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約旦系列遊記五:大年三十我是如何在以色列度過的

2021-02-07 晶眼觀世

    昨天,結束了約旦沙漠夢幻之旅後,天剛擦黑,我們的車子就往約旦與以色列靠近死海的邊界海關進發。

各位都知道,死海是鹹的,鹽分大到人可以漂浮。但其實對於整個死海地區,最大的特點還是它的氣壓的與眾不同,因為死海地區低於海拔400米。這個對於沒來過的人,可能就是個數字概念,但一旦身臨其境,立刻就有了質的不同。

當導遊說,我們馬上進入死海地區了,我開始注意道路兩旁的海拔數字,顯示負100米時,耳朵開始有壓力感,到負300米時已經很明顯,不僅耳朵難受,整個身體好像也處於濃密的空氣罐裡。到了最低點時,耳朵轟鳴,跟飛機降落時的感受一模一樣,還是那種降落技術不好,或天氣狀況不佳時的感受。不誇張地說,像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真有點靠近「死亡」的趕腳,難怪起名「死」海。再看看手中的水瓶,完全變了形狀,整個瓶子成了一幅婀娜多姿的少女雕塑。

但是事務的確都是一分為二的,儘管大家耳朵嗡嗡響,身體略有不適,但看著車窗外的晚霞,卻也別有一番滋味。那晚霞,是我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未見過的,不僅顏色出奇的紅,而且面積巨大,大片的天空都是紅的,像是遠處燃起了烈焰,持續時間也比較長。

長途的沙漠顛簸,終於回到了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這次我換到了古城雅法旁邊的一家民宿,因為是晚上了,加之特拉維夫的街道曲曲彎彎(整個以色列其實都是),到了門口仔細辨認,才發現這將是我「下榻」的家。

從門口看,就像是回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上海,大門藤蔓纏繞,燈光昏暗,按了門鈴,進到門廳,發現這個家很袖珍。我自己拎著行李,通過窄窄的樓梯,好不容易上到三樓前臺。不過,看到狹窄樓梯兩邊都是家庭照片或小裝飾,頗有點懷古的趕腳。不管怎麼說,比起沙漠,我又身處現代都市,但夢裡還閃現著羅馬古城和佩特拉熙熙攘攘的繁華盛世,還有那刀光劍影、金戈鐵馬的古代沙場……

民宿早餐的地方

小傢伙也想吃點

好了,今天我帶各位去看看以色列北部港口的兩個城市,海法和阿卡。

火車沿著地中海從特拉維夫開向海法

海法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位列全國城市探花地位。方圓60平方公裡,人口也只有30來萬,是一個風景優美,具有典型地中海氣候的小城。但海法的歷史與以其他以色列城市一樣,都經歷了域外歷代王朝的入侵。不過20世紀初興建的從大馬士革到麥地拿(Medinal)的鐵路,還有英國管治期間修建的海軍基地和石油工業基礎,使得海法既是一個旅遊城市,更是以色列的貿易和石油重鎮。

我要帶您去看的,是一個與工業和港口無關的地方,事實上它是一個年輕宗教的聖地——巴哈伊城市花園。

巴哈伊花園與巴哈伊教息息相關。巴哈伊教簡稱巴哈伊,曾經也叫大同教,是由巴哈歐拉於十九世紀中葉在伊朗創立的,巴哈伊教義的三個核心原則簡單概括即是:上帝唯一,宗教同源,人類一家。巴哈伊教在世界各大宗教中最為年輕,但在新興宗教裡發展得也最快。目前,巴哈伊分布於全世界235個國家和地區,出自2100多個種族和部落。

我們要去看的是海法巴哈伊城市花園,與古代巴比倫空中花園也許只是地名的差異,它是來以色列遊玩的人最為嚮往的景點之一。

我按照網上給出的參觀時間,準時到達了集合處。景點志願者帶領我們從花園中間處,慢慢開始拾級上山。邊走,「導遊」邊介紹了巴哈伊的概況。

這項工程是由巴哈伊教的先知巴哈歐拉於1891年開始的。最初只是選擇此地,作為巴哈伊教創始人巴孛的陵墓,在經歷了100多年的風風雨雨,2001年向世人開放,如今它已成為以色列的旅遊勝地。據介紹,建造巴哈伊花園總共花費了2.5億美元,每年光維護就需400萬美元。不過,當我們站在花園最高處,俯瞰前面的地中海時,不得不讚嘆以色列人,或者說是巴哈伊教的創始先驅們的英明決策,以及獨到的眼光,還有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因為,從今天的規模和景致來看,堪稱人類偉大創舉,要不,人們怎會把這裡叫做當代巴比倫城市空中花園呢!同時,它也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榮譽,看來確是實至名歸。

