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法聖地——印度靈鷲山

2021-02-19 迦佑文化


印度靈鷲山,坐落在恆河平原、比哈爾邦那蘭陀和菩提伽耶之間,是印度佛教的聖地。靈鷲山山勢奇特非凡,峰巒眾多,周圍都是一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幾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頂矗立著一塊巖石,形似鷲頭,故名靈鷲山。

這裡是釋迦牟尼佛主要說法地——靈鷲山說法臺,佛陀曾率萬名弟子在此宣講佛法,包括著名的《心經》、《法華經》、《觀無量壽佛經》等重要佛教經文都出自靈鷲淨土。


如今這裡只剩下了一塊光禿禿的基石。通往平臺的崎嶇山路上還建有一座石橋,橋頭立有「靈山橋」石碑。


山坡旁石窟很多,都是當年眾僧居處修行所在。


中國晉朝高僧法顯和唐朝高僧玄奘都曾雲遊到此。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描寫靈鷲山的景色時寫道:「接北山之陽,孤標特起,既棲鷲鳥,又類高臺,空翠相映,濃淡分色。」

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藥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萬花供養說法臺

靈鷲山朝拜法會 天現佛光 普度眾生

轉說法臺參拜,一步一步放空自我

法師在佛陀當年說法臺內率朝聖者誦經祈福,殊勝至極

在說法臺前跪下的一剎那,心如琉璃,自在清淨,久久不願起身······

一束佛光照佛心  佛子萬裡來尋根

每一句經文,每一顆佛珠···都是佛陀都化身,用心體悟佛陀的慈悲與智慧······

經聲蕩澈山谷 正法久住人心

夕陽西下 一顆佛心 正法久住

到印度尼泊爾重走佛陀之路朝聖禪修行,雖然佛陀聖跡有很多,但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二大聖跡線路,是在多年的重走佛陀之路——印度尼泊爾朝聖行禪修行實踐中體悟梳理出來的,創新性地開闢了一條由最科學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闢,對於重走佛陀之路——印度尼泊爾朝聖禪修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關閉

如是如來 時空不空

印度、尼泊爾是佛陀的故鄉,從出生、苦修、悟道、成佛、傳法到涅槃等聖地是全世界佛子最嚮往的地方。朝聖佛陀聖跡,體佛之心,悟佛之行,思慕佛法教化,體悟殊勝加持,是每一位佛教徒畢生的心願。

祈願吉祥 如來如願

朝聖不是旅行,而是修行。朝聖對於修行是有強大的加持力和深遠動力,學修結合,解行並進。巡禮佛陀聖跡,發願祈福的同時,可消除業障、增長福報,福至慧開、從執迷走向覺悟與解脫。

大仙寺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是南京市唯一的一座前殿供佛、後殿奉仙的寺廟,因此成為南京地區獨具特色的廟宇,也是一座如詩如畫的園林寺院,風景秀美,空氣清新,香火旺盛,信眾廣泛,是一個大隱於市,小隱於林的修身修心的佛門淨地。

法海法師,大仙寺住持。1994年來靈谷寺依止南京市佛教協會前任會長、棲霞寺、靈谷寺、方丈真慈老和尚,1998年於廣東南華寺受戒,2003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棲霞分院,隨後又在南京大學宗教哲學系進修2年,回靈谷寺任知客、副寺。2005年求法於香港鹿野苑,並成為臨濟正宗棲霞法嗣傳人之一。2006年起任南京大仙寺住持至今。

