠都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之一。生活中可以吃的食材很多,有的食材很常見,隨處都可以買到,也有的食材非常少見,想吃還不一定有。
  • 雲南大象「醉」臥茶園,想看野象可去西雙版納這個地方
    3月16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11日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一群野象在勐阿鎮曼邁村覓食時,誤食村民家近30公斤包穀酒,有大象醉倒在茶葉地,還配發了有兩頭大象酣睡的照片。
  • 中國團隊挖掘出2種可人工飼養本土熊蜂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蜜蜂研究所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近日再次挖掘出2種可以人工飼養的熊蜂,探明了我國南方蜂種弗裡熊蜂和短頭熊蜂的生物學特性。這一研究已於近日在學術期刊《昆蟲》在線發表。
  • 豬蹄和羊蹄很常見,為什麼見不到賣牛蹄的呢?
    豬蹄和羊蹄很常見,為什麼見不到賣牛蹄的呢?村裡養豬的那戶人家,昨天殺了幾頭豬賣肉,鄉裡鄉親的,所以老爸也去買了幾斤,順便還買了個豬頭和豬蹄,說是自己滷豬頭肉和滷豬蹄吃。這滷肉可是個好東西,口感醇厚,入口香濃,下飯下酒都不在話下。
  • 柬埔寨吳哥窟「大象載客」將被取締
    在柬埔寨吳哥窟景區遊客騎大象遊覽項目將被取締,所有大象將回歸自然,在半自然半人工的環境下生活和繁殖。暹粒省吳哥大象委員會13日的消息稱,景區現有14隻大象每日過著勞累的載客生活。2016年,一大象在高熱天氣載客時暈倒在地死亡,引發關注。
  • 美洲紅䴉的人工飼養與繁育技術
    近年來,美洲紅䴉被廣泛引種到世界各地進行人工飼養繁育。成功的人工繁育既可減少對美洲紅䴉野生種群的捕獲和幹擾,又達到了保存種源的目的,對美洲紅䴉的可持續性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國內外關於美洲紅䴉人工飼養的研究報導極少,無法對養殖者提供適當而成熟的技術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