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在瓦拉納西東北方向15公裡左右,有一個小鎮,這個小鎮名叫:Sarnath
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此修建佛教寺廟,斯裡蘭卡、緬甸、泰國、西藏、臺灣等,包括著名的「Maha Bodhi Society(摩訶菩提協會)」也在此建了一座名叫「Mulagandha Kuti」的大佛堂,使得這個小鎮成為了非常重要的國際弘法基地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小鎮裡的一個歷史悠久的處所——鹿野苑 Deer Park
鹿野苑是我這次朝聖之旅的第一站,是佛陀教法的最初起點,佛教「四處聖地」之一
鹿野往事
鹿野苑過去並非某個政治文化中心或者兵家必爭之地,在這裡發生的故事,平淡無奇,甚至不為人知,但正是這麼一兩件事,足以讓後輩世世代代銘記
在2500年前,這裡是一個野鹿群的棲息地,同時,還有一個不知名的獨覺聖者在這裡居住
終於,迦毗羅衛國的王子——悉達多出生了。他從小時就表現出過人的天賦,文武雙全,五明、六藝一學就會,武術、兵法、祭祀、神學樣樣精通,不僅如此,他還對周遭的人和動物充滿了憐憫之心,這種悲憫的性格在王室之中更是極為罕見
很快他以卓越的智慧發現,他所學習的各種知識,沒有一樣能夠圓滿解釋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也不能給眾生帶來真正的幸福
於是他在父親的重重阻撓下,毅然逃出了家
他先後師從世界上最頂尖的兩位導師——阿邏羅迦藍和鬱陀迦羅摩子,學習最高的禪定
後又去「苦行林」修極端苦行,坐荊棘、閉氣、日食一麻一麥,折磨自己的肉身,以求開悟解脫
父親淨飯王派憍陳如等5位侍臣前去尋找太子,不想反倒被太子拉攏到一起修行
6年的極端苦行,太子瘦得只剩一幅骨架,虛弱不堪,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太子悟出了中道:「過度享樂和極端苦行都是一種貪慾,唯有安於中道,才能達到身心的解脫」
於是他放棄極端苦行,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乳糜。其他5人見他放棄苦行,以為他不再修行了,竟然都棄他而去,前往了鹿野苑繼續修苦行
鹿野苑的那位不知名的獨覺聖者,感應到:7天之後,將有一位更大的覺悟者出世。他心生歡喜,然後自入涅槃
7天後,悉達多在尼連禪河西邊的菩提樹下,成就了無上正覺。無數天人,等這一刻等了太久了,一同慶祝起來,天女們撒下漫天的花雨供養佛陀
佛陀開始度化眾生,最先考慮到的就是他曾經的兩位師父,因為他們修為極高,具備絕佳的根器。可是他觀察到,兩位大師已經不在人世了,實在是令人惋惜
於是他去尋找曾和他一起修苦行的5位侍者,因為他們有前世之緣——在過去的某一世,悉達多曾對憍陳如承諾:我若證果,必先度你
佛陀來到鹿野苑,在野鹿的環繞下,為憍陳如等5個人開始了第一次講法
他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取蘊苦
他說,造成苦的根本原因,是人世間的3種貪愛執著:欲愛、色愛、無色愛
他說,滅除苦的方法,就是八種正中之道: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思惟、正見
