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在哪裡?

2021-01-11 智慧文明心時代

在自然生態危機產生之後,人們往往又從傳統的環境觀「一種人地對立的觀點」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即所謂新的環境觀認為「人類是自然的兒子而不是主人」。如果找不到或找不對產生自然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然生態危機。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與此相應,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類對自然生態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已由隱性轉化為顯性。

主辦:中國生態經濟學會生態經濟教育委

根據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地球科學動態監測快報》2017年第4期:主導地球系統變化率一直都是來自天文學和地球物理因素;但在過去60年,人為因素驅動的地球系統變化異常迅速。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的研究人員在The Anthropocene Review發文《人類世方程式》(The Anthropocene equation)指出:「過去7000年中,驅動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力量來自天文學——太陽強度的變化和軌道參數的微妙變化,以及一些火山活動,它們的驅動變化的速度是每世紀0.01℃;但在過去45年中,人為溫室氣體排放使溫度上升速度提高到每世紀1.7℃,使自然背景率相形見絀。」據此比較,得出人為因素相較於自然力量達170倍的結論,即是說人類對地球系統的影響是自然力量的170倍。研究人員表示,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幅度看起來更像隕石撞擊,而不是漸進變化;論文警告,地球具有自我修復的能力,但人類力量構成的氣候變遷若未能獲得緩解,人類可能觸動「社會瓦解」的開關。

那麼,自然生態危機產生的根源在哪裡?我們不乏從佛教文化中來尋找答案。

佛教《瓔珞本業經》:「凡夫眾生,住五陰中,為正報之士;山林大地共有,名依報之士。」

佛教《佛說大般泥洹經》:「一切草木作壽命想,如是說者我所不聽;作是說者,當知是輩外道弟子。」又《佛說羅摩伽經》:「草木非壽命,作壽命想,眾生非草木,作草木想;於非因果,作因果想……普願眾生,離此諸想。」

佛教《瑜伽師地論》:「於外所得器世界中,飲食果藥皆少光澤勢力,異熟及與威德並皆微劣,消變不平生長疾病,由此因緣無量有情未盡壽量非時中夭,是名殺生增上果。若器世間眾果甚少,果不滋長果多朽壞,果不貞實果多雨澤,諸果乾枯或全無果,如是一切名不與取增上果。」

又《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云:「世間眾生心心所,相續所生無間斷,聖尊大智遍了知。」

由此可見,有情與非有情是有區別的。有情必定是有心識的,能夠見聞覺知;而非有情,如花草樹木,則僅有物性而已。有情眾生,因為他所造作的一切善業、惡業或是無記業而在六道中輪迴,這是有情眾生的正報;而非有情,如花草樹木則只是有情業力本身共同感召而成的屬於有情眾生受用的增上果,相對於正報而言,它是依報。換句話說,生命主體的行為是與果報結合起來的;個人所造的業或個人的行為,形成別業;社會群體共同所造的業,則為共業。我們不僅受個體別業的制約,還在更大範圍內受到共業的制約。

依報隨著正報轉,這是我們生命相續的原理。這裡包含二層意思,一是依報由正報生出;二是依報隨著正報的變化而變化。依報與正報,是一體兩面、是依正不二的關係。依正關係是生態系統相因相成的內在發展規律,在生態系統中,精神生態是正報,社會生態和自然生態是依報。