法海法師將放下萬緣,無懼勞碌,親率居士善信出訪佛國印度尼泊爾,遠至西方朝聖,重走佛陀之路,既為追本求源之慧舉,亦是無量劫中之宿緣。

朝聖禪修出訪時間

2016年12月2—10日已有兩千

朝聖禪修出訪成員

法海法師親率佛家弟子、居士善信、助緣善士普賢菩薩應身有兩

朝聖禪修出訪聖地

1、佛陀誕生地—尼泊爾藍毗尼花園

2、佛陀成佛地—菩提伽耶摩訶菩提寺

3、佛陀初轉法輪地—瓦納拉西鹿野苑

4、佛陀涅槃地—拘屍那迦涅槃寺

5、佛陀火化地—拘屍那迦

6、佛教聖河—恆河放生取金剛砂

7、佛陀說法地—竹林精舍

8、佛陀說法臺—靈鷲山

9、佛陀最後說法地、比丘尼誕生地、吠舍離阿難捨利塔

10、印度玄奘法師紀念堂

11、玄奘法師取經地—那爛陀佛學大學

12、佛陀24個雨季說法地—祗園精舍

13、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印度泰姬陵

朝聖禪修出訪人數

僅限40位賢菩薩應身有兩

朝聖禪修出訪功德款

19800元人民幣

報名截止時間

有護照者 11月10日截止

無護照者 10月30日截止

朝聖報名電話

法  海    法  師:13951013047

組委會蔣居士 :18061282233

佛陀出生地 藍毗尼花園藍毗尼花園位於現尼泊爾境內,2500多年前,佛陀釋迦牟尼在此一棵無憂樹下誕生,這裡曾經是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人間仙境,佛陀誕生時天降花雨飛龍在天,太子步出七步,步步生蓮,口念: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圖:摩耶夫人紀念館】


【圖:佛陀在此無憂樹下誕生】

【圖:在佛陀出生的無憂樹下冥想禪坐】


【圖:參拜小王子像】


【圖:佛誕寺長老為朝聖禪修成員開示】


【圖:佛誕寺長老為朝聖者加持經結】

佛陀成佛地 菩提迦耶

世界佛都印度菩提迦耶,佛陀曾在這裡苦修六年,直至受到牧羊女乳糜的供養後度過尼連禪河,來到菩提樹下禪坐冥想七七四十九天,證得大覺,頓悟成佛。菩提迦耶的大正覺塔,是佛陀成道的象徵,這裡也是目前印度最大的佛教寺廟。


【圖:佛陀成佛地 摩訶菩提寺】

【圖:佛陀在此菩提樹下正得大覺】


【圖:法師率朝聖者在菩提樹下舉行朝拜誦經法會】


【圖:參拜佛陀35歲等身像】


【圖:寺院長老親自為朝聖者加持】


【圖:佛陀成佛時坐的金剛寶座】


【圖:印度佛協領導和寺院長老接待朝聖團】

佛陀初轉法輪地 鹿野苑

鹿野苑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輪的地方,也就是他初次向弟子講經布道之處。在此度化了五比丘,向他們闡述人生輪迴、苦海無邊、善惡因果、修行超脫之道。佛陀從此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這裡是佛、法、僧三寶首次聚齊的第一次說法,也是佛教的最初雛形,在佛教歷史上被稱為佛陀的——初轉法輪地。


【圖:初轉法輪地鹿野苑】


【圖:鹿野苑寺長老帶領法師及朝聖者轉塔參拜】


【圖:長老在初轉法輪塔下率朝聖者舉行朝拜法會】

【圖:法師率朝聖者在初轉法輪塔下跪誦發願】


【圖:鹿野苑長老為朝聖者加持金剛砂】

印度恆河放生法會 取金剛砂

印度視恆河為聖河,佛教亦視為福水,佛陀常至此宣說妙法,以河水沐身,可除罪垢,於今仍有爭相投水洗身之風俗。並將恆河沙視為舍利子,能去除一切業障,佑平安吉祥。恆河兩岸更是佛陀及弟子教化活動之重要區域。故印度人視為神聖之地。

【圖:佛教聖河—印度恆河】


【圖:法師率朝聖者在恆河舉行放生法會】


【圖:法師向朝聖者誦經灑淨】


【圖:恆河放生 無比殊勝】

【圖:朝聖禪修成員取金剛砂】

【圖:恆河金剛砂  視為舍利子】

佛陀說法地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是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專用的建築物,它也是後來佛教寺院的前身,是佛祖宣揚佛法的重要場所之一。據記載,佛陀一生至少有24個雨季在此說法,度化眾生。【圖:佛陀說法地竹林精舍】【圖:精舍內的當年佛陀淨身的池塘】【圖:法師率朝聖者參拜竹林精舍】【圖:法師率朝聖者在竹林下慢步經行】

佛陀說法臺 靈鷲山

佛陀曾率萬名弟子在此宣講佛法,包括著名的《心經》、《法華經》、《觀無量壽佛經》等重要佛教經文都出自靈鷲淨土。靈鷲山山勢奇特非凡,峰巒眾多,周圍都是一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幾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頂矗立著一塊巖石,形似鷲頭,故名靈鷲山。