五位侍者聽了佛陀開示之後,契入中道而得度,隨後依照佛制戒律,落髮成為比丘,釋迦牟尼佛時代的第一個僧團,由此誕生。
佛陀的這段講法,標誌著佛法流布的初始,因此被後世稱為「初轉法輪」,他所講的內容,也被收錄為經典,即是著名的《佛說轉法輪經》
一切,就從這裡開始了
公元7世紀,唐朝的玄奘法師西遊印度時,他來到鹿野苑,看到這裡人煙繁茂,香火旺盛,將這裡的景象記載在了《大唐西域記》中
只可惜人間無常,12世紀,穆斯林入侵,整個印度範圍內的佛寺盡數被毀,無數典籍被焚燒,無數僧人慘遭屠戮,鹿野苑亦不能倖免;自那之後,佛教在印度範圍內徹底湮滅。
同樣,時代總會不停地變化。在摩訶菩提協會和各個國家佛教的共同努力下,鹿野苑恢復了往日的繁榮,佛法的火焰在印度重新燃起,人們開始更清晰地認識這個偉大的東方教導;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對無神論而又充滿生命力的佛教產生好奇
鹿野苑作為「初轉法輪」處,成為了最大的佛教基地之一
有了前輩們的不懈爭取,加上良好的國際政策,才有了我們今天能夠輕鬆平安地參訪聖地,我們後輩,應當精進,不能辜負前輩們的心血
如今在鹿野苑,你能看到很多被保護起來的古老的遺址、破舊的紅磚地基,在這片土地上,你能感受到佛教無比的包容和力量
這種包容和力量將不會斷層,必將久住世間,1千年、2千年…世代相傳
一、景點推薦
鹿野苑及周遭的景點不多,如果僅僅是旅遊參觀,你可以用1天的時間在這裡逛完所有的地方
如圖所示:
上方一大塊綠色部分,就是鹿野苑Deer Park;中間縱穿的這條大道,是通往鹿野苑的必經之路
重要景點都用方塊標出來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哦
——鹿野苑考古博物館
——動物園裡的鹿
——用鋼化玻璃保護起來的阿育王石柱
—— 佛陀第一座精舍,鹿苑精舍遺址
——初轉法輪紀念塔遺址
——鹿野苑內唯一沒有被毀掉的達美克佛塔
——摩訶菩提會修建的Mulagandha精舍
還有一處重要景點,沒有在圖片中標出來。它是位於Mulagandha精舍旁邊的一個菩提樹園,園中央保護著一棵枝繁葉茂的菩提樹,在一個80cm左右的高臺上,由柵欄圍起來,遊客都是碰不到樹的,只能在柵欄外參觀
這棵菩提樹,是從斯裡蘭卡移植過來的,而斯裡蘭卡那棵樹,又是從佛陀悟道處——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上取枝移植的,所以應當算是那棵老樹的「孫子」
緊挨著圍欄的,是佛陀和五比丘的塑像
在此周圍一圈,都是石碑,上面刻著不同語言譯版的——《佛說轉法輪經》
有巴利語、藏語、越南語、泰語、德語、英語等十幾種,當然也有中文:
這部經是佛對人類所講的第一部經,是佛法開始在人間流布的標誌,它的主要內容就是「四聖諦」和「八正道」。
站在石碑前讀這部經,所感受到的加持真的不同於平常
而沒想到的是,就在下一站菩提伽耶,我剛好碰上一期10日禪修課,得以瞥見「八正道」之一斑,對法又有了進一步的體悟
以上這些地方,都是聖者踏足之處,是當年佛陀講法的印證…
二、家一樣的旅舍
28日下午,我從瓦拉納西來到鹿野苑。初到寶地,一切都很不熟悉,我先在這裡的一座中國寺休息了一會兒,然後就去找住的地方
只是沒想到鹿野苑的旅客這麼多,徒步找了幾家旅舍都沒有空房,終於,就當我準備選擇一家稍貴的賓館時,在一個巷子裡發現了驚喜
這是一家隱藏在小巷中的旅舍,名叫Namo Buddha Guest House,標牌很簡單,不禁讓人好奇,走進去才看到,裡面別有一番洞天。
