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張大千紀念館要轉到成都?國畫大師張大千博物館明年落地成都

2020-12-18 裙裙的郭小北

國畫大師-張大千

說起中國近代著名的國畫大師,我相信國內很多朋友都會想起那句無比熟悉的話:「南張北齊」。沒錯,國畫大師北有齊白石,南有張大千。北方齊白石已擅長繪畫花鳥蟲魚、人物山水著稱,而我們南方的張大千則是一位全能型畫師,他在山水、鳥獸、人物、書法、篆刻……等方面都很精通。而且在畫風方面大氣中隱藏著婉約,注重潑墨與潑彩的結合。

國畫大師-張大千

張大千與內江

張大千與內江市一直都有著無法割捨的淵源和緣分。說起張大千與內江的淵源,我想在內江生活過的人都會想起這麼一句話:「內江,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沒錯,張大千是在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出生的地地道道的內江人!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內江,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

內江張大千紀念館一角

張大千出生在四川內江一書生門第,其長大後成就斐然,與齊白石並稱「南張北齊」,而且其作品廣傳海內外,甚至被西方藝壇讚譽為「東方之筆」。為了紀念張大千,作為大千故裡的內江市在東桐路圓頂山修建了一座佔地約4000千平方米,建築面積2000平面米的「張大千紀念館」。紀念館內共有5個展廳,分別從張大千的生平以及其的繪畫特色和作品成就方面進行詳細的展覽、講述。

張大千紀念館

成都張大千博物館預計明年9月落成

小編今日在關注成都建設及規劃新動向時,成都文化廣電局官網上發布的熱點新聞中一個不大不小的標題赫然進入了我的視線:《張大千藝術博物館預計明年9月在錦城公園落成》!看到這個標題,小編滿是狐疑,內江不是有一個張大千紀念館了嗎?成都為什麼又要新建一個張大千博物館?

後來通過官網發布的這則新聞了解到,原來在去年的9月份,張大千徒弟孫雲生之子孫凱向成都市政府捐贈了近650件的張大千藝術作品以及個人物品。為了更好的保管以及將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作品展覽給世人,後成都有關部門商議決定在錦城公園打造「張大千博物館」。

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總體效果圖

博物館選址在環境優美的成都錦城公園,並作為錦城公園內重點的文化景觀來打造,佔地面積在100畝左右。按照規劃,公園內的將打造以博物館、藝術館、園林藝術館為一體的藝術主題公園。而且在博物館的設計風格方面,以張大千所喜愛的山水畫境為主要風格。

成都張大千博物館局部效果圖

內江張大千紀念館和成都張大千博物館

在詳細了解成都文化廣電總局官方信息後,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明年9月份以後,成都張大千博物館將和內江張大千紀念館一起,成為兩個獨立運營但都圍繞國畫大師張大千來展覽展示的文化館。

雖然兩個文化館都圍繞張大千進行展覽,但兩個文化館的側重點和打造風格都有各自的特點。內江作為張大千的出生故裡,故而內江紀念館以紀念張大千生平為主,而成都張大千博物館則更加側重在對張大千的藝術作品進行展覽,同時兼具文化主題園的效果。

