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手機新品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最近發布的一系列新品手機,都在手機拍照方面有所升級,而且手機拍照的性能和水準都在不斷提升。最近比較火的何同學在iPhone 11的視頻裡扔出一個比較值得思考的問題,手機為了提升畫質做成紅綠燈,奧利奧,浴霸的形狀,這樣做真的有意義嗎?那麼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手機為什麼在不斷提升手機拍照水平,為了相機犧牲顏值真的合適嗎?
手機拍照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手機發展了幾十年,我覺得一個非常重要的裡程碑就是隨著手機硬體的提升,手機擁有了攝像頭,並且這也逐漸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拍照設備。
雖然手機拍照無論說的多麼好聽,但是從硬實力上是完全和相機沒有一戰之力的,即使是入門級的單反,傳感器的大小,成像的效果,拍照的操縱感都完全碾壓手機。但是,手機的最大優勢在於便攜,而且現在不僅僅是便攜了,更是成為時刻不離手了,這樣在我們想要拍照的時候,拿起手機就可以拍了。
所以,手機上相機的出現,賦予了手機更多的功能,同時手機拍照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原本拍照是需要買專業的相機,需要學習相機的操作。而手機拍照則大大簡化了學習成本,絕大多數用戶只需要拿出手機,打開照相功能,按快門就好了。這也讓更多的人可以用手機記錄生活,也讓很多人,在很多場景下都用手機來代替了原本相機的工作。
同時,手機利用算法,彌補了手機與相機之間的硬體差距,像是背景虛化,HDR這些功能,通過軟體算法已經可以生成非常不錯的效果。同時,AI算法的自動優化,以及濾鏡,貼圖,各種效果的加入提升了相機的可玩性,並且免去了後期的麻煩,所以照片成為了社交的全新方式,手機從拍照方式,生活方式上,都改變了我們的習慣。
手機進步遇到瓶頸期
為什麼最近手機都在不斷升級拍照水平呢?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手機的其他方面的升級都到了瓶頸期,像是性能,每年基本都是穩定提升,沒有什麼大跨步的餘地。而屏幕上的升級也越來越難,追求屏佔比的路上,摺疊屏,瀑布屏依舊還有局限性。
那麼手機無論從營銷還是宣傳的方面考慮都需要有亮點,總不能每次發布的都是同樣的手機。那麼像iPhone 11,今年很需要一個吸引人要求的方面,那麼相機的提升是看得見摸得著,而且很容易吸引大家關注的。iPhone 11系列的相機系統,無論是從外觀上,還是拍照的性能上,都吸引了大家廣泛關注。
所以,今年的手機市場,最具有翻天覆地變化的就是拍照了。去年我們見到的主流手機還都是雙攝,主攝通常是1200萬像素的攝像頭。但是來到2019年,目前最主流的配置是廣角+長焦+超廣角的這樣一個三攝組合,而四攝,五攝的手機也層出不窮。
而手機的像素也是越來越大,今年年初開始4800萬像素攝像頭成為主流,而這才半年多的時間,我們已經經歷了從4800萬像素攝像頭到6400萬像素攝像頭再到1億像素攝像頭的飛躍。雖然這些「天文數字」更多的只是為了營銷,我們常用的還是像素四合一之後的1200萬像素,1600萬像素以及2700萬像素拍照模式。
手機相機遠不止拍照片這麼簡單
手機拍照的提升,其實還犧牲了很多東西。比如為了放進去更大的相機模組,手機的厚度就會比較厚,像是最近剛剛發布的小米CC9 Pro,厚度上就有9.67mm,不過小米也找到了不錯的解決方案,一方面利用曲面設計讓握持手感更好。同時,也放進去了更大的電池,保證了手機續航。
同時,手機攝像頭也打破了手機背面的一體性,越來越複雜的攝像頭設計,可能在很多人眼裡手機顏值降低了很多。
但是,我認為手機攝像頭素質提升,手機拍照技術的升級絕對是有意義的。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在不斷追求著進步,手機拍照也是一樣,我們早已不滿足於能拍,而是追求更高的水平。比如多攝要解決的就是拍照要求越來越高的問題,不能換鏡頭,也不能像相機一樣變焦,那麼就需要在不同的場景和需求下用不同的攝像頭來滿足需要。
那麼在實際的需求面前,設計其實是要靠後站的,我覺得無論什麼技術,什麼產品都應該是對用戶需求負責的,功能性永遠要在設計之上。更何況,如今多攝的設計更多的是「看著不習慣」,而不是醜。隨著技術和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手機是會兼具高性能拍照和顏值的。
換個思路,十年前的手機就已經有拍照的功能,當時可能我們覺得拍的真好看,真不錯。但是我們現在回頭來看,那已經完全不能滿足需求,甚至很多放在現在的顯示設備上已經很模糊了。那麼追求更好拍照水平是非常有價值的,畢竟現在我們拍的是照片,而N年之後,再拿出來看照片還非常清晰。手機拍下來的不僅僅是照片,還是我們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