【圖:靈鷲山正峰】

【圖:靈鷲山誦經朝拜法會】

【圖:法師率朝聖者轉說法臺參拜】
【圖:法師在靈鷲山說法臺率眾誦經朝拜】

【圖:法師在靈鷲山說法臺說法時天現佛光】


【圖:法師在靈鷲山說法臺說現場開示】薩應身道場已有兩千

那爛陀大學

那爛陀大學興建於5世紀,是古印度佛教寺院及全世界規模最大佛教學術中心,也佛陀的大弟子舍利弗誕生及逝世之處。玄奘大師曾經在此學習佛法五年。極盛期曾有來自全亞洲1萬多名僧人學習並積累研究成果,12世紀因遭到戰爭而毀滅,當時約900萬冊的藏書被持續焚燒了六個月。

【圖:朝聖禪修成員參拜那爛陀寺遺址】

【圖:朝聖禪修成員參拜那爛陀寺遺址】

【圖:法師率朝聖者跪拜舍利弗舍利塔】

                 【圖:那爛陀大學前留影】普賢菩薩應身道場已有兩千

玄奘紀念堂

玄奘紀念堂位於距離那爛陀寺遺址約3公裡處。那是1957年,在周恩來總理的倡導下,中印兩國合作在那爛陀寺遺址附近的玄奘原居處建造的,用以紀念玄奘這位偉大的文化傳播者。紀念堂中展示了玄奘大師一生的事跡及所用過的物品。
【圖:玄奘法師紀念堂】
【圖:玄奘法師像】【圖:朝聖禪修成員參拜玄奘法師紀念堂】【圖:法師率朝聖者在玄奘法師像前誦經】【圖:法師率朝聖者參拜玄奘法師像】

佛陀說法地 祗園精舍

佛陀至少在這裡度過二十四個雨季,教化度眾無數。祗園精舍是佛陀當年傳法的另一重要場所,也是佛陀在世時規模最大的精舍。現今遺址中,我們還可以見到佛陀曾經居住的寮房、講說《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的說法臺、經行處大大小小的僧院、佛塔的基座,莊嚴肅穆。現今流傳的經典,大約有七、八成都是在這裡講說的。
【圖:佛陀說法地—袛園精舍】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佛陀說法處誦經朝拜】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佛陀說法臺前朝拜法會】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佛陀說法臺前朝拜法會】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叩拜佛陀說法臺】


【圖:領朝聖者向佛陀說法臺供燈祈願】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聖地留影】賢菩薩應身道場已有兩千

佛陀最後說法地 阿難捨利塔

在這裡世尊首次接受了女眾出家成為僧伽,是比丘尼的誕生地,也是佛陀最後一次正式集合僧眾們公開演說教法的地方,之後,佛陀步行兩百多公裡前往拘屍那迦涅槃。

阿難尊者原是佛陀的堂弟,後世流傳經文大部分都由阿難尊者整理出來。寂滅後,舍利在此建塔供奉。


【圖:朝聖禪修成員參拜阿育王石柱】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在阿難捨利塔下禪坐冥想】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在繞塔參拜】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叩拜阿難捨利塔】

【圖:法師帶領朝聖者聖地留影】普賢菩薩應身道場已有兩千

佛陀涅槃地 拘屍那迦涅槃寺

公元前543年,80高齡的佛陀以其病弱身軀,率領弟子行腳託缽,向舍衛城方向一路弘法。渡過尼連禪河,到達拘屍那迦附近時,他讓阿難在兩棵娑羅樹間敷設了床具,將僧衣疊作枕頭,側身右枕而臥,平靜寂滅。弟子們用沉香木燃點了一個星期才將佛陀火化,得到佛舍利子84000粒。

【圖:佛陀涅槃地拘屍那迦涅槃寺】


【圖:法師率朝聖者給涅槃佛像供奉袈裟】


【圖:法師率朝聖者給涅槃佛像蓋袈裟】


【圖:涅槃寺長老率朝聖者參拜涅槃佛像】


【圖:法師率朝聖者在涅槃像前舉行朝拜法會】


                 【圖:涅槃寺長老接待朝聖者】普賢菩薩應身道場已

佛陀火化地 拘屍那迦

佛陀在現遺址拘屍那迦涅槃寺寂滅後停留七日供世人瞻仰,七日後由眾弟子抬至此處火化,現存一處巨型佛舍利塔遺蹟。莊嚴肅穆、殊勝之至,朝拜佛舍利塔感佛慈悲、體佛之苦、與佛同在。