巴哈伊花園背靠有著「上帝之山」稱號的卡梅爾山,對面就是美麗的地中海,湛藍的海水,還有繁忙的港口,使得空中花園成為了連接海水與藍天的紐帶。

當我們從頂上一級一級往下走,我們被這個工程的宏大,設計的巧妙,還有那些叫不上名的植物和花卉而震撼!我問了下「導遊」,得知這個區域光花卉就有445種,樹木有50多種,而且那些花卉是隨著季節而變換的。

更難能可貴的是,儘管以色列是一個缺水的國家,但巴哈伊花園共19級平臺式階梯,每隔一個平臺就有一處噴泉,噴泉的流水都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的不同,水流非常密集快速,形成了一道厚厚的水簾,而且這些水絕大部分來自海水,有80%是經過海水淡化處理的。這樣的水循環系統,對於垂直高度有225米,最大坡度達63度的山坡來說,特別是一個缺水的城市而言,實在是一件難以想像的設想。

當然,對於遊客來說,更為好奇的,還是什麼人住在這裡?都是什麼人來打理日常運維工作?資金從何處來?

答案讓我們有些意外,由於巴哈伊教沒有神職人員和地方教堂,各地包括巴哈伊城市花園,也只是一個宗教場合,除了巴孛陵寢是個標準的教堂外,其他都是與自然合為一體的植物園和景觀。有意思的是,海法這個花園平時運維都是一個由全世界選舉出來的管理委員會來運轉,這個委員會有9人,輪流從世界各地的巴哈伊教信奉者中選出。

下面這個圓頂白色建築就是管理人員的房屋。

下面這個是高等法院性質的機構,也處理海法市的一些事務。

再下面這個是放置了許多紙質資料和影像資料等的建築,也可以用於開會等。

離開依依不捨的城市空中花園,我搭乘城際大巴,奔向更為古老的一個城市阿卡。

阿卡也是個港口城市,比海法歷史更為悠久,據文獻記載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腓尼基時代(約3000年前)起,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在這裡。歷史上,阿卡曾受埃及人、羅馬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統治。古代時,阿卡是從地中海海岸通往西亞內陸的重要港口,但後來逐步被海法港取代,港灣也淤塞而變成漁港。不過,阿卡古城內仍然十分完好地保存了1000年前十字軍東徵時代的古城垣、城堡、客棧等,阿卡古城曾經是十字軍東徵時所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國的首都和最後據點,公元1291年,阿卡被穆斯林攻佔。

阿卡古城雖然遠離特拉維夫以及耶路撒冷等大城市,相對也比較偏僻些,但整個城市給人的感覺還是非常的安寧,城市道路和基礎設施都非常不錯,最讓我感受深刻的,是古城裡主要展館的布展和手段的現代,利用燈光、影像、文字等,最真實地展現了公園前2000到前1000年的情景,特別是十字軍東徵的歷史背景,其中包括拿破崙曾經在此的麥城經歷。

不過,沿著古城附近的老城區看了看,發現這裡的居民住房條件和整個街道衛生等,相比主展區以及城市中心區而言,似乎有些差距。這也許就是世界普遍存在的老城保護與居民生活便利的矛盾:想要保持古城或老城原狀,居民的生活必定是不便的,或者說是不能隨心所欲的;如果把所有居民遷走,那也是不可能的,不光資金難以滿足,即便出得起錢,老城失去了生氣,也就不像一個城市了。

然鵝,我還是先想想我的當下生活吧,從阿卡古城回到特拉維夫市裡,本來查好谷歌有一家中餐館,但到了地方卻死活找不到,轉著圈地尋找,可就是無影無蹤,問了幾個當地人,有人說轉彎就是,有的說不知道。好像,這以色列人的確待客不熱情!

好吧,實在無奈,還是放棄吃中餐的理想吧,湊活著再吃披薩,這似乎也是到以色列後,最為合適的食品,無論從口感,還是經濟性,還是可選擇餘地。

以色列真的是個發達的國家,但居民似乎不夠現代。

大年三十,我就這樣過完了!希望今晚的夢裡沒有戰爭,只有空中花園和地中海貿易!

