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朝聖之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始建僧團之地

2020-12-19 華藏佛學

佛陀成道後,開始了四十年不間斷的弘揚佛法,教化眾生的活動。他最初說法,是到波羅奈城的鹿野苑,化度隨侍過他的五個侍者阿若喬陳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說法,在佛教史上稱為「初轉法輪」。除此之外,佛陀在很多地方都有講法,記載比較清楚和停留較長的地方還有:王舍城(竹林精舍、靈鷲山),舍衛國(祇園精舍),吠舍離等地。

佛陀初轉法輪地—鹿野苑,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

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說法

講說佛法為什麼叫做轉法輪呢?「輪」是印度古代戰爭中用的一種武器,它的形狀像個輪子。印度古代有一種傳說,徵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轉輪王,轉輪王出世時,空中就出現此輪,預示他前途無敵,這裡用輪來比喻佛所說的法。佛的法輪出現在世上,一切不正確的見解,不善的法都將破碎無餘,所以把說佛法叫做轉法輪。

釋迦牟尼當初出家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解脫生老病死等痛苦之道。他在鹿野苑第一次說法時,以淺顯的語言,生動的比喻,講述如何修道才能解脫煩惱永離苦海的真理。他所講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 四諦

② 八正道

③ 緣起論

④ 三法印

這些是佛教的根本教義,是釋迦牟尼證悟以後,在如是處,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

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 始建僧團之地

鹿野苑中文另名為仙人論處、仙人住處、仙人鹿園等,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以北約10公裡處,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輪處,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

在一個佛教典故中,菩薩化現為鹿王,為了保護鹿群,將自己獻給了國王,而國王也因此感動,而建立了公園,以保護鹿群。該公園目前仍存在。當年佛陀在菩提伽耶頓悟後,向西步行3百裡來到了這裡,尋找當年的五位同修者,向他們闡述了生死輪迴、善惡因果、以及修行超脫之道。

這裡被尊為法輪初轉之地。佛法傳承中最重要的佛、法、僧三寶,在鹿野苑聚齊了。在接下來的雨季中,佛陀就在鹿野苑的穆拉甘陀庫底精舍。僧團逐漸擴大到60人左右,後來佛陀派遣他們到各地弘法。在當地國王與富商的支持下,佛教在鹿野苑附近傳播開來。

到公元3世紀時,鹿野苑已經成為重要的藝術中心,在笈多王朝時期(公元4世紀到6世紀),更是達到了頂峰。唐朝高僧玄奘於公元7世紀來到這裡,見證了鹿野苑當時的盛況。鹿野苑後來成為佛教正量部的一個中心,但在鹿野苑也發現了黑汝嘎與度母的古蹟,這說明佛教的金剛乘在此地也有過傳播。12世紀後期,鹿野苑遭土耳其穆斯林的劫掠,建築等被嚴重破壞。

這是鹿野苑佛說法臺,是鹿野苑中為數不多被鐵網保護起來的聖跡

說法臺下端的佛像

達麥克佛塔壁上,那些斑駁的花紋,一筆筆,刻劃出佛家幾千年來不盡的禪意。在蒼黃的暮色中,佛塔猶顯滄桑悲涼。

鹿野苑中的阿育王石柱。目前這根阿育王柱底部仍在原址。原來的柱高達10多米,頭部雕有四面獅像,該獅像現被作為印度國徽的圖案。

寂靜的鹿野苑,每一個角落都有一個故事;此地依舊,時光卻已跨越千年。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對鹿野苑有這樣的記載:

至鹿野伽藍。臺觀連雲長廊四合。僧徒一千五百人。學小乘正量部。大院內有精舍。高百餘尺。石階磚龕層級百數。皆隱起黃金佛像。室中有鋀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狀。精舍東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所建。高百餘尺。前有石柱。高七十餘尺。是佛初轉法輪處。

繞塔·達枚克佛塔

鹿野苑的所有建築被土耳其人破壞殆盡,但達枚克佛塔卻在廢墟中保存了下來,塔高達39米,直徑達28餘米,屬留存極少的阿育王時期建築。牟拉甘陀庫底精舍的廢墟中標有佛陀在頭一個雨季中的駐錫地,在這東面,就是1931年新建的根本香室精舍,那裡有精美的壁畫,介紹佛陀的生平,再後則是鹿園,仍有鹿群在那裡生活。

阿育王石柱以前雖然被破壞過,但底部仍然在原址。原來的柱高達10多米,頭部雕有四面獅像,該獅像現被作為印度國徽的圖案。這段石柱的主要部分(2米多)目前保存在「鹿野苑考古博物館」中,該館建於1910年,另藏有一些有印度佛教藝術的珍寶,其中包括300多副圖畫。

夕陽下的鹿野苑,只有修行者在不斷地繞塔,不斷地禮拜。一顆顆晶瑩的淚珠,會溼透塔下的每一塊石頭、每一片土地,會滋潤每一棵小草,這是來自心靈的禮物,獻給最偉大的佛陀以及所有如母有情。