相關焦點

  • 紀念張大千誕辰120周年 張大千博物館今日在內江開館
    領導嘉賓參觀張大千博物館展出的作品。(王斌 攝)人民網成都5月17日電 5月17日上午,以「大千精彩 守正創新」為主題的2019海峽兩岸張大千文化藝術交流活動暨紀念張大千誕辰120周年系列活動在內江開幕。
  • 內江張大千紀念館:園林式建築的美術博物館
    內江張大千紀念館是為紀念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張大千而修建的,館內園林布局精巧、展廳展品詳盡,是學習、觀賞大師作品和欣賞園林式建築的美術博物館。張大千(1899~1983年),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
  • 故遊憶 · 四川內江張大千紀念館
    2007年4月17日,在四川內江師範學院開會,中午休息時間抽空參觀近在咫尺的張大千紀念館,記不清是什麼原因,好像閉館,只能在門口拍照留念。「甜城」的美譽,是四川省第二大交通樞紐和西南陸路交通的重要交匯點,也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
  • 內江:張大千齊白石真跡 齊齊亮相大千故裡
    昨日,省文聯、內江市委、內江市政府主辦的「紀念張大千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隆重舉行。內江市第五屆張大千國際書畫作品展展出了張大千、齊白石等名家25幅真跡作品,內江投入警力512人護衛,市民排隊觀賞。
  • 國畫大師張大千誕辰120周年,故鄉內江將推出多項紀念活動
    張大千1899年5月10日,被稱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國畫大師張大千誕生於四川內江。2019年,時值張大千誕辰120周年之際,其故鄉內江市即將推出多項紀念活動。據《內江日報》報導,作為張大千先生的家鄉,內江市將於5月17日舉辦張大千誕辰120周年海峽兩岸藝術交流活動。據了解,海峽兩岸張大千研究學者、書畫藝術家及親屬代表等近百人將出席活動。
  • 清明假期,內江張大千博物館人氣爆棚
    作為內江傳播大千文化、弘揚大千精神地標之一的張大千博物館,在清明假期,吸引了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大家在感受大千書畫魅力的同時,也充實了假期生活。據了解,受疫情影響,張大千博物館閉館近兩個月後,於3月25日重新對外開放。
  •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內江(圖)
    這就是內江最近新打造建成的一處特色文化地標——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它的亮相喚起了不少人對老內江的記憶。  入口處,「張大千出生地原址」的石碑十分醒目,階梯下的灰牆上,鑲刻了張大千的生平、藝術成就、潑墨荷花和書法對聯。另外,石壁上還有「芭蕉井」三個字,一口象徵性的「水井」模型打造在6株芭蕉樹下。  這一系列的地標創意是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的緬懷和致敬。
  • 《歲月回眸—張文忠書畫作品展》在內江張大千美術館開展
    1月17日,《歲月回眸—張文忠書畫作品展》在內江張大千美術館開展。當天,張文忠分別向張大千紀念館、張大千美術館捐贈了三幅作品。以此拉開了為期25天的《歲月回眸—張文忠書畫作品展》。據了解,今年80歲的張文忠是四川成都人,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也是內江市首批藝術拔尖人才,為大千故裡的書畫藝術傳承做出了重大貢獻。其國畫作品多次入展全國美展,兩次榮獲全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最高獎,出版連環畫60餘部,被稱為四川連環畫第一人。
  • 張大千書畫院在四川內江成立
    原標題:張大千書畫院在四川內江成立   人民網內江2月10日電 今(10)日,張大千書畫院在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家鄉——四川內江掛牌成立。據了解,內江成立張大千書畫院,旨在堅守「國道」,弘揚「國粹」,實施「三名工程」,即培育書畫名人、創建書畫名院、助推內江爭創「中國書畫名城」。
  • 內江張大千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24日起閉館
    1月24日,四川內江張大千紀念館、美術館、博物館及內江市圖書館均發布公告,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預防控制工作,有效避免因人群聚集可能帶來的傳染風險,當天起,張大千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及內江市圖書館均實行閉館,恢復開館時間另行通知。
  • ​四川內江,國畫大師張大千故鄉,有大千路,還有大千雞塊和大千幹燒魚
    國畫大師張大千故鄉 四川內江,素有「川南咽喉」和「巴蜀要塞」之稱。之前,專業行走從未來過,這算是我第一次踏足此地。來了內江之後才知道,這裡竟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故鄉。1899年5月10日,張大千出生於內江市市中區城郊安良裡,即現在的市中區公園灣半坡井「芭蕉井」。