相關焦點

  • 王英:全球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在西方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一帶一路」與中國外交、全球生態危機、創業教育、「一帶一路」的非洲機遇、生態治理現代化、「中國製造」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摘編自《求是》  【王英:全球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在西方】  河北經貿大學王英認為,全球生態危機的產生原因有很多,而思想認識上的偏差具有根源性。建設美麗中國、克服全球生態危機,應著力反思和校正西方近代以來形成的一些思想觀念。1.人類中心主義。人類中心主義認為自然的價值在於其對人類的有用性,而沒有給予自然足夠的人文關懷。
  • 劉華傑:論博物學視野中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編者按:北京大學哲學系劉華傑教授近日與中國綠髮會生物與科學倫理工作委員會(BASE)同仁們分享了他的一篇新作《論博物學視野中生態危機的思想根源》。此文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上。
  • 資本邏輯與生態危機
    資本邏輯與生態危機 2014年05月05日 09: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11期4-23,共20頁 作者:陳學明 字號 內容摘要:要真正認識造成生態危機的根源並找到從這一危機中走出來的道路,必須深入地研究生態與資本的關係
  • 蘋果應用分發機制被控壟斷,「系統危機」根源何在?
    當立命之本遭遇危機 在國內開發者看來,蘋果iOS平臺的生態價值遠超Android平臺,由於谷歌服務在國內無法使用,缺乏健全分發秩序,國內Android生態充斥著各種亂象:一些國內應用商店抽成比例遠超蘋果;一些商店作惡放縱盜版甚至自身去修改開發者應用用於盈利。
  • 學誠大和尚在聯合國衛塞節上倡導以佛教化解世界危機
    學誠大和尚在第十二屆「聯合國衛塞節」國際佛教交流大會開幕式上上做《佛教與世界性危機》的主旨演講 中國佛教代表團團長、中佛協會長學誠大和尚在開幕式上發表「佛教與世界危機」主旨發言並指出:「佛教自從誕生之日起便一直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在與各種文化或宗教對話過程中自覺地充實自我,乃至超越自我,佛教主張的平等、尊重、慈悲、奉獻等精神,對未來全球新文明形態的形成必定能發揮積極的作用,從而為解決全球性危機找到根本的出路。」
  • 靈鷲宮危機的根源
    靈鷲宮最大的一次危機,是縹緲峰遭遇三十六島,七十二洞的攻打。
  • 南開大學教授王萍:拉美經濟百年最大危機的深層根源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王萍:拉美經濟百年最大危機的深層根源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註定使2020年成為人類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就拉美地區而言,那裡已是毫無疑問的疫情「重災區」。經濟危機加劇進一步惡化了拉美政治生態和社會形勢,甚至引發政局不穩、社會動蕩等連鎖反應。經濟危機背後的深層次原因但值得思考的是,新冠疫情大流行對世界經濟體系以及各國經濟都構成嚴重挑戰,但為何會在拉美地區引起如此慘烈的經濟危機?
  • 城市化是造成資本過剩的根源?
    陳功 著  中信出版集團廣州日報訊(記者 孫珺)究竟是誰製造了現在世界金融市場的動蕩?基本泡沫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嗎?《顛覆世界的城市化》通過長周期視角的追蹤,觀察上千年以來世界城市化浪潮與資本過剩、金融危機的相互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推導出「危機三角」模型,利用智庫信息分析模型,可以用於方便地解釋城市化所導致的種種非理性現象。書中內容對當前全球陷入的資本過剩危機從戰略而非戰術層面做出了嚴肅預警,對各國政府競相推動城市化的做法乃至發展經濟學的目標提出了質疑。
  • 現代性危機根源是人類需求發生了質的變化
    現代性危機的根源是人自身的需要和欲望惡性膨脹的結果,由於市場經濟的極致化和普遍統治,工業和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使人滿足自身需要和欲望的手段空前提高。與此相適應的人類需要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即對使用價值的追求變成了對價值的追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到,在自然經濟條件下,人們追求的主要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作為物質財富是具體的、有限的。
  • 應對「生態焦慮」 紐西蘭學校開氣候危機課
    據英國《衛報》12日報導,紐西蘭學校從今年起為11-15歲的學生提供氣候危機課程,以使其應對因全球變暖而產生的「生態焦慮」情緒。圖源:新華社據報導,紐西蘭的學校將採用由該國主要科學機構編寫的氣候危機教材,來指導學生開展相關行動計劃,以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生態焦慮」。這些課程並非必修科目。