【圖:法師率朝聖者繞塔參拜】

【圖:法師率朝聖者叩拜佛舍利塔】


【圖:法師率朝聖者參拜火化地佛舍利塔】普賢菩薩應身道場已有兩千

朝聖禪修  食 宿 行

◇交通:所有出行以飛機優先,若城市間未開設機場,則統一乘坐豪華大巴出行。

◇住宿:以當地最好環境酒店為標準統一安排住宿

◇飲食:以酒店自助餐為主結合中式口味菜餚

【圖:星級酒店房間】

【圖:星級酒店自助餐】

            【圖:豪華大巴出行】普賢菩薩應身道場已有兩千

本次朝聖特別殊聖福報

◇ 由聖地寺院長老親自接見加持

◇ 聖地長老帶領朝拜,誦經加持祈福

◇ 佛陀出生地長老親送開光法物

◇ 佛陀成佛地長老親送開光菩提葉

◇ 佛陀初轉法輪地長老加持金剛沙

◇ 佛陀涅槃地長老親送開光佛像

◇ 正覺大塔內向佛陀35歲等身像供花

◇ 涅槃寺向涅槃佛像披蓋佛衣

◇ 統一配發朝聖禪包、禪修墊、經本、發願文

朝聖禪修出訪所需材料

1、護照(有效期6個月以上,尾頁有籤名)

2、照片(白底彩照5*5釐米證件照2張)(印度籤證需要)

3、1張白底彩照2寸免冠照片(尼泊爾籤證需要)

4、存款證明(至少1萬元人民幣,凍結期6個月的存款證明)

5、身份證的正反面的複印件

6、出行人在職證明(公司地址和聯繫方式須英文、另附)

7、個人信息表1份(報名後發至個人填寫)

【溫馨提示】

1、報名者需身體健康,發心純淨,遵紀守法,愛國愛教,不參與行程無關的活動;

2、因朝聖行程跨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個國家,跨度大,準備周期長,所以必須嚴格按要求提供朝聖出訪所需材料;

3、確認報名成功以繳納朝聖功德款為準,如因個人因素取消朝聖行程,功德款無法退還,造成損失由個人承擔;

4、以上聖地朝聖行程如遇不可抗力等因素,組委會將按實際狀況做出調整;

添加微信 諮詢詳細朝聖信息

朝聖佛陀聖跡,思慕佛法教化,體悟殊勝加持,是每一位佛教徒畢生的心願。

「朝」者「面」也,朝聖如親見佛陀,既為朝聖,應心與佛同,體佛之心,悟佛之行。

朝聖不是旅行,而是修行

那麼問題來了···

如何朝聖?朝聖儀軌該是什麼?每處聖地誦什麼經文?如何才能真正完成朝聖···

南京迦佑文化聯合印度德裡大學佛學系、印度菩提迦耶佛教協會、尼泊爾藍毗尼佛教協會,共同開展重走佛陀之路朝聖禪修行,由法師帶隊出訪佛教聖地朝拜,印度尼泊爾各聖地寺院長老親自接待朝聖成員,開光加持,殊勝莊嚴,同願同行。