  • 內江張大千博物館、隆昌石牌坊群榮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
    到了近代,這片沃土養育了國畫大師張大千,在外漂泊時,他將濃鬱的巴蜀情感寄托在了詩詞畫作中,例如張大千博物館裡展示的《長江萬裡圖》。11月18日上午,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協辦的「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
  • 張大千藝術博物館預計明年落地錦城公園 645件畫作、物品回歸成都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雷倢)4月8日,記者從成都興城集團獲悉、作為錦城公園項目中最重要的文化節點張大千藝術博物館預計2021年9月建成並達到開放條件。71年前,張大千從新津機場離開成都,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踏上過故土。
  •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四川內江(圖)
    張大千出生地「地標」亮相四川內江(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通訊員 陳志強  2016年01月07日15:37 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地標」建築。郭建輝 攝   人民網內江1月7日電 國畫大師張大千出生地原址地標,今(7)日在其家鄉四川省內江市正式亮相。「地標」的建成,旨在保存城市記憶,打造文化景點。
  • 內江市著力打造張大千文化品牌紀實
    他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她是文化之鄉——內江。這是一個人與一座城的故事;這是一座城堅定文化自信,磨礪一個品牌的行動與實踐。以文融城大千文化深耕「慢生活」初夏時節,70歲的陳建明老人牽著老伴的手,兩人從張大千紀念館走出來,又悠閒地去大千園散步。
  • 內江張大千紀念館獲贈「蓋世金牛」銅雕塑(圖)
    內江張大千紀念館獲贈「蓋世金牛」銅雕塑(圖) 2015年11月01日 17:41:46 來源:四川新聞網 「蓋世金牛」  四川新聞網內江11月1日訊(記者 龍豔)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內江市文廣新局獲悉,從去年開始實施的內江大千園整體提升改造工程按照規劃,
  • 內江市張大千博物館:外形和內陳輝映 帶您領略藝壇宗師的傳奇一生
    尋找成渝文旅新地標|內江市張大千博物館:外形和內陳輝映 帶您領略藝壇宗師的傳奇一生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1916年,年僅17歲的張大千從老家內江出發1968年,晚年時的張大千揮毫作出《長江萬裡圖》,以都江堰的鐵索橋起筆,順著長江奔流而下,越三峽,過江陵,納百川,再現巴蜀山水。無論是「南張北溥」還是「東張西畢」,張大千這位在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可謂是巴蜀文化走廊上的一顆耀眼「明星」。7月20日,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啟動了「成渝文旅新地標」大型評選活動,作為成渝之心的內江,重磅推介了張大千博物館。
  • 【口述歷史•第七季】85歲「好色之徒」邱笑秋:原創川劇《張大千...
    川劇《張大千》赴京演出大獲成功,時任中國劇協主席的曹禺上臺祝賀戲劇大師曹禺和邱笑秋合影曹禺給川劇《張大千》題字邱笑秋對張大千藝術精神的傳承來自於他的生活經歷。哈佛大學攝製組與川劇《張大千》劇組演職人員合影1991年,由美國哈佛大學主持拍攝的大型文獻片《意境永駐——記中國國畫大師張大千》(英文名《Abode》)收入了川劇《張大千》的片段和劇作者說戲的鏡頭。
  • 張大千藝術博物館效果圖出爐,預計2021年9月落地成都錦城公園
    4月7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興城集團獲悉,作為錦城公園項目中最重要的文化節點,張大千藝術博物館預計2021年9月建成,並達到開放條件。效果圖預計2021年9月博物館建成2019年9月,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藏品捐贈籤約儀式在成都博物館舉行,也標誌著成都張大千藝術博物館建設工作的全面展開。
  • 張大千的國畫享譽世界,張大千的感情豐富多彩。張大千重情也薄情
    張大千,原名張正權,出生於四川內江書香門第家庭。張大千在18歲時與青梅竹馬的表姐謝舜華定親,19歲隨二哥張善子赴日本學習染織兼習繪畫。不料到了第二年,遠在日本的張大千忽聞謝舜華病故,他急忙從日本回上海,欲赴內江弔祭,但因兵亂交通阻塞未能成行。無奈之下,張大千只能隔江弔祭,泣不成聲。「我本無緣,卿何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