  • 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根源
    誰都知道全球性金融危機不會輕易過去,但誰也沒有想到第二波衝擊是以主權債務危機的形式出現——起源於國家信用,即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出現問題。  實際上,早在2008年10月,北歐小國冰島的主權債務問題就浮出水面,其後是中東歐國家。由於這些國家經濟規模較小,國際金融救助也比較及時,主權債務問題沒有釀成較大的國際金融動蕩。
  • 權威決策依據:中國生態旅遊泛化根源與對策分析
    筆者從旅遊人類學的角度,界定生態旅遊的內涵,並在此基礎上,探討生態旅遊泛化及其本質、控制措施,旨在促進生態旅遊的健康發展。一、生態旅遊的內涵「生態旅遊」一詞首次由墨西哥學者謝貝洛斯·拉斯克於1983年提出,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會議把生態旅遊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
  • 胡星鬥:中國的生態環境危機及分析
    我國鋼鐵每年多耗煤6000萬噸,多產生90萬頓SO2,60萬噸煙塵;火力發電,每年多消耗5000萬噸標準煤,多產生140萬噸SO2,1500萬噸煙塵。我國有取土燒磚的傳統,一些農民種糧不掙錢,就破壞耕地燒磚;農民無法獲得清潔能源,便以砍柴解決燃料問題,從而破壞植被。
  • 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埃及還是羅馬?
    很多人都想知道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因為西方一直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沒有所謂統一的「西方文明的真正母親」,因為「西方文明」的概念本身就是歐洲中心的社會結構。就我們可以說的西方文明而言,我們可以直接追溯的最早的根源包括埃及,還有美索不達米亞。歐洲和黎凡特最早的文明都受到了不同的影響。但是,「我們可以直接追溯到的最早」與「基礎」並不相同。識字民族對後來成為西方文化的人還有其他影響,我們缺乏他們的記錄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存在,指向任何一個社會並稱其為西方的基礎是錯誤的。
  •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等心理疾病特徵、產生根源和自我...
    當今的人們,表面上是友好和溫情,表面下卻是距離和冷漠,以及大量難以捉摸的懷疑與敵意,多數人都感到孤立、無助和恐懼,超負荷工作及名存實亡婚姻的壓力,導致了人們心理危機重重,所經受的失敗挫折空前加重,無論是貧者還是富者都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的一些心理保健知識,有利於化解心中潛在的巨大隱患,保持良好的心態。
  • 約旦國王說貧窮是產生衝突和恐怖主義根源之一
    新華網蒙特雷(墨西哥)3月22日電(記者馮俊揚)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21日強調,貧窮是產生衝突和恐怖主義的根源之一。要從根本上解決中東和其它地區的衝突,實現持久的和平,不能僅憑藉軍事和外交手段,還必須通過經濟援助幫助衝突地區發展經濟。  阿卜杜拉二世是在聯合國發展籌資問題國際會議上發言時說這番話的。他指出,極端貧困造成的絕望往往是滋生衝突和分裂的土壤。
  • 中東亂局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中東國家亂局的根源?背景中東其自然環境多沙漠,有少量平原與綠洲,主要是以遊牧部落為生,農業為輔!中東地區可以同歐洲一併歸為遊牧部落文明,同中華的農耕文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這就有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說中東宗教勢力的強大是中東亂局的根源呢?首先,談一下宗教為什麼會產生?在人類早期,對一些不能夠理解的自然或者非自然現象不能夠理解,產生了崇拜,對太陽、月亮或者某種動物,或者某種現象。
  • 講座︱昝濤:中東危機的歷史根源
    11月17日,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昝濤來到中央民族大學北智樓會議室開講,題為「中東危機的歷史根源」,全場座無虛席。主持講座的張海洋教授說,此次講座時逢一戰百年,一戰遺留的諸多歷史問題與當下巴黎的恐怖襲擊事件相雜糅,為此次講座增添了幾分別樣的色彩。
  • 生態主題遊讓遊客與綠島產生「永久聯繫」
    這位來自臺中的女孩正在參加綠島生態主題遊「寄居蟹安家計劃」,放置的貝殼是給寄居蟹產卵「安家」用的。貝殼上的數字編碼用電鑽雕刻,日後如果有寄居蟹在這枚貝殼安家,志願者會拍下影像上傳網絡,方便遊客追蹤。  綠島位於臺灣島的東南側,擁有豐富的水下生物資源和知名的海底溫泉。一首《綠島小夜曲》讓許多人嚮往不已。這個以旅遊觀光業為主的小島也感受到旅客大量湧入給生態帶來的壓力。
  • 「天人合一」生態內涵的中國表達
    「天人合一」生態內涵的中國表達 2019年05月14日 07:4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月紅 陳述軍 字號 關鍵詞:「天人合一」;生態內涵;西方生態危機;異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