一進門,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花園,各種草木花卉種植在左右,簡樸的紅磚房子與青藤綠葉相互襯託,站在中間,心裡突然生起一種前所未有的平靜與放鬆感,那時是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產生——「家的感覺」這樣的想法,這在之前住過的任何一家旅舍、酒店,都不曾有家的感覺
整個旅舍包括花園,大概400平左右,全紅磚房,裝修古樸大方,簡約整潔,氛圍十分安靜祥和,若不是在旅行,真的想在這裡待上一個月呢
旅舍主人是一位原籍英國的阿姨,慈祥溫柔,待人如親,也從不多話,非常有親和力;她是嫁到印度來的,這塊地方由她和她的丈夫自己親手裝修,才得以如此寧靜
在這裡住了2個晚上,我感覺很開心
她還告訴我,這裡有很多中文書可以看。我更是興奮,想不到來印度了還能看到中文書
她邀請我進入她房間隨便閱讀,我隨手拿了一本,一看封面,才明白這一切
這些都是LHZ的書,這位慈祥的阿姨,是學F L G的
她說,你之所以會感覺到這裡氛圍很好,就是因為FL DF
她是我接觸到的第二個FLG成員,不得不說他們性格真的很友善。但一旦提及我們的領導人,他們就如同回憶起了仇敵一樣,臉色變得不好看了
既然有書,那就看看吧。我看完了這位李先生前期的詩集以及其它著作,然後略微瀏覽了一下JP,還通過照片了解到了這個組織在國外的發展、教學等等。
對於它的看法,當然只有否定,這個盜用佛教名詞取名的組織,行為並不符合八正道
但我不會因為阿姨的身份而對她有任何成見,因為這是我們彼此的共業,不存在誰對誰錯誰正誰邪
關於住宿的問題也順帶說一下,來到鹿野苑,你不一定要住旅舍,你還可以在這附近的任何一家monastery諮詢掛單,臨走的時候隨喜供養一些錢就好了
三、姐姐一樣的Han
28號在旅舍休息一晚後,29號5點半就起床看風景
6點鐘左右,我想找家餐館吃點東西,但印度人還沒起來,街道上只有零星幾人
7點鐘也沒多少人,只有一個賣印度香料奶茶的老奶奶開始幹活兒了,我買了一杯喝下取暖
8點鐘人終於多了起來,餐館開始打掃
9點鐘終於吃上了早餐
早飯完畢。我來到鹿野苑門口買票:本地人只收25盧比,外國人收300盧比
園內全是古建築遺址,分布有垃圾桶和長椅,周遭圍繞著高大的樹木
這裡除了旅遊團,就是情侶,唯獨我一個人在這裡閒逛
正好看到兩位出家師正在那裡聊天,我就湊了過去
兩位師父一僧一尼,男的叫Kolit,是本地僧人,女的叫Han,來自越南
Kolit師父為我們講解了這裡所有的景點,還有一些佛經中的故事
Han師父對我很好,去哪裡都叫上我
當天晚上5點,她帶我去參觀了Mulagandha精舍
首先她領我進入精舍旁邊的那個菩提樹園,Han師父得到了另一個本地僧人的允許,讓我進了這個別人都進不來的柵欄,所以想不到,我居然能夠親手觸摸這棵樹!
Han師父讓我把手放在樹幹上,這位本地師父為我進行了祝福
她打算捐錢在鹿野苑附近的缺水地區安裝水泵,第二天去實地考察時,把我也叫上了
跟著她走到鄉間非常沾光,嘗到了印度村民為我們準備的「乳糜」,這是第一次嘗到乳糜
在30日,她安排我在斯裡蘭卡寺掛單了一晚
她很願意幫助我、和我交談,對我就像對待弟弟一樣,我對她唯有由衷的感恩
最後我在12月1日的上午離開鹿野苑前往菩提伽耶,她的朋友——另外3位比丘尼和1個臺灣同胞也要去那裡,所以我們就結伴而行
不僅感恩她在鹿野苑為我做的一切,同時,若不是鹿野苑偶然碰到了她,我就不可能結識這個臺灣同伴,也不會知道菩提伽耶有一期禪修課,也就不會度過那難忘的10天禪修,就是這麼巧