相關焦點

  • 天然國寶: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
    (參照邱承彬編著《解密天珠》,山東教育出版社)  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指寶石上面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圖騰的奇石天珠。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奇石天珠是十大國寶奇石天珠之一。天然國寶初轉法輪奇石天珠又叫釋迦牟尼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祖初轉法輪奇石天珠、佛陀初轉法輪奇石天珠等。
  • 鹿野苑(Sarnath)——初轉法輪的地方
    佛陀初轉法輪佛陀又想起了哪5個曾經追隨自己的託缽僧,於是決定去貝拿勒斯(Benaras)附近的鹿野苑向這五人傳法。傳授佛法被叫作轉法輪(Dhammacakka),而這五個弟子就是最初的比丘(Bhikkhus),也是最早的僧團(Sangha)成員。佛陀在這裡(Isipatana, Sarnath)度過了第一個雨安居(Vassavasa)。也是從這裡開始,佛陀開始了40多年的傳教生涯。
  • 釋迦牟尼佛第一次說法之地——波羅奈國鹿野苑中初轉法輪度人寶塔
    波羅奈國鹿野苑,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北約10公裡的地方,是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後,第一次宣講佛法(初轉法輪)的地方。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西行200公裡來到鹿野苑,並在此迎來了曾經離開他的五位弟子,經釋迦牟尼佛度化後,即披上了袈裟,而成為佛陀最早的弟子,並成為最早的佛教僧侶,歷史上稱此五人為「五比丘」,這也是世間有比丘的開始,從此,佛教具足佛、法、僧三寶,波羅奈國鹿野園也被尊為佛陀的「初轉法輪」之地,在佛教歷史上自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
    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之地,玄奘來過鹿野苑是古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傳說是釋迦牟尼初轉法輪的地方,也就是他初次向弟子講經布道之處。傳說,釋迦牟尼在菩提迦耶成道後,來到鹿野苑傳道,他在此收了5位弟子,開始向他們宣講他所悟出的道理。在佛教經典中,鹿野苑被稱為初轉法輪處視為佛教傳播地和教團建立處。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來到此地。鹿野苑位於瓦臘納西西北約10公裡處,當地人稱它為「仙人論處」、「仙人鹿園」。據佛教《六度集經》記載,古時候這裡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常有鹿群出沒。
  • 鹿野苑:最初的起點
    他說,造成苦的根本原因,是人世間的3種貪愛執著:欲愛、色愛、無色愛他說,滅除苦的方法,就是八種正中之道: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思惟、正見五位侍者聽了佛陀開示之後,契入中道而得度,隨後依照佛制戒律,落髮成為比丘,釋迦牟尼佛時代的第一個僧團,由此誕生。
  • 鹿野苑:佛教從此開始
    )佛教四大聖地之一鹿野苑,一個清淨、充滿詩意的名字,是佛陀初轉法輪的地方。此地樹林繁茂,鳥獸溫馴,是個靜寂幽雅的修行地。相傳釋迦牟尼在鹿野苑第一次講法。他講了什麼?又是誰有幸聽講?釋迦牟尼在菩提伽耶悟道成佛後,回到了鹿野苑,見到了曾經一起苦行的道友。
  • 行走印度:鹿野苑掩於廢墟 菩提樹幾度輪迴【2】
    據說阿育王之女曾把老菩提樹的分枝栽到獅子國(今斯裡蘭卡),其本樹數次遭異教徒毀壞,每次都從獅子國移枝回來,才有了今天的菩提樹。   記者拜謁摩訶菩提寺正值黃昏時分,菩提樹下數百名僧人雙手合十、盤膝打坐,晚風中他們的誦經聲傳得很遠,一直傳到我這個異鄉人心中。信步走到寺廟旁的湖邊,暮色中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似浮於水面,同兩旁的燈影一起倒在湖面上,莊嚴靜謐。
  • 佛陀說法聖地——印度靈鷲山
    2005年求法於香港鹿野苑,並成為臨濟正宗棲霞法嗣傳人之一。2006年起任南京大仙寺住持至今。法海法師將放下萬緣,無懼勞碌,親率居士善信出訪佛國印度尼泊爾,遠至西方朝聖,重走佛陀之路,既為追本求源之慧舉,亦是無量劫中之宿緣。
  • 佛陀住世時,他的比丘僧團有多少人?