 

 

相關焦點

  • 約旦、以色列遊記
  • 以色列-約旦系列遊記七:巴勒斯坦一日行
    低頭走路的是導遊但耶穌是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拿撒勒的薩福利亞村長大的,在那裡他度過了青少年時期,希律去世時,他大約八歲。青年及成年時期主要在朱迪亞(今天以色列南部及約旦西南部)度過。據說小時候,有次同父母去耶路撒冷朝拜,他專心致志,十分虔誠,父母用了很大力氣,才把他從聖殿帶回家。後來耶穌成了教士,主要在加利利一帶布道,他那時就從事著對於猶太教而言是變革性的事業。
  • 《約旦以色列遊記》必看死海
    紅海、地中海邊曾去過,不同的是,這次去的紅海邊是約旦南端的亞喀巴港,地中海邊是特拉維夫-雅法。反正,這「三海一湖」邊的這些地方都沒去過,頗有期待,尤其是那「死海」。我曾去過山西運城的「死海」,可惜季節不對,那水中空無一人,度假村也是蕭條一片。
  • 以色列、約旦遊記(9)提比利亞-安曼-古羅馬劇場
    今天我們要離開以色列,到約旦去。在約旦遊覽數天之後,17號再回以色列。旅行車到了以約邊境的Allenby bridge。查完行李箱,他們又對我的小箱子有疑問。小箱子裡是照相機和鏡頭。他們問我的職業,我說是教師。好像約旦的邊檢比以色列還嚴。後來,小胡和我說:「約旦對攝影記者有些看法。」我們坐車前往約旦首都安曼。
  • 以色列、約旦和約
    約旦是最早主張與以色列談判的阿拉伯國家,早在以色列立國之前,約旦的哈希姆家族與以色列人便交往甚密。海珊國王於1952年8月即位後,以色列曾試圖與之接觸,但遭拒絕。1957年,美國推出「艾森豪」主義,聲稱如形勢需要,將出兵中東進行軍事幹預。善於審時度勢的海珊國王正想把約旦政治倚靠的重心,從倫敦轉向華盛頓。
  • 以色列約旦希望重啟伊拉克到以色列的輸油管道
    以色列約旦希望重啟伊拉克到以色列的輸油管道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以色列官員4月9日透露,以色列將就重啟從伊拉克向以色列的輸油管道的可能性同約旦進行磋商據報導,這條途經約旦的輸油管道早在55年前就關閉了。  以色列國家基礎設施部官員稱,約旦主動同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聯繫,希望能就恢復這一輸油管道一事同以色列進行磋商。他說,這條管道的以色列部分依然保持良好,但對約旦部分的狀況不太了解,不知道是否還能重新投入使用。  在英國對這一地區的統治期間,建設了一條從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到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海法的輸油管道。
  • 約旦拒絕以色列續租邊境土地 以色列外交部:遺憾
    來源:新華網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10日宣布,約旦即日起收回租借給以色列25年的兩塊土地巴古拉和古瑪爾。以色列外交部發表聲明,對約旦的決定表示「遺憾」。[收土地]阿卜杜拉二世當天出席約旦國民會議全會開幕式時發表講話,說約旦即日起對巴古拉和古瑪爾的「每一寸土地有完全主權」。以色列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說以色列對約旦決定停租表示「遺憾」。
  •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約旦21天「歷險記」
    上次從日本回來,有很多朋友私信我用什麼app訂酒店、交通怎麼解決更划算?人均玩下來多少費用?等一系列問題,也有朋友建議出一篇關於旅行文章供出行前參考,(日本錯過了,就從離上帝最近的地方以色列開始吧!)這次旅行把大家關心的問題都做了筆記,閒暇之餘整理出來供計劃去以色列朋友參考。(不是專業寫手,大家且看且包容。)
  • 從約旦到黎巴嫩,以色列如何追擊巴勒斯坦人?
    第三次中東戰爭後,約旦軍隊撤出約旦河以西巴勒斯坦的領土,巴解組織跟著撤到約旦,將總部設在約旦首都安曼。巴解組織的遊擊隊經常跨境襲擊以色列,往往遭到以軍加倍還擊。以色列炮火可不會區分巴勒斯坦人或約旦人,火力無差別覆蓋,這讓約旦苦不堪言。 巴解組織鳩佔鵲巢,他們開著裝有重機槍的皮卡在安曼街頭招搖過市,就像佔領軍一樣,騷擾、強迫本地居民為其捐款。約旦國王海珊陷入兩難境地,巴解組織對約旦穩定構成巨大威脅,但如果武力驅逐,勢必疏遠約旦的巴勒斯坦人和整個阿拉伯世界。
  • 「遊記」漂浮在地球的肚臍眼——埃及約旦以色列遊記之七
    版權所有©️新浪博主我為劍外思歸客旅行的第九天,早餐後我們離開佩特拉,驅車前往以色列。
  • 郭佔恆---以色列、約旦、土耳其三國見聞
    由於上海與以色列有5個小時的時差,離開上海時是深夜2點多,到達特拉維夫時是早上8.35,這樣有9個多小時是在深夜中度過。可以說,空中的一天,也是漫漫長夜的一天,可惜我並沒看到滿天星鬥和嫦娥姐姐。      飛機空中生活,物質極大豐富,想吃有吃,要喝有喝,更重要的是乘客大多是黃皮膚、黑頭髮、操著普通話的同胞。