朝聖電話:15298370603


相關焦點

  • 佛陀說法臺.王舍城之靈鷲山——印度遊記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此次印度遊學的詳細行程。) ▲    遠處便是釋迦牟尼佛主要說法地-王舍城靈鷲山之說法臺,釋迦牟尼曾在此宣講佛法,包括著名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國晉朝高僧法顯和唐朝高僧玄奘都曾雲遊到此。
  • 老沈印度遊記:佛陀說法臺.王舍城之靈鷲山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此次印度遊學的詳細行程。) ▲    遠處便是釋迦牟尼佛主要說法地-王舍城靈鷲山之說法臺,釋迦牟尼曾在此宣講佛法,包括著名的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國晉朝高僧法顯和唐朝高僧玄奘都曾雲遊到此。
  • 【佛教聖地】靈鷲山 Rajgir Hill
    王舍城(Rajagrha)是佛陀悟道之後居住時間最長的城市之一,佛陀在此講經說法無數,聖跡地亦是眾多,最為聞名的是竹林精舍、靈鷲山、那爛陀遺蹟等,此篇介紹靈鷲山。,為佛陀經行之處。一日,佛陀登座說法,大眾正準備聆聽妙法,然而佛陀卻只是拈花示眾,默然不語,大眾詫異無法會意,只有大迦葉心領神會,破顏微笑。於是,大迦葉獲得佛陀的傳法,被尊為禪宗的印度初祖。
  • 印度菩提伽耶佛教聖地靈鷲山那爛陀掠影(三)
    印度靈鷲山,坐落在恆河平原、比哈爾邦那蘭陀和菩提伽耶之間,是印度佛教的聖地。靈鷲山山勢奇特非凡,峰巒眾多,周圍都是一馬平川,惟有此山以及跟前的幾座小山挺拔而立。正峰峰頂矗立著一塊巖石,形似鷲頭,故名靈鷲山。採風到此,如果怕吃苦乘纜車上山,那麼許多人文片都拍不到了,因此我們決定步行登山。一個漢子腿部受傷難以前行,眾人交替抬著他往上頂上奔爬。
  • 悲心文旅 | 佛陀故鄉印度·尼泊爾「八大聖地」三飛12日朝聖之旅
    珠穆朗瑪峰,馬卡魯峰,幹城章嘉峰,希夏邦瑪峰、卓奧友峰、洛子峰,珠穆拉裡雪峰……下午拜訪佛教著名聖地之一鹿野苑(Sarnatb),是當年釋迦牟尼佛第一次為他的五個門徒講道說法、初轉法輪之地。鹿野苑佛教遺址、答枚克佛塔、鹿野苑中華寺廟、五比丘迎佛塔、鹿野苑考古博物館,這裡展示著已經成為印度國家象徵的四座獅子像以及佛陀初轉法輪像等遺蹟。
  • 中國女孩親自探訪印度佛陀生活50年、禪宗緣起地的「西天靈山」!
    印度靈鷲山入口山牌靈鷲山(Gridhrakuta)在印度比哈爾邦那爛陀(Nalanda)和菩提迦耶(Bodhgaya)之間,是佛經裡經常提到的摩羯陀國都城「王舍城」東側的一座山峰,瞬間視野開闊,在山頂中間有一處紅磚砌成的平臺,這裡就是曾經佛陀講法的地方,《法華經》、《大般若經》和淨土宗的根本經典《無量壽經》等都是在此集結和宣講,現在時常聚集著各國的佛教團體在此講經,說法;
  • 靈鷲山:與先賢同行於佛陀講法地
    靈鷲山(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影:崔明晨) 靈鷲山,一個太熟悉的地方,我們經常會在經典中讀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第一次去靈山,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大山如黛,靜靜地訴說著千年的夢;第二次去靈山,是一個煙雨濛濛的下午,雨中的靈山如同佛陀的淚珠,浸潤著每個人的夢。
  • 佛陀電視劇全集55中文(在線觀看,附百度雲)
    早上朝拜桑克西亞—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降凡處(八大聖地之一)。第5天: 舍衛國—藍毗尼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處·師父的禪坐早上朝聖舍衛國祇園精舍、佛上忉利天處、給孤獨長老故居、央掘摩羅塔。(八大聖地之一)。下午前往印度與尼泊爾邊境,過境到達尼泊爾藍毗尼。
  • 2017年9月—菩提之旅即將起航,印度、尼泊爾心靈之旅
    乘車前往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佛陀初轉法輪地——【鹿野苑】,這裡是佛陀悟道後首次轉法輪,度化五比丘的聖地。參訪【鹿野苑佛教遺址】、朝拜【答枚克佛塔】、【鹿野苑中華寺】。參觀【鹿野苑考古博物館】,這裡展示著已經成為印度國家象徵的四座獅子像以及佛祖初轉法輪像等遺蹟。晚上前往恆河邊,觀看【恆河祈禱儀式】。
  • 3月18日 相約在印度尼泊爾朝聖的季節……
    第4天: 桑克西亞—舍衛國早上朝拜桑克西亞—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降凡處(八大聖地之一)。下午前往印度與尼泊爾邊境,過境到達尼泊爾藍毗尼。第6天:藍毗尼(佛陀出生地)— 迦毗羅衛國早上朝聖佛陀出生地——尼泊爾藍毗尼園(四大聖地之一),下午朝聖迦毗羅衛國,佛陀舍利塔(八王分舍利之一),中華寺等。