    45年中,佛陀肯定為很多人說過法,我們這裡探討的是出家佛弟子總數,尤其是常年跟隨佛陀四處傳道的「常隨眾」總數,也就是佛陀比丘僧團的真正規模。據《長阿含·中本起經》記載:佛陀證道後,便開始四處傳道,招募他的第一批信眾。事實上,此時的佛陀名不見經傳,沒人聽說過他的名號,也極少人願意相信他的解脫之道。
  • 印度佛跡朝聖之旅I 瓦拉納西之行
    ,很有幫助 供大家參考:Varanasi(瓦拉納西)Sarnath (鹿野苑)Sravasti(舍衛城)Lumbini (藍比尼)Kushinagar (拘屍那迦)Vaishali(吠舍離)Nalanda (那爛陀)
  • 悲心文旅 | 佛陀故鄉印度·尼泊爾「八大聖地」三飛12日朝聖之旅
    珠穆朗瑪峰,馬卡魯峰,幹城章嘉峰,希夏邦瑪峰、卓奧友峰、洛子峰,珠穆拉裡雪峰……下午拜訪佛教著名聖地之一鹿野苑(Sarnatb),是當年釋迦牟尼佛第一次為他的五個門徒講道說法、初轉法輪之地。鹿野苑佛教遺址、答枚克佛塔、鹿野苑中華寺廟、五比丘迎佛塔、鹿野苑考古博物館,這裡展示著已經成為印度國家象徵的四座獅子像以及佛陀初轉法輪像等遺蹟。
  • 印度,"仙人論處"鹿野苑(圖)
    印度瓦拉納西鹿野苑主寺    凡是到了印度瓦臘納西的人,沒有不到10公裡外的佛教聖地"鹿野苑"的。它是佛陀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後第一次講經的地方,又名「仙人論處」,「仙人鹿園」。佛陀也是從這裡開始,住世說法四十五年,凡講經三百餘會,化度弟子數千人。從那時起至今兩千多年來,他所倡導的佛教教義已經傳遍全球,全世界的佛教徒已經超過5億人之多。筆者雖然不是佛教徒,但小時候也曾跟母親到寺院禮佛,幼小的心靈也曾與佛陀的慈悲思想產生過共鳴。現在親身來訪佛陀聖跡,早已對他那種獨步當時、雄視百代的偉人形象肅然起敬起來。
  • 生活在覺察之道中——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度化五比丘
    非常開心可以把兩千多年前佛陀的故事分享給大家,佛陀初轉法輪開示的覺察之道,仍舊指引著人們,克服愁嘆、體證真理,走向真正的安樂和幸福。 馬勝(佛陀初轉法輪所度化五比丘之一)正在鹿野苑修習著苦行。一天,他坐禪之後,看到遠處有個沙門朝他而來。
  • 印度之光瓦拉納西——人生必遊地(葉平)
    在釋迦牟尼時代,瓦拉納西隸屬於印度最強大的古國之一摩揭陀王國,附近的鹿野苑是佛祖釋迦牟尼悟道後初轉法輪之處,佛教史上最著名的聖地。這座聖城除了恆河浴場,還有溼婆金廟、印度之母廟、拉瑪王廟、新印度金廟和鹿野苑博物館等名勝古蹟。
  •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之象徵物與供物
    三寶(梵文:triratna ; 藏文:dKon-mchog-gsum)佛、法、僧「三寶」是佛教聖壇上的中央供物,代表著一切佛的身語意。佛像或圓滿大師像放在聖壇中央,代表著佛陀的圓滿之身。經書放在佛像左側,代表佛陀的經論和教義,是獲得圓滿之語或佛法的具象之物。佛塔放在佛像右側,代表僧眾或僧團的頓悟之心。作為佛陀的話語和教義。
  • 印度九大佛教朝聖地,印度佛教徒的朝聖之旅
    印度佛教徒的朝聖之旅。一個佛教徒以及佛教愛好者、研究者,如果你能有機會可以到印度旅遊朝聖以上佛教九大聖地,那麼在金錢至上的今天和整個社會乃至到每個人都是浮躁的環境中,不止是走近佛教,感受佛教的智慧與力量,可以得到內心的一份安詳而寧靜,甚至是開啟你通往心靈自由之旅。
  • 3月朝聖印度鹿野苑,中國女孩探訪各國寺廟,其中一個竟布滿灰塵
    Hi,這裡是KK見世界獨家旅行分享頻道,我是KK;作為佛教聖地的鹿野苑,如同菩提迦耶一樣,被各個國家捐贈的寺廟所佔領,每個國家都通過一個小小的寺廟展示著整個國家佛教精華的部分,所以,來到鹿野苑朝聖,當然要去各個國家的寺廟看看;中華寺
  • 中國女孩親自探訪印度佛陀生活50年、禪宗緣起地的「西天靈山」!
    比哈爾地區多為平原,只有靈鷲山(Gridhrakuta)這一處有幾座小山,因為山勢奇特非凡,正峰山頂上矗立著一塊巖石,形似鷲頭,故名靈鷲山(Gridhrakuta);這裡是佛教徒朝聖必來之地,每天都迎接著全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從山腳沿著緩坡向上走,最先會經過一座被漆成淺粉色的石橋,「靈山橋」,也是靈鷲山原有的橋遺址;繼續上山不時能看到一些山洞
  • 佛陀傳道45年,比丘僧團的根據地在哪?
    佛陀29歲出家,35歲證道,傳道45年,影響波及整個印度。那麼歷史上,佛陀弘法的根據地在哪裡呢?它是如何來的?佛教發展的歷史,並不如世人想像中那般美好。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證道成佛這種歷史性大事件,在當時根本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