  • 2017年以色列、約旦之旅
    日期:2017/8/10 ~8/19行程:十天深度跟隨主腳蹤,美年祝福以色列之旅。特色:摩西˙耶穌的歷程,含括約旦、以色列的行程,深度參訪耶路撒冷。全程無購物要求,重要聖經據點屬靈操練,美年號角聲~祝福以色列全地。 01各地/香港/安曼(約旦)
  • 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9日自駕遊
    南美歸來,我倆並沒有立刻決定夏天在一起的行程,當時的我已決定和閨蜜去南法過暑假,而蛋堡打算利用最後五天的年假和哥們去 日本 逛逛,可以說這次 以色列 、 巴勒斯坦 、 約旦 之旅並不在計劃內。但隨著蛋堡哥們的爽約,猴堡和蛋堡已經走過了全國27個省市和自治區,全世界26個國家。
  • 圖說以色列租借了約旦兩塊土地,25年後約旦收回
    對於約旦來說,自然想奪回屬於自己國家的領土,但是經過多次戰爭的教訓,約旦已經明白阿拉伯國家已經不可能打敗有美國支持的以色列。由於約旦與以色列有漫長的國境線,綜合考慮之下需要重新思考與以色列的關係定位。以色列公民可以自由進出這兩處區域,且不受約旦海關或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約束。租約到期,經約旦同意可續約,但是約旦政府有權決定是否延長租期。如果要停止租借或修改條款,籤署方中任何一方需在租期到期一年前通知對方,否則自動續約。對於以色列和約旦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解決方式了,以色列人可以在這兩塊土地上繼續耕作,而約旦並沒有喪失領土的主權,不失顏面。
  • 約旦批准以色列新大使人選
    新華社安曼3月28日電 據約旦佩特拉通訊社28日報導,約旦外交部當天正式批准了以色列方面提出的由阿米爾·魏斯布羅德出任以駐約旦大使的提議。報導說,約旦外交部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證實了這一消息。以方是在本月早些時候向約旦提出這一建議的。
  • 約旦決定收回租借給以色列的兩塊土地,這對以色列有什麼影響?
    約旦國王在11月10日向外交宣布了一條重要消息:約旦將從即日起收回已經租給給以色列25年的土地巴古拉與古瑪爾。巴古拉位於約旦的西北部,古瑪爾位於約旦南部,兩塊土地合起來面積大概在10公裡左右。巴古拉其實早在1950年就被以色列控制了,古瑪爾則是在1967年落入了以色列手中。直到1994年約旦與以色列籤署和平條約的時候,以色列才正式承認這兩塊土地主權歸約旦所有。以色列為了繼續使用這兩塊土地,通過談判與約旦達成協議。
  • 以色列開始修建與約旦的邊界牆
    新華網耶路撒冷9月6日電(記者範小林 楊志望)以色列6日開始動工在南部與約旦接壤的邊境地區修建一道高科技邊界牆。  據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當天發表的聲明,這道邊界牆耗資約2.8億新謝克爾(約合7200萬美元),第一階段工程從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埃拉特起,向北延伸約30公裡至阿拉瓦地區。
  • 以色列遊記(二)以色列的復國之路
    此後,世界各地猶太人開始陸續移居巴勒斯坦地區。 由於阿拉伯國家的不滿,最後爆發五次中東戰爭,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持續時間最長的戰爭,最後以色列告捷為結束。戰後以色列的領土擴大很多,先後收復了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西奈半島(最後還給埃及),加沙。
  • 以色列參謀總長:IS在敘利亞受挫後恐轉攻以色列和約旦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1月18日報導,以色列參謀總長埃森科特(Gadi Eizenkot)18日表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敘利亞戰場受挫,使該組織及其盟友轉而攻擊以色列和約旦的可能性增加。據報導,IS雖專注在鞏固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的地盤,近數月來仍加強對海外攻擊,並公開揚言,將以色列涵蓋在攻擊目標之內。
  • 約旦與以色列打坦克戰,以色列的坦克衝破了防線,還打下了一座城
    大量的空降兵部隊,坦克部隊,裝甲部隊已經滲透進了約旦的領土上。而約旦的重要城市「耶路撒冷」也被以色列拿下,約旦的局勢已經非常不妙。此時,附近的阿拉伯國家也是自顧不暇,埃及的空軍被以色列空軍全殲,西奈半島上也有著大量的以色列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