  • 【夢幻西行記】印度靈鷲山尋佛
    在走出印度巴特納機場後不久,一次意外的邂逅,讓另外一個神秘成員加入了西行小隊中,不斷擴充自己陣容的小隊由此向金庸筆下的靈鷲山進發。
  • 印度朝聖之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始建僧團之地
    佛陀成道後,開始了四十年不間斷的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活動。他最初說法,是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隨侍過他的五個侍者阿若喬陳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說法,在佛教史上稱為「初轉法輪」。除此之外,佛陀在很多地方都有講法,記載比較清楚和停留較長的地方還有:王舍城(竹林精舍、靈鷲山),舍衛國(祇園精舍),吠舍離等地。
  • 絲綢之路上的文化行者:走進印度
    印度是一個宗教的國度,宗教哲學構成了印度古代文化的基礎。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宗教追求精神而蔑視物質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滲透到了印度文化的各個領域,成為印度文化的精髓。佛陀,就誕生在這樣一個充滿宗教哲學的國度。公元前565年,釋迦牟尼生於迦毗羅衛城(尼泊爾南部提羅裡克),比孔子年長14歲,族名喬達摩·悉達多。這位王子創立了佛教,被譽為釋迦牟尼,即「釋迦族的聖人」。
  • 靈鷲山
    有一處山峰如寶劍般直刺蒼穹,似神猴騰雲駕霧,這就是衢州佛教聖地九華靈鷲山。因與安徽九華山同名,所以亦稱小九華山。靈鷲山以九峰而得名。九峰分別是楊花峰、梧桐峰、百丹峰、青峒峰、大猴峰、天台峰、梓綬峰、蛟池峰、清涼峰。九峰溝壑連綿、雲蒸霞蔚、奼紫嫣紅、氣象萬千。九華各峰原來都建有寺廟,晨鐘暮鼓、梵音飄蕩、萬壑共鳴、頗為壯觀。山上蒼松翠柏、林海茫茫、茂林修竹、流泉飛瀑。
  • 衢州這個地方的靈鷲山
    一、為什麼衢州這裡的靈鷲山稱「浙江靈鷲山」?據民國餘紹宋主編《新編浙江通志》,衢州靈鷲山的靈鷲寺與杭州棲霞嶺的靈隱寺為一對姐妹寺院。今靈鷲山九華禪寺為浙江最古佛寺之一靈鷲庵原址。在浙江,兩個同佛弟子心目中無比神往的靈鷲山有關的地名,就是靈隱寺門前的飛來峰與靈鷲庵的所在地大猴嶺。這兩個地名都與印度高僧慧理有緣。
  • 印度八大聖地和大金剛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此次印度遊學的詳細行程。)印度佛教史跡中,素有「八大聖地」之說,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眾,所在八大處所,後人建立八大靈塔,此八處記載於《八大靈塔名號經》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以下一一介紹其事跡。印度八大聖地
  • 印度九大佛教朝聖地,印度佛教徒的朝聖之旅
    印度佛教徒的朝聖之旅。一個佛教徒以及佛教愛好者、研究者,如果你能有機會可以到印度旅遊朝聖以上佛教九大聖地,那麼在金錢至上的今天和整個社會乃至到每個人都是浮躁的環境中,不止是走近佛教,感受佛教的智慧與力量,可以得到內心的一份安詳而寧靜,甚至是開啟你通往心靈自由之旅。
  • 正念尋根之旅,走近佛陀
    佛由三十一歲開始說法,直到八十歲,在四十九年之間,他的教化工作,大部分都在舍衛國。舍衛國在中印度,經濟文化發達,財富很多。舍衛國的國王,就是楞嚴經上那位波斯匿王,也是佛的弟子。那裡有位長者,年高有道德,是舍衛國一個大財主,名叫「給孤獨」長者,也是拜火教的教主。有一天他到波斯匿城去給兒子相親,遇到了佛,對佛產生了信仰。他請求佛到波斯匿城去說法,而且要給佛蓋一個講堂。佛說:有因緣,你蓋好講堂我就來。
  • 印度佛教八大聖地
    印度佛教八大聖地   在印度佛教遺蹟中,素有「八大聖地」之說,佛陀一生行化、慈悲度眾,所在八大處所,後人建立八大靈塔,此八處記載於《八大靈塔名號經》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一   四、佛現神變降伏外道處──舍衛城(Sravasti):  佛陀一代弘化,多住在舍衛城祇園精舍與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其中舍衛城是中印度大國憍薩羅國都城,波斯匿王為城主
  • 妙足法師:感悟佛陀走過的路
    妙足法師:臺灣靈鷲山無生道場教育院慧命成長學院執事法師我這次在籌辦印度朝聖活動時覺得所有的計劃都趕不上無常的變化,因為就我們靈鷲山來說,我經歷過很多的活動,我們都不是沒有組織,沒有計劃的,可是我覺得來到了印度朝聖,還沒開始的時候,覺得每天的所有事情都會讓我